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彙編

本文已影響 3.86W人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之一

  一、導入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彙編

同學們,大家都看過《西遊記》,其中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孫悟空)請大家回憶一下,孫悟空都有哪些稱號和別名?(弼馬溫、孫行者、齊天大聖、美猴王·······)今天,我們一起去吳承恩筆下感受一下帶給我們那麼多快樂的精靈。

二、揭題

師生齊書課題,注意“世”字的筆畫和筆順。

學生齊讀課題,重讀“猴王”,讀出王者氣度。

 三、檢測預習(課件出示)

(一)讀準下列詞語

suì bèng zhāng míyuán wán kǎi jié juān

遂 迸裂 獐鹿 獼 猿 頑耍 楷書 石碣 鐫着

qiè míng náo

拖男挈女 瞑目蹲身 抓耳撓腮 伸頭縮頸 拱伏無違 序齒排班

(二)讀順下列句子。

1、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2、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3、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擡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主要檢查中下學生,隨機點名,人多面廣些,以較真實全面瞭解學生學習情況,把握學情。)

 四、學習新課

(一)出示學習目標

1、瀏覽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2、感悟形象,體會石猴特點。

3、感情朗讀,感受名著魅力。

(二)出示自學指導

1、藉助註釋和聯繫課文,理解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內容。

(1)石猴從哪裏來的?用--在文中劃出。

(2)羣猴爲什麼要拜石猴爲王?用自己 的話說一說。

(3)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3、石猴與羣猴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請找出有關句子,多讀幾遍,說說自己的體會,再帶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讀一讀。

(三)學生根據自學指導先自主學習10分鐘,再組長組織組內交流、合作學習5分鐘,期間老師巡視指導,重點指導學困生,參與到交流不順暢的小組進行指導。

(四)出示自學檢測

1、把加點詞語換成另一個詞語。

(1)復瞑目蹲身。 ( ) (2)真個好所在。 ( )

(3)遂有靈通之意。 ( ) (4)裏面且是寬闊 。 ( )

(5)中間一塊石碣上,鐫着“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 )

2、填空

課文節選自( ),作者是( ),按照( )順序,先寫石猴( )和生活情況;再寫石猴和羣猴尋找澗水源頭時勇探( ),尋得安身之處;最後寫石猴被羣猴拜爲( )。

(重點檢查各小組內的學困生,瞭解各小組的學習效果。)

(五)以學定教

重點學習自學指導第3題,學生彙報方式:讀句子——說體會——感情讀。

重點句朗讀指導:

1、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讀出石猴的活潑可愛、快樂自由,廣結善緣。讀時前兩分句語速稍快,語調跳躍;後一分句較舒緩。)

2、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擡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通過語言和動作描寫,表現了石猴勇敢膽大、敢做敢爲、動作敏捷的特點。要重讀寫語言和動作的詞,響亮、乾脆、果斷。)

過渡:石猴的形象在精妙的語言、動作描寫中得以凸顯,在閱讀和寫作中,我們也要扣住語言和動作,體會人物特點,表現人物個性,下面我們嘗試運用。

(六)課件出示當堂檢測

三太子與悟空各騁(chěng)神威,鬥了個三十回合。那太子六般兵器,變做千千萬萬;孫悟空金箍棒,變作萬萬千千。半空中似雨點流星,不分勝負。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亂之時,他拔下一根毫毛,叫聲:“變!”就變做他的本相,手挺着棒,演着哪吒。他的真身卻一縱,趕至哪吒腦後,着左胳膊上一棒打來。哪吒正使法間,聽得棒頭風響,躲閃不及,被他着了一下,負痛逃走,收了法,把六件兵器依舊歸身,敗陣而回。

1、擬一個合適的小標題 ( )。

2、我讀出了一個( )的孫悟空。

  五、課堂小結

一迸,石猴橫空出世;一跳,猴王應運而生。我們感謝吳承恩用精妙絕倫的語言刻畫了這樣一個令人神往的形象,帶給我們這樣一個流傳千古的故事。其實,不只是《西遊記》,許多作品能流芳百世,是因爲它能給我們帶來啓示,帶來精神的力量。希望同學們能親近名著,品味經典,從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之二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靈通、迸裂、避暑、楷書、造化、頑劣、明明朗朗、喜不自勝、天造地設、伸頭縮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石猴出世的經過,體會石猴性格特點。

教學重點:

瞭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爲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讀通相關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及小說《西遊記》。

2.學生準備:查找字典、資料自學課文,理解難懂的字詞並做出註釋,標註出實在不理解的字詞。

 教學設計:

  一、漫談“悟空”,揭示課題

1.你們誰看過《西遊記》,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個人物?(孫悟空)你能用幾句簡單的話語來說一說你心目中的孫悟空嗎?

2.同學們,這個嫉惡如仇、英勇無畏、而又極具反抗意識的孫悟空從哪兒來?又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猴王出世》,瞭解石猴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孫悟空是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學生通過電視、書籍已經對他有了初步的瞭解,漫談悟空引發了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讀通語句

1.自由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師生交流。

2.交流自學情況,彙報難懂的字詞和和句子,教師引導學生大概瞭解詞語與句子的意思。

名曰:名字叫作。

石竅:石頭邊隙。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孔子名言。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不知道他怎麼去做人。

拱伏無違:伏在地上,朝上禮拜,沒有違抗的。

抓耳撓腮:亂抓耳朵和腮幫子。形容焦急、忙亂或苦悶得無計可施的樣子。

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無力,精神不好。

“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使學生大概知道“這塊石頭自從盤古開天地時就有了,日久天長,有了靈氣”這個意思就行了。)

[古代白話文,學生讀起來有一定困難,理解起來更是吃力,不要求學生字字知其意,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即可。]

 三、默讀課文,感知內容

1.同學們,默讀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不僅速度快,而且便於感悟課文內容。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通過讀你明白了什麼?

2.交流討論

(1)課文主要一件什麼事?

(2)讀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麼?學生自主交流,教師相機引領。

預設交流:

①明白了石猴是從哪裏來的,課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話介紹了石猴的來歷。

②懂得了石猴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是從課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爲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課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個是我們安身之處。裏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課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橋頭要求衆猴信守承諾拜他爲王等語句感受到的。

[課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講述了石猴成爲美猴王的過程,其中有些關鍵語句在學生的交流中相機指出,以便了解事情發展的脈絡,爲用自己的話複述做準備。]

 四、品讀課文,細節中感悟“悟空”形象

1. 明白了孫悟空由石猴變成美猴王的過程,你對這個孫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嗎?

(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對悟空的認識,活潑可愛、無私無畏、敢作敢爲等)

2.再讀課文,從課文的哪些細節描寫中可以看出他的這些個性、品質特點?

3.交流,指導朗讀

(1)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

a.讀到這裏,聯繫你平時在電視中看到的孫悟空,說一說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情景?

b.眼前的孫悟空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勇敢無畏,毛遂自薦,聰明伶俐,身手不凡……)

c.想象當時的情景讀一讀相關語句。

(2)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爲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爲王?”

a.通過石猴的語言,你感受到了什麼?

b.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美猴王的個性特點。

 五、複述課文,感悟寫法

1.用自己的話說說孫悟空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

2.比較課文的敘述和我們的敘述有什麼不同之處?感受古代白話文的語言簡練、概括,我們現在使用的語言淺顯、易懂。

六、置留作業,鼓勵閱讀名著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能夠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2.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同學們接觸到了四大名著,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你也可以讀其他古典名著。希望同學們有一個好的讀書習慣,邊讀邊寫批註,也可以在日記本上寫出讀後的感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