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語文四年級教案《綠》(精選9篇)

本文已影響 3.66W人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四年級教案《綠》,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四年級教案《綠》(精選9篇)

語文四年級教案《綠》 篇1

設計理念:

讀賞結合,引導學生品味西湖“綠”的豐富多彩,通過讀讀、劃劃、想想、畫畫、說說等活動研讀課文,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會寫法,領略西湖的美麗。

設計特色:

以“導遊寫解說詞”爲手段,通過準備和表述導遊解說詞等語文實踐活動引發學生情感共鳴,瞭解西湖“綠”的特點,感受西湖的魅力。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研讀全文,瞭解課文順序,明確抓住景物特徵多角度加以具體描寫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西湖“綠”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西湖的美麗。

教學重點:

第一課時:學字詞,理層次,讀通課文。

第二課時:引導學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綠”,體會作者怎樣抓,學以致用。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運用形聲字構字規律,啓發學生學會本課大部分生字,學習部分詞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瞭解大意,理清層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杭州西湖嗎?對西湖的瞭解又有多少呢? (學生互相交流有關西湖的資料信息)

2. 願意作爲一名導遊帶領大家去西湖遊玩一番嗎?那就讓我們爲導遊準備一份解說詞,讓我們去看看這人 間天堂——美麗的西湖吧!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課件展示,整體感知。

過渡: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西湖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心目中美的象徵,多少人說過寫過,你願意更勝一籌嗎?

1. 師生共賞西湖美景。 (課件展示初夏西湖錄像片段)

2. 交流感受,初步感知西湖的“綠”。 (請學生用一個字概括所看到的西湖美景,同時在課題中“綠”的下面板書▲)

三、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過渡:爲了能把導遊的解說詞寫得更完美,只憑感覺不行,我們要認真研究手中的課文資料。

1. 教師範讀,思考課文主要描寫了什麼? (西湖的“綠”)

2. 明確學習任務:自由大聲地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聯繫上下文或者藉助工具書反覆讀讀記記

3. 學生按自然段讀文,檢查預習情況。

4. 交流字詞學習情況。

(1) 請學生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課件出示生字新詞)

(2) 強調形聲字的識記方法。

(重點教學“隱”“徑”“縫”“曠”“職”“港”等字)

(3) 強調“幽”字的筆順。

幽:豎/撇折/撇折/點/撇折/撇折/點/豎折/豎

(4)“參”是多音字。

參cān(參加)shēn(人蔘)cēn參差{ci}不齊)

(5)重點詞解析

蜿(wān)蜒(yán):蛇爬行的樣子,彎彎曲曲地延伸。

蒼翠:青綠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古怪:跟一般情況很不相同,使人覺得詫異的。

鮮嫩:新鮮,嬌嫩。

心曠神怡:曠:空闊,開朗。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細長。也形容花木等形體挺拔。

幽靜:沉靜而安閒。

佈局:做出安排。

蓬勃:茂盛,旺盛。

漫步:隨意的,漫不經心的散步。很悠閒。

四、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

(課件出示要求:讀通全文,做到讀準字音,不漏不添字,不斷不破句)

2. 交流檢查通讀情況。

(指名讀喜歡的段落,師生穿插評議)

3. 快速讀文,理清層次。

(1) 全文是按什麼順序描寫西湖的“綠”?

(觀景順序)

(2) 每個自然段分別描寫了什麼?

第一自然段:雨中靈隱的“綠”

第二自然段:蘇堤的“綠”

第三自然段:花港觀魚的“綠”

第四自然段:整體印象

五、抓重點,延伸下文。

過渡:幾遍讀文,讓我們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西湖的的確確是“綠意撲眼而來”,因而一個什麼字就能概括西湖的特點?(“綠”)

令人叫絕的是,作者用了近20個“綠”字酣暢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與活力,下節課讓我們繼續研讀、準備,最終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說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以導遊最終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說詞爲契機,深入研讀探究課文,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入情入鏡地感悟西湖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回顧全文。

1. 齊讀課題

2. 學生回憶: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 什麼?按什麼順序描寫的? (在課題“綠”字下面板書“▲”,同時板書“觀景順序”)

二、抓住“綠”,整體感知。

過渡:那就讓我們這些導遊們以“綠”爲突破口,先走進“綠”的世界吧!

1. 課件呈現一片“綠”的廣闊天地。

(1) 老舍《草原》

(2) 劉國林《可愛的草塘》

2.但西湖即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豐富多彩,柔情萬分,請同學們用心地讀課文前三個自然段。 (充分朗讀,盡情想象,感受“綠”意)

三、突破“綠”,研讀全文。

過渡:那麼“綠”究竟表現在哪些地方,作者怎樣抓“綠”的?作爲導遊一定要突破呦!

1. 課文着重描寫了哪幾處“綠”? (靈隱——蘇堤——花港觀魚)

2. 移情入文,激趣質疑。

(1) 仔細讀文,看你能發現多少含有“綠”或表示“綠”的詞語。

(2) 小組交流,然後彙報,談感受。 (點撥:“心曠神怡”、“莽莽蒼蒼”等詞語的意思)

3. 充分朗讀,在讀中品味文字與景物的雙重美。

(1) 請同學們挑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想想那裏的“綠”有什麼特點?

(2)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相機點撥。

4. 集體研讀,交流成果。

(1) 自由選擇方法

①讀一讀,想一想。

(認爲最能體現“綠”的部分)

②圈一圈,劃一劃。

(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

③畫一畫,說一說。

(想象畫面,大膽表述)

學生交流可能不按課文順序,教師相機調控策略。

(2) 預設學案及策略

① 雨中靈隱的“綠”

多彩{

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

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

② 蘇堤的“綠”

多姿{

古怪,莽莽蒼蒼

鮮嫩可愛,如如如如

堅忍不拔

③ 花港觀魚的“綠”

( 可能學生說的與預設的不一樣,但不管說什麼,只要是讀中所悟,都應積極鼓勵。 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想象,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感情薰陶。)重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強調語速宜緩,體現一邊讀一邊想象和回味。

四、品味“綠”,積累運用。

過渡:作爲一名導遊,請選一處景點,根據課文的描述,盡情地向遊客展示西湖那別有風情的“綠”,誇耀一下西湖的美麗。

1﹒學生準備解說詞。 (可以配動作,加表情)

2﹒解說時,師生作爲遊客可提出問題,在互動中進一步感受西湖“綠”的與衆不同,感悟“綠”的美麗。

五、創造“綠”,昇華延伸。

1﹒想想作者是怎樣抓“綠”的,學習寫法。

2﹒仔細觀察生活周圍的“綠”,模仿《西湖的綠》寫一篇《××的綠》。

教學反思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我上完這節課的感受,那隻能用“陶醉”這個詞了。我和我的學生們都陶醉在這迷人的景色當中,陶醉在這優美的詞句當中。讀着讀着,自已彷彿已置身於西湖的美景中,看着碧澄澄的水嘩嘩地流着,有一種驚奇自在心中。

在這節課當中,我的教學手段只是朗讀加想像。讓學生美美地讀,讀出自已的感受,讀出自已的韻味,然後再去深深地回想,想像着自已已置身於這獨特的美景當中,那可愛的古怪的樹綠得發光,綠得發亮,真是一種沉醉,一種迷戀。學生們用自己的語言去理解,去交流。感悟大家筆下的西湖的綠。

上完這節課,讓我深深地感悟到語文教學本身應是很簡單的,重要的是能否在這簡單當中讓學生有深深地感悟,一直深入地孩子們的內心發中,連同自已也被這種情景所感動,跟着他們一起來享受這神奇的語言文字帶給我們的幸福與快樂!

其實,我想語文教學除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外,更重要的是能讓孩子們在這學習當中體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語文四年級教案《綠》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西湖“綠”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4.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語文教案-西湖的“綠”。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語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景色之美堪稱國內之最。(出示課文插圖)這就是美麗的杭州西湖。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領略西湖的美。

二、教師範讀課文

1.標出自然段序號;

2.畫出自己不會讀、不理解的字詞。

三、自學課文

1.認真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所描繪的畫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點,寫出了自己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四、小組交流

(重點討論第2題。作者抓住了西湖“綠”的特點,作了具體的描繪:一是雨中去訪靈隱,看到的西湖的“綠”;二是漫步蘇堤,看到的西湖的“綠”;三是在花港觀魚,看到的西湖的“綠”。每一次看到“綠”,給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樣。雨中去訪靈隱,作者抓住了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峯下蜿蜒的小徑:“佈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裏。”此外還有溪水:“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漫步蘇堤,作者抓住了樹木身上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陰陰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這種苔綠,給“我”的印象是堅忍不拔。在花港觀魚,作者抓住了滿池的新荷。與初春的楊柳嫩枝的新綠相比,“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

五、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1.指名讀;

2.自由朗讀課文,感受西湖“綠”的美。

六、聽課文朗讀錄音

1.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下來。

2.找一找其他描寫西湖的文章或詩詞讀一讀,體會一下不同作者眼裏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西湖的“綠”》。

七、板書設計:

語文四年級教案《綠》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2.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3.領略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出示課文插圖)導入新課

俗語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確杭州的風光之美堪稱國內之最。這(指圖)就是美麗的杭州西湖。有誰到過那個地方?能談談感受嗎?

(二)範讀課文

學生初步感受課文。

(三)自學課文(出示閱讀提示)

1.認真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所描繪的畫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點,寫出了自己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四)小組交流

重點討論第2題。作者抓住了西湖“綠”的特點,作了具體的描繪:一是雨中去訪靈隱,看到的西湖的“綠”;二是漫步蘇堤,看到的西湖的“綠”;三是在花港觀魚,看到的西湖的“綠”。每一次看到“綠”,給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樣。雨中去訪靈隱,作者抓住了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峯下蜿蜒的小徑:“佈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裏。”此外還有溪水:“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漫步蘇堤,作者抓住了樹木身上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本就很綠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這種苔綠,給“我”的印象是堅忍不拔。在花港觀魚,作者抓住了滿池的新荷。與初春的楊柳嫩枝的新綠相比,“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

(五)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1.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目想象課文所描繪的畫面。

2.自由感情朗讀課文,感受西湖“綠”的美。

(六)感受語言文字美

1.本文優美的詞彙十分豐富,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詞、句。

2.指名讀自己喜歡的詞句。

(七)聽課文朗讀錄音

想象課文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八)佈置作業

1.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下來。

2.找一找其他描寫西湖的文章或詩詞讀一讀,體會一下不同作者眼裏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九)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該教學設計很注重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課文,教師只是在其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這對學生提高自學能力很有幫助。

探究活動

“北京的綠”

探究目的:

學習《西湖的“綠”》你來想一想、說一說地處北方的北京,怎樣在春夏秋冬四季都能讓人看到滿眼的綠。

探究方法:

1.學生設計方案。小組討論,互相補充。

2.以小組爲單位,寫出設計方案及理由。

語文教案-西湖的“綠”

語文四年級教案《綠》 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反覆誦讀,理解、積累字詞。

2能力目標:學習“移步換景”的寫景方法。

3情感目標:體會文章精美的語言,提高語言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品讀課文理解,積累字詞。

2、難點:變換寫景角度的方法。

二、課前預習作業(1):課前反覆誦讀,積累字詞

踞(jù)在 薄(bó)陰 幾綹(liǔ) 穹(qióng )門

棱(léng)角 塵滓(zǐ) 皺纈(xié) 什剎(shí chà)

挹(yì) 掬(jū)你入口 明眸善睞(móu)(lài)

2)文章開頭就直抒胸臆“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但卻沒有直接寫梅雨潭的綠,而是先寫了梅雨瀑等潭周圍的環境,到了第三段,才濃墨重彩寫梅雨潭的綠這是一種什麼寫法?

三、導學過程

1、檢查預習情況,點評。

2展示目標。

3作者簡介:朱自清,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其散文以樸素縝密,清雋沉鬱,語言洗練,文筆清麗著稱,極富真情實感。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詩文集《蹤跡》。

4自學過程:根據朗讀要求,朗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小組內反覆品味其妙處,並個別展示,由學生互相點評。

5合作探究:整體感知課文,思考下列問題(跳讀課文,思考問題,找出線索,理清文章思路,體會作者感情。)

(1)看景就要有觀察點,就是觀賞景物所處的位置,請找出文中表明觀察點的詞語,看看觀察到的景物是什麼?

(2)寫景也要有順序,有的按時間順序,有的按空間順序。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它的線索是什麼?採用的什麼寫法?

(3)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4)看景就要有觀察點,就是觀賞景物所處的位置,請找出文中表明觀察點的詞語,看看觀察到的景物是什麼?

(5)寫景也要有順序,有的按時間順序,有的按空間順序。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它的線索是什麼?採用的什麼寫法?

(6)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四、小結本課時內容(學生展示)

五、當堂檢測

1、給下列生字注音

踞( )在 薄( )陰 幾綹( ) 穹( )門

棱( )角 塵滓( ) 皺纈( ) 什剎( )

挹( ) 掬( )你入口 明眸善睞( )( )

2、作者簡介:朱自清,原名 ,字 ,號 ,江蘇揚州人。現代著名 , , ,其散文以樸素縝密,清雋沉鬱,語言洗練,文筆清麗著稱,極富真情實感。代表作品有散文集《 》、《 》,詩文集《 》。

3、在橫線上填上動詞,並且說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1)梅雨潭閃閃的綠色 着我們;我們開始 她那離合的神光了。 着草, 着亂石,小心 身下去,又 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

2)“我用手 着你, 着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 你入口,便是 着她了。我 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麼?”

六、課後作業:背誦課文第三段,體會修辭

七、課後反思

語文四年級教案《綠》 篇5

教學目的:

1、領略朱自清筆下的溫州仙岩梅雨潭那充滿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機的自然美,感受其間所跳動着的作者勇於進取的激情。

2、學習本文剪裁得當、結構精巧、寫景傳神、情景相生的寫作特色,體會本文狀物抒情語言的強大表現力。

教學重點:感受作者筆下綠的美,培養審美能力。

教學方法:教師導讀、學生討論。

教學設想:

本文第三段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而第二段則是爲它而設的,即不但爲它營造背景,而且還爲突出梅雨潭的綠的令人“驚詫”提供別緻的襯托物。這樣,就在教學上爲我們提供了審美比較的可能。爲此,擬以審美比較爲教學思路,以段落閱讀訓練帶動全文的閱讀鑑賞爲教學方法。通過對第三段設計的導讀訓練題,引導學生品味課文,並輔之以點撥,讓學生在審美比較中,領略自然美、藝術美和語言美。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說明

(一)引入、

問:課文中有一個從寫梅雨瀑過渡到寫梅雨潭的句子,請找從學生整體把出來。握課文入手,教明確: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早已沒有瀑布了。給學生進入文本

(二)閱讀分析課文的方法。

1、1、問:“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早已沒有瀑布了”

一句,在行文中有什麼作用?

明確:(1)從寫開始“追捉”過渡到寫步步“追捉”;(2)點體會文中關鍵句明上段寫梅雨瀑的目的,在於襯托美的令人“驚詫”的梅雨潭的的作用,交給解綠。讀、理解文本的

2、問:爲什麼有第一個作用?鑰匙

明確:在“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前,寫的是揪草攀石的開始“追捉”,而在這之後,寫的則是“步步追捉”;從整體,而漣漪,而水光,而水色,並進而藉助聯想和想象,與之款款交談,“拍着她”、“撫摩她”、“吻着她”,送她一個“芳名”。

3、問:又爲什麼有第二個作用?

明確:所謂“襯托”,就是利用事物間近似或對立的條件,搭配上其他事物來突出主要事物的藝術手法。就本文來說,作者謳歌讚美的綠是梅雨潭,寫梅雨瀑是爲了用來突出“梅雨潭的綠”,以更充分地顯示綠的“令人驚詫”。即以美的事物襯托更美的事物。

4、朗讀第二段,問:你覺得作者筆下的梅雨瀑美不美?什麼引導賞析美地方最美?

明確:美。美在梅雨亭,美在梅雨瀑的水花。

5、問:對於這些美的事物,作者用了哪些美的語言來表現?體會、感受明確:寫梅雨亭,用“蒼鷹”這個直接展示景物形態的比喻,作者對美的

用“踞”、“展”、“浮”等動詞,逼真地刻畫了梅雨亭上下懸空表現,學會和亭角翹向空中的動態形象。寫水花,不說濺、不說落、不說飄,感受文學作品而說“送”,說“鑽”,即寫出了水花的細、輕、冷、滑的質感,所描繪的美。又寫出了它的活潑可愛,有靈性,突出了作者對祖國山山水水所傾注的無限熱愛之情。

6、朗讀第三自然段。

7、問:對梅雨潭的綠,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寫出了綠的哪些特點?

明確:比喻:“彷彿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着”;“她鬆鬆……引導體會美的像少婦拖着的裙幅”;“她滑滑……像明油”;“宛然……碧玉”。表表現手法。現了綠的光潔、明淨、透明、潤澤。

擬人:“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我用手拍着你,撫摩着你”。

語文四年級教案《綠》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西湖的“綠”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4、感受學校的綠,說一說。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綠”,體會作者怎樣抓住景物特點寫出了自己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西湖的資料,如風光圖片,文字說明。

1、導入——走近綠

上課之前老師請大家看一張照片,知道這是哪麼? 去年冬天,老師有幸去了稱爲“人間天堂”的美麗城市---杭州。這是老師在西湖岸邊拍的一張照片,想不想聽聽我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置身西湖,你不由得就融入了一種夢幻的境界。雖然是冬季,但那如鏡的湖面依然薄霧氤氳,綠意盈眼。兩岸更是萬枝婀娜,暗香浮動。站在西子湖畔,一股或濃或淡的詩意便在你周身瀰漫開來,即便是再豪放再灑脫的人,此刻也會變得嫵媚多情起來。”

其實,西湖的美是說不盡道不完的,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爲西湖題詩作文,例如蘇東坡的《飲湖上初晴後雨》表現了西湖的嫵媚多姿,歐陽修的《畫船載酒西湖好》突出了西湖光影迷離恍如仙境。而現代女作家宗璞在四次遊西湖之後更是留下了獨特的感受,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西湖,來領略她動人的風姿。(板書:西湖的 “綠”)

2、初讀——感知綠

請把書翻到14頁,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音,讀完告訴老師:你知道了什麼?

師:大家很會讀書,一遍就抓住了文章的精髓,那麼作者主要描寫了哪幾處綠呢?

生答師板書(靈隱——蘇堤——花港)

過渡:正如作者所說,黃龍洞綠得幽,屏風山綠得野,九曲十八澗綠得閒。靈隱、蘇堤、花港的“綠”也各有各的風采,各有各的韻味。請同學們快速瀏覽3--5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語句來表現西湖的綠的?

3、畫句——體會綠。

師:不到2000字的文章中,竟用了20多個綠字,而且毫不重複,多麼了不起的文字功夫啊!你喜歡作者哪些描寫?爲什麼?請同學們再認真讀讀描寫綠的'語句,體會一下。

4、學生根據自已的理解談體會。說的時候可以按這樣的方法:先說出你選的是哪裏的綠,再讀讀你喜歡的句子,談談你的感受。如果能抓住句中的描寫綠的重點詞語來感悟那更精彩。(學生的交流可能不是按課文順序,教師要根據學路隨機調控教學策略)

學情估計及教學策略:

(1) 靈隱

重點句子

a.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眼而來。

b.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着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板書,樹木,蒼翠欲滴)

c.飛來峯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

d.峯下蜿蜒的小徑,佈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裏。

e.亭旁溪水琤瑽,說是溪水,其實表達不出那奔流的氣勢,平穩處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飛濺,如飛珠滾玉一般,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

靈隱寺之遊,煙雨迷濛,綠意悠悠,令人心動,令人回味,那麼其他景點的綠又有什麼特點呢?誰來接着彙報?

(2) 蘇堤

重點句子

a.走着走着,忽見路旁的樹十分古怪,一棵棵樹身雖然離得較遠,卻給人一種莽莽蒼蒼的感覺,似乎是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

b.走近看時,原來是樹身上佈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陰陰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相機板書青苔,讓學生找出一個表現綠的詞語)

c.有的青苔,形狀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雲霞;有的整片看來,佈局宛然一幅青綠的山水畫。

d.這種苔綠,給我的印象是堅忍不拔,不知當初蘇公對它們印象怎樣。

教師引導學生找到有關語句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想象。

(3)花港

重點句子

a.那是滿池的新荷,圓圓的綠葉,或亭亭立於水上,或宛轉靠在水面,只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跳躍滿池。(板書荷葉,有學生提供一個表現綠的詞語)

b.綠色,本來是生命的顏色。

c.我最愛初春的楊柳嫩枝,那樣鮮,那樣亮,柳枝兒一擺,似乎蹬着腳告訴你,春天來了。(引導:作者寫花港的綠,爲什麼寫楊柳嫩枝呢?------對比,既表現荷葉成熟茁壯的生命力,也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對綠喜愛的程度)

d.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

作者寫花港的綠主要抓住什麼景物觀察?(板書,荷葉)

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作者對荷葉的“綠”的感受中,悉心體會在花港觀魚看到的“綠”,綠得那麼富有生命力,生機勃勃。表現了西湖之綠的意趣美。

西湖之綠,深沉逼人;西湖之綠,意趣盎然;西湖之綠,充滿生命的激情!作者爲什麼僅僅用一個綠字就能把西湖之美體現的淋漓盡致呢?

(生總結寫法:細心觀察,用心體會)師補充:更重要的,是作者用詞十分準確。我們所見到的每一處綠,都來自於作者精心錘鍊的語言。可以說,作家用生動的文字爲我們展現了一幅西湖山水畫,用墨不多,卻讓我們真切的體會到了西湖那生機盎然的綠。這,就是準確運用語言文字的功夫!

4、總結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以它的詩情畫意癡迷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啊!讓我們再一次欣賞這人間天堂的美麗吧。(播放西湖風景欣賞片)

拓展閱讀:

《半篇西湖遊記》(近代豐子愷)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近代俞平伯)

《西湖萍蹤》(現代許敏)

《西湖夢》(現代餘秋雨)

語文四年級教案《綠》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漢字,會寫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聯想、想象等方法在詩中的作用。理解詩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掌握聯想、想象等方法在詩中的運用;理解詩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同學們自由發言,說一說自己喜歡的顏色及理由。

2.教師多媒體展示:大千世界,五彩繽紛。有人喜歡紅色,因爲它濃烈熱情;有人喜歡藍色,因爲它寧靜致遠;還有人喜歡綠色,因爲它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艾青的《綠》。

二、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詞

1.指名說對作者艾青的介紹,教師相機補充。(見達標檢測第2題)

2.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通過查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正字、正音。

3.指導學生分析字形結構,討論識記重點字的方法。

4.出示易混字,提醒學生注意區別。多音字:倒:dǎodào

5.出示重點詞語,讓學生鞏固練習。

交叉:幾個方向不同的線條或線路互相穿過。文中指各種綠互相穿過。

重疊:一層層堆疊。文中指各種綠色疊加在一起。

三、出示學習要求,整體感知課文

1.自由讀課文,說說這首詩歌的主要內容。

2.讀詩歌,說說各小節的內容。

第一節:寫眼前鋪滿綠色。第二節:寫綠色的豐富,深淺濃淡。

第三節:寫整個自然空間充滿了綠色。第四節:寫綠色聚集重疊的形態。

第五節:寫綠色在風中飄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上節課,我們整體瞭解了詩人艾青通過描寫綠色表達了自己對未來充滿希望。下面讓我們一起細細品讀詩歌,感受詩人寫出了一個怎樣的“綠”。

二、互動課堂,感受詩歌的美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的第一節,感受綠的整體美。

(1)“好像綠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處是綠的…… ”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

(2)“到處是綠的”,你能說說“到處”是哪些地方嗎,至少寫兩處。(河畔是綠的;田野是綠的;山坡是綠的……)

2.有感情地朗讀詩的第二節,感受綠色的豐富。

(1)說說文中的綠色有幾種,省略號表示省略了什麼。

(2)學生自主思考:爲什麼會有“綠得發黑、綠得出奇”這樣的感受?怎樣的綠是“綠得發黑”,怎樣的綠是“綠得出奇”?(作者滿眼滿心被綠充斥,被眼前的綠所震撼而產生的一種獨特感受。)

(3)朗讀本節詩,語氣可以稍微平淡一點,語速放慢,“綠得發黑”重讀、語速稍快,“綠得出奇”語速放慢,表現作者驚訝、難以置信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詩的第三節,感受“到處是綠”。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到處是綠?

(2)生討論:爲什麼說“風、雨、水、陽光”也是綠的?你見過這樣的情景嗎?

(3)你能說出本節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好處嗎?(排比)

(4)仿照詩歌的第三節寫幾句話。

4.有感情地朗讀詩的第四節,感受綠色聚集重疊的形態。

(1)本節哪些詞語寫出了綠的聚集重疊的形態?你能體會這幾個詞語的含義嗎?

(“集中、擠、重疊、交叉”幾個動詞,生動地寫出了“綠”的動態美。)

(2)朗讀本節詩,語速放慢,聲調上揚,“所有”要重讀,“集中”“擠”“重疊”“交叉”幾個動詞要重讀、慢讀,讀出“綠”的動態美。

5.有感情地朗讀詩的第五節,感受綠色在風中飄動。

(1)本小節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

(2)體會爲何所有的“綠”會按着節拍飄動?

生討論後明確:這句話寫出了綠的搖曳、綠的美幻、綠的聞風而動,乃至綠的生命。“綠色”真是具有永恆的魅力!

(3)指導朗讀,讀出節奏美。

三、對比閱讀,明確主旨

1.學生自讀閱讀鏈接《西湖漫筆》,說說選段是如何表現綠的。(作者通過寫道旁、飛來峯上、峯下小徑等處不同的“綠意”來體現雨中靈隱多彩的“綠”。)

2.思考:艾青寫的《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綠是自然的顏色,是希望,是快樂。因爲詩人心中充滿了綠色,詩人或是在感激或是在懷念或是在憧憬,詩人將萬物都想象成了綠色,表達了詩人對綠色的禮讚和熱愛,表現了詩人對未來充滿希望。)

教學板書

綠到處是綠——總寫

豐富的綠

自然空間的綠

重疊、交叉的綠

飄動的綠分寫對春天的熱愛,對未來充滿希望。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主要通過朗讀讓學生來感知詩歌的內容,領悟詩歌的美。通過對每節詩的內容和修辭手法的分析,以及對朗讀的指導,感受自然界的綠色美。最後通過課本閱讀鏈接中宗璞筆下的《西湖漫談》與艾青筆下的《綠》對比閱讀,將這首詩的主題進行深入總結,並讓學生積累自己知道的寫植物的詩句,從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學生總體掌握較好,只是在理解宗璞筆下的《西湖漫談》時,把握有一定難度,若在教學課件中加入《西湖漫談》的整篇課文,幫助學生理解,教學效果應該會更好。

語文四年級教案《綠》 篇8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教師出示詞語卡片,學生認讀。

2.詩歌朗誦。

二、學習詩歌,讀中悟綠。

自由朗讀每小節詩歌,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反覆朗讀、感悟。

(一)學習第三節。

出示句子:

刮的風是綠的,

下的雨是綠的,

流的水是綠的,

陽光也是綠的;

1.帶着想象的翅膀朗讀這一節詩歌。

2.思考:這一節詩歌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排比)這一小節詩歌告訴了我們什麼?(綠的所在:整個自然空間充滿了綠色。)

3.爲什麼整個空間都是綠色?(春天來了,萬物復甦,所以充滿了綠色)

4.這麼多、這麼廣的綠色讓你感受到了什麼?(綠色是希望,是生命的顏色,整個大自然一片春意盎然。)

(二)學習第四節。

出示詩歌:

所有的綠集中起來,

擠在一起,

重疊在一起,

靜靜地交叉在一起。

1.集體朗讀詩歌。思考:這一小節講了什麼?(綠色聚集重疊的形態)

2.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寫綠的形態?(擬人)

(三)學習第五節。

出示詩歌:

突然一陣風,

好像舞蹈教練在指揮,

所有的綠就整齊地

按着節拍飄動在一起……

1.指名讀,小組讀。

2.這一節寫了什麼?(綠在風中飄動)

3.作者爲什麼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綠飄動的樣子?(這樣形象、生動的樣子,給讀者帶來了對綠飄動樣子更大的想象空間)

三、情感昇華。

艾青運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學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處都是綠色,樹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風的吹拂下來回擺動,風是綠的,水是綠的,世界充滿了綠。

那麼綠到底是什麼呢?

綠是生命的顏色,是生命的象徵。

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表達了作者對“綠”色的讚美,對春天的謳歌。

四、拓展延伸。

關於綠的詩句

1.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唐賀知章《詠柳》)

2.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3.應是綠肥紅瘦。--(宋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板書設計

綠的顏色

綠的所在綠是生命

綠的形態讚美春天

綠的飄動

教後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詞語、關鍵語句在語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有些詞語或句子在文本中看起來很普通、平實,但如果仔細思考揣摩就會發現其深刻的內涵。文章的主旨也往往在我們理解了關鍵的一詞一句後,纔會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這樣的設計,促使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激起對學習過程的興趣及嚮往,組內合作、分工,每個人都有展示的機會,學生對自己的表現或心安或興奮或自信或勝任的愉悅,每個人的情感都可以自由流淌。

但是這節課,在學生有節奏地朗讀詩歌上安排不夠充分,對於現代詩歌的體會上還需再下功夫。

語文四年級教案《綠》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擠、叉”2個生字,會寫“瓶、擠、叉、揮”4個生字,正確書寫“墨水瓶、墨綠、教練、指揮”等11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瞭解作者所描繪的不同的“綠”。

3.感受作者對“綠”色的讚美,對春天的謳歌。

教學重點

背誦詩歌,瞭解作者所描繪的不同的“綠”。

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對“綠”色的讚美,對春天的謳歌。

課前準備

相關圖片、相關的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1.課件出示詩歌《我愛這土地》:

同學們,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

2.同學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艾青)(齊讀課題)

作者簡介:艾青(1910-1996),現、當代詩人。原名蔣海澄,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華人。自幼由一位貧苦農婦養育到5歲回家。1928年入杭州國立西湖藝術學院繪畫系。翌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32年初回國,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不久被捕,在獄中寫了不少詩,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發表後引起轟動,一舉成名。1935年出獄,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大堰河》,表現了詩人熱愛祖國的深摯感情,泥土氣息濃郁,詩風沉雄,情調憂鬱而感傷。

3.同學們,綠色給人以無窮的美感,歷來就是古代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這節課,我們就和艾青一起走進春天“綠意盎然”的畫卷中!(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節奏,並把生字詞勾畫出來多讀幾遍。

2.出示生詞檢查自學情況。

墨水瓶 墨綠 嫩綠 淡綠 粉綠 集中 交叉

教練 指揮 整齊 節拍

3.指名再讀生字詞,教師正音。

4.生字書寫指導。

5.學生朗讀詩歌,邊讀邊感受詩歌的節奏。

三、學習第一、二節。

出示句子:

好像綠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處是綠的……

到哪兒去找這麼多的綠:

墨綠、淺綠、嫩綠、

翠綠、淡綠、粉綠……

綠得發黑、綠得出奇;

1.指名讀,“到處是綠的……”說明了什麼?(這句話寫了綠的顏色很多)

2.這麼多的綠,有深有淺,文中省略號說明什麼?(表示列舉的顏色還有很多,給人留有想象的空間。)

3.這麼多的綠又有什麼特點呢?(發黑、出奇)如何理解這一特點?(“發黑”指顏色深。“出奇”寫顏色綠得讓人無法想象。)

4.有節奏朗讀,想象綠的不同顏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