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通用11篇)

本文已影響 3.83W人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通用11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第一課時疏通文義的基礎上,欣賞品析鄒忌的諷諫藝術,深入理解鄒忌曠世謀臣的形象。

2.過程與方法: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方式,分析鄒忌勸諫藝術的同時,學會結合生活實際總結出勸說他人行之有效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古代勇士敢於諷諫的膽識、善於諷諫的交際藝術及古代君王從善如流的廣闊胸襟。

(2)學習人際交往中以互相尊重爲前提,站在他人立場上,用委婉的方式勸說他人的技巧。

二、教學重點

1.體味品析鄒忌的諷諫藝術,總結他諷諫成功的原因。

2.結合課前的視頻資料,學會知識的遷移,歸納出勸說他人的行之有效的技巧。

三、教學難點

品析鄒忌勸諫藝術的同時歸納總結出勸說他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1.播放動畫視頻《比干勸諫》。(時長4分鐘)。

2.結合視頻內容,教師導入新課,開始第二課時的學習。(2分鐘)

(新課導入)回顧歷史,在過去那個“批龍鱗、逆聖聽、犯龍顏”的時代,臣子勸諫君王是有着極大風險的一項活動。通過剛纔的視頻,我們看到了比干因勸諫紂王慘遭挖心,歷史上跟比干遭遇相同或相似的人比比皆是。我們感嘆他們成爲勸諫犧牲品的同時卻也驚奇地發現,更有這樣一些臣子,不僅成功勸諫了君王,更拉近了君臣之間的關係。鄒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那麼,同樣是勸諫,爲何會迎來截然不同的命運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鄒忌諷齊王納諫》,零距離地接觸鄒忌,看看這位名冠一方的美男子如何締造成功勸諫的神話?

3.自主學習,探究鄒忌勸諫成功的表現。(3分鐘)

師:鄒忌在勸說齊威王這件事情上大獲全勝,表現出他嫺於辭令、深諳君王心理的謀臣形象。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結合老師展示出的成功勸說的標準,想一想他的成功表現在哪兒?

(幻燈片上展出成功勸說的標準:成功的勸諫者在於讓對方採納自己的建議並付諸行動,經過努力實現自己對他的期待。)

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結合教師展示出的成功勸諫的標準,經過自己的思考,回答問題。

學生:採納自己的建議――“善”;齊王付諸行動――下令“三賞”;經過努力――發生“三變”;鄒忌的期待――戰勝於朝廷。

(注:以上答案是教師課前的預設,學生在實際學習當中,可能會有所不同,只要意思對即可。)

4.合作學習,通過填寫表格的方式探究鄒忌勸諫成功的原因。(15分鐘)

師:根據剛纔所學,我們看到鄒忌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帶領齊國走上了強國之路,締造了“戰勝於朝廷的”神話。那麼,爲什麼他能成功呢?請同學們四人一組,組成學習小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

生:合作學習。任務分配如下:1號學生負責記錄。2號和3號學生每人回答3個項目的問題。4號學生進行補充,並擔任發言的任務。

(注:學生進行小組學習時,教師積極參與。聆聽學生的回答,並適時給他們提供相應的幫助。)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五分鐘,五分鐘後班內展示,完成後的表格如下(加粗部分爲填寫內容):

師生共同分析,探究鄒忌勸諫成功的原因:

(1)由自己的比美之事聯想到國家大事――具有愛國情懷;

(2)我受妻、妾、客的欺騙和大王受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的矇蔽其實是一回事――善於發現問題,並抓住問題的本質;

(3)在鄒忌看來大王受矇蔽的原因是“宮婦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內有求於王”――站在威王立場上,不正面說威王的錯誤,語氣委婉;

補充:比干勸諫時所用的語言,試圖通過對比讓學生明白勸諫語言必須委婉的重要性:a.您怎麼能對我們這些大臣的勸諫置之不理,只顧喝酒享樂呢?b.您不要總是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c.您應該重用那些勇於進諫的臣子,而不是隻會逢迎獻媚的美女。d.我們的國家將會滅亡在您這樣的昏君手裏。

(4)鄒忌不怕在朝堂之上訴說自己的比美之事,藉此勸說威王用親身經歷剖析,態度誠懇;

教師對剛纔和學生一起分析的內容作總結,並指出以上都是鄒忌勸諫成功的內在原因。

(5)“善!”。

教師提問:

a.朝堂之上該談論什麼樣的事?

b.我是君,你是臣,你的比美小事豈能與我的國家大事相提並論?

c.王之蔽甚矣。這豈不是間接說我昏庸無道?

結合教師的問題,師生一同探討,得出結論:鄒忌三次冒犯齊王,但齊王沒有動怒,反而採納了他的建議。這說明齊王是一個虛心納諫的君王。

教師總結鄒忌勸諫成功的外在原因是有一個虛心納諫的君王。

(6)教師提問:在上課之前,我們所看的視頻當中,比干在一位上諫的臣子被紂王宣佈腰斬的時候上殿勸諫紂王,此時紂王正與愛妃妲己飲酒作樂。想一想,比干勸諫的時機是否合適?由此你得到了什麼結論?

學生討論後回答,圍繞勸諫應選對時機進行。

5.學以致用。(6分鐘)

師: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總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勸諫策略。但是勸諫主要是下級對上級的一種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和我們相依相伴的是父母、老師和同學,我們需要的就不再是勸諫,而是勸說。勸諫和勸說其實大致相同,只是發生的對象不同而已。下面我們動手將剛纔所學的勸諫技巧進行修改、補充,讓它對我們的勸說行爲更具指導意義。

更改如下:勸諫技巧→勸說技巧;具有愛國情懷→具有關心他人真情;發現問題並抓住問題的本質→發現問題並抓住問題本質;站在威王立場上不正面說威王的錯誤,語氣委婉→站在受勸者立場上,不正面說受勸者錯誤,語氣委婉;用親身經歷剖析,態度誠懇→有具體事例,態度誠懇;有虛心納諫的君王→有虛心接受的受勸者;抓住勸諫的時機→選好勸說的時機。

6.實戰演練。(10分鐘)

師:剛纔我們學習並總結了很多勸說的技巧,不知道同學們學會了沒有?下面我們就試試身手,看看同學們誰學得快、學得好。請同學們幫幫老師,勸勸小剛和小強吧。

師:結合教師提供的兩則素材,任選其一,利用今天所學的勸說知識進行勸說。準備好的學生當堂口頭表述。

素材一:九年三班的班主任老師很着急,因爲厭學的小剛又從學校跑了,中考複習在即,班主任老師既操心他的學習,又擔心他的安全。你在學校附近看到了他,請使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幫助九年三班班主任老師勸他迴歸校園。

素材二:你的好朋友小強在衛生間偷偷吸菸,正巧被你看到,出於朋友道義,深知吸菸危害的你如何勸剛剛學會吸菸的他戒菸,主動遵守學校規章制度。

思考四分鐘之後,學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成果。教師對每一個發言同學的情況認真作出評價,以便全班學生更好的鞏固所學知識。

7.課後總結。(5分鐘)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鄒忌諷齊王納諫》的第二課時,在這一課裏,我們跟隨鄒忌和比干學習了諷諫藝術,結合生活實際,我們擴大勸諫範圍,變成了更貼近生活的勸說,並進行了實戰演練。從今天的課上來看,我相信大部分同學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收穫。當然45分鐘的課堂不能包羅萬象,勸說是人與人交往過程中的一門藝術,我們今天所學只是冰山一角。這堂課雖然結束了,但我希望你們學習的腳步永遠不要停下,因爲生活纔是最好的老師。

六、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勸諫藝術:具有愛國情懷

發現問題並抓住問題的本質

站在威王立場上不正面說威王的錯誤,語氣委婉

用親身經歷剖析,態度誠懇

有虛心納諫的君王

勸說藝術:具關心他人真情

發現問題並抓住問題本質

站在受勸者立場上,不正面說受勸者錯誤,語氣委婉

有具體事例,態度誠懇

有虛心接受的受勸者

選好勸說的時機

七、作業佈置

略。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 品讀課文,體味本文寫作技巧之妙,鄒忌勸諫技巧之高;

2、 質疑解疑,培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3、 聯繫實際,對照反思,掌握人際交往藝術。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精巧的結構方式和形象生動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思考鄒忌進諫成功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堂

以諫臣魏徵與比干的不同下場引出課題,揭示本課重點。

二、導學探究

(一)、破題設懸,激發興趣。

(二)、品讀課文,鑑賞寫作技巧之妙,品味鄒忌勸諫技巧之高

1、鑑賞寫作技巧之妙

提問:《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被人稱讚有加的有兩點,一爲精彩的對話,一爲精巧的結構。請談談你對此的認識。學生自由發言。成果展示:

(1)精彩的對話

品味鄒忌的三問,問妻:“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問妾:“吾孰與徐公美?”問客:“吾與徐公孰美?”

第一問的背景是:“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呋麗,朝服衣冠,窺鏡。”試想一位相貌堂堂、風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牀,對着鏡子一照,問他的:妻子“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心裏應該是對自己的美貌充滿信心,並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結果。所以,這第一問的語氣應充滿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第二問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所以對自己的美貌略有懷疑。因此,應帶有疑慮,並且急於知道結果,另外,考慮到所問的對象是小妾。因此,語氣是嚴肅、疑慮、急切的。

第三問的背景是:“且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設想一下當時的情景:客,外人,看問題可能更客觀,但問這樣的問題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問,也是試探着小聲問。

小結:這三問,看似平常,普通,問的都是“和徐公比美”問題,但由於問的對象不同,問的背景情況不同,因此問的語氣與神態都會不同。

品味妻、妾、客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情人眼裏出西施。答得自然非常肯定。妾。地位低下,回答時自然要有所顧忌,否則的話可能會失寵,所以就用反問的語句。表達更加肯定的語氣。客,他是有事拜訪,有求於鄒忌,正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所以回答總得讓對方滿意,其實客人是能分辨誰更美的,從他的語氣中能體會到,客的回答較爲平淡。比不上妻妾那樣中肯有力。上邊三種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樣的。但由於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們的回答、語氣與神態也就有差別,此所謂“言爲心聲”。這些對話看似平常,但含意雋永,耐人尋味。

(2)精巧的結構

《鄒忌諷齊王納涑》一文被人稱讚的應爲結構上的“三疊法”了:三問,三答(與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賞(齊王納諫);三變(結果)。前後呼應,上下關照,形成一種奇特的篇章結構。但承轉全文並最能體現人物特點的應該是這兩個字:一是“思”。鄒忌在三問之後。從妻、妾、客得到美於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實面前,“孰視之,自以爲不如;窺鏡而白視,又弗如遠甚”。此時,他—沒有妒忌,要知道他對白己的容貌是相當看重的;二沒有大怒,不因爲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氣。也沒有因此而遷怒於人。要知道妻妾都騙了他。相反的,他卻是“寢而思之”。並能比較客觀地總結山箇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於我。更難得的是,他能進而類推到治理齊國的大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這一點正如《古文觀止》編者的評價:“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評勘。正欲於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可以說這一“思”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現了鄒忌的智者形象。二是“善”。齊王在聽完鄒忌的進言之後的神情、態度在這一字上表現得淋漓盡致。齊王在聽了鄒忌的閨房小語之後。一沒有怪鄒忌在朝廷上談閨中如此不莊重之事;二沒有追究鄒忌與自己相提並淪之罪;三不掩飾自己深受矇蔽之事實。相反,他只說一“善”字,多麼痛快,多麼乾脆。也正是有了這一“善”字,纔有下面的“三賞”與“三變”,纔有“戰勝於朝廷”的盛況。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明君的高大形象。這一“思”一“善”可以說是解讀本文的樞紐:正是有了“思”纔會有下面的諷,這是行文的一大轉折——由不值一談的閨中小事轉向了國家大事;而“善”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滿危機進諫君王的險事至此已化爲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開了齊國走向強盛的序幕。

2.品味鄒忌勸諫技巧之高,學生悉心揣摩,討論交流。成果展示:

(1)爲對方打算——不暴露遊悅目的。

鄒忌向齊威王獻策之時。齊國的政治比較腐敗,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鄒忌向齊威王再三苦苦勸諫,甚至流下眼淚或者破口大罵,以死諫君,效果不一定好。鄒忌注意了進諫藝術,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而是以“閨房小事”說自己的體會,小題大做。現身說法使齊王也同理得證“矇蔽甚矣”,於是一聲令下,廣納諫言,終於“戰勝於朝廷”。

(2)用婉言相勸——忠言順耳利於聽。

下級勸說—上級,由於尊卑關係不得不謙言以諫,否則會招來殺身之禍。鄒忌實話實說“不如徐公美”,創設情境,取悅威王。鄒忌諳習“良藥蜜口利於病,忠言順耳利於聽”。

(3)巧施攻心術——先對方之憂而憂

鄒忌很瞭解齊王處在許多人對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懼、有所企求的環境中,必然是個耳不聰目不明的受矇蔽者,他爲國之清明擔憂;又因曉得齊王有修明內政以興邦的宏志,爲此設喻使齊王欣然接受勸告,提升了齊國的威望,贏得了諸侯的尊敬。

3.討論交流: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啓示?

明確:在現代信息社會中,口語交際的頻率很高,瞭解別人、推薦自己、談判求職、合作共事都需要較高的口語表達能力。所以鑑賞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提高我們適應社會交際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遊說別人時要不卑不亢。言語恰到好處——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自己尊嚴,是鄒忌給我們的啓示,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三、拓展延伸,質疑解疑

1.學生自由質疑,或指名同學回答。或全班討論,教師相機誘導、點撥。

2.教師收集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全班同學研討解決。

如:鄒忌勸諫成功,僅僅因爲有較高的勸說技巧嗎?《戰國策》中龐恭的“三人成虎”的進諫、百里奚的“脣亡齒寒”的進諫,可以說與鄒忌的方法不相上下。爲什麼失敗了呢?

學生討論,明確:唐代魏徵沒有諷諫藝術,每每獲得成功。看來勸諫能否成功。其決定因素在於諫對象——王。由於君與臣之間的`絕對不平衡,導致君主成爲在這一過程中的絕對權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差錯,輕者丟官失命,重者株連九族。鄒忌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齊威王的英明,齊威王纔是最大的贏家,他贏得了名聲,也贏得了國家強盛。

作者的目的是強調遊說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必合乎史實,但鄒忌的諷諫術值得我們學習。

如:《鄒忌諷齊王納諫》給你什麼啓示?

學生明確:作爲領導,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更多話題作文優秀範文、高中語文優秀教案、教學實錄、備課資料、同步試卷、美文、高考模擬試卷、文學欣賞盡在語文軒網站/不偏聽偏信;作爲羣衆,提建議要講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對方,又要保護自己的尊嚴不受侵犯;作爲普通人。要善於接受別人的建議。

四、課堂小結

《鄒忌諷齊王納諫》對話精彩,結構精巧,鄒忌的睿智,齊威王的英明等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鄒忌的諷諫藝術,對於當代人際交往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願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正確評價自己,積極接受他人建議,善於向他人推銷自己。

五、佈置作業

完成配套練習冊相應作業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3

一、導入:

唐朝名臣魏徵說過:“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今天我們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

教學目標

1.結合註釋,利用積累的文言知識,疏通文意;

2.學習齊威王虛心聽取意見與鄒忌善於思考、敢於進諫的可貴品質;

3.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疏通文意;

2.以問題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3.領悟文中蘊含的道理;

4.文言字詞的理解、積累。

課前預習

藉助工具書與註釋,掃清認讀障礙,粗通文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內容

一、整體感知

1.朗讀全文(檢查以下讀音是否正確)

昳間

2.文意疏通

A.以學習小組爲單位,結合註釋疏通文意(約8分鐘後請三位同學代表小組分別將前三段譯爲現代漢語,不對的地方請其他同學指出、糾正)

B.教師整體梳理文意,如同學對文中的字句還有不理解的地方請舉手提問,全班同學共同探討解決。(梳理文意時強調以下字詞)

3.將全文再朗讀一遍,要求學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一講本文的故事情節。(兩分鐘準備)抽2—3名學生講述,檢查學生對課文基本內容的理解。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板書

4.指導學生在把握文章脈絡的前提下,分句、分段朗讀,直至基本成誦。(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二、品味探究

1.鄒忌爲什麼要向齊王進諫?

明確:鄒忌是在比美中,在妻、妾、客的對話中,在當面與徐公比較,在暮寢而思之後,感受到自己受了矇蔽。因此推己及人,立刻想到國君一定也多受矇蔽,由此進諫。

2.突出了鄒忌什麼性格特點?

明確:實事求是,善於思考,勤於政事。

3.鄒忌進諫成功的原因在哪裏?

明確:鄒忌能進諫成功有兩個關鍵:一在於他說話的藝術與技巧上,他巧妙地將自己的妻,妾,客人與威王的宮婦,羣臣,鄰國進行類比,輕而易舉地讓齊王明白確實受了矇蔽,二是納諫者齊王有謙厚開闊的胸襟,重賢而又明理。

4.這突出了鄒忌的什麼特點?突出了齊王什麼性格?

明確:鄒忌──善於言辭。從自己的生活出發,以類比推理,得出結論。語言委婉,易於讓人接受。齊威王──重賢明理。

5.鄒忌進諫的結果怎樣?

明確:齊王採納了建議。下令面刺、上書、謗譏於市朝分別受上、中、下賞。進諫的人數由門庭若市—時時間進—無可進者。最後其他幾個國家皆朝於齊,乃至於戰勝於朝廷。

小結:鄒忌:善於思考,實事求是,能推己及人,忠君愛國。齊威王:勇於面對自己的過失,鼓勵天下人評說自己的是非,這種開闊的胸襟在天子唯我獨尊的朝代實屬難能可貴。

三、拓展遷移

1.學習本文在今天有什麼現實意義?(可從鄒忌與齊王二人的品德修養和鄒忌的語言藝術兩個方面來談,也可從其他方面來談。)

自己獨立思考後再全班交流。

2.你還知道哪些通過說話的技巧而取得成功的故事?

3.古今中外類似齊威王這樣善於納諫的人還有誰?你能講給大家聽一聽嗎?(學生思考後舉手講述,教師給以鼓勵)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guān)窺(kuī)鏡期(jī)年

朝(cháo)於齊間(jiàn)進

2、再讀課文,理解詞句:

⑴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鄒忌諷齊王納諫

(諷:用委婉的語言暗示、勸告或指責。諫:臣子向國君提出的意見。)

能謗譏於市朝

(公開指出。謗,公開地指責,沒有貶義;譏,微言諷刺。注意區別:誹,背地裏議論、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指責)

上書諫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書、文件。這裏指奏章)

期年之後(期,一週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⑵詞類活用:

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服,名詞作動詞)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名詞作狀語)

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

⑶一詞多義:

修:

①乃重修岳陽樓(興建,建造)

②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整治)

③鄒忌修八尺有餘(長,高)

朝:

①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朝拜

②於是入朝見威王《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朝廷

③朝服衣冠《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早晨(zhāo)

孰:

①我與城北徐公孰美代詞,誰

②孰視之,自以爲不如同“熟”,仔細。

誠:

①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的確)

②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出師表》確實、的確

⑷古今異義:

今齊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今義,地點。)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古義,國君旁邊的近臣;今義,方位名詞。)

明日,徐公來。(古義,第二天;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戰國策》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

(2)掌握翻譯的要領和方法,能準確翻譯全文。

(3)學習課文的結構藝術,體會鄒忌的諷諫藝術。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安排學習課前預習,藉助課文註釋的方式讓學生自行疏通文意,老師只講解較難的字詞和句式。

(2)以改編、表演的創造性學習活動方式,拉動學生對原文的認識、理解、運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課文的思想意義,包括課文本身體現的思想及現實意義。

(2)培養學生正確觀察、善於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文言字詞,翻譯全文。理清文章邏輯脈絡。

教學難點

理清文章邏輯關係,形成行文的層次意識

教學方法:朗讀、質疑、討論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一個宰相因爲臭美照鏡子而使得國家從此富強,你相信嗎?今天我們學習的《鄒忌諷齊王納諫》就講了鄒忌因爲臭美照鏡子而使得齊國成爲戰國時代霸主的故事,那麼其中原委究竟如何呢?我們先讀文章,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疏通語言障礙;

2、聽讀:音頻朗讀,掌握節奏;

3、帶讀課文,熟悉課文大意;

4、齊讀課文,檢查朗讀效果。

三、多媒體顯示字音:

1、作者作品介紹:

①關於《戰國策》

《戰國策》又稱《國事》《國策》,是一部歷史散文總集,其體列爲國別體,由西漢劉向編訂,反映戰國時期策士謀臣的言論和謀略。全書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共12策。劉向(約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蘇沛縣)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著有《新序》、《說苑》、《列女傳》等,還修訂整理了《戰國策》《楚辭》等。他所撰《別錄》,爲我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

②背景資料:

春秋戰國之際,七雄並立,各國間的兼併戰爭、各統治集團內部新舊勢力的鬥爭以及民衆的反抗鬥爭,都異常尖銳激烈。在這激烈動盪的時代,“士”作爲一種最活躍的階層出現在政治舞臺上。他們以自己的才能和學識遊說於各國之間,施展着自己治國安邦的才幹。各國統治者也認識到,人心的向背是國家政權能否鞏固的決定因素。失去民心,國家的統治就難以維持。所以,他們爭相招攬人才,虛心納諫,爭取得到“士”的支持。“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於史無考。

2、注音

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guān)窺(kuī)鏡期(jī)年朝(cháo)於齊間(jiàn)進

四、課文翻譯

1、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爲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2、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體形容貌美麗。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跟城北的徐公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哪裏比得上你呀!”原來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自己信不過,就又問他的妾說:“我跟徐公誰漂亮?”妾說:“徐公哪裏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從外邊來,鄒忌跟他坐着聊天,問他道:“我和徐公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認爲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鏡子看自己,更覺得相差太遠。晚上躺在牀上反覆考慮這件事,終於明白了:“我的妻子讚美我,是因爲偏愛我;妾讚美我,是因爲害怕我;客人讚美我,是想要向我求點什麼。”

於是,鄒忌上朝延去見威王,說:“我確實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的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說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的國土方圓一千多裏,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從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沒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國的人沒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來,您受的矇蔽一定非常厲害的。”

威王說:“好!”於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級大小官員和老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得頭等獎賞;書面規勸我的,得二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評論(我的過錯)讓我聽到的,得三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言規勸,官門口和院子裏象個鬧市;幾個月後,偶而纔有人進言規勸;一年以後,有人即使想規勸,也沒有什麼說的了。

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拜。這就是人們說的“在朝延上征服了別國。”

第二教時

複習導入新課

五、文言常識

1、通假字

鄒忌修八尺有餘(“有”同“又”,用在整數與零數之間)。

孰視之(同“熟”,仔細)

2、一詞多義

朝服衣冠(早晨)入朝見威王(朝廷)皆朝於齊(朝見)時時間進(間或,偶爾)又何間焉(參與)吾妻之美我者(以……爲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偏愛)不宜偏私(私情)

3、詞性活用

(1)朝服衣冠(早晨,名詞作狀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認爲……美,形容詞意動用法;偏愛,形容詞作動詞)。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當面,名詞作狀語)。

(4)受上賞(頭等的,方位名詞作形容詞)。

(5)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動詞使動用法。)

4、詞的古今異

(1)鄒忌諷齊王納諫(古義:諷諫,用暗示、比喻之類方法,委婉規勸;今義:委婉的言辭或指責(規勸))

(2)修八尺有餘(古義:長,高;今義:修理)

(3)今齊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今義:某一地域)

(4)能謗譏於市朝(古義:公開指責、議論;今義:惡意攻擊別人,說別人壞話)

(5)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古義:偏愛;今義:私情)

5、句式

ⅰ、固定句式: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2)吾與徐公孰美?

-----其中(1)是(2)的倒裝

ⅱ、倒裝句(賓語前置)

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詞作動詞賓語,前置。

ⅲ、倒裝句(狀語後置)

能謗譏於市朝——能於市朝謗譏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此所謂於朝廷戰勝

ⅳ、判斷句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者也”表示判斷

ⅴ、省略句

與坐談-----(鄒忌)與(客)坐談。

ⅵ、被動句

王之蔽甚矣-----(被動句)

六、課文分析

(一)理清脈絡,瞭解大意

1、鄒忌是由一件家庭瑣事聯想到國家政事的。這件家庭瑣事是什麼?

明確:鄒忌向他的妻、妾與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

2、由於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異,其妻、妾、客回答問題時的語氣有差別。有何不同?請從原文中找出並說明其感情色彩。

明確: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讚美,口氣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討好,口氣有點勉強。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禮貌、尊重,口氣有點客氣。(可讓三位同學分角色表演。)

3、面對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讚美,鄒忌的態度如何?

明確:面對讚美,鄒忌並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爲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可見鄒忌很有自知之明。

4、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向威王進諫,而是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後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正如《古文觀止》編者評價:“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於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5、諷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諫言,發佈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爾“時時而間進”,最後“無可進者”,終於“戰勝於朝廷”。

(二)重點問題:“三分”思想與邏輯關聯

1、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三”的思想?

鄒忌三問美、親朋三答美、鄒忌三反思、歸納三原因、勸諫王三蔽、齊王三行賞、成效三階段

2、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項“三”?

勸諫王三蔽——本文的中心,所有“三”的指向

3、理清各項之間的邏輯關係,歸納鄒忌諷諫的方法。

勸諫前的三問、三答、三反思、三歸因是步步推進指向齊王的三蔽的,勸諫後的三行賞、三階段是齊王認爲“三蔽”的勸諫的“善”的結果。

齊王的“三蔽”是文章的中心,把文章貫穿了起來,即使鄒忌實際上經歷的是兩問或者四問五問,爲了有針對性地勸諫齊王的“三蔽”,他也會改爲“三問”

4、文中的“三”有的是三方面,有的是三角度,有的是三階段,作用各不相同,分別分析文中各處作者從三個方面寫的好處

結構更清晰,層次更鮮明,角度更多樣,想象更豐富。

5、明確:不是要求寫文章刻意追求湊成“三”,而是從本文的對“三”的歸納中形成寫文章的層次意識。

七、拓展延伸

1、請嘗試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解決問題:

情景一.你乘車時,有一個空座,只見一位老人趕緊讓自己的孫子坐下,自己揹着孫子的書包,手握扶手,搖搖晃晃,很難暫穩,還滿臉幸福的望着孫子,而孫子卻心安理得的坐在座位上。請你們用類比的方法告訴老人,他這樣溺愛還是不好的。

情景二.你的好朋友小美非常愛美,每天都要化妝,而且自我感覺非常漂亮。你如何告訴她,自然純樸纔是最美的。

2.聯繫現實生活,談談你從本文中受到的啓發。

八、作業

1、翻譯全文。抄一遍翻譯一遍。

2、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聯想

妻私我→→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內有求於王

李南祥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實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體悟鄒忌的諷諫藝術(設喻和類比推理)和諷諫成功的原因;

3、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鎖定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教學目標的1,教學難點是教學目標的2。

教學方法:

情境法、設疑法、探究法、拓展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思路:

一、激情導語,創情境課堂

我國有句名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意思是良藥利於病往往苦口,忠言利於行往往逆耳。然而現在有一種藥“糖衣片”,能治病但不苦。看來良藥未必苦口,那麼忠言就一定逆耳嗎?有沒有既利於行又不逆耳的忠言呢,讓我們走進今天的語文課堂。

二、解題:

諷,不是諷刺,是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

三、找一同學朗讀課文第一段,校正字音,感知內容。

(一)教師設疑:鄒忌向他的妻、妾和客提出了什麼問題?得到了怎樣的回答?鄒忌從這些回答中得到了什麼啓發?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鄒忌提出“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妻的“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是因爲“私我”;妾的“徐公何能及君也!”是因爲 “畏我”;客的“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是因爲“有求於我”。比美反思後鄒忌認爲自己受到了矇蔽,於是想到了國家的大事。

(二)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歸納本段的知識點:

1、固定句式:孰與:譯爲“與……相比,誰……”

2、賓語前置句式:忌不自信(“不”是標誌,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

3、重要實詞:明日(古今異義);吾妻之美我者:美是意動;孰視之:孰通熟,仔細

四、同學齊讀第二段,

(一)師設疑:鄒忌入朝是如何分析“王之蔽”的?如何諷諫齊王的?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宮婦左右私王”如“妻私我”;“朝廷之臣畏王”如“妾畏我”;“四境之內求王”如“客求我”。鄒忌運用設喻說理的方法,用切身感受來現身說法,拿私事比國事,進行類比推理,推導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

(二)知識點歸納:古今異義:地方:地方方圓;左右:皇帝身邊的近臣

五、鄒忌的諫言,齊威王接受了嗎?並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效果?

(一)同學齊讀第三、四段。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齊威王聞鄒忌的諫言大喜,果斷下令:“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他懸賞求諫,廣開言路,“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最終納諫強國,各諸侯國“皆朝於齊”。

(二)歸納知識點:

重要實詞:謗譏(古今異義);成語(門庭若市);聞寡人之耳者(聞,使動用法)

介賓後置: 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六、師生探究:

鄒忌諷諫齊王成功的原因何在?學生各抒己見,師在同學討論的基礎上作總結:

第一:得益於鄒忌的諷諫藝術: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切身感受來現身說法,切入角度好,運用設喻,拿私事比國事,進行類比推理,使齊王心悅誠服,因爲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是批龍鱗,逆聖聽。從這裏我們看到了一個足智多謀、大智大勇、嫺於辭令 、忠於職守的良臣。

第二:得益於君臣雙方:雙方應該是賢君良臣,否則,鄒忌的譬喻再妙,辭令再巧,若沒有齊威王善聽的耳朵,也是白費脣舌,枉運心機。自古就有屈原放逐,比干被挖心的慘例。從這裏我們亦看到了一個廣開言路、懸賞求諫、從善如流、聞過則改、興利除弊的賢君。

七、拓展:

鄒忌進諫齊王,齊王欣然納諫,內政修明,齊國強大,那麼我們今天再讀此文有哪些體會?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各抒己見?

通過討論,發表意見,可引導同學總結出以下體會:

1、一個人在受矇蔽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客觀事物的。

2、一個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應本着對國家、對民族負責的態度,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一旦有可行性建議,就積極大膽地向有關部門或上級領導提出,摒棄個人的諸多考慮, 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3、提出批評建議時,要考慮方式、方法,選擇恰當的語言、語氣,抓住恰當的時機,便於別人接受採納,以提高建議效果。

4、作爲領導者,應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止被表面現象迷惑,要廣泛聽取批評意見,及時發現和糾正自己的缺點錯誤。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工具,讀準字音。

2、結合註釋、積累,明確文言重點字詞含義,疏通文意。

3、質疑討論,明確人物形象,體會鄒忌諷諫的藝術。

4、背誦全文,培養文言語感。

教學重點

1、結合註釋,掌握部分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理解全文內容。

2、背誦全文,培養文言語感。

教學難點

質疑討論,熟悉人物形象,欣賞鄒忌諷諫的藝術。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設計

二課時

板書

鄒忌諷齊王納諫

比喻勸說

妻——私宮婦

妾——畏朝廷之臣矇蔽之深

客——求四境之內

三令·三進戰勝於朝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離罷春秋激烈的戰場,我們走入了戰國的風雲。今天,我們將跟隨鄒忌,一同在《戰國策》中去感受君臣間的一段軼事。

二、結合工具,明確字音。

1、生結合註釋、字典,掃清生字障礙。

2、師生交流疑難字詞。

3、師出示投影,明確重點字詞

(投影)

形貌昳麗朝服衣冠入朝見威王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皆朝於秦

4、齊讀課文,讀準字音。

5、師糾正誤音。

三、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1、梳理第一小節

①生結合註釋,梳理第一小節、

②生質疑,師生討論共同解決疑難字詞、

③師明確第一節重點字詞﹑語句、

(投影)

鄒忌修八尺有餘形貌昳麗朝服衣冠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徐公何能及君徐公來,孰視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2、梳理二小節

由自己個人的生活小事悟出其中的道理,這與諷齊王納諫有什麼關係呢?

①生結合註釋,梳理第二小節、

②生質疑,師生討論共同解決疑難字詞、

③師明確重點字詞﹑語句、

(投影)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王之蔽甚矣

3、梳理第三小節

①生結合註釋,梳理第三小節、

②生質疑,師生討論共同解決疑難字詞、

③師明確第一節重點字詞﹑語句、

(投影)

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

皆朝於齊戰勝於朝廷

四、結合板書,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通過學習,我們疏通了文意,瞭解了一段歷史佳話。今天,讓我們在練習中首先重溫一下有關內容。

(投影)

詞類活用:

吾妻之美我者

聞寡人之耳者

朝服衣冠

臣之妻私臣

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詞語歸類:

旦日,客從外來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

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

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文言句式: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忌不自信(否定句賓語前置)

皆朝於齊(介詞短語後置)

王之蔽甚矣(被動句)

二、質疑討論,明確形象內涵。

1、結合標題“鄒忌諷諫齊王納諫”,全文大致可以分爲幾部分?

2、文中鄒忌、齊王分別是怎樣的形象?

討論明確:

鄒忌:善思、善諫一代忠臣。

善思。生活的有心人,善於從生活的點滴中提煉出治國的道理,可見,此人胸有大志,心繫國家。

善諫。勸諫別人講究技巧,不直切主題,而巧設情景,從個人生活小事說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由近及遠,委婉地讓齊王接受他的意見。同時,他的善諫還體現在他針對不同的勸諫對象採用不同的方式。他了解齊王,瞭解他的修明政治的宏偉志向,瞭解他喜隱語的特點,所以,勸諫中採用意含而不露的方式表達,做到了良藥蜜口利於病,忠言順耳利於聽。

齊王:善聽、善做的明君。

善聽。鄒忌的勸諫,聽出弦外之音,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迅速採取行動從善如流。

善做。聽後,一“諾”的表白,立即三賞的表現。

3、文中如何塑造鄒忌這一形象的?

討論明確:

鄒忌。敘事中塑造人物,對話中刻畫人物。

齊讀第一小節。

三、聯繫現實,明確形象意義。

學習了本文,在鄒忌的諷諫,齊王的納諫,最終齊國的盛世中,你得到了怎樣的啓示?

討論明確:

領導者應從善如流、善於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不做“召公諫厲王弭謗”的厲王;羣衆,提意見應講究方式方法。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7

一.導入新課

看過《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時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進諫國君而被紂王剖心致死,像這樣悲慘的結局足以使諫臣望而卻步。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雙全的忠臣義士,爲了國家的前途而勇於進諫,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時代遊刃有餘的生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位傑出的人物鄒忌,看看他是如何諷諫齊威王納諫除蔽,修明政治的。

請大家把課本翻到《鄒忌諷齊王納諫》(着重號內容板書)

二.相關知識介紹

1.解題 參照註釋⑴明確:鄒忌是齊國人名。諷:是諷諫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類方法委婉地規勸。納是接受、採納。諫是臣子向國君提建議。全題合起來就是鄒忌委婉地規勸齊王採納臣民的意見。

2.《戰國策》初三學習《唐雎不辱使命》時作過簡介。可參照預習提示內容。

注意:這是一部國別體史書,與前面學的《史紀》(紀傳體)、《資治通鑑》(編年體)不同。

三.教師範讀課文

四.學生齊讀全文後自己理解其內容

五.課文重點內容講解

教師串講一段,請兩名學生串講兩段,在此過程中將重點字、詞、句隨時講解並板書。

1.實詞

zhāo 早晨(名詞)私人,自己(代詞)

朝cháo 朝廷(名詞)私私下,偷偷的(形容詞)

cháo 朝見(動詞)偏愛(動詞)

身長,長(形容詞)古義是兩個詞:土地方圓

修修建(動詞)地方

整治(動詞)今義是一個名詞

2.虛詞:莫:無定代詞,指人。譯爲“沒有誰”。弗:fú,否定副詞,譯爲“不”。

3.詞類活用

A.形容詞意動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以……爲美”“認爲……美”)

B.形容詞作動詞 私我也(“偏愛”)

C.名詞作狀語 面刺(當面)

D.使動用法 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

4.句式

A.固定句式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2)吾與城北徐公孰美?

這兩句都是比較相關兩項得失高下的選擇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問代詞“孰”由於受強調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裝句。

B.賓語前置 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詞作動詞賓語,前置)

C.狀語後置(介詞短語後置)

欲有求[於我]也(欲[於我]有求)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灣譏[於市朝](能[於市朝]謗譏)皆朝[於齊](皆[於齊]朝)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此所謂[於朝廷]勝)

D.判斷句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者也。判斷句

(補)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者,……也。式標誌

E.省略句 (鄒忌)與(客人)坐談

(學生結合講解再默讀全文)

六.課文難點內容分析

緊扣題目,理解課文。首選設問文章開始沒有直接寫鄒忌諷勸齊王,而寫了什麼內容?寫的是由一件家庭瑣事引起的聯想,然後圍繞這件家事展開提問:

1.這件家事是什麼?

――鄒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與徐公比美的問題。

2.由於感情不同,鄒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問題時的口氣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語氣所含的感情色彩。

問妻:我孰與徐公美?(親暱)問妾:吾孰與徐公美?(嚴肅)

問客:吾與徐公孰美?(平淡)

3.由於鄒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與心理不同,所以回答問題時語氣感情色彩有明顯差異。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熱情地讚揚)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謹,害怕)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逢迎應酬)

4.面對妻妾與客的讚美,鄒忌態度如何?得出什麼結論?

――他並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從“忌不自信”……內容可知)。

他思之的結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於我也。

5.反覆思考,分析鄒忌“入朝見威王”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向齊王進諫,而是將比美這件生活小事講給齊王聽,談自己體會,然後同國家大事進行類比,將妻、妾、客與齊王的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類比,推理委婉地進諫,得出一個結論:“蔽甚”。(這裏由生活瑣事推及國家大事採用了設喻手法。)

6.諷諫結果如何?

――最後齊王納諫。文中寫到齊王納諫決心之大,行“三賞”朝廷內外出現了“三變”,使得“四國朝齊”。

(板書着重號內容):

鄒忌——妻————妾————客

私————畏————求諷

齊王——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蔽甚設喻(委婉)

三賞————廣開言路

納三變————政治修明諫

四國朝齊——國家強盛

七.學習借鑑

1.設喻手法 在今後生活學習中可借鑑,需注意的是設喻要精妙,比喻要切當。

2.詳略處理 寫作時借鑑,注意該詳的地方定要潑墨如水,該略的地方要惜墨如金。

3.通過對話表現情節發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文中的三問三答

4.思想內容借鑑 文中的“納諫除蔽”這種見解在當時有積極意義,雖然鄒忌諷諫與齊王納諫都是爲鞏固封建統治,但在客觀上有利於人民,有利於社會進步。今天,我們爲實現“四化”有借鑑意義,同時也應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培養多謀善斷能力。

八.總結全文

九.作業設計(略)

共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掌握課文中的文言實、虛詞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領會課文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3、瞭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二、能力訓練目標

1、培養學生快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組織語言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知識創新能力和多種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認識納諫除弊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課文中的文言實、虛詞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領會課文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唐朝名臣魏徵說過:“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今天我們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鄒忌是齊國的謀臣,以敢於進諫和善於辯論著稱。據史載,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借談琴來說明治國安民的道理:彈琴要音調諧和纔算善於彈琴;治國也和彈琴一樣,能安撫百姓纔算是善於治國。威王聽後,大爲讚賞,於是封他爲齊相。

《戰國策》的基本內容着重記載了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保存了不少縱橫家的著作和言論。

《戰國策》的文章特點是長於說事,無論個人陳述或雙方辯論,都喜歡誇張渲染。就歷史散文的明白流暢來說,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書中說事常常運用巧妙生動的比喻,通過許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說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說服力和鼓動性。

三、學生對照註釋,自讀課文。

一讀:疏通文意,瞭解大意。教師補充註釋:

1、鄒忌修八尺有餘

句中的“尺”爲齊尺,相當於19. 7釐米。“八尺有餘”,若按八尺半計算,鄒忌身高166. 5釐米,約合五市尺。

2、“窺鏡”的“窺”,本義是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又引申爲觀察、偵察。“窺”,必然是仔細的。“窺鏡”,不是一般的“對着鏡子看”或“照鏡子”,而是對鏡端相的意思。

3、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我與城北徐公相比,誰更漂亮?

“孰與”:與……比,誰……。“美”:漂亮,形容詞。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爲“以……爲美”。

4、“孰”:古爲“熟”的本字。本文的“孰視之”的“孰”,即用其本義的引申義,是“精審”,“孰視”是“定睛細看”。

5、“旦日”:課本註釋爲“明天”,不妥。據《辭源》“旦日”條,“一天明時,即平旦。”課文中的“旦日”是緊承上文“朝”而言的,只能解釋爲“白天”,或“天明後”,而不能釋爲“明天”。

6、齊地方千里:“方”,古代稱面積的用語,“方千里”就是“縱橫各千里”。據考證,齊國當時的面積爲116500平方公里,約佔現在山東省面積(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

7、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刺”:指責。能當面指責寡人的過錯的,給予上等獎賞。

8、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幾個月以後,隔一段時間偶有進諫;一年以後,即使想再提,也沒有可提的了。

“雖”:即使。“言”:說,批評,建議。“進”:進諫。“者”:相當於“……的”。

二讀:劃分段落,歸納段意,理清思路。

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小結:

第一段: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矇蔽。(提出問題)

第二段:鄒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諷喻齊主。(分析問題)

第三段:齊王納諫除弊,內政修明。

第四段:燕、趙、韓、魏都來朝見齊王。(解決問題)

三、佈置作業。

有哪些疑難問題(包括內容和寫作技巧方面)?準備下一堂討論。

教後記:

第二課時

一、討論問題(最好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來討論)。

1、爲什麼說鄒忌進諫的方法很巧妙?鄒忌爲什麼不“直諫”而要“諷喻”?

2、本文的題目是《鄒忌諷齊王納諫》,而作者卻用佔全文二分之一的篇幅去寫鄒忌和徐公比美,這是不是詳略不當?

3、本文的人物對話有何不同?

二、課堂自測(20分鐘)。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詞。

①鄒忌修八尺有餘(身長) ②形貌昳麗(光豔)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④臣之妻私臣(偏愛)

⑤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 ⑥王之蔽甚矣(受矇蔽)

⑦時時而間進(間或)

2、辨析加點詞的意義和詞性。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誰,代詞)

孰視之(仔細地,副詞)

唯大王與羣臣孰計議之(周詳地,副詞)

3、“於”作介詞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釋:A.到 B.向 C.對 D.比 E.跟 F.在。

給下面加點的“於”選擇正確的解釋。

①客之美我者,有求於(C)我也。

②……皆以美於(D)徐公

③皆朝於(A)齊

④此所謂戰勝於(F)朝廷

⑤曹操比於(E)袁紹,則名微而衆寡。

4、“於”和“是”連用,有:A.於是B.在這事上。給下面的加點詞選擇恰當的解釋。

①於是(A)入朝見威王。

②吾父死於是(B)。

5、比較下面兩個疑問句的意思是不是相同?哪一個句子與現代漢語的詞序相同?

①吾孰與徐公美?②吾與徐公孰美?

這兩個句子都有表比較的疑問代詞“孰”(誰、哪個、什麼),都有連接相比較事物的連詞“與”,兩個句子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同。第②句符合現代漢語的詞序。

6、對話的個性化是本文的寫作特點之一。在回答鄒忌提出的“我孰與城北徐公美”的問題時,妻、妾、客人的回答有何不同?試結合他們的不同身份扼要回答。

附: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鄒忌 齊威王

妻→→→→→→私←←←←←←←宮婦左右

| |

妾→→→→→→畏←←←←←←←朝廷之臣

| |

客→→→→→→有求←←←←←←國境之內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瞭解賓語前置的句式特點。

⑵瞭解《戰國策》。

⑶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⑷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理解諷喻說理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

⑴學生預習,教師重點講解,輔導課堂討論。

⑵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點撥法。

⑶以問題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2、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體會古代志士爲了國家利益勇於諷刺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於納諫的大度胸懷。

⑵理解課文的思想意義,領悟課文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理讀課文,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現象。

【教學難點】

反覆誦讀,體會鄒忌進諫的技巧。

【教學方法】

1、用以讀帶講的方式,使學生在自讀、齊讀、默讀等各種形式的朗讀中感知課文,理解課文。

2、討論點撥法教學過程中,從不同角度多設疑,巧設疑,啓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人貴在自知。”齊國的謀臣鄒忌就是這樣一位賢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與徐公相比卻還不及,妻子偏愛他,妾怕他,客人有求於他,都說他比徐公美。鄒忌由此聯想到什麼?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來尋找答案。

二、資料助讀

1、《戰國策》:

《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的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國策》《國事》等名稱,經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爲《戰國策》。全書共33篇。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

戰國時代七雄並立,兼併戰爭比春秋時代更爲頻繁激烈,各諸侯王紛紛招攬謀臣策士爲自己出謀劃策,於是“士”這一階層活躍起來,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爲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鬥爭策略,爲某些統治集團服務,並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複雜的鬥爭形勢遊說諸侯。《戰國策》就是着重記述這些策士們的言行的。

《戰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於諷涑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於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戰國策》不愧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後世史學和後世文學的影響極爲深遠。

2、鄒忌: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藉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爲讚賞,封他爲齊相。而當時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出了關於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爲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3、齊威王: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爲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爲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工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教師播放示範朗讀錄音,學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聽畢,藉助註釋、詞典自行理解。

2、譯讀課文,理解文意:

學生自瀆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句。如有疑難問題,同桌之間討論解決。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教師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多媒體顯示:

1、讀準字音:

⑴帙麗朝服衣冠窺鏡

⑵期年朝於齊間進

2、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⑴朝服衣冠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⑶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⑷聞寡人之耳者

⑸今齊地方千里

⑹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⑺鄒忌諷齊王納諫

⑻能謗譏於市朝

3、翻譯下列句子:

⑴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⑵忌不自信。

⑶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⑷王之蔽甚矣。

學生逐題完成,並全班交流。

明確:

1、讀準字音:

⑴ yì zhāo guān kuī

⑵ jī cháo jiàn

2、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⑴朝:名詞作狀語,在早晨。

⑵美:以……爲美,形容詞用作動詞。

⑶面:當面,名詞作狀語。

⑷聞:使……聞。

⑸地方:土地方圓。

⑹左右:國君旁邊的近臣。

⑺諷:委婉勸說。

⑻謗譏:公開指責。

3、翻譯下列句子:

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個更美?(把握“……孰與……”的句式)

⑵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賓語前置)

⑶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敵國。

⑷大王您受矇蔽很深啦!

四、思讀課文,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1、研習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愛戀之情、其妾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阿諛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窺鏡後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讀出融融的愛戀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君妾之答,要讀出怯怯的拘謹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讀出阿諛奉承之情。

“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此句則是鄒忌通過“孰視”“窺視”終於發現自己遠遠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語道出了妻、妾、客阿諛自己的原因。要讀得深沉、懇切,並注意其節奏感。

(指名一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教師指導後,學生齊讀。)

提問: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麼?

明確:與徐公比美。

提問:如何與徐公比美的呢?

明確:通過鄒忌的三問,即問妻、問妾、問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提問:妻、妾、客三答後,鄒忌“暮寢而思之”,“之”指代什麼?鄒忌由此又想到了什麼呢?

板書:思

(可組織學生四人爲一組展開討論。教師深入其中加以指導,最後師生達成共識。)

明確:“暮寢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問”“三答”,尤其是“三答”。鄒忌在三問三答之後,經過“孰視”“窺視”,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說比徐公美。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這是鄒忌經過一番思考得出的結論。至此他豁然頓悟,認識到凡是對自己有偏私、有畏懼、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會說些獻媚討好的假話。這比美悟出的道理爲鄒忌諷諫齊王埋下了伏筆。

板書:私畏求妻妾客

2、研習第二自然段:

(學生齊讀。)

誦讀指導: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說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敘家常。

“於是入朝見威王”句要用中速較緩慢地讀出。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誠”字上面。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於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一一對應,兩兩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注意,並且要讀出懇切、至誠之意。

“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當作“土地”講,“方”是“方圓”之意,因此在“今齊”與“地”之後都要略作停頓。

(教師領讀,學生齊讀。)

提問:在本段中,鄒忌是如何諷涑齊王的?

明確:以家事喻國事的辦法。

學生(補充):以“臣之妻私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與“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於臣”與“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相比,勸說齊王除蔽納諫。最後懇切指出“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板書:

私宮婦

畏朝廷之臣

求四境之內

教師:同學們分析得非常好。鄒忌緊扣“私”“畏”“求”三個方面以親身體驗諷勸齊王,鄒忌諷諫的效果如何呢?讓我們繼續學習文章的三、四自然段。

3、學習第三、四自然段:(教師範讀後作誦讀指導)

誦讀指導:

“善”要讀出齊威王正的心悅誠服,音調要適當拉長。

“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則是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要用中速讀出真誠、懇切之意。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句中的“此所渭”後要略作停頓。

(學生齊讀,教師加以指導。)

提問:鄒忌諷諫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樣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明確:王曰:“善”則是對鄒忌一席話的肯定和讚賞。由於鄒忌由小及大。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國事,用自己的切身體驗去規勸齊王;設喻巧妙,推認自然。入情入理,態度誠懇,所以齊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見。

板書:

小大

家事國事

提問:齊王是怎樣納諫的?臣民是麼怎樣進諫的?齊王納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

⑴齊王下令按進諫的方式,分三等懸賞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滂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如此不計較提意見的方式和態度,這在封建社會是罕見的,也正是鄒忌敢於進諫的原因。

⑵臣民進諫分三個階段,發生了三次變化,“令初下,羣臣進涑,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聞之;期牛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這三變生動地反映了這一重大舉措的正確性。

⑶結果是“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板書:三賞三變

(指名一朗讀基礎好的同學讀三、四自然段,齊瀆課文。)

4、多媒體顯示背誦思路,學生齊背課文。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鄒忌諷諫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課外閱瀆《觸龍說趙太后》,比較觸龍與鄒忌的講話藝術。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9

教學設想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一篇以對話爲主、故事性極強的文言文。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過程有較強的邏輯性,文字也較淺顯,學生藉助課文註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識,完全可以自行翻譯。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理解鄒忌的諷諫藝術,在短的時間內熟讀成誦。因此,我設計了一條明晰的教學思路:朗讀—編寫課本劇—表演,以達到以讀代講、以編代譯、以演代練的效果。

教學目的

1.體會古代志士爲了國家利益勇於諷諫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於納諫的大度胸懷;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編劇、表演,理解鄒忌諷諫的思路和技巧。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步驟

課前準備:

1.自讀課文,利用工具書,疏通文意;

2.蒐集資料,瞭解鄒忌及齊王其人。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唐朝名臣魏徵曰:“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的大臣是不成的。戰國時期諸侯林立,爾虞我詐,一批謀臣策士周旋其間,因勢據時爲國君出奇策異計。齊威王就非常幸運地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1.思考:文題有幾層意思?講解“諷諫”。

明確:題目“鄒忌諷齊王納諫”點明瞭文章內容的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諷:諷諫,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規勸。封建社會,皇權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謀臣良相因批龍鱗、逆聖聽而慘遭殺身之禍。伍子胥賜劍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馬遷蒙宮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鄒忌卻敢於勸說齊威王要從諫如流,他憑藉的正是一個“諷”字,一種聰明巧妙的勸諫辦法。

2.本文涉及的兩個人物你瞭解多少?

明確: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爲讚賞,封他爲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於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爲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爲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爲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引導學生朗讀課文

本文語言不算艱深,篇幅也不長,要反覆朗讀,達到熟悉課文內容的目的。

1.初讀課文: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讀音、語氣、句讀。

易讀錯的字有:昳()麗朝()服衣冠()窺()鏡期()年朝()於齊間()進

2.再讀課文: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

明確:第一段記敘十分生動,讀時應注意表現人物的情態。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內容。第三段記敘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於市朝”“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於齊”等詞語。

3.三讀課文:理清結構層次

明確:第一段:進諫的依據。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矇蔽,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並決定“入朝見威王”。第二段:進諫的內容。鄒忌以自己受矇蔽之事諷諭齊王,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以事設喻,啓發誘導齊威王省悟到納諫的必要性。第三段:納諫的舉措及結果。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告,立即頒佈政令,懸賞求諫。齊威王納諫除蔽,政治清明,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四、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依據註釋試譯全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問題探究,深入理解課文

1.鄒忌是從什麼地方看出齊威王受了矇蔽的?

明確:“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2.齊威王設上、中、下三等獎賞的區別在哪裏?爲進諫者頒獎意味着什麼?

明確:批評者勇氣的大小。有改正缺點的勇氣,振興國家的決心。

3.諷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鄒忌的諫言,立即發佈政令,廣開言路,懸賞求諫。

4.文中依次敘述“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進諫者的人數,這是爲什麼?

明確:說明齊國的政治日益清明。

三、把握特點,幫助記憶文本

明確:本文采用了“三疊法”

三問:妻、妾、友三答

三比:妻私我→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內有求於王

三賞:上賞 三時:令初下 中賞 數月之後 下賞 期年之後 前後呼應,上下關照,形成一種奇特的篇章結構。

四、學生六人一組分角色朗讀

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來分角色朗讀,更有利於學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六人分別朗讀:鄒忌、妻、妾、客、齊王以及旁白。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語句值得品味外,鄒忌進諫的話語同樣是非常值得細細品味的。朗讀時應根據每個人物的不同心理讀出相應的語調。六人可以輪換角色多讀幾遍,以至成誦。

五、小結課文,佈置作業

結合課文,根據自己的理解,編寫簡單的課本劇。爲下節課的分角色表演做準備。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分小組討論、指導修改劇本

明確:1.場次(同時理清了思路):第一場,問美比美,反思感悟;第二場,鄒忌勸諫,齊王納諫;第三場,門庭若市,戰勝朝廷。

2.人物(人物外貌的語言):鄒忌(修長,形貌),妻,妾,客人,徐公,齊王。

3.語言(學習語言與人物身份的關係):妻、妾、客語言的細微變化。(體會語言)鄒忌思考的語言語氣;鄒忌上奏的語氣;齊王下令的語氣。

4.文章中哪些地方在表演時還需要注意,如何理解?

比如:“孰視之”“暮寢而思之”“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雖欲言,無可進者”如何表演?鄒忌反思的內容是出聲還是不出聲,語氣如何把握?哪些地方需要增加內容?等等。

三、每個小組推薦一篇優秀劇本,上臺表演

四、可組織幾個學生評委,當場評出表演最優秀的一個小組

五、作業

1.背譯全文,增加積累。

2.拓展延伸:藉助網絡,瞭解《戰國策》裏其他有關諷諫的故事。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一些出自《戰國策》的成語。如門庭若市、狐假虎威、畫蛇添足、鷸蚌相爭等。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主導

1. 基礎性閱讀,即能聲情並茂地背誦課文,積累語言材料;

2. 理解性閱讀,即能感知人物特點和結構特點,能初步領會自知和民主的積極意義;

3. 期待性閱讀,即能揚棄文中不可避免的糟粕和不合時宜的內容;

4. 拓展性閱讀,即提供相應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內容,擴大閱讀視野。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重點

背誦和三個排比層疊套裹的結構藝術。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用一面鏡子做道具。教師登上講臺,顧盼照鏡,然後再略帶誇張地做淨面去污之狀。接着提示:我手中一面鏡子,起什麼作用?同學們說得對極了!我的鏡子就是我的意見書,當面暴露我的缺陷,當面指出我的毛病,接受它的忠告,就是光潔我的面容,就是乾淨我的肌膚。可是,一個國家的興衰得失,一個國君的統管治理又該以什麼作爲它的鏡子呢?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歷史散文名篇《鄒忌諷齊王納諫》給我們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第一步:基礎性閱讀

文言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由於年代的阻隔、言語表述方式的差異和文字閱讀興趣低下等等而造成的侷限與影響,雖然學生在這個學段裏已學過長短三十餘篇文言文,但發展不平衡,相當部分學生閱讀能力依然不強,要讓他們感知文意,領悟精華,獲得審美享受,首先還得從肅清道路上的“絆腳石”開始。

1. 粗讀課文,辨清字音。先老師或錄音範讀,提請學生注意;再學生齊讀,找出容易誤讀的字加以正音,並儘可能聯繫以前所學內容。示例於下:

有()麗 朝()年 間(

2. 再讀課文,解說詞義。提請學生全文默讀,並對照課本註解和工具書,疏通字詞的基本意義,教師找出學生容易忽略、多義或古今意義有差異的詞予以查問。示例於下:

朝:早上;朝廷;朝拜善:善事;好的;擅長;好孰:誰;仔細;什麼(《隆中對》有)間:時候;間或;參與;夾雜(《口技》有)

地方:土地方圓(今:處所)明日:第二天(今:將要到來的下一天)左右:身邊的人(今:表方位)私:偏愛(《出師表》有今:自私)

3. 還讀課文,複述大意。先散讀,要求學生放聲無礙。再自由組合或教師挑選,分角色演讀故事大意。某些特殊句式,予以點撥歸納。示例於下:

忌不自信。(倒裝句,賓語前置。《滿井遊記》中有“城居者未之知也”。《岳陽樓記》中有“吾誰與歸”)

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者者。(定語後置,《馬說》中有“馬之千里者”)

4. 追讀課文,完成背誦。感悟課文排比和反覆的語言修辭特點,提高記憶的效率,以先進示範或教師表率,使多數學生在課堂中完成背誦課文的任務。

第二步:理解性閱讀

一部《戰國策》,非文非史,亦文亦史,寫實與虛構相兼,本文能最典型地體現《戰國策》的特色。與其當史來讀,不如做美文來讀,當作一個有趣的故事來讀。西方有人尖銳而不無偏激地以爲,歷史都是假的,除了人名。因此,本文閱讀理解,首先弄清故事情節:鄒忌巧用寓言、齊王虛納善言而施政有成,天下大治。這一點無須作爲重點,概括歸納即可。接着,需要分析人物個性,只要鄒忌就行。鄒忌五個“一”:一個高官之位(史載此人善鼓琴,做齊相,封成侯);一副好皮囊(“形貌昳麗”可證);一個突破阿諛諂媚重圍保持清醒、具有自知之明的頭腦;一腔在位謀政、進盡忠言的熱血;一張委婉幽默的巧嘴。通過人物分析,再就文本客觀提供的積極意義,引導學生明白兩點(如能感受更多信息,更好):一是人貴有自知之明;二是爲臣者敢於進諫、善於進諫的民主意識,爲君者虛懷若谷、從諫如流的形象。諸如此類,通過引導和師生互動,或板書,或學生自記筆記。用表格示例於下:

如果把《戰國策》當美文來讀,其結構層次的“三排”之法,重疊套裹,從頭至尾,實爲罕見,很可細嚼精咽。順序當可按範圍層次,從大到小進行清理。就整體思想傾向而言,似乎有點吻合後來南宋理學家們倡導的八條目中的誠意修身、治國、平天下,是三個排比;就鄒忌整個行爲方式和過程而言,從問詢到比較反思再推及到君王,也是三個排比;就鄒忌自醒的情節看,朝窺、日問、晚思,再到問訊的對象和對象們的反映的細節等等,無一不是三個排比。至於“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上、中、下等級的獎賞,“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的時間推移,三個排比典型而明顯,一提便知曉。這種文章的結構層次的重疊美可以引導學生好好欣賞,深入會意。

當美文來讀,還可引導領會之處有:由小到大,由此及彼,從近到遠,從個人修養到朝廷天下的遞進構思;實寫家事感悟、虛寫戰勝朝廷的詳略藝術;一代國相不惜執著形貌攀比的誇張手法等等。儘可由學生有所發現和體會。

第三步:期待性閱讀

在吸取精華、繼承優良傳統,讓學生充分感受正確價值取向的基礎上,把本文置於現實世界的平臺上,爲學生提供求異思維和批判閱讀的參照,引導學生用別樣的眼光讀出主體獨特的體驗。比如,“戰勝於朝廷”,且不說誇張失實的嫌疑,單論這種內斂自醒的不可靠和不可行。當今世界,無論個人的發展和國家的立足、民族的強盛,沒有真正的實力做後盾,“戰勝”純是自欺欺人的誑語,儒家走向理學死衚衕的八條目的原義,是不能救國和強國的。再比如,“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的進諫情形的變化,誇張有餘,信實不足;一代國相身上一天到晚流溢的脂粉誇飾,怎麼也難以讓人全信,細節的失實,也直接影響整體的真誠。因此,更多地當文學作品讀可也。

這一步的學習,老師除了略加激發,無須預設和過多暗示,讓學生在成年人的是非取捨標準裏縈繞;哪怕失之於幼稚和考慮欠周或存在明顯的謬誤,也當平等地交流和溝通,關鍵在培養敏銳的批判鋒芒和掌握武器的基本功。

第四步:拓展性閱讀

這一步主要由學生在課外自主完成,材料印發。目的在於感悟讀後感的一些寫法和敘述性故事材料的概括歸納和使用,以及期望學生拓寬歷史散文的閱讀視野。示例於下:

納諫與止謗(節選)

──重讀《鄒忌諷齊王納諫》有感

臧克家

讀好文章,如飲醇酒,其味無窮,久而彌篤。《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初小時就成誦了,覺得它故事性強,有趣味,引人入勝。60年後,再讀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親切。

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君子,也難免有過,不同的是“過也,人皆見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諫官,自己有了錯誤,臣下可以進諫。帝王自以爲是“天之驕子”,富有四海,臣服萬民,行爲萬世師,言作萬世法。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俯視一切。能傾聽逆耳之言,採納美芹之獻的,歷史上並不多見。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也有少數聰明一點的,爲了坐穩江山,籠絡人心,也能從諫如流。有聖君,有賢臣,使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歷史上稱爲太平盛世。像唐太宗與魏徵,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數鄒忌與齊威王了。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聖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赤心耿耿,盡忠進諫,結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慘的故事,千古流傳。

因此,對這位勇於納諫的齊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讚賞他的風度。這篇《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文章,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寬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幾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當年,他聽了鄒忌的諷諫之後,立即下令羣臣,遍及全國,面刺錯誤,指陳弊病,不僅言者無罪,反而重賞,這是何等氣度,何等磊落胸懷,千載之下,猶令人感奮不已!

事因難能,所以可貴。在同一本《古文釋義》裏,小時候也讀過《召公諫厲王弭謗》這篇古文,至今還能背出其中的名句。拿這位厲王和齊威王一比,真可謂天淵之別了。齊威王下令求諫,周厲王卻以“能止謗”自喜,天下之人,滿腹不平,他要鉗住萬民之口,自己也捂緊耳朵。“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止謗”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後,土壅而川決,這個特大暴君──人民之敵,被“流於彘”。

齊王與厲王,兩種對待諫謗的態度,得到的結果也截然相反。

歷史是一面鏡子。《鄒忌諷齊王納諫》《召公諫厲王弭謗》這兩篇古文,我們對照着讀,大有可以借鑑之處。

設題:

1. 本節選部分既有鮮明對比,又有嚴密的邏輯聯繫。就對比說,是齊王與厲王的對比。就邏輯說,哪些語句構成這些對比之間的聯繫,請找出來。

2. 本文段副標題名爲“重讀有感”,重在說古,但本文段又不是全文照錄,如果依照這類文章寫作的基本思路,根據你的理解,後面大概會寫什麼?

3. 《召公諫厲王弭謗》也是歷史散文中的名篇,可從網上或圖書館查找,試通讀幾遍,並簡單概括其大意。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的:

1、弄清全文結構。

2、理解設喻說理,巧妙諷諫的說話技巧。

3、弄清全文的中心(道理)。

重點難點:

理解設喻說理,巧妙諷諫的說話技巧。

教學手段:引導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

2、複述文章大意(鄒忌比美齊王納諫皆朝於齊)。

二、課文分析

1、從第一自然段知道實際上徐公比鄒忌美,那麼爲什麼鄒忌的妻、妾、客都說鄒忌美呢?

妻私我也,妾畏我也,客有求於我也。

2、徐公美於鄒忌,那麼他的妻妾客的回答便與事實不相符合,也就是說鄒忌被怎麼了?

被矇蔽了。

3、從比美這樣一件生活小事鄒忌悟出了什麼?並得出了什麼結論?

齊王同鄒忌情況一樣即:宮婦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內有求於王。

結論:齊王受蔽更甚。

4、鄒忌入朝諷諫齊王,當鄒忌說到齊王受蔽時就打住了,那麼他是否只想指出齊王受蔽這個事實?

不是,他是想讓齊王納諫。

5、齊王最後有沒有接受鄒忌的勸諫呢?從哪裏可以看出,並收到什麼效果?

課文第三、四段。

6、鄒忌勸諫非常成功,那麼他用的是什麼樣的說理方法?

設喻說理。

7、從文中看,鄒忌諷諫效果奇佳,那麼鄒忌爲什麼可以進諫成功?

鄒忌:設喻說理,以小見大,以家事喻國事。

齊王:開明,有作爲的君主,虛懷納諫,從諫如流,勇於改革。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鄒忌巧妙的說理方法,使齊王欣然接受了他的勸諫,並取得了巨大成功。那麼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得到了什麼樣的啓發?

(1、不要被一些表面現象迷惑

2、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

3、採用設喻說理方法規勸別人)。

四、作業

以“朋友,我想對您說”爲題運用今天所學說理方法,說服朋友改正缺點。

板書: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鄒忌比美齊王納諫皆朝於齊

妻私宮婦左右

①不要被一些表面現象迷惑

妾畏朝廷之臣設喻說理啓發:

②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

客有求四境之內

③採用設喻說理方法規勸別人

受蔽受蔽(更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