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大全

本文已影響 2.52W人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1

今天教研員來聽課,本來打算上《背影》。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大全

擬從“爲什麼偏偏寫背影”這個角度挖下去,通過字詞句的品讀分析,如:爲什麼是“不相見已經兩年”而不是“分別已經兩年”?又如:爲什麼文章結尾是“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怎麼理解這裏的“不能見”?從而理解“背影”在朱自清父子“特殊”關係的發展中所具有的別樣意義和象徵含義。這個設計把《背影》作爲長期不和睦的父子關係中獨特的一瞬來品讀,角度比較獨到,如果流暢的話應該會比較精彩。

然而同備課組的老師都正好上到《鄒忌諷齊王納諫》,打算請教研員聽這課。於是吾從衆,第二節課教研員聽我的課,第一節課就趕緊重新構思教案,上得還算比較成功。課後教研員的評課,對設計的角度還是比較首肯的。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節課從中國傳統的“三”文化講起,中國人喜歡“三”,諺語成語裏有“三思而後行”“過一過二不過三”“三令五申”等,古典小說中有桃園三結義、三進榮國府、三打白骨精,三碗不過崗等,可見“三”是一個特殊的節點,特殊的數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有其特殊的意義的,學生應該對“三”有特別的敏感。而“三”的文化根源,則來自中國古代“天地人”的文化基因。

於是,在讓學生自己解決字詞後,就讓同學在文章中尋找暗含“三”的因素。於是梳理出鄒忌的三問美、親友的三答美、鄒忌的三反思、三歸因、齊王的三蔽、改革的三行賞、成果的三階段等等。梳理出文中隱含的“三”因素之後,請同學梳理出其中的邏輯關係,明確齊王的三蔽其實是關鍵,在這個過程中鄒忌勸諫的.思路也就理清楚了,同學的邏輯推理能力也得到了鍛鍊。最後分析各處“三”的好處,點撥學生要注意思考、表達、寫作的角度意識、層次意識、結構意識。

得意之處一是有新意,而是上出了些文化的感覺。

另:學校的主題教育課評比得了一等獎,同得一等獎的另外兩位老師在德育方面都是我一直仰望的,在誠惶誠恐之餘,在此自鳴得意一下。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2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是古文中的經典名篇,課文中的諷是指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我決定引用“一鳴驚人”的成語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破題導入,請同學們解題,老師補充,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概念。對題目的破解,讓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產生“豁然開朗”之感。

在教學過程中應用這個設計的時候,學生很明顯對故事的內容有了非常大的興趣,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個人認爲,教學過程在課堂上只是一小部分。實際上,學生自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尤其是課前預習。在課前,我讓學生有了充分的準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的朗讀提高了一點要求:要求學生在朗讀課文的時候,用圈點勾畫法找出文中採用奇特的“三疊式結構”手法來表達文中主要內容的關鍵語句。這樣可以讓學生儘快地把握文章的結構,對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鄒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見威王的三比;齊威王納諫的三賞;和納賞後齊國的三變在內容上前後呼應,上下關照,層層推進;在句式上整散結合,錯落有致,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這樣對於學生來說能更好地在課堂上接受教師講授的拓展方面的知識點。

在此基礎上我將教學重點放在分析人物,互助探究和拓展遷移上。採用一系列的問題層層推進:

①結合課文,分析鄒忌人物形象,並讓學生思考,鄒忌是如何向齊王納諫。

②分析齊王這一人物形象。齊王納諫效果怎樣?臣民怎麼進諫?

③總結,補充相關資料對比分析人物形象。

④請同學們談所瞭解到的歷史上的“進諫”故事。

⑤結合現實生活,談談應該怎樣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接受別人的意思。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我發現採用系列問題的形式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專注於對課文內容的探究。而且,通過分析人物形象也能夠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開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另外,我在教學過程當中清晰地認識到,中學生早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一些同學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老師們感到驚異。在這堂課上我讓學生結合現實談自己的體會,引起他們對生活的思考,在幫助學生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基礎上,引用名言以加以共勉。這樣的效果很明顯,學生們很樂於將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表達出來。對於這樣的效果我覺得至少對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會有一定的幫助。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3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爲此,對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注重學生學法和能力的培養:

1、圈點、勾畫的方法,藉助工具書、課本註釋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準確、通順地翻譯課文,以此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2、讓學生質疑,並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相互解疑,以此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合作精神。

3、在疏通文意的過程中落實特殊文言現象,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既便於記憶,又利於運用,以加強文言知識,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由於同學們的高度重視和充分預習,整堂課猶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在課堂上,我把“表演”的機會“讓”給學生,爲學生提供體驗和感悟的空間,搭建展示閱讀個性的舞臺,以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珍視學生的獨特感悟。結果,無論是對文言知識的落實,還是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學生的思維極爲活躍,積極討論,踊躍發言,場面甚是熱鬧。不言而喻,只有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創造還給學生,這樣的課堂纔會充滿生命活力,充滿智慧挑戰!

在“新基礎教育”理念和“二期課改”精神的引領下,我力求在閱讀教學中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尊重學生用自己的眼光觀察世界,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靈體味人生,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產生閱讀的愉悅感和自豪感,並享受探求知識的快樂。課後,有學生告訴我:“學文言文蠻有味道的,沒有了往日枯燥乏味的感覺。”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預設的課堂容量偏多,致使對某些問題的落實難以深入,不能及時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很難利用新生成的教學資源。課前我跟學生說,這篇文言文老師講完了是要求他們上臺表演的,全班按照小組,分成兩個小集體,一二組、三四組對決,結合課上老師的講解,聯繫現實生活,把本文改編爲一個小劇本。他們可以在小組裏面選人,課後進行一定的排練,兩節課上完之後,我讓他們上來表演,但很遺憾,由於時間等方面的原因,表演不是成功的,其實這是我第一次採用這樣的方式上課,當初心裏有點緊張,怕到時候學生不配合,到時候沒有人願意上來就很糗了。誰知道真的失敗了。我想以後在教學特別是文言文教學中多采用這樣的方法,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進一步關注學生的需求,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努力做到精心設計,機智生成,讓預設和生成相得益彰。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