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優質課教案

本文已影響 1.07W人 

 教學目標:

《我的叔叔于勒》優質課教案

 (一)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拮据、闊綽、煞白、詫異、與日俱增、十拿九穩”等詞語。

2.把握小說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3.瞭解莫泊桑及其小說創作。

  (二)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細緻地描寫人物內心世界,對人物作個性化描寫的方法。

2.把握小說的情節構思,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3.品評小說的語言,提高實際的語言運用能力。

  (三)德育目標:

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提高道德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豐富內蘊。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莫泊桑的小說語言簡潔明快,幽默機智。課文在技巧的運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寫、懸念的運用、情節的安排等方面。指導學生表情朗讀或分角色朗讀,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分析人物的語言、行動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動和刻畫人物性格的,課堂教學朗讀揣摩爲主。

2.探究討論法 這篇小說的內蘊很豐富,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創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主動質疑問難,合作探究以釋疑,培養解讀小說的能力。如從情節分析入手,探討作品主題。

3.續寫法 在把握原作主題。抓住人物性格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流暢自然的結局續寫,以深層揣摩課文立意和波瀾起伏的情節鋪敘。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 錄音機及示範朗讀帶 打印好的講義資料 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

 教學要點:

誦讀整體感知文意,多角度梳理課文的情節結構,瞭解情節發展的因素。合作探究、創新,多元評價作品主題。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在《高老頭》中說;“沒有一個諷刺作家能寫盡金銀珠寶底下的醜惡。”的確,金錢能夠影響到人與人的關係,這不僅在過去、在國外,即使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這也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關於金錢對資本主義社會人際關係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曾有過精彩論述。多媒體出示:

馬克思、恩格斯說:“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沒有別的聯繫了。”

馬克思說:“貨幣能使各種冰炭難容的人親密起來,迫使勢不兩立的人互相親吻。”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資本主義社會維繫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便是純粹的金錢。金錢能使冰炭難容、勢不兩立的人親密起來,同樣,也能使親密無間的人形同陌路。法國優秀的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以他卓有成就的小說對此作了準確犀利的闡釋。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小說,去體會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出示

作者簡介: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出身於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普法戰爭爆發了,他應徵入伍,兩年的兵營生活使他認識了戰爭的殘酷,祖國的危難啓發了他的愛國思想。戰爭結束後,他到了巴黎,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後離職專門從事文學創作。10年間他寫了300多個短篇小說和6個長篇小說,其中許多作品流傳久遠,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爲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人們精神的墮落。

 三、誦讀,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全文,初步感知小說內容,勾畫並疏解疑難字詞。

多媒體出示:

拮据(jié jū):手頭緊,經濟境況不好。闊綽(chuò):排場大,生活奢侈。

煞白(shà):由於恐懼、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極白,沒有血色。

詫異(chà):覺得十分奇怪。 襤褸(lán lǚ):(衣服)破爛。

張皇:驚慌,慌張。 與日俱增: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

十拿九穩:喻很有把握,也說十拿九準。 棧橋(zhàn) 牡蠣(lì)

2.學生聽讀全文,明確人物關係,嘗試複述故事梗概。

要求: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婦對於勒不同稱呼的詞語及其態度的變化。

教師明確:

貧:壞蛋、流氓、無賴。

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辦法的人。

貧:小子、傢伙、老流氓、賊、討飯的。

菲利普夫婦: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3.學生討論:

小說情節富於變化,跌宕曲折,引人入勝,關鍵在於設置了懸念,構思巧妙,請找出文中的懸念,作適當分析。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如:開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爲什麼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散步?于勒是什麼樣的人?曾是災星的于勒。現在爲什麼卻成了他們的福音?他們極其美妙的夢境是否得以實現等。

4.學生精瀆全文,思考:

(1)文中的于勒是怎樣的一個人?請嘗試從課文內容中歸攏于勒的“簡歷”。

(2)菲利普一家爲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3)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爲什麼?

(4)小說圍繞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變化,展開曲折的情節。試根據下面的提示,多角度梳理課文的情節結構。

原因→結果(邏輯)

期待→破滅(心理)

開端→發展一高潮(情節發展)

懸念→結局(技巧)

學生思考後精彩回答,教師歸結:

(1)于勒年輕時,是個浪蕩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遺產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錢,因而被家裏的人看不起,甚至視爲全家的“恐怖”。終於,他被送到美洲。後來,據說他在那裏做生意賺了錢,並且給菲利普夫婦去信說,打算髮了財回法國同住。於是,哥哥、嫂子把他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闊了一陣之後,重又潦倒落魄,淪落成一個窮光蛋,被法國船長帶回來,在船上擺攤靠賣牡蠣過日子,他又重新成爲哥嫂的“恐怖”,被棄之家門外。

(2)菲利普是個小公務員。一家人生活拮据,不僅“樣樣都要節省”,甚至連女兒都嫁不出去。但是,他們知道了以前被視爲“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發了財,“做着一樁很大的買賣”,而且準備倒故鄉和哥嫂一起快活地過日子,於是“大家都認爲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歸來,並對“這樁十拿九穩的事”“擬定了上千種計劃,甚至計劃要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我”的二姐也因這一“福音”定了婚。

(3)學生可能會得出如下分析:①是那個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婦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況,於婚事不利。②是于勒的爲人造成的。如果於勒是一個品行很好的人,則菲利普夫婦不會如此。③是于勒貧窮造成的。如果於勒此時很富有,菲利普夫婦一定和他相認。④是菲利普夫婦經濟不富裕造成的。⑤是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心造成的。⑥是菲利普夫婦的金錢利己意識造成的。⑦是社會文化造成的。

教師引導:其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落爲窮人,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4)于勒揮霍家產,被送到海外。菲利普——家因於勒的揮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發財的于勒歸來解困。于勒破產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棄他而去。(邏輯)

于勒發財,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歸來解困。于勒成了窮光蛋,希望破滅了。(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於勒的揮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發財的于勒歸來解困。船上發現于勒破產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棄他而去。(情節發展)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歸來,爲什麼?于勒在海外發財了。不料于勒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失望怨恨而歸。(技巧)

  四、研讀探究

1.分角色朗讀。

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長。要求:讀出對人物的理解。

2.學生合作探究:

(1)這篇小說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象?你是如何理解課文的主題的?

(2)小說的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從行文看,對於勒僅有幾筆直接描寫,多是側面着墨,而對菲利普夫婦的刻畫卻用了很多篇幅。那麼,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誰?

學生激烈研討,教師適時引導、點撥,明確:

(1)閱讀這篇小說,使我們走進了19世紀的法國社會,去體驗當時法國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說描寫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動勾勒出了一幅19世紀後半葉法國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勢利、自私、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道德觀念和價值標準。

有關作品的主題可以理解爲:①資本主義社會異化的人和人的關係。菲利普夫婦的無義寡情,于勒被棄的遭遇是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社會的概括。恰如馬克思、恩格斯說:“現代的資產階級家庭是建築在什麼基礎上的呢?是建築在資本上面,建築在私人發財上面的。”②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一個既可鄙又可憐的形象。他們掙扎在社會的底層,也正因於勒的惡行,將一家人的生活拖累到貧困中不能自拔。生活的艱辛,乃至女兒出嫁都成了問題,于勒發財的消息,成了擺脫生活窘迫的唯一救命稻草,可現實是他們遇見了無臉歸來的窮困潦倒的于勒。面對無奈的現實,他們的選擇無疑是艱難的。勢利,作爲人類普遍的劣習和商品社會必然會衍生的生活現象,是超越時代、地域的。

(2)小說題爲《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卻是作爲暗線,略寫和虛寫了他的過去和未來。他的出現只是在海輪上賣牡蠣即短短的一幕。作者把筆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遊哲爾賽島在海輪上巧遇于勒這件事上,集中表現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驟然變化上,從而刻畫他們貪婪、自私、勢利的性格特徵。小說正是通過刻畫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徵,寄予自己的情感評判的。因此,小說的主人公應是菲利普夫婦。“我”作爲敘事主體貫穿全篇。

  五、佈置作業

1.請同學們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展開合乎情理的想象,依據下列情境提示,續寫小說的結局:

(1)遊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繼續向哲爾賽島前進。……

父親急忙向我們跑來。“克拉麗絲!克拉麗絲!”他眼睛裏放着光,臉漲得紅紅的,像熟透的蘋果。“快去看啊,那個吃牡蠣的極有風度的先生怎麼那麼像于勒!在他身旁還有一位高貴的婦人呢!顯然是由於狂喜,父親抑制不住激動大聲地說道。“是嗎?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來了!”母親一時不知用什麼語言來表達她與丈夫的同樣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們的親弟弟……”

(2)假如破了產,又窮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門上,將是怎樣的一種情景,請抓住人物性格特點,進行創造性描繪。

2.請同學們深透理解文意,把這篇小說改編成一個課本劇,並組織進行排練。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訓詞析句,引導學生揣摩小說語言。編演課本劇,把握小說人物形象,聯繫生活實際,體驗與反思。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請學生互相交流各自富有創意性的結局續寫,並以小組爲單位推舉優秀習作在班上宣讀,師生共同點評。

教師以學生習作《歸來》爲例,請學生點評。多媒體出示:

歸 來

我們全家回到哈佛爾,母親才長長地噓了一口氣。看得出,她心裏依然很焦躁。父親臉色蒼白,目光呆滯,嘴張得大大的,步履中微帶踉蹌。母親暗暗地捅了他一下,提醒他千萬不要在女婿面前失態。

當天吃過晚飯,姐姐和姐夫走後,母親又大罵起來:“我早知道這個可憐蟲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我們再別讓這個賊來糟蹋我們家了,菲利普,他要是回來,請你趕走他! 哼!”父親沒答話,他默默地從內衣口袋裏掏出那封以前視若珍寶的信,顫抖着將它投入了爐火中,火花一閃,轉眼信化成了灰燼。別墅沒有了,我們全家的希望也隨着這火光的一閃而消失了……

不知怎的,我似乎一點兒也不惋惜,我眼前又出現了那張又老又髒的臉,那雙呆滯的眼睛,一種無名的情感涌上我的心頭……

不願發生的事終於還是發生了。

一天傍晚,我們正在吃晚飯,門突然開了,夕陽的餘暉將來人的身體投下了長長的陰影,母親神經質似的站了起來。屋裏的空氣似乎凝固了……

于勒叔叔站在門口,面色慘白憔悴,頭髮蓬亂,身上還是穿着那件又髒又破的水乎服,前襟裂着一道長長的口子,手裏拎着一個破舊的皮箱,箱角的鐵皮已經磨壞了。他呆呆地站在那兒,嘴脣動了動,沒說話,用乞求的目光望着大家。父親呆愣愣地望着他,支支吾吾地說:“你……你……”又是一沉默,難堪的沉默,只有那隻破舊的掛鐘還在滴滴答答地走着。

突然,母親好像從夢中驚醒,眼裏射出一種異樣的光,咄咄逼人地問道:“你是誰?”叔叔的臉抽動了幾下,嘴脣動了動:“嫂子,我是于勒呀!”聲音中帶着哽咽。“于勒!你是于勒?你不是在美洲當了大闊人嗎?”于勒叔叔眼裏滾出兩滴眼淚,聲音顫抖着:“過去是的,我旅行回去,一場大火將我的家產燒個精光,我……我沒辦法呀!”母親看了一眼在一旁發呆的父親,又盯着叔叔厭煩地譏諷道:“嗬,瞧你的皮箱,裏面一定裝了不少錢吧!給我們的?嗯,肯定不少,可我們不稀罕,你還是自己拿回去過你的富貴日子去吧!別裝窮嚇唬我們了。”于勒叔叔默默地忍受着,淚水順着蒼老的臉流了下來。他又把哀求的目光投向父親,他的親哥哥,可父親把臉轉向了一邊,他慢慢地俯下身去放下箱子。踉蹌着向門外走去,他茫然地不知往哪裏走,不知哪裏是他的歸宿……

母親上去打開了箱子,拿出一個紙包,裏面包着一些錢,還夾着一張皺巴巴的紙條,母親把它交給了父親,父親念道:”親愛的菲利普,我的全部家產被火燒光了,爲了賠償你們,我賣牡蠣攢下了97法郎20生丁,錢雖不多,但它能使我的心好受一點,請你們務必收下,我知道回來是不會受到你們的歡迎的,故先寫好這張字條。于勒。”

我感到心中很壓抑,父母的臉似乎變得那麼醜惡,而叔叔的臉變得那麼善良。對叔叔的同同情,對父母的怨恨,這種感情越來越強烈而終於爆發了,我不顧一切地衝出門去,我要追回我的叔叔,我的親叔叔……

 二、研讀品味

1.請學生表情誦讀全文,多媒體出示:

思考:小說在人物塑造上的獨到之處在於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細膩刻畫。

(1)請同學們品味下面的語句,揣摩母親在希望破滅時的心理和感情。

①我母親也怕起來了,吞吞吐吐地說:“你瘋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爲什麼這樣胡說八道?”

②母親回來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說:“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

③母親突然暴怒起來,說:“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手拖累我們的。……”

(2)“我心裏默唸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這默唸的三句話'思有什麼異同?爲什麼重複寫?這表現“我”的什麼心理?

學生思考後精彩發言,教師明確:

(1)①雖然母親聽到了那個窮水手就是于勒的消息,但發財夢使她不願相信這是真的,是“吞吞吐吐”地責怪丈夫“胡說八道”。

②等她親自看清楚那賣牡蠣的果真是于勒以後,也驚恐地“哆嗦”起來,但仍存一些希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長打聽。

③當最終證實那窮水手就是于勒時,看到丈夫“神色很狼狽”,想起于勒以前佔有過他們應得的一部分遺產,而以後又給過他們發財的“希望”,現在這種希望竟成了泡影,於是舊怨新怨一齊發作,“突然暴怒起來”,破口大罵。她自私、冷酷、惟利是圖的性格,隨着她的語言和心理變化,一層層地發展,至此畢露無遺。

(2)這默唸的三句話中,從字面的人物關係看,沒有什麼不同。但從排列的順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後重複“我的叔叔”,其中卻加上一個“親”字,反映了“我”對處於貧困境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對父母無義寡情的困惑、苦悶及不滿。這是一句包含諷刺意味的心裏話。

2.合作探究,體會匠心構思。

(1)文章開頭在寫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後,不接着寫于勒,而是寫他們一家星期天到海邊棧橋散步的習慣,寫父親永不變更的話。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2)文中關於于勒去美洲前後的情況,是運用什麼方法交代的?這部分內容對情節發展起什麼作用?

(3)寫二姐婚事的成功,全家決定舉行婚禮之後到哲爾賽島旅行,這與整個故事情節有什麼關係?

(4)安排兩位先生請兩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蠣這樣一個細節,作用是什麼?

(5)“我”給於勒叔叔十個銅子的小費一段描述,對錶現主題起什麼作用?

學生合作探討後回答,教師點撥:

(1)這樣敘述是設置懸念,使讀者急於知道于勒是誰,他在哪裏,爲什麼菲利普一家都急切盼望他回來,從而使情節發展更有吸引力。

(2)插敘。介紹于勒的經歷,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歸來的急切心情,爲情節發展作了鋪墊。

(3)二姐婚事的成功,引出了去哲爾賽島旅行,從而創造遇見於勒的機會,把故事引入對中心事件的敘述。

(4)這一細節牽動了菲利普的虛榮,使他也產生了請家人吃牡蠣的念頭。而由此才使菲利普與于勒進一步接近,並終於認出了于勒,使情節發展急轉而下,同時也增強了故事的戲劇性。

(5)這段描述把故事情節推向高潮,把菲利普夫婦冷酷無情、惟利是圖的本質暴露得十分充分。

 三、體驗反思

1.根據課前排練情形,安排課本劇演出。演出結束後請參加編演的同學談談對劇中角色的認識體會,師生共同點評演出效果。

教師簡要歸結文中主要人物形象:

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虛榮、勢利、自私、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憐又可鄙的拜金相。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樣的小市民階層的共性外,還精細、刻薄、潑辣。文中的“我”富有正義感和憐憫心。于勒則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受害者和失敗者。

2.同學們暢談學習課文後的感受和啓示。

學生積極發言,教師歸結:

(1)不要把理想的實現寄託在別人身上,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奮鬥、去爭取。

(2)在金錢和親情上,應珍惜親情,淡泊名利。

(3)對弱者應多付出愛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課堂練習(分發講義資料)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以下各題。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沒再來信。可是父親的希望卻與日俱增。母親也常常說:“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個有辦法的人。”……

……後來我們終於動身了。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海上駛向遠處。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們一樣,我們感到快活而驕傲。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隻滿是皺紋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臉,那是一張又老又窮苦的瞼,滿臉愁容,狼狽不堪。我心裏默唸道:“這就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我給了他十個銅子的小費。他趕緊謝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輕的先生!”

等我把兩法郎交給父親,母親詫異起來,就問:“吃了三個法郎?這是不可能的。”

我說:“我給了他十個銅子的小費。”

我母親嚇了一跳,直望着我說:“你簡直是瘋了!拿十個銅於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她沒再往下說,因爲父親指着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

後來大家都不再說話。

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那就是哲爾賽島了。

1.我”的母親原先怎樣稱呼于勒,後來又是怎樣稱呼的?從稱呼的變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樣的一個人?

2.十年中,“我”的父親那“與日俱增”的“希望”是什麼?照你看,在對待于勒的基本態度 上,父親與母親有無不同?

3.“我”的全家人出發時是怎樣的心情?後來又是怎樣的心情?(用選文中的話作答)

4.選文中有兩段景物描寫,請分別說說這兩段景物描寫的作用。

5.于勒接到十個銅子的小費,就“趕緊”表示感謝,這個細節意在說明什麼?

6.對“我”心裏默唸的話,下面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

A.力求清楚地交代于勒的身份。

B.表明“我”此時的復雜感情。

C.強調“父親的弟弟”,表明“我”對父母的困惑、不滿。

D.強凋“我的親叔叔”,表明“我”對叔叔遭遇的同情。

  參考答案:

1.原先稱于勒是“好心的于勒”“一個有辦法的人”,後來則稱“這個人”“這個流氓”。從稱呼的變化,可以看出她嫌貧愛富、自私冷酷。

2.“我”的父親的“希望”是盼望發了財的弟弟回來,能帶給他財富。“我”的父母在對於勒的基本態度上沒有什麼不同。

3.出發時,全家人“感到快活而驕傲”;後來則“大家都不說話”。

4.前一段景物描寫襯托出全家人當時快活而驕傲的心情;後一段則襯托出全家人失望的沮喪的心情。

5.表明于勒很少得到溫暖或進一步表明于勒確實很窮。

6.A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課文以于勒的遭遇爲引線.精彩的情節發展猶如一把利劍,劈出了病態社會中人性的扭曲。經濟的世界,金錢的關係,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劇,使菲利普夫婦淡漠了愛心和同情,變得庸俗、狹隘和自私。觀照生活,思索人生,我們找到了健全、美好心靈的答案。讓一曲《讓世界充滿愛》唱出我們的心跡。

六、佈置作業

1.寫一篇反映當今社會人際關係的小作文,文體不限,立意自定。

2.有人說,勢利是人類普遍的劣習和商品社會必然衍生的生活現象,它是超越時代和地域的,“菲利普”永遠不會絕跡。你是否也這樣看呢?請以短文闡說。

教學後記:

這篇小說的內蘊很豐富,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創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主動質疑問難,合作探究以釋疑,培養解讀小說的能力。如從情節分析入手,探討作品主題。課文在技巧的運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寫、懸念的運用、情節的安排等方面。指導學生表情朗讀或分角色朗讀,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分析人物的語言、行動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動和刻畫人物性格的,課堂教學朗讀揣摩爲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