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語文《李廣射虎》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55W人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李廣射虎》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李廣射虎》教學反思

語文《李廣射虎》教學反思1

本文采用“文包詩”的形式,通過講述李廣將軍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進石頭中的故事,表現了李廣將軍的力大無窮與神勇無比。課文創設了古詩所描繪的情境,描述了有關“飛將軍”的神奇故事,爲學生深入淺出地瞭解古詩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文包詩”的教學,自己一直認爲應是以詩爲主,文詩對照,循文悟詩,相得益彰。

這一設計,我個人還存在着許多不足:

1、時間調控不夠適當。課堂中,對文中語句的品評時間花費多了,導致文詩對照理解的時間少了。老師的語言似乎嚕唆了一點。

2、教學中,實踐活動充分了,但學生的自主學習尚要強化。當孩子處於憤悱之際,應充分給予讀書時間,引導其深入思考,不必急於告訴。

3、當孩子對文本的解讀不夠準確時,教師應隨機啓發、引導,及時予於糾正,並捕捉這一生成點,使其成爲課堂的亮點。

總之,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探究、摸索。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

語文《李廣射虎》教學反思2

本文教學中,先通過閉書回顧預習,說說課文講的事件,然後引出古詩,指導學生朗讀古詩,然後根據古詩和故事,在文中質疑,有個別學生對文章的主題不理解,提出“李廣不是神箭手,因爲他沒有射中老虎,而射中了石頭。”以這個問題作爲引發點,我指導學生讀課文的最後一段,學生在朗讀中理解了李廣的神力,瞭解了李廣的英武。然後在由這個問題引導到課文第三段,使學生了解射箭時的背景,明白“林暗草驚風”的環境,在朗讀中深化了理解。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明瞭了本文中的故事和詩歌都是爲了讚頌飛將軍的。

本文的“文包詩”形式,可以借鑑用來指導學生自學古詩,所以在教學的結尾處,我和學生一起回顧了本文的結構,瞭解了第一段中寫了古詩作者和古詩內容,第二段中寫了詩中人物的背景。第三段和第四段通過故事講述了古詩的意思。

語文《李廣射虎》教學反思3

本課採用“文包詩”的形式,因此,藉助課文來學習《塞下曲》,要在讀好詩的基礎上,對照課文,進行嘗試性的理解學習,我認爲對古詩的理解應避免一字一詞的理解,要倡導融會貫通的整體把握。但對理解及體會意境的關鍵詞語要較好地把握。例如:古詩中,我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平明”、“白羽”、“沒”、“石棱”,這爲學生體會李廣的力大無比,做了較好的鋪墊,通過對朗讀的指導以及適時地情境。學生能深入體會到當時的場景,他們能把自己內心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場景。較好的通過讀來表現。

語文《李廣射虎》教學反思4

"文包詩”課文的教學,不同於一般課文的教學,它需要藉助短文研讀古詩,領悟詩的豐富內涵;同時還需要“詩”“文”互照,尋找詩與文的內在聯繫,瞭解古詩的來龍去脈,感悟古詩的豐富內涵,以進一步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之美,並相機滲透學習古詩的方法。簡言之:短文是情境,詩是濃縮。

在第一課時的時候,我簡單的梳理了一下課文,幫助孩子瞭解詩的意思。通過課堂巡視,我發現孩子們已經能初步地劃出詩句的意思。書後提出要求,要能說說詩句的意思。怎樣才能讓孩子順利地說出詩句的意思。首先要熟悉課文,在此基礎之上再來練習講故事。就把複述課文就當作講故事,這樣才能在思想上給孩子們降低了難度。我先讓學生讀,自己練着讀,讀完了之後讀給你的同桌聽。之後我範讀,讓孩子們邊聽邊想,你聽出了什麼?學生都會說,非常恐怖,讓學生也來讀讀,有感情地朗讀,越恐怖越好,此時就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幾遍朗讀過後,學生就對課文有了很深的印象,看着黑板進行講故事,然後再讓學生連起來說說,說說詩句的意思,所以就把說古詩的難度大大降低了。爲了幫助孩子體會作者的寫法,我還設計了小練筆,再出一則《塞下曲》出示意思,讓學生,也模仿着課文來寫一寫!

語文《李廣射虎》教學反思5

《李廣射虎》採用“文包詩”的形式,課文由唐朝詩人盧綸的《塞下曲》引出,介紹了“飛將軍”李廣,並由此描述了“李廣射虎”的故事,通過講述李廣將軍在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頭中的故事,表現了“飛將軍”李廣的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

拿到了課本,我仔細地研讀起來。課文創設了古詩所描繪的情境,描述了一個有關“飛將軍”的傳奇故事,爲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古詩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幫助。我們常說的“語文之本”就是要抓住人文之本(即人本)和教材之本(即文本),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人本和文本的統一。因此,在備課時,我就注重緊扣課文,強調學生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我注意抓住教學的重點(即體會李廣的神勇無比),注意突破教學的難點(即古詩與課文的聯繫)。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我通過一個有趣的謎語,引出“虎”。(板書“虎”)學生談談對老虎的認識,瞭解老虎的兇猛。從而導入——認識一位古代的英雄人物“李廣”(板書“李廣”),課文就是寫李廣射老虎的一個傳奇故事(課題板書完整)。

二、揭示課題,瞭解李廣

出示課題後,學生簡介李廣,老師又補充講解並出示了一份資料,從而對李廣其人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引出問題

通過問題“課文的哪一自然段也向我們介紹了李廣”,引導學生自由學習第二自然段,揭示“李廣是西漢時期一位神勇無比的將領”。從“西漢、將領”等詞引出“神勇無比”,理解“神勇無比”的大概含義(沒有人比他更神勇了,他是最神勇的一位),在此基礎上再引出問題“爲什麼說李廣神勇無比呢?”

四、學生自學,精讀課文

學生圍繞問題自學,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對重點字詞的理解,體會李廣射虎時的機警鎮定、動作熟練,他力大無窮,箭術百發百中,再通過反覆朗讀,感悟李廣的神勇無比。

五、詩文對照,理解詩意

學完故事,出示古詩,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語說說詩句的意思。

教完課文,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還存有一些不足,但是,我覺得這樣的教學,在整體上是比較成功的,主要體現在:

1.教學的思路清晰。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問題“爲什麼說李廣神勇無比呢?”展開教學,教學環節比較順利,教學效果比較好。

2.在教學時,注重學生的朗讀和感悟。如在學習、理解李廣射虎的動作“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時,我採用了學生動作演示的方式,讓學生動起來,學生通過表演一下子就體會了李廣動作的熟練,從而掌握了重點。

語文《李廣射虎》教學反思6

先來讀一讀一位經濟學家是如何從這個故事中講述救治大西北的:李廣射虎的故事的這樣的:“西漢武帝時期,名將李廣,號稱飛將軍。李廣善射,且臂力過人。李廣領兵出征匈奴時,夜晚巡營,見一老虎,拔箭射擊隊之,箭穿虎背。天明後再到現場去看,原來是一塊石頭。再射石不能入。”

這一故事告訴我們,李廣的臂力其實是可以射穿石頭的。但當李廣已經知道那是石頭,不是老虎於是他先有了不可射穿的'心理(失敗心理),用力自然小了,所以射不穿石頭。如果我們在“救治大西北”這一件事上,先有了失敗心理,未曾進行已經認爲不可能,就不會成功了。也許這位經濟學家的認識與本文格格不入。但我們應該認識整個李廣射虎的完整故事,因爲這會讓學生知道這篇課文後會有着更多的思考。這篇課文是從唐盧綸的詩開始的。

盧綸寫這《塞下曲》是六首,這是六首之二。爲什麼要選李廣,其實整體閱讀盧綸的詩,賞析這幾首詩,你會發現盧綸寫這些詩也有着極複雜的心理。也許這與本課無關。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這首詩,因爲這首詩寫的是李廣。李將軍是中國歷史上可寫之人,寫他的形式多樣化。今年春節前央視播放的電視連續劇《漢武大帝》中也有許多集講述着李廣,並且有專門一集拍攝了《李廣射虎》,雖然電視劇與史書上的記載有些出入,但多個朝代、不同人不同形式書寫這個人,說明李廣有可寫之處。而用詩的形式寫李廣,應該是最獨特的,因爲古詩的字少而簡潔,字字都是“金”,課文後面幾段的解釋足以證明這一點。

看看這二十個字,平白如話,古詩與現代文的對比閱讀,可以感受到古詩的魅力,以及現代文的價值所在。所以對於文包詩的體裁,在教學中我們除了把課文負載的基本完成後,也可以嘗試着習作訓練。因爲這樣培養學生的比較思維能力。古文就放在那裏,後面文字既是解讀古詩的,也是一篇現代文,把古詩與現代文放在一起比較,其實可以喚醒學生更好地寫起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也能夠感受這種比較是有意義的。

本文前面,整體引述了李廣射虎的故事,這篇文章沒有寫完,也就是說古詩寫李廣並沒有寫完,古詩給予人的思考很多,我們可以進一步沿着這篇文章思考下去,寫下去,這樣教學也其實也重視了文與史的整合。如果在教學中,還能夠爲學生提供完整的盧綸的塞下曲剩下的那幾首詩,引導他們以這篇文章的樣子,寫一寫,相信同學們也會感興趣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