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範例4篇)

本文已影響 2.46W人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範例4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瞭解其用途,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2、幼兒每人一把尺子。

過程過程

一、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1)請幼兒將自己認識的尺子給小朋友介紹。

要求說出叫什麼尺,有什麼特點和用途。

(2)教師講解各種尺的特徵。

2、討論交流

請幼兒說一說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麼樣的尺,各有什麼用途。

二、比較尺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1、找出尺的不同點。

(1)這麼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麼不同?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2)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2、找出尺的共同點。

尺有這麼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小結: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三、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1)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

(以各自的尺爲單位測量。)

(2)請幼兒說說是怎樣測量的。

(3)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

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

接着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

也不能多計,最後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實際測量:測量課桌的長度(120釐米)。

(1)幼兒用自己的尺測量。

(可讓幼兒反覆測量,說出測量距離。)

(2)討論:爲什麼你們測量的課桌長度會出現不同的數字?

小結: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3)教師幫助幼兒測量課桌的長度(120釐米)。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域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通過情景演示、分角色表演感受壞習慣帶來的惡果,培養幼兒正確的衛生觀,學會刷牙,體驗遊戲的樂趣。

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遊戲活動讓幼兒掌握正確刷牙的方法,明白不刷牙的害處,要從小養成刷牙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老虎、狐狸、小猴子、小兔子、獅子的頭飾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導入 :展示多媒體課件,有一隻老虎又瘦又沒牙,一點也不歷害,老師用肢體語言表現老虎癟嘴的'樣子,它這是怎麼了?引出故事。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老虎的牙齒很歷害,小兔子、小猴是怎麼說的?請幼兒表演。

教師表演狐狸:你們都怕大老虎,但我不怕,我還要把它的牙齒拔下來呢。出示課件。

(1)狐狸想到了什麼辦法? (請個別幼兒說,集體模仿狐狸的樣子:啊!尊敬的大王,我給你帶來了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糖)

(2)老虎是怎麼做的?

老虎吃了一粒又一粒,連睡覺的時候,嘴裏還含着糖呢。

(3)誰又去勸的?

請一名幼兒扮演老虎,其餘幼兒模仿獅子:哎呦呦,糖吃得太多,又不刷牙,牙齒會爛掉的。狐狸最狡猾,你可別上他的當呀。

(4)狐狸是怎樣騙老虎的?

集體模仿狐狸:啊,你把牙齒上的糖全刷掉了,多可惜呀;別人的牙怕糖,你大老虎的牙齒這麼厲害,鐵條都能咬斷,還會怕糖!

(5)討論:大老虎的牙齒是不是真的不怕糖呢?

(6)老虎牙疼的時候找過誰?它們是怎麼做的?最後誰來了(狐狸),狐狸是怎麼做的?(拔牙)

最後老虎一顆牙也沒了,很多東西都吃不了,變成了一隻癟嘴的瘦老虎。

3、教師總結:不刷牙,牙齒就會得齲齒,會爛掉。教小朋友正確刷牙,還要堅持天天刷。檢查幼兒看誰的牙長了齲齒,誰的牙又白又亮,請他們說說自己是怎麼愛護牙齒的。做得好的要堅持,做得不好的要改正。

教學反思

活動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以刷牙爲線索,圍繞老虎不刷牙帶來的後果告訴幼兒要堅持天天刷牙,在遊戲活動中得出結論,活動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但在活動中老師說得太多了,還可以更開放些,讓幼兒自己探索,師幼互動更強。

活動設計背景

在幼兒期就要養成講衛生,每天刷牙的好習慣,而農村的低齡兒童多由老人照顧,大多沒有養成刷牙的好習慣,所以要加強衛生保健,教育孩子愛護牙齒。

小百科: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提起水,就會讓人想到潺潺的小溪,想到美麗的大海。

散文詩《浣熊和小溪》讓幼兒知道“泉水叮叮咚咚流向小溪,小溪水又嘩啦嘩啦流向大河,大河水空通空通流向大江,大江水嘩嘩嘩嘩流向大海……”,散文詩還能讓幼兒傾聽、發現、瞭解水的聲音,尋找替代“樂器”表現不同的水聲,感受其中的樂趣。

在區角遊戲時,幼兒用“銀筷敲小碗”表現泉水的聲音,用“銀筷敲玻璃瓶”表現小溪流水的聲音,在鐵罐內裝入花生米、米或豆子搖動發出聲音表現大河、大江的聲音,用鼓棒撥動“洗衣板”發出大海的海浪聲……這些替代物成爲幼兒表現水聲的樂器,幼兒的創意讓我們驚喜不已,也拓展了我們的教學思路,由此,我想到了設計此次活動。

大班的節奏活動應該更關注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合作表現能力的培養。怎樣爲歌曲伴奏?我思考着不能再停留在教師的“教”,而是要在活動中激發幼兒自主嘗試的願望,讓幼兒在任務的驅動下,積極尋找有效的表現方式,提供機會讓他們在相互交流、碰撞的過程中對節奏有新的感受。

我將本次活動的任務設計成:讓幼兒爲歌曲《泉水叮咚》伴奏,在任務驅動下自主探索學習。當幼兒依據已有經驗敲打“樂器”伴奏時,尤其是當他們發現合奏產生問題時,我便通過提問引發幼兒思考“這樣合奏好聽嗎”“有什麼辦法讓我們的合奏更動聽”等,鼓勵幼兒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合作學習的樂趣。

活動目標

在感受理解歌曲《泉水叮咚》的基礎上,嘗試用自制的樂器和不同的合奏方法爲歌曲伴奏,體驗合奏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可以表現不同水聲的`替代樂器(碗,筷,玻璃瓶,鼓棒,裝着沙、米、豆的鐵罐,洗衣板等),並學會表現。

2.歌曲《泉水叮咚》的錄音。

3.樂句圖示及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交流各自收集的“節奏樂器”,說說它們分別能表現什麼水聲

(最近我們聽了許多水的聲音,還用生活用品製作了許多節奏樂器來表現聽到的水聲,請大家來介紹一下。)

1.你帶來了什麼?它能表現什麼水聲?

2.它敲擊出的聲音聽上去像什麼聲音(泉水聲、小溪聲、大江聲、大海聲)?

3.怎樣才能使這些物品發出的聲音更好聽?

【設計意圖:節奏源於生活中的各種聲音,所以在活動之前創設機會讓幼兒去尋找聲音並用替代物表現,能讓幼兒在模仿、再現中獲得觀察力與表現力的提高。此外,讓幼兒在生活中自主收集“樂器”,能激發他們表現的願望,同時樹立自信心。互動交流的過程能讓幼兒有互相學習樂器表現方法的機會。】

二、使用“樂器”爲歌曲《泉水叮咚》伴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的情節,並運用合理的想象來表現角色的心理變化,根據故事情節瞭解楊梅的功效並品嚐,知道它好吃又有營養。

2、根據故事內容進行發散性思維,推測事件發生的因果關係。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組一盤楊梅,望梅止渴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說說楊梅的外形特徵。

2、看了楊梅後有什麼感覺。

幼:很想吃的感覺,感覺酸酸的口水都快有流出來了。

二、引入故事“望梅止渴”。

1、有一個成語“望梅止渴”猜猜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

2、最近電視上熱播的《三國演義》有沒有看過?裏面有哪些人物?

看過,裏面有曹操、諸葛亮、孫權……(從孩子的回答中看出他們對“三國演義”有認識。)

3、分段欣賞故事

觀察圖片(一)問:圖片中的人物他們在幹什麼?天氣怎麼樣?這麼熱的天氣將士們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很累、很渴)講述故事上半段。

觀察圖片(二)它們找到水源了嗎?將士們爲什麼剛纔沒有力氣走走路了而現在卻有力走了呢?帶着疑問欣賞故事的下半段。

4、小結“望梅止渴”的意思

望梅止渴的意思: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口水,因而止渴。現在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三、品楊梅、說楊梅

1、品嚐楊梅說說楊梅的味道。除了可以直接吃還有什麼吃法?

2、吃楊梅對我們身體有什麼好處?

小結:楊梅除了味道好以外,對我們的身體還很有好處,楊梅可以消暑止渴,可以治療頭疼,楊梅泡酒可以治療肚子疼……。

總結:

師:今天我們品嚐了楊梅,還聽了“望梅止渴”的故事,把這個故事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

小百科: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當說到梅子的時候,就會想到梅子酸而產生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