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範例10篇)

本文已影響 1.27W人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教案(範例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掌握人際交往的方法,激發幼兒自由交往的願望。

2、瞭解名片的功能,初步嘗試設計名片。

3、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發揮幼兒的創造力及想象力。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彩色卡紙、手工紙若干張,繪畫工具、膠水、廢舊材料、記號筆,小粘貼,照片每人一張

2、課件、磁帶、電視

活動難點:

初步嘗試設計名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找朋友的樂曲,帶領幼兒做律動入場

二、1、觀看課件

(1),引出主題,請幼兒觀察大人們是如何交往?

2、觀看課件(2),

①討論名片的用處、樣式(相同處和不同處)及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②並在每一幅圖片出示時,討論所持名片的職業。

③討論名片的內容。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介紹自己。

3、總結大人的名片特點,(形狀單一、格式相同)。

引出課件3,(神奇王國的名片)鼓勵幼兒利用廢舊材料製作。

教學反思:

活動來源於我們的生活,幼兒在活動中不僅體驗到自主動手設計名片的成功喜悅,同時感受到了交往的.快樂。名片是人們交際的一種工具,它的出現和使用已被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它和孩子們的距離應該是非常近的。活動開始,孩子自己交流對名片的認識,如名片的內容、名片的用處。討論名片的用處時,孩子們知道名片可以與人交往,可以方便朋友。最後,通過自己製作名片來提升、擴展自己的經驗。整個過程,自然流暢,在與幼兒互換名片的**中結束,孩子們即獲得了經驗又加深了與幼兒間的友情。這次活動是幼兒第一次設計名片,所以他們非常感興趣,心情一直是高興的、愉悅的,活動中他們能自主設計自己喜歡的名片並大膽運用花紋進行裝飾。我把幼兒對名片的零散印象、模糊經驗進行提升,讓幼兒在製作過程中嘗試到成功、獲得愉悅。在活動中,我們還爲幼兒創設了良好的表達氛圍,特別是在贈送名片過程中,讓每位幼兒都有表達的機會,培養了幼兒主動表達的能力。

這節課應讓幼兒課前學會寫個人信息等資料,這樣幼兒在製作環節上就會很輕鬆。

小百科:名片,又稱卡片(粵語寫作咭(kā)片),中國古代稱名刺,是標示姓名及其所屬組織、公司單位和聯繫方法的紙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發展理解兒歌內容的能力,感知兒歌的節奏和幽默感。

2、根據圖片提示幼兒會念兒歌,體驗小熊的情感變化過程,並嘗試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出來。

3、培養幼兒仔細觀察事物和樂於助人的習慣,逐步養成勇敢堅強的品質和遇到困難不害怕、不退縮的精神。

4、理解兒歌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5、能細緻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兒歌的理解。

活動準備:

1、小熊、鯉魚、烏鴉、流水圖片各一個、黑板上背景圖一幅。

2、小熊、鯉魚、烏鴉、流水頭飾若干。

3、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師:你們走過橋嗎?在走的時候有什麼感覺?走在小竹橋上,又是什麼感覺呢?(幼兒自由發言,教師總結並交代兒歌的名稱。)

【設計說明:設疑激趣,拋磚引玉。幼兒結合平時的生活經驗回顧了自己走在各種橋上時的不同感受,並通過模仿過橋時的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 結合立體教具欣賞兒歌,初步瞭解兒歌內容。

(師邊念邊有序地向幼兒出示相應的圖片)

提問:兒歌裏有誰呀?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設計說明:初步欣賞,聽說結合。打破傳統的先將兒歌展現在幼兒面前的教學步驟,而是讓幼兒通過欣賞立體教具演示來感知兒歌內容,下一個環節再結合老師提供的圖片,錄音,與幼兒一起學習兒歌的內容,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三、欣賞配樂兒歌朗誦,理解兒歌內容。

提問:

1、小熊要過的小竹橋是怎樣的?小熊剛走到橋上時時怎樣的?它心裏有什麼樣的感覺?

2、小熊頭上的烏鴉在幹什麼?小橋下的流水怎麼樣?小熊是怎麼說的?

3、誰聽到了小熊的.聲音?它又是怎麼對小熊說的?

4、小熊過橋後是怎麼做的?鯉魚看見小熊過了橋,樂得怎麼樣?

(幼兒在回答相關問題時,鼓勵幼兒用動作和表情表現出來。教師根據幼兒的表述出示相關的圖片。重點練習小熊和鯉魚的對話。)

四、教師有表情地完整地朗誦、表演兒歌,幼兒欣賞。

五、朗誦兒歌,創編動作。

(集體朗誦兒歌,加上自己喜歡的表情和動作,讓自己的表演更加精彩。)

六、嘗試分角色表演。

(教師與幼兒合作表演。幼兒與幼兒分角色表演。)

七、在欣賞《小熊過橋》的歌曲中結束本次活動。

附:《小熊過橋》兒歌

小熊過橋

小竹橋,搖搖搖,

有隻小熊來過橋。

立不穩,站不牢,

走到橋上心亂跳。

頭上烏鴉哇哇叫,

橋下流水嘩嘩笑。

“媽媽,媽媽,快來呀!

快把小熊抱過橋。”

河裏鯉魚跳出水,

對着小熊高聲叫:

“小熊,小熊,不要怕,

眼睛向着前面瞧。”

一二三,走過橋,

小熊過橋回頭笑,

鯉魚樂得尾巴搖。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圖畫,瞭解池塘周圍環境的構成,以及它們與池塘的關係。

2、體會圖畫的多重線索。

3、 能按照由近及遠、由部分到整體的順序描述自己的生活環境。

活動準備

1、瞭解郊區與城市之間的區別,見過郊區的'美麗風景。

2、知道小青蛙是由小蝌蚪長成的,瞭解青蛙是兩棲動物。

3、遮擋文字的大書。

活動過程

導入活動

1、與幼兒聊聊郊區與市區風景的不同。教師也可以風情一位住在郊區的幼兒介紹自己家周圍環境特點。最後,告訴幼兒,有些地方,即使我們沒有去過,但也可以通過看照片、交談等方式來了解相關的信息。

2、出示封面,指讀書名後,請幼兒說說圖畫中是什麼地方呢?有誰?這是小青蛙的家,叫“池塘”,池塘周圍還有什麼呢?你從哪裏看出來呢?

閱讀圖畫

圖文共讀:遮擋文字,請幼兒描述圖畫信息。在描述後,出示文字進行閱讀。

1、分別閱讀1——14頁。

2、齊分享。

3、帶領幼兒再次瀏覽一遍大書,請幼兒回顧池塘邊分別來了哪些動物,它們跟小青蛙說了些什麼?現在,小青蛙知道池塘外的世界是怎樣的了嗎?

教學反思

本書中每幅圖上都有與下一頁相關聯的部分,動物的身上的果實暗示着它們來自何處。在景物的那一頁裏,畫面的角落裏都畫有下一場景,也預示着下一頁會出現什麼動物,這是這一讀本的一條主線。於是,我在活動中先提問:“誰來了?它身上有什麼?”引導幼兒觀察細節。隨後又進一步拋出預測性的問題:“它可能從哪兒來?你怎麼知道的?”讓幼兒根據線索進行猜想。問題如此反覆出現兩三次之後,幼兒就明白了,每一頁都有通往下一頁的線索,他們就開始主動探索,一翻到新的一頁,他們就能說出:“熊來了,它最愛吃蜂蜜了,下一頁一定有蜂窩。”“蜂窩後面是蘿蔔地,等下小兔子要來了。”當一次次的猜測得到證實後,幼兒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更加濃厚了,對故事情節的發展瞭解得也更深入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樂於傾聽、觀察和講述,懂得“一個人做事有點難,有人幫忙就簡單”的道理。

2、初步感知時間的長短,知道數量統計的方法。

3、理解小恐龍“吃和不吃”的矛盾心理,體驗朋友相伴的重要。

活動準備:

PPT課件、記錄表、計時器。

活動過程:

一、小恐龍的壞習慣。

1、談話導入

師: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隻動物,你們看

2、觀察壞習慣

師:小恐龍到底爲什麼會哭呢?

(1)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圖片後講述。

(2)教師講述:原來這隻小恐龍有一個壞習慣,每當它肚子餓的時候,滴答滴答滴答,不超過三秒鐘,它就會啊嗚一口吃掉身邊的朋友。可是每次吃完後,它又會後悔,不停地哭。

3、統計討論

師::你們願意和這樣一隻愛吃掉朋友,又會傷心難過的恐龍做朋友嗎?

(1)分別統計願意和不願意和小恐龍做朋友的人數,並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理由。

(2)小結:森林裏的大多數小動物和我們小朋友的想法一樣,看到小恐龍都感到有點害怕有點緊張,看到小恐龍都躲起來,現在知道小恐龍爲什麼哭了吧

二、小恐龍的`友情。

教師講述故事:這時來了一隻小老鼠,叫莫羅,它來到小恐龍身邊,說:“小恐龍你不要傷心,我來和你做朋友吧!”小恐龍說:“快走開,快走開,我會一口把你吞掉的”小老鼠說:“沒關係,我相信我們可以做做永遠的朋友,需要我們一起努力。”

1、教師講述故事:第一天

2、幼兒結伴講述:第二天

(1)師:第二天,小恐龍和小老鼠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呢,請你仔細觀察這幅圖,和旁邊的好朋友互相說一說。

幼兒看圖講述第二天小老鼠莫羅和小恐龍之間發生的事情。

(2)師:如果你是小老鼠莫羅,這時候你會說些什麼呢?

幼兒自由想象講述。

小結:一個人改正缺點有點困難,可是有了朋友的支持就會變得容易一些。

3.師幼共同講述:第三天

(1)師:第三天到了,莫羅怎麼啦?它們之間會說些什麼呢?誰來猜一猜。幼兒猜想講述。

小恐龍說:“今天我來做蛋糕。”師:做蛋糕需要什麼呢?

(2)聽錄音猜謎語,說出材料。

(3)觀察記憶九宮格位置,找出工具。

(4)師幼共同講述故事

小結:你看,有了你們的幫助,小恐龍終於成功了終於忍住了沒有吃掉小老鼠。“一個人做事有點難,有了大家的幫忙就簡單。”

三、小恐龍的快樂

1、再次統計,分析對比,發現恐龍的數量變化。

提問:現在你們願意和小恐龍做朋友嗎?

小結:大家都願意和小恐龍做朋友了,小老鼠想了一個什麼辦法幫助小恐龍改掉壞習慣?(做蛋糕)

2、相互交流,拓展經驗,講述幫助小恐龍的辦法。

師: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幫助小恐龍,改掉吃掉朋友的壞習慣嗎?

幼兒相互交流,想辦法。

小結:小恐龍從此擁有了你們這麼多好朋友,它覺得太幸福了。

3、講述結尾,共同討論,體驗朋友結伴的重要。

繼續講述故事:這時候,小老鼠說話了,“嘿嘿,我剛纔是騙你的,我的手沒有受傷,。”小恐龍一點也沒有生氣,反而覺得挺幸福,“沒關係我不會生氣的,因爲我有你這樣的朋友,我很開心。”

四、喜歡的理由

1、故事題目

出示繪本封面,這個故事就叫《怎樣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準確大膽的書寫自己的名字。

2、幼兒能夠從自己名字的筆畫和結構特徵出發,對自己的名字進行裝飾和筆畫沿伸,繪畫出美觀的創意名字。

3、在活動中提高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範例一幅;

2.幼兒繪畫工具:勾線筆、白紙;

3.幼兒已會寫自己的名字。

三、活動過程:

(一)認識你呀真高興

1.小朋友們好,老師認識你們真高興,你們認識我開心嗎?我們一起來開心唱一唱:認識你呀真高興。

2.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名字。誰會寫自己的名字?誰想來寫一寫?

3.小朋友,你們認識他的名字嗎?一起來讀一讀。

(二)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如何創意名字

1.空心字創意。

師:老師也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名字,我叫周倩,我也把我的名字寫了下來。

問:看,老師寫的名字和小朋友的寫的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師:這樣寫法,我們給它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空心字。

2.現在我們一起來把這個小朋友的名字也變成空心字。

3.名字變形。

師:這張也是老師寫的名字,小朋友觀察一下老師這張名字又有什麼特點?

問:你看到了哪些線條?它們都在字的那個地方?

4.教師小結:這些線條都是每個筆畫的沿伸,每條線都是從筆畫的開始地方和筆畫結束的地方沿伸出去的。注意我們在用線條給筆畫沿伸的時候不能破壞字形,讓人家一看還能認識你的名字。

(三)幼兒創作名字創意畫

1.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給自己的.名字來個大變身呢?

2.小朋友可以自己選擇的一種方法來給自己的名字大變身吧。

(四)作品評價

1.你還認識這個名字嗎?

2.喜歡哪一張,爲什麼?

(五)交換卡片我們擁有了自己的創意名字卡片,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互相交換,留作紀念,下課的後我們還可以給名字卡片加上電話號碼,在你想他的時候就可以打電話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價值取向:

利用放面霜的正方體空盒子製作骰子,投放到數學區域中,供孩子們投擲,觀察、講述。發展幼兒目測、投準的能力,提高手部的精細動作。能根據畫面列10以內的加減算式,寓教寓樂,使孩子們在玩樂的過程中對數學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材料設計:

在數學區提供若干個放面霜的正方體空盒子,把空盒子的六面塗成紅色或綠色,在空盒子的六面分別貼上10以內數字或10以內物體的圖案也可以貼上10以內的點子,記錄單若干份,記錄筆。

玩法提示:

讓幼兒選擇兩隻相同圖案的綠色骰子任意擲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幾和幾,合起來是幾,講講、說說、再算算然後在記錄紙上列加法算式。

讓幼兒選擇一隻綠骰子和一隻紅骰子,任意擲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幾和幾,比比誰多誰少,講講、說說、再算算然後在記錄紙上列減法算式。

指導要點:

1、活動剛開始時,可由兩位幼兒各持一骰子進行投擲,再共同觀察、講述,待熟悉後可由一位幼兒獨立操作並記錄。

2、鼓勵幼兒選擇多種骰子進行投擲活動。

3、在操作中,如果遇到不能確定的現象可向老師或同伴請教。

4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七隻小猴在哪裏

活動目標:

1、學習7的加減,能根據花朵顏色的不同列出加、減法算式並進行7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進一步鞏固對加、減法算式及其含義的理解。

3、愛動腦筋,能積極參與加減運算活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看圖列組成式的`經驗,學習過6以內各數的加減和7的組成。

2、物質準備: ,

――教具:圖片一張(上面畫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樹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蘋果。)

――學具:《幼兒用書》(P11、12、13頁),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看猴子去。

――教師:還記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嗎?小猴們旅行回來了,我們去看看它們吧。

――教師(出示圖片):小猴在哪裏?它們都在幹什麼?

――請幼兒說一說每個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們正在做什麼?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嗎?

――引導幼兒列加法或減法算式,並說一說每個數字表示什麼意思。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來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隻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繼續引發幼兒的思考:你還能列出和剛纔不一樣的算式嗎?

2、幼兒操作活動。

――看圖按特徵標記列算式。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實物有多少?它們的顏色和其它特徵是怎樣的?然後,列出7的第一組加法或減法算式。

――觀察連續的三幅圖,講述圖片的含義,列出加減算式。

――帶領幼兒分別打開《幼兒用書》第12、13頁,引導幼兒練習7的第二組、第三組加減運算。(也可採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活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日常或區域中進行。)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看特徵列算式”的活動,鼓勵幼兒說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練習呼啦圈的玩法,體驗遊戲活動的樂趣。

2、促進身體協調能力發展,提高身體健康水平。

【活動準備】

多個呼啦圈、音樂

【活動過程】

一、音樂激趣

伴隨《健康歌》的音樂,進入準備好的活動場地。

師:小朋友們,小萱萱和爺爺在做運動,這節課也讓我們來做運動。

二、遊戲活動

1、你們喜歡玩呼啦圈嗎?出示準備好的'呼啦圈。

教師在身體上玩轉呼啦圈。

師:小朋友,呼啦圈好玩嗎?老師很喜歡玩呼啦圈。你們誰來試一試、做一做?

小朋友上前展示呼啦圈的玩法,教師評價。

師:剛纔這位小朋友玩得很好,那麼呼啦圈還有什麼玩法呢?

讓小朋友展示自己其它的玩法。

師:下面我們每人玩一個呼啦圈,看誰的玩法多,誰玩得好。

2、幼兒自己創編呼啦圈的各種玩法,教師進行指導。

(1)在胳膊上轉

(2)在脖子上轉

(3)身體上同時轉多個呼啦圈。

3、呼啦圈玩法展示

(1)分小組學習、練習。

給各組劃分區域,互相玩呼啦圈。

(2)各組優秀小朋友展示,進行玩轉呼啦圈比賽。

4、教師評價、小結。

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一起玩了呼啦圈。嘩啦圈有很多玩法,希望大家今後通過各種方法玩呼啦圈,促進身體的健康成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熟悉旋律。

2、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創編各種花兒開放的動作。

3、從小培養幼兒對自然、對藝術、對生活的熱愛。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1、場地佈置—花園。

2、錄音機,音樂磁帶。

3、幻燈片,《花朵開放》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小朋友們,今天何老師帶你們到花園裏玩,你們排好隊,咱們出發啦!(繞場兩圈:音樂1)到我身邊來,隨便找個空位子坐好!(提示:分開點)

二、引導幼兒嘗試創編各種表現花朵的動作

1、在花園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

小結:看到了許多美麗的鮮花。

2、咦!花朵是怎麼開放的?誰知道?(1-6名幼兒)

3、何老師要請小朋友們用動作表現花朵開放的樣子?哪個小朋友願意來?

①(音樂1)②(音樂1)③(音樂1)④(音樂1)⑤(音樂1)

4、哇!好美呀!我們都來學學花朵開放的樣子,美一美!

集體表演(音樂1),教師巡迴指導!(適當表揚有創新的幼兒)

5、好漂亮,好漂亮,我們來玩個遊戲吧!我來當園丁,你們來學當花骨朵,我給你們澆水,你們就開放,看哪朵“花”開的最漂亮,和其它“花朵”不一樣。開放後保持不動哦!我要把最漂亮的幾朵花畫下來的。

6、定型表演(第1個、第2個、第3個開始合音樂2前面部分,一直到澆完水。)

7、教師畫完後,小結:你看你們多棒,編了這麼多花朵開放的`動作。

8、現在我們一起來互相學習一下吧!先來開這朵花,喝水會怎樣?(音樂2中間部分)風吹來會怎樣?(音樂2最後部分)

9、先“開”第一種(音樂2)。

10、開第三種(音樂2)。

三、進一步引導幼兒創編集體合作的動作。

1、小朋友,有些花有好幾層花瓣的,那又是怎樣開的呢?先開哪一層?(3名幼兒)

2、到底怎樣開的呢?(放課件)

3、(放課件第二次)大家齊說,原來先開外面層,再開裏面層。這朵花更美、有花蕊、裏面有花瓣,外面也有花瓣,如果我們能用動作把它表現出來一定很美?可它有這麼多的花瓣,我們一個人根本表現不出來,那該怎麼辦呢?

4、幼兒討論

5、多叫幾人,請幾名幼兒表演,指導幼兒想出辦法!

6、一組幼兒,請他們自己選一組動作(師:你們選哪個動作?)

7、一組幼兒表演。(音樂2)

8、幾組共同表演。(音樂2)

9、剛纔我們這麼多人表演了兩朵花,那可不可以讓我們這麼多人來表演一朵花呢?(可以)那我們來試試?何老師也很想當花蕊!這次就讓我來當花蕊好嗎?那誰來當我裏面的那層花瓣呢?誰來當外面層花瓣?

先開第一種花。

小結:花瓣是整體不能亂丟落。你們千萬不能分開噢!師生表演:(音樂3)。

10、換花蕊,第2種花(音樂3)。

11、自由選擇表演,第3種花(音樂)。

四、結束部分,品德教育:花兒好看我不摘!

師:春天到了!花朵盛開了,好美好美!我們要跟花朵做朋友——花兒好看我不摘!現在我們去請所有的花朵和我們跳起舞來吧!

聽音樂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盒中取小球”的取材來源於一個外教老師在各國兒童中間所做的一個類似團隊合作精神的小實驗,當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過這個實驗,我依稀覺察到了其背後所隱含的更多的一些教育價值,因此嘗試設計了大班綜合活動“盒中取小球”,目的在於通過操作遊戲,引導幼兒探索盒中取小球的有效方法,從而感知“有序”在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從教案的設計,到精心準備,再到反覆修改,又經歷了學校的一課多磨,在集體觀摩和研討過程中,迸射出了一些思維的火花,逐步優化了活動的內容和過程,同時也讓自己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對好課的標準有了一些更清晰地認識。

首先,教學活動內容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又落腳(迴歸)於幼兒的學習和生活,講究實用性和發展性。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

“盒中取小球”活動通過一個盒中取小球的小遊戲,引導幼兒在問題情境中反覆探索盒中取小球的有效方法,從而感知“有序”取球的重要性;接下來,活動採用圖片觀察和談話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幼兒關注幼兒園及身邊社會中的各種“有序”現象,如:幼兒園中需要有序上下樓梯,有序洗手入廁,有序勞動及完成作業;社會生活中人們有序上下車、馬路上汽車有序行駛、貨架上的貨物需要有序擺放、甚至門牌號碼中也隱藏着序,等等等等。在觀察討論的過程中,幼兒知識經驗獲得了梳理,並進一步得到拓展和提升,這時候,活動一個飛躍,將“有序”延伸到突發事件的逃生情景中,讓“有序”發揮其最極致的作用,讓幼兒瞭解在逃生的時候,講究“有序”能讓大家更快地獲得安全。

可以說“有序”在幼兒的學習和生活中到處可見,通過這個活動的組織開展,目的是讓孩子能更好的關注到身邊的這一社會現象,並自覺地去遵守和運用“有序”這一好辦法去好好學習和好好事情。整個活動,從探索盒中取小球的有效方法,到討論瞭解幼兒園和社會生活中各種“有序”的重要性,以及發展到最後的逃生模擬演練活動,始終都是以“有序”這一主線貫穿始末的。活動內容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又迴歸於幼兒的學習和生活,服務於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促進幼兒社會性的長遠發展,因此這個活動是有着其積極的實用性和發展性意義的。

其次,活動以遊戲爲抓手,關注幼兒的學習方式,學會學習。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繫,互相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

先說說領域定位。

“盒中取小球”的活動主要定位於社會領域,但也因其整合了遊戲,科學實驗,記錄等內容,所以體現了一個綜合性。

再說說組織形式。

幼兒園教育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的特點,以遊戲爲基本活動,避免空洞說教。因此,“盒中取小球”活動以遊戲爲抓手,引導幼兒通過操作、實驗,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若干個栓線的小球被放置在一個透明的加蓋盒子中,盒蓋上有一個只容一個小球進出的小洞,採用什麼方法能讓小球們以最快的速度全部被取出來呢?遊戲操作集趣味性和挑戰性爲一體,組織過程中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情緒愉悅地投入到探索和討論中去,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最後說說幼兒的學習方式。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活動的組織實施探究過程中,教師始終堅持幼兒在前教師在後,操作在前引導在後的原則,創設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幼兒在問題情境中充分的討論交流,獲得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積累自主學習的經驗。

如: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失敗和耽誤時間的`狀況,教師就引導幼兒找找失敗的原因,再聽聽同伴的成功經驗,在此基礎上及時調整自己的操作方法,進行再嘗試再挑戰,最後體驗成功的喜悅。整個探究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幼兒自主學習的過程,孩子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不斷總結、更新、調整、完善着自身的經驗儲備,建構起新的經驗體系。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組織過程中,教師就是有意識地將分析和總結經驗的機會讓給孩子,幫助幼兒學會學習,提升學習經驗,從而逐步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方法和能力。

最後,綜合評價,關注細節和亮點。

關注一:活動層次是否清晰流暢、維度和難度是否恰當。

原始活動設計中活動的層次比較簡單,遊戲環節安排八人一組進行三次遊戲,記錄比較每次遊戲總時間,總結三次遊戲所用時間越來越少,表明速度越來越快;而經過研討修改之後,遊戲演變成六人一組先進行兩次對比遊戲,之後再合併成十二人一組,人數增加難度加大的同時,總時間不能增長,活動的難度、層次和維度獲得了提升;最後活動結束時,小球演變成了幼兒本身,全體幼兒參加緊急疏散演練,又將活動推向了一個新的層次和維度。漸進的層次和多維度的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幼兒學習特點,更好地促進了其思維和能力發展。

關注二:活動材料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活動材料由玻璃瓶改爲透明塑料盒,從透明塑料盒蓋的設計製作到盒蓋上小洞大小、強度牢度的把握和調試,這些都是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先決條件。活動開展之前,動用了很多的想法,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獲得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另外,遊戲記錄表格也隨着遊戲方案的修改先後進行了多次的調整,使之能更好地服務於幼兒的學習活動 。

關注三: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及教師的教學行爲 。

活動開展過程中,幼兒的情緒是否愉悅,行爲是否積極主動,知識經驗是否獲得拓展和提升,這些都是評價好課的基本條件;另外,教師在組織過程中的語言是否準確精練,富有啓發性和感染力,教師的教學行爲是否恰當有效,這些也都是評價好課的標準所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幼兒在電視中見過不少的少數民族的形象,平常也學習過、聽過不少少數民族的歌曲,少數民族的人們都能歌善舞,具有獨特的風土人情和民族文化。此活動旨在讓幼兒進一步認識幾種少數民族的服飾特徵、生活習慣及民族文化,激發幼兒對少數民族風俗文化的認識慾望,培養幼兒尊重和熱愛各民族的情感。特別是感受他們的音樂特徵及舞蹈形式,滿足幼兒愛唱愛跳的慾望,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欣賞能力。

活動目標

1、 知道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初步瞭解朝鮮族、蒙古族、漢族、維吾爾族、藏族等幾個民族的服飾、生活習慣和居住地。

2、 欣賞幾種少數民族的舞蹈音樂,培養對音樂的感受力和欣賞能力。

3、 激發幼兒對少數民族風俗文化的認識慾望,培養幼兒尊重和熱愛各民族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音樂舞蹈錄像;《愛我中華》。

2、 中國地圖,五種民族娃娃圖片。

3、 各民族有特色的音樂待及兒童服飾。

過程建議

1、 觀看音樂舞蹈錄像《愛我中華》,說說自己認識的民族,相互介紹自己對各個民族的認識。

藏族,男人帶着有舌的`氈帽,身穿長袍,斜開衣襟,腰間繫一根衣帶,一隻主袖掛在身邊,腳穿長筒皮靴。女人身穿長袍,外套背心,腰間繫一條五彩橫條的圍裙。很多藏民是牧民,主要吃糌粑、喝酥油茶和青稞酒。對人表示敬意時,獻上哈達。他們喜歡音樂舞蹈。

蒙古族、身穿長袍,頭上扎着頭布,腰間束腰帶,腳穿皮靴。喜歡賽馬、射箭、還喜歡彈馬頭琴、唱歌、跳舞。蒙古族人民主要以放牧爲主,在大草原上放牧馬、牛、羊,住在可以隨拆隨搭的蒙古包。

維吾爾族,主要居住在新疆,不論男女老少,都愛戴四楞小花帽,上面用絲線繡出各種花紋圖案。穿斜襟衣服,沒有釦子。沒結婚的女孩子,頭上梳着十幾條小辮子,喜歡穿顏色鮮豔的連衣裙。維吾爾族服飾漂亮,喜歡唱歌跳舞。

朝鮮族,男人上衣短,褲子大,褲腳扎燈籠;女的穿斜襟短衣和長裙,色彩鮮豔,梳着一條辮子。

傣族,主要居住在我國的熱帶地區西雙版納,他們住竹樓,穿着上短下長、顏色鮮豔的長筒裙,在解放前,傣族人民婦女在田裏勞動,男人在家帶孩子,他們居住的地方多孔雀,他們都很喜歡,經常跳孔雀舞。

2、 比賽:將民族娃娃送回家。分組將朝鮮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等民族的娃娃圖片貼到中國地圖上的相應居住地。

3、 聽各民族的音樂,找出相應的少數民族兒童服飾。

4、 進一步欣賞不同民族的音樂,並創編舞蹈。

延伸提示

1、 利用掛曆紙等廢舊材料製作少數民族服飾,如新疆帽、藏族魏羣等。

2、 在活動區聽民族音樂、創編舞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