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 1.92W人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集合15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習按照時間順序,有重點的選取材料的寫法。

2、學習語言樸素,質樸中見深刻的寫作特點。

3、理解回憶錄的特點。

德育目標:學習朱德同志獻身革命,忠於黨,忠於人民的高尚品德,增強學生對黨,對母親的熱愛。

教學重點:學習按照時間順序,有重點地選取材料的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的選材和佈局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回憶錄的特點。

2、理清文章的結構。

一、導語:

朱德同志是中國人民偉大的革命戰士和無產階級革命家,是黨,國家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之一。他的母親鐘太夫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平凡而偉大的女性。1944年她逝世,朱德同志懷着悲痛心情寫下了這篇樸素感人的回憶錄。

二、瞭解回憶錄的特點

三、佈置學生自讀閱讀提示,圈劃出回憶錄的特點。

四、理解字詞

1、要求讀準的字:佃 睦 豌 庚 妯娌 溺 塾 衙 輟 差役

2、要求掌握的詞:

五、讀課文,理清段落結構

(一)(1)痛悼母親逝世引起對母親一生的回憶。

(二)(2—15)追憶母親一生的事蹟。

(三)(16—17)對母親的沉痛悼念

巡迴指導、閱讀,標清層次。

六、佈置作業 回憶錄中共回憶了母親幾件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瞭解作者讚美了母親哪些品德,把握選材特點

教學環節:

一、提問字、詞

二、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1、本段點明主旨的句子。2、表明敘事線索的句子。3、表明全文感情基調的句子。

三、講讀課文第二部分:

1、作者回憶了母親哪幾方面的事?(勤勞儉樸,寬厚仁慈,對革命的支持,對自己的教育和影響。)

2、在回憶母親勤勞儉樸,寬厚仁慈這一方面記敘了母親哪些具體事情?

3、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作者通過哪幾件事說明母親具有樸素階級意思,反抗精神和對革命的同情與支持?

4、當作者走上革命道路,加入共產黨後,母親又是怎樣支持的?作者寄予了什麼感情?

四、總結: 課文第二部分追憶了母親一生的主要事蹟。

指導學生讀文。

指導學生找出寫母親煮飯,種田,養蠶,挑水,不打罵孩子,賙濟窮人等事。

指導學生概括出退佃搬家,送我讀書,同情革命,堅持勞動等事。

指導學生概括出(1)母親過着儉樸的農婦生活。(2)作者永遠想念母親。

讀文並圈劃。

討論並回答 閱讀,討論,概括,回答。 獨立總結。

五、作業 讀課文,體會語言特色。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理解文章選材和佈局,學習語言樸素而深刻的特點。

教學環節:

一、檢查上節課的內容

邊提問邊糾正、思考回答

二、講讀課文第三部分:

提出問題:作者怎樣把對母親的熱愛與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對革命事業的忠誠結合起來的?給我們什麼啓示?

解決難點,幫助學生理解作者感情的昇華,由母愛推廣到愛勞動人民,決心盡忠革命事業的感情上。

讀課文,分小組討論,指派代表回答。

三、概括文章主題:

1、本文圍繞哪個特點寫母親的?

2、選了哪些小事?

3、這些小事體現了母親作爲“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的什麼本質特徵?

四、總結寫作特點:

1、以時間爲經線,以母親的優秀品德爲緯線,首尾呼應,結構嚴謹。

2、語言樸素,簡潔,字裏行間卻流露出一種真摯深沉的愛。

邊指導朗讀邊幫助學生整理

特徵:勤勞儉樸的習慣,寬厚仁慈的態度,堅強不屈的性格。

講述寫作特點

感情朗讀課文,分析概括。

五、佈置作業 獨立完成課後作業

板書設計:

回憶我的母親

朱德

整日忙碌 勤勞儉樸 節衣縮食 寬厚仁慈

任勞任怨 賙濟窮人 退佃搬家 反抗壓迫

送我讀書 支持革命 同情革命 堅持勞動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2

一教學目標

瞭解作者及作品相關的文學常識,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詞。

分析文章的語言特色,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體會作者熱愛動物、熱愛大自然之情,學會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二教學重點瞭解作者及作品相關的文學常識,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詞。

 三教學難點分析文章的語言特色,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讀

獵人與鳥的故事

有一次,獵人從林中捕獲了一隻能說多種語言的鳥。“放了我”這隻鳥說,“我會給你三條忠告。”“先告訴我”獵人回答道,“我發誓我會放了你。”“第一條忠告是:做事會不要後悔。”鳥說道,“第二條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訴你一件事,你自己認爲是不可能的就別相信。第三條忠告是:當你爬不上去時,別費力去爬。”然後鳥又對獵人說:“該放我走了吧。”獵人依言將鳥放了。這隻鳥飛起後落在一棵大樹上,又向獵人大聲喊道:“你真愚蠢。你放了我,但你並不知道在我的嘴裏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大珍珠。正是這顆珍珠使我這樣聰明。”這個獵人很想再捕獲這隻放飛的鳥。他跑到樹跟前開始爬樹。但是當他爬到一半的時候,他掉下來並摔斷了雙腿。鳥嘲笑他並向他喊道:“笨蛋!我剛纔告訴你的忠告全忘記了。我告訴你一旦做了一件事情就別後悔,而你卻後悔放了我。我告訴你讓給有人對你講你認爲是不可能的事,就別相信,而你卻相信像我這樣一隻小鳥的嘴裏會有一顆很大的珍珠。我告訴你如果你爬不上去,就彆強迫自己去爬,而你卻追趕我並試圖爬上這顆大樹,結果掉下去摔斷了雙腿。這個箴言說的就是你:‘對聰明人來說,一次教訓比愚蠢人受一百次鞭撻還深刻。’”說完,鳥飛走了。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梁實秋的《鳥》,品讀一下作者與鳥之間的故事吧。

(二)作家作品

梁實秋(1903—1987)原名治華,字實秋,浙江杭縣(今杭州)人,生於北京。作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譯著《莎士比亞全集》等。

讓學生聽讀課文。

要求:1.劃出生字詞。2.結合課文註釋學習掌握。

羽翮(hé)——指鳥羽。翮,鳥羽的莖狀部分。

瞵(lín)視——瞪眼注視。瞵,瞪着眼睛看。

昂藏((cáng)——形容儀表雄偉。

飲啄(zhuó)——飲水啄食。

摶(tuán)扶搖而直上——意爲憑藉旋風直上高空。摶:盤旋而上;扶搖:自下而上的旋風。

豐腴(yú)——(身體)豐滿。

穠纖(nóngxiān)合度——胖瘦合適。穠:豐滿,肥胖;纖:細小,瘦弱;合度,適宜。

倏(shū)地——迅速地。

囀(zhuàn)——鳥鳴聲。

喙(huì)——鳥獸的嘴。

鳶(yuān)鷹——老鷹。

跼蹐(jújí)索索——因寒冷而四肢不能伸展的樣子。跼蹐:侷促、拘束;索索:畏縮的樣子。

感喟(kuì)——感嘆。喟,嘆氣。

襤褸(lánlǚ)——形容衣服破爛。

窗櫺(líng)——窗戶格子。

鴟梟(chīxiāo)——鳥名,俗稱“貓頭鷹”。

四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抄寫並掌握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集體朗誦課文,思考並討論課文層次: 第一部分(1自然段)點明自己對鳥的態度;

第二部分(2—6自然段)描寫了四類不同的鳥;

第三部分(7自然段)暗示中心:現實社會的悲哀是人類造成的,人類囚禁了鳥兒,也囚禁了自由。

分析理解:

第一部分:開門見山,點明自己對鳥的態度。

問:“我愛鳥”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答:內容上——“愛”字,表明了作者對鳥的態度和情感,也構成了整篇文章的基本線索;

結構上——開篇點題,統領全文。

朗讀第二部分:描寫了四類不同的鳥。

本部分可以分作四個層次: 第一層(2)寫令人觸目驚心的籠中鳥。

第二層(3—4)寫令人喜悅的鳥。

第三層(5)寫令人憎惡的鳥。

第四層(6)寫令人悲苦的鳥。

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本段寫的是什麼鳥?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討論後答:籠中鳥,即失去自由的鳥。表達了作者對鳥的同情和對玩鳥者的反感、不滿。

朗讀第3—4自然段,找出寫“鳥”叫聲和形體的精彩語句?說說好處。

朗讀第5自然段,找出寫“鳥”令人憎惡的精彩語句?說說好處。

朗讀第6自然段,找出寫“鳥”令人悲苦的精彩語句?說說好處。

8.朗讀第7自然段,想想結尾的好處。

9.歸納文章的中心:

文章通過對鳥的描述和感受,寄託了作者對無拘無束生活的嚮往和對囚籠般的現實的不滿,他希望能夠建立一個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沒有貧困、沒有強權、沒有欺壓的社會,從而自由地發展個性和才能。

板書設計:略。

佈置作業:1.課後練習;2.練習冊。

12.教學後記: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3

一、教學目標

① 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② 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③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三、課前準備

教師可蒐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導人中或結束時能講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學生藉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反覆閱讀。愛好美術的同學可用繪畫展示“山市”的美景。

四、教學內容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通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五、教學設計

1、恰當導入

① 可以由“海市蜃樓”的畫面或圖片導人,也可以播放有關的錄像,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進入狀態。

② 也可以講傳說、講故事,創設情景,引起學生的興趣。許多人都聽說過海市蜃樓,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爲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說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2、課題:山市

3、學習目標:a.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b.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麗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4、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孤塔聳起插青冥 碧瓦飛甍 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檢查預習,大屏幕出示字詞,學生識記。

自學課下注釋。

教師導讀:閱讀文言文須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驟。方法適當,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①通覽全文,瞭解全貌 ②逐詞逐句,通懂其義

a.識記生字詞 a.分析理解詞語

{b.斷清句層次 {b.省略補出翻譯

c.朗讀按標點 c.精讀分析理解

d.難句村出來 d.畫批圈點小結

對以上方法加以解釋指導,引導學生懂得好文不厭百回讀,在誦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多誦讀的道理。引導學生“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啓迪”,在誦讀中展開聯想和想像。

自主學習

① 學生在自由誦讀和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地進行初讀、再讀、三讀後開展競讀。每小組推薦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各組對每組參讀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② 學生看註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解句子的含義。

③ 學生講述內容後,各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並加以補充。

5、探究想像

學生討論後可自講:

① 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

② 結尾的作用是什麼?

③ 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④ 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後,教師可幫助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裏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麼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裏展示欣賞。然後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5、拓展練習

① 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 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③ 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瞭解其創作風格。

6、信息反饋: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 積累“朗潤”、“醞釀”、“賣弄”、“宛轉”、“烘托”等詞語。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2. 能流暢地朗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及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1) 重點

能流暢地朗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難點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及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 導入語:

同學們,下面我們先來欣賞一首歌。(播放歌曲)好了,同學們在欣賞完這首旋律輕快的歌曲後,老師考考你們了:這首歌歌唱了哪個季節?這個季節有怎樣的特點?如果讓你用文章來描寫這個季節,你會怎樣寫?(學生各抒己見)好,同學們那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現代著名朱自清

先生所寫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樣描寫春天的。

2.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江蘇揚州人。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作品有:散文《漿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寫於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寫此文時,已經沒有初期創作詩文時的那種淡淡的哀怨的情調,而是鮮明地表現出新鮮的格調和歡快的情緒。在大自然中,他發現了美和希望,於是欣喜萬狀,寫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對美的追求,對光明的嚮往,表達了他對未來的希望,流露了積極進取的精神。

3.檢查預習,學習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醞釀嘹亮撐傘蓑笠稀疏抖擻安巢

二、整體把握文章:

1.朗讀課文

注音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學生帶着問題聽讀課文。

問題:(1) 課文圍繞“

春”寫了什麼?

(2)文章是按“盼春”—“繪春”—“贊春”來寫的,請同學們劃分出來.

(3)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繪春”,展現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師生互動,共同討論以上問題

2,理清文章結構:

(1) 課文圍繞“春”寫了什麼?

本課作者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的觀察,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文章是按“盼春”—繪春”—“贊春”來寫的,請同學們劃分出來.

本課可以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總寫——盼春。表達出人們對春天的盼望和興奮喜悅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體寫——繪春。把景物和感受結合,全面細緻地描繪出春景圖。

第三部分:(8-10)總寫——頌春。讚美春天,點出了春天的特點:新、美、健。

(2)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繪春”,展現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體描繪了六幅春景圖:春醒圖——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圖——草報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圖——花爭春——第四自然段

春風圖——風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圖——雨潤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圖——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質疑:

(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爲什麼要連用兩個呢?

(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嚮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第二部分)

春天來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麼?請同學們朗讀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陽。(可以看出這是對春天的描繪)

(2)從這一段開始,作者已經開始在描繪春天了,既然它已經來到了作者的面前,爲什麼他不開始從最細小的一草一木寫起呢?

明確:這一段是對春天的一個整體的描繪。爲什麼會先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呢?因爲這是一種視覺的規律。假如現在來了一個新同學,他就站在門口,我們先會看他的什麼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後我們纔會去看他穿着什麼樣的衣服,什麼樣的鞋子,什麼樣的髮型,等等,再接下來,我們將會看到他衣服的顏色,鞋子的顏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2)這段話運用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運用擬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機勃勃。)

春草圖(第三自然段):朗讀(齊讀)

問題:

(1)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麼特點來寫?(教師明確:嫩、綠、多)

(2)把“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換爲“小草一下子從土裏生出來”,體會其表達效果有何不同。哪個好“鑽”和“偷偷”用得好,說說好在哪裏?

“鑽”既表現春草衝破土層的擠勁,又用“偷偷地”修飾,形容它不知不覺地出現,生動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3)那麼爲什麼作者在描繪春草圖中要穿插這些小孩的畫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點呢?(小,說明他們都處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氣,最活潑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命力最爲旺盛。)

在春草圖中,作者將小草的畫面和小孩子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交相輝映,使得整個春草圖顯示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教學總結】

翻到這課書,我好像見到了久違的老朋友,既熟悉又親切。我又一次帶領學生感受作者清新優美的語言,欣賞大地春回的動人景象,體會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

在教學設想中,我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內涵:本文是一篇由妙詞、佳句、錦段構成的美文。從詞的角度講,文中語言使用準確而妥貼,很值得學生去體會和積累。從句方面講,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辭,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從段落佈局講,各段落之間安排整齊有序。如:最後三段用三個比喻句來歌功春,表現出春的新、美、力。單獨成段構思巧妙。對於這類文學性文章的學習,本人認爲應上文學欣賞課:讓學生學會欣賞至關重要。用品、背寫來體會、感悟其美及美有何處、爲何美。調動聽、說、讀、寫各種能力來學習,同時在學習中鍛鍊、提高能力,得到一種欣賞文學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爲有以下一點成功之處:

第一、導入新課巧妙。

“同學們正處在秋高氣爽的季節裏,但想到馬上到來的寒冬,總是希望春天早點來到,因爲春能給人溫暖、給人力量、給人希望、給人自然勃發。所以,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涌旗風”。這些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今人對春的讚美的散文。”這樣的開場白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

第二、理清課文結構。

本文可分爲三部分:盼春、繪春、贊春。在繪春中又描繪了五幅春景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部分同學搞不清這幾部分的順序,針對這一點,我把以上藍色的字打印出來,貼好不乾膠,顛倒順序擺放在黑板槽上。爲了給同學一個完整的印象,我只安排了一個同學讀課文,並提出問題,“聽同學讀課文後,看誰能按照文中的順序給這些詞語找出恰當的位置?”我找了班內的兩個學生進行操作,反饋的結果非常讓人滿意。同時又爲解決教學難點鋪平了道路。

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下一些問題:

一、對時間分配不夠合理,擔心教學內容完不成,有些前緊後鬆,許多還可以深入理解的內容不夠透徹。

二、課上對課文的朗讀還不夠充分,朗讀課文的形式比較單一,在品讀活動中,把整文交給學生去品詞、品句、品段的處理過於粗略。還要採取單人讀、小組讀、男生讀、女聲讀及自由朗讀的形式,在讀中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迷人的意境。

這次,我的教學設計儘可能圍繞着新課程所倡導的來實施,那就是: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爲,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巧妙地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這些方面的反思知識自己的淺薄的認識,不當之處還請領導和老師們批評指正。

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寫景抒情的經典散文。 翻到這課書,我好像見到了久違的老朋友,既熟悉又親切。我又一次帶領學生感受作者清新優美的語言,欣賞大地春回的動人景象,體會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

在教學設想中,我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內涵:本文是一篇由妙詞、佳句、錦段構成的美文。從詞的角度講,文中語言使用準確而妥貼,很值得學生去體會和積累。從句方面講,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辭,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從段落佈局講,各段落之間安排整齊有序。如:最後三段用三個比喻句來歌功春,表現出春的新、美、力。單獨成段構思巧妙。對於這類文學性文章的學習,本人認爲應上文學欣賞課:讓學生學會欣賞至關重要。用品、背寫來體會、感悟其美及美有何處、爲何美。調動聽、說、讀、寫各種能力來學習,同時在學習中鍛鍊、提高能力,得到一種欣賞文學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爲有以下一點成功之處:

第一、導入新課巧妙。

“同學們正處在秋高氣爽的季節裏,但想到馬上到來的寒冬,總是希望春天早點來到,因爲春能給人溫暖、給人力量、給人希望、給人自然勃發。所以,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涌旗風”。這些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今人對春的讚美的散文。”這樣的開場白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

第二、理清課文結構。

本文可分爲三部分:盼春、繪春、贊春。在繪春中又描繪了五幅春景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部分同學搞不清這幾部分的順序,針對這一點,我把以上藍色的字打印出來,貼好不乾膠,顛倒順序擺放在黑板槽上。爲了給同學一個完整的印象,我只安排了一個同學讀課文,並提出問題,“聽同學讀課文後,看誰能按照文中的順序給這些詞語找出恰當的位置?”我找了班內的兩個學生進行操作,反饋的結果非常讓人滿意。同時又爲解決教學難點鋪平了道路。

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下一些問題:

一、對時間分配不夠合理,擔心教學內容完不成,有些前緊後鬆,許多還可以深入理解的內容不夠透徹。

二、課上對課文的朗讀還不夠充分,朗讀課文的形式比較單一,在品讀活動中,把整文交給學生去品詞、品句、品段的處理過於粗略。還要採取單人讀、小組讀、男生讀、女聲讀及自由朗讀的形式,在讀中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迷人的意境。

這次,我的教學設計儘可能圍繞着新課程所倡導的來實施,那就是: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爲,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巧妙地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這些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及文章的語言魅力。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品味文章充滿活力的語言。

2.難點: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先來欣賞幾幅圖片,同學們猜猜它們跟哪個季節關係最密切。(生欣賞幾幅圖片,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樑衡的《夏感》。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推薦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配樂朗讀課文:

1.其他同學認真聽讀,並在腦海裏想象畫面,以字詞,句讀,情感三方面爲評判標準(做到準確、流利、有感情),點評朗讀。

2.感悟:請以“這是一個____的夏”,說說自己聽後的感悟。並說明理由。

師小結:這是一個具有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夏,這是一個生機蓬勃的夏,這是一個生命力旺盛的夏,這是一個屬於勞動人民的夏。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品析作者是如何寫的。

三.研讀課文,品析文句

請你找出課文中你最喜歡的詞語或句子,並說出理由。

(一)品味句子老師先給我們同學做個示範:

範例:(一) (1)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牆。

示範:“沸騰”二字讓人體會到夏天的熱烈,此句運用比喻、擬人手法,並且虛實結合,形象地寫出從春到夏的過程。

範例(二)(2)火紅的太陽烘烤着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着,撲打着遠處的山,天上的雲,撲打着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艦船。

示範:烘烤:太陽溫度高。撲打:寫出了麥浪翻滾的氣勢。涌:描寫了麥浪翻滾的動態美。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來描寫

範例(三)(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熱風浮動着,飄過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示範:從色、味幾方面描寫麥浪、表現了夏天的熱情。

同學們,從這些俊美的文辭中,你讀出了作者蘊涵其中的一份怎樣的情感?

(二)體味情感

請完成下面的句式:這是一份____的感情。

師小結:這是一份熱愛自然,熱愛夏季的感情,是對旺盛生命力的謳歌。這是一份歌頌勞動,讚美勞動人民的感情。講到這裏,老師心中還有個疑問,(打出大屏幕:

(三)質疑探究:在作者的眼裏,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你是如何理解的?)夏天的色彩難道只有金黃的嗎?請同學們各抒己見。(學生髮表見解)作者選取金黃作爲夏季的色彩,是否有其特殊的用意呢?請看下面材料。

(四)材料補充(便於瞭解本文作者和他在本文中體現的思想感情)

(1)作者簡介:

n 1946年生於山西

n現任:①新聞出版署副署長②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

③全國記者協會常務理事

(2)樑曉聲在《靜夜時分的樑衡》裏對樑衡的評價:

①樑衡很謙虛②樑衡待人誠懇

③樑衡品格高尚得令人心顫④樑衡的百姓心不需要強調

(3)就在林(則徐)赴疆就罪的途中,黃河氾濫,在軍機大臣王鼎的保薦下,林則徐被派赴黃河戴罪治水。他是一個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的人,不管是菸害、夷害還是水害都挺着身子去堵。 —— 《最後一位戴罪的功臣》

師小結:正是因爲樑衡有着一顆不需要強調的百姓心,所以他關注百姓的生活和生存,同情百姓的疾苦,謳歌百姓的辛勤。也只有這樣,他才能爲我們展示一個“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的林則徐,爲我們描繪一幅八百里秦川火熱的夏季勞作圖。這真是文如其人啊。

欣賞完北方的夏,我們再來品味品味南方的夏。

四.拓展延伸:

正如作者所說,“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有閒情逸致的人”不喜歡夏天“緊張的旋律”,閱讀下面這首詩,說說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師小結:這首唐詩描繪了一幅情調清和的夏日圖畫,表現詩人悠閒自在的閒適情趣;而課文抒發的是對夏天充滿“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讚美,和對那些在夏日裏分外繁忙的農人的謳歌,表達作者對這種充滿激情的火熱生活的嚮往。

五.課堂小結

下面老師想用這樣幾句話爲我們這節課,也爲樑衡的這篇文章作個小結:

樑衡有心創《夏感》,詞鏗句鏘顯情意。同學何幸賞佳作,摩拳擦掌見活力。

六、作業:

(1)課外閱讀峻青的《海濱仲夏夜》。要求:1.注意寫景方法2.體味作者感情

(2)寫作要求:1.緊扣住夏的一個特點進行描寫。 2.字數在150字左右。

七.板書設計:

夏感

樑衡

緊張急促熱烈

自然景物普通勞動者

熱愛讚美

嚮往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6

一、教學目標

主要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生詞,朗讀課文能做到文通字順,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能用表格對比梳理文章內容,體會“我”的感情變化。

能正確分析文章中的動詞,形容詞使用的效果,提高鑑賞文章的能力。同時目標:能分角色表演,體味不同的人物心理能體味出文中傳達出的深深的母愛和對待生命的態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教學內容

1.形聲字的形旁表示意義,聲旁表示讀音,根據字形,學會分析字的讀音和含義,如文中的“憔悴”“癱瘓”。

2.線索是貫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渾然一體,結構完整的,明含或暗含在文章的對象。找出文章中的線索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應學會如何找線索,分析線索。如本文的線索“看花”。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題解題,披情入文。

(二)快速讀文,初步感知。

(三)揣摩字詞,走近人物。

(四)藉助表格,理清文路。

(五)研讀文本,感受形象。

(六)昇華情感,感悟人生。

第二課時

(一)朗讀全文,內化情感。

(二)隨文練筆,加深感悟。

(三)背誦語段,豐富積累。

(四)拓展延伸,推薦閱讀。

四、課後思考

1.作者用“艱難”一詞評價“母親”的一生,文中“母親”的艱難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全文概括歸納。

2.簡要分析文中兩處景物描寫的作用。

(1)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

(2)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3.說說你對“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這句話的理解。

4.文中母親說“好好兒活”和“我”說的“要好好兒活”各有什麼含義?

5.文章中的母親令人難忘,請結合具體內容,談談文中母親給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閱讀理解課文,體會母親和兒女之間深沉的愛,體驗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2、積累、體會最讓自己感動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從樸實的句子中體會深沉的感情,從痛苦的回憶中領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激情導入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題:《秋天的懷念》

本文的作者是誰?你對他知道些什麼?(史鐵生,現代著名作家,今年55歲。20歲時高位截癱,後發奮寫作。現爲北京作協副主席。主要作品有《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等。)

下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本文寫了什麼?

(作者在秋天懷念自己的母親。)

請問你有什麼想問的嗎?

(作者爲什麼要懷念母親?他懷念母親的什麼?)

這裏有一段話,是寫作者母親的。同學們想聽聽嗎?

(史鐵生的母親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親。每次史鐵生搖出輪椅動身前,他的母親都無言地幫他上輪椅,看着兒子搖車拐出小路,她總是佇立在門前,默默無語地看着兒子走遠。有一次,史鐵生想起一件事又返身回來,看見母親仍然站在原地,還是那樣一動不動地站着,彷彿在看兒子的輪椅搖到哪裏了,對兒子的回來竟然一時沒有反應。她一天又一天送兒子搖着輪椅出門去,站在陽光下,站在冷風裏。後來,她突然去世了,因爲兒子的痛苦,她活不下去了。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只希望兒子能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她不能幫助兒子走向這條路,她心疼得終於熬不住了,她匆匆離開時,只有――49歲。)

二、討論理解,感悟感動

1、作者寫這篇文章時,母親已經去世七年了。七年的痛苦,七年的回憶,凝結成這篇《秋天的懷念》。請同學們再讀課題,課文哪些情景緊扣“秋天”二字?

(板書:雁陣、樹葉、菊花)

現在再讀課題,注意“懷念”二字。作者懷念母親的什麼呢?

(板書:母親的病情、母親的關愛 )

2、母親的病情怎麼樣?你從哪裏知道的?

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除了書上說的這些之外,同學們知道嗎?肝病到了晚期就是肝癌呀!肝硬化,肚子硬了,尿排不出去,肚子越來越大,還吐血,好痛好痛啊!

母親活得――多苦啊!

(板書:苦)

可是,她想到自己的病情沒有?回憶中,作者記憶最深的,還是母親――

對自己的關愛。

4、她是怎麼關心兒子的呢?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儘量說出母親對自己關愛的幾件事)

母親多想帶着兒子去看看那美麗的菊花啊!可是,命運是這樣殘酷,她沒來得及看到兒子從痛苦中奮起,走向幸福,走向成功,卻就這樣,心不甘情不願地,離開了她的孩子……

慈祥的母親,痛苦的母親,偉大的母親!作爲這樣母親的兒子,作者回想到這裏,他是怎麼說的?(“我沒想到……我絕沒有想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前面還有這樣的句子嗎?(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同學們從這

些地方體會到,作者的心情怎麼樣?(難過、痛苦、懷念等)你覺得你把這種心情讀出來了嗎?不但要用嘴去讀,更要用心去讀,用想象去充實!

5、那麼,母親沒有說完的話究竟是什麼?她想要自己那個生病的兒子,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怎麼樣呢?

(板書:好好兒活)

同學們認爲怎樣纔算“好好兒活”呢?

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學生置疑。(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是什麼?她爲什麼要帶我去看菊花?)

美麗的菊花象徵着多姿多彩的生活。菊花很美,生活也很美。我們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打擊,都應該勇敢地、好好地活下去!

同學們想知道當年那個高位截癱的青年,現在怎麼樣了嗎?

(後來,由於長時間的坐在輪椅上,他患了褥瘡,再後來,又患了尿毒症,最後患上了腎衰竭,每個星期必須要做三次血液透析,換血,不能少一次。不然就會死去。但他還是要拿起筆來,儘管拿筆已經非常困難,但是他一直記得母親的那句“好好兒活”!)

(板書:再苦也要好好兒活)

這麼艱難的日子,他們都堅強地、勇敢地“好好兒活”了,那麼我們呢?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

面對生命,珍惜生命。我們這些健康人――你、我、他……我們大家更要好好兒的活。

所以,親愛的同學們,文章結尾的這句話,(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這個“我倆”應該變成——

我們!

連起來讀這句話。

(一起讀“我們大家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三、課後反思,知能轉化

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收穫?(知識、情感等)

史鐵生的作品非常感人,老師在十幾年前讀過他的《我與地壇》,現在都還記得其中的一些句子。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找來他的書看一看。比如:《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等。

四、作業超市

1、替菊花前的史鐵生給母親寫一段話。

2、積累優美的詞語和句子。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請同學們任選兩道,認真完成!

五、昇華認識,結束本課

親愛的同學們,怎樣纔算是“好好兒活”?這個話題真的是說不完道不盡!《秋天的懷念》讓我們從痛苦的懷念中悟到了生命的真諦――記住吧,活着,就得感謝!感謝陽光與空氣,感謝父母與親人,感謝祖國,感謝生命!但願我們所有的人,都“好好兒活”!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領會莎莉文老師雋永深沉的愛心和高超的教育藝術。(重點)

2.把握情感變化,體會殘疾人學習的艱辛和收穫的快樂。(難點)

3. 學習海倫好學敏思、堅忍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

 【課時安排】2課時

 【預習導學】

1.知識儲備:

●作家作品: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我的一生》《走出黑暗》《樂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

海倫·凱勒是人類創作的一個奇蹟。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奪去了她的視覺和聽覺,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她的家庭老師安妮·莎莉文教會她寫字、手語。海倫·凱勒和莎莉文一起相處近50年,莎莉文老師把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海倫,海倫內心充滿了對老師的感激。

2.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 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字。

模(mó)仿綻開(zhàn)小心 yì yì(翼)(翼)感kǎi(慨)搓niǎn (捻) pì(譬)如jié(截)然相反慚kuì(愧)

(2)按照意思寫出詞語

①現在多指讀書、學習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不求甚解

②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美不勝收

③各種各樣的花顏色鮮明華麗。 花團錦簇 ④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 恍然大悟

3.整體感知:

(1)認真閱讀課文,說說莎莉文老師教了“我”什麼。

文中寫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爲一個陌生人第一次摟抱我,有意識地給我玩具,教我拼寫洋娃娃“doll”。還教我學會了拼寫“針”(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這些詞。特別具體寫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師讓我一隻手接觸水流,在我另一隻手手心裏寫出“水”這個字,使我終於領悟到“水”這個字就是我手上流過的清涼而奇妙的東西。從此,海倫·凱勒開始大量認識具體事物。

(2)找出文中表示“我”感情變化的詞語,劃在書上。思考:莎莉文老師爲什麼會使“我”的情感產生變化?第一段中“最重要”、“感慨萬分”、“不尋常”等詞語,體會海倫對老師由衷的敬愛和感激。

第四段中“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啓示世間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和結尾兩段來體會作者對莎莉文老師教育方法的高度評價,和對老師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3)文中有一句話指出了莎麗文老師對我的人生影響,請找出這句話,劃在書上。

(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啓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莎麗文老師)

 【課堂探究】

1. 爲什麼海倫對文老師爲“再塑生命”的人?

在莎莉文老師教育下,“我”的靈魂被喚醒,再次擁有了“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從這個意義上說,莎莉文老師是“再塑生命的人”,從而表達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無比的敬愛和感激。

“再塑生命”從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來,“我在那個寂靜而又黑暗的世界裏,根本就不會有溫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下,“我”的靈魂被喚醒,再次擁有“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這裏的“光明”一詞是用其喻義)

莎莉文老師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國通俗的話說,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詞表達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的無比敬愛和感激之情 莎莉文小姐以她無私的愛重塑了海倫·凱勒的生命

2. 學習本文後,你覺得莎莉文老師是 的一個老師,從文中找出理由。

理由:一個出色的教育藝術家,有愛心、耐心。

愛海倫,有責任心,對海倫的教育講究方法,做到了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善於抓住教育契機,開啓了海倫思維、情感、智慧,是一個出色的教育藝術家。

3. 課文1-5段作者寫了什麼,與莎莉文老師有何關係?

鋪墊的內容:先寫“我”的感受,再寫家人的活動、“我”的等待,最後用設問、比喻進行烘托,表達自己的渴望。(這是鋪墊)

好處:(1)用層層鋪墊烘托出莎莉文老師對於“我”的重要性,也加重了開頭所說的“最重要的一天”的分量;(2)給讀者留有閱讀期待,讓我們急於瞭解莎莉文老師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隨堂檢測】完成課後練習四,將答案寫在課本上。

這句話在文章中緊承上文中莎莉文老師教“我”水這一個詞,讓“我”認識到了水和杯子並不是一回事,同時也喚醒了對世界萬物認識的一種願望,形象地說出了自己心情所以作者說“水喚醒了我的靈魂,並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由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滿了嶄新的希望。

 【拓展延伸】生活中許多殘疾人克服自身殘疾刻畫出完美的人生,你知道誰?從他的故事裏,你受到了什麼啓發?請寫在下面。(字數不少於50字)

貝多芬:德國偉大的作曲家26歲時聽覺衰退35歲時完全耳聾……——世界不給他歡樂 他卻創造了歡樂給與世界。

張海迪:5歲時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 高位截癱……

自學掌握英語 、日語 、德語等,當代知名作家 ,翻譯家。

富蘭克林·羅斯福 :美國政治家,41歲時因患脊髓灰質炎 下肢癱瘓……是美國曆史上唯一蟬聯四屆的總統

奧斯特洛夫斯基 :蘇聯作家,25歲全身癱瘓 雙目失明……以頑強的意志創作了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佈置作業】

1.完成校本作業。

2.熟記下列名言,並試着在寫作中運用。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歎服、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⑵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2、能力目標:

⑴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⑵學習快速默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3、德育目標:

培養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

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更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裏行間流露讚歎之情。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思想感情和音樂美。

2、聯想想像法:詩歌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要聯繫生物學知識,充分調動思維活動,理解詩中所寫內容,激發探究生物進化的興趣。

3、討論點撥法: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詩歌的內容要點和首尾圓合的結構美。教師巧妙設疑,引導學生思維以突破重難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範朗讀磁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誦讀感知詩歌大意。設疑研討,調動想像力,理解詩歌內容要點和結構美。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顯示古生物化石圖片)

同學們,每當走進自然博物館,面對復原的古生物時,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痕跡的遠古洪荒。冰冷的化石卻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繹,敘說着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二、解題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科學詩是以詩的形式寫科學內容,全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吟”是古詩中的一種體式,內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上比較自由活潑,如同散文中的隨筆,可以不拘一格。這裏是讚頌的意思。

三、暢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輕聲朗讀,勾畫並疏解字詞,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投影:

⑴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粗的字注音:

奇huàn()guǒ()藏cōnglóng()

zhuóyuè()骸()骨潛()行

軀殼()檔()案猛獁()

⑵根據釋義寫出相應的詞語:

①安靜美觀而不落俗套。()

②形容寂靜無聲的樣子。()

③稱讚而且佩服。()

④形容經歷的時間極長。表示意志堅定,永不改變。()

⑤(草木)青翠茂盛。()

⑥奇異而虛幻。()

⑶在下列橫線上選填恰當的修飾詞語:

的神話、的真理

的骸骨、的密碼

的魔法師、的雕刻家

明確:

⑴幻裹蔥蘢卓越háiqiánkédàngmǎ

⑵幽雅悄然歎服海枯石爛蔥蘢奇幻

⑶奇幻平凡冰冷珍貴高明卓越

2、教師感情飽滿地範讀全詩,學生感受其中對自然高妙的讚歎和節奏韻律之美。

提示:詩人以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全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並且以第二人稱來稱呼化石,親切自然。誦讀中要仔細體會語氣語調的變化。

3、學生自由誦讀,結合生物學知識理解詩歌內容。

思考:

⑴化石作爲地球上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詩人是怎樣打開讀者思維閘門的?

⑵體會第3節中“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⑶摘錄出詩中4、6兩節的比喻句各一例。

⑷第3節中的“你”具體指代什麼?能否改成“他”,爲什麼?

⑸化石重視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⑹全詩七節的思路層次是怎樣安排的,請簡要概括。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⑴詩歌1、2節以一連串的問句開篇,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表現出富有孩子氣的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__,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⑵“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緊承問句之後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

⑶化石:“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⑷“你”指代甦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稱,顯得親切自然。

⑸學生積極想像,可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補充。3、4、5、6節是化石的“話”。

⑹詩歌共七節,可分三層。其中1、2節是第1層,通過問句引發讀者想像。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第7節迴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問有答。

4、學生集體誦讀全詩,讀出對自然高妙的讚歎。

四、探究研討

1、指名學生誦讀第1節,思考:詩歌以四個問句開篇卻並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進化的歷程,詩行中提到的幾個“最早的”“生物依次指什麼?請結合你所蒐集到的生物學知識,談談有關生物進化的話題。

明確:依次指無頜魚類、鳥類的祖先,兩棲類的祖先和被子植物。

有關生物進化的資料助讀:

投影:

魚類的進化

魚類,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的一個類羣。它的出現,標誌着從低等、原始的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進化的一個質的飛躍;它的發展、演化又提出了脊椎動物進化的明顯譜系。

最早的魚類化石距今已有大約四億年的歷史。原始的魚類渾身佈滿硬甲,具有扁平的前背甲。由於它們沒有頜,所以被稱爲無頜類。

泥盆紀是魚類初生時代。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是魚類中興時代。新生代時,各種古今魚類共同生活于海洋和地球上的其他水域,魚類家族達到全盛。

2、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安排結構有什麼特點。

提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這兩節的後兩句也互相照應。可以說,第7節是對第2節的回答。

3、“復原的恐龍、猛獁彷彿在引頸長吼”詩句會引發你作何感想,請就你搜集到的資料給大家講講有關恐龍和猛獁的情況。

助讀資料:

⑴恐龍:

恐龍是指古代爬行動物中的兩大類,一類叫蜥龍類,另一類叫鳥龍類。“恐龍”一詞的原來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因爲初期發現和記述的這些爬行動物個體都比較巨大,看上去有點“恐怖”。其實,現在知道,恐龍有大有小,大的體長數十米,小的體長不到1米。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生活在陸地上或沼澤附近。

兩億多年前,恐龍──這一奇特的生命曾經是地球上高傲的主人。它們生存了上億年之久,在中生代繁盛稱霸一時,足跡遍及世界的角角落落,又突然間全部消亡,只留下無數令人傷感的化石和供人們猜測探索的謎團。這段歷史時期出現的許多有特色的事情,人們在化石研究中去探索、去找尋、去思索,其中如最爲兇猛的巨龍,身形秀麗、行動敏捷的食肉恐龍美頜龍,脖子最長的馬門溪龍,是現今大象體重10倍的最重的恐龍震龍,奔跑速度較快的似雞龍,聰明的傷齒龍,以及愚笨的劍龍和食量的腕龍等。

恐龍家族之最:

最聰明的恐龍有:傷齒龍美頜龍空尾龍

跑得最快的恐龍有:鴯鶓龍似雞龍棱齒龍

體重最重的恐龍有:震龍腕龍虛幻龍

脖子最長的恐龍有:馬門溪龍長頸巨龍樑龍

最兇猛的恐龍有:巨龍霸王龍躍龍

食量的恐龍有:腕龍虛幻龍達瑪拉龍

尾巴最爲強勁的恐龍有:甲龍蜀龍樑龍

吼聲的恐龍有:擬櫛龍巨龍美頜龍

⑵猛獁:

猛獁是地球上早已滅絕的哺乳動物,生活在距今久遠的冰河時代。猛獁(又被稱爲古象)作爲大象的祖先,它們的體形比象要大,嘴裏伸出的獠牙比當代的象牙要長得多。因而,從外形上看,猛獁給人一種青面獠牙的兇猛感覺,而不像今天的大象那樣溫馴謙和。

猛獁的屍骨殘骸最早是在西伯利亞地區發現的。猛獁的身世來歷在當時就衆說紛紜。但依考古發現可以推斷的是當時西伯利亞的猛獁數量十分可觀。

4、化石的故事令人神往、驚訝,閱讀全詩請選擇一種化石,合理想像,寫一段故事,體裁不限。

教師提供艾青《魚化石》片斷和猛獁的故事,以開闊學生思路。

投影:

魚化石

動作多麼活潑,

精力多麼旺盛,

在浪花裏跳躍,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發,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進灰塵;

過了多少億年,

地質勘察隊員,

在岩層裏發現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連嘆息也沒有,

鱗和鰭都完整,

卻不能動彈;

你絕對的靜止,

對外界毫無反應,

看不見天和水,

聽不見浪花的聲音。

猛獁的故事

1901年,一位獵鹿人發現一具完整的猛獁屍體。在發掘現場,人們發現猛獁是保持一種“坐姿”死在一個堅硬的大土塊上,頭骨有損傷,肌肉中有明顯的充血現象,胃中尚有沒消化的食物──樹枝和青草,甚至嘴裏還有一束沒來得及嚥下去的青草。科學家根據屍體的上述情況及現場環境,對這頭猛獁的死因和自然入葬的情景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測:在遠古時代的某一秋日裏,一頭猛獁漫步在別寥佐夫卡河的河岸邊,不時用長鼻子將青草和樹枝捲進嘴裏,突然,河岸邊的土層因河水的長期浸潤,承受不了猛獁這龐然大物的體重而發生坍塌,這頭猛獁束手無策地陷了下去,當它奮力掙扎總算支撐着站立起來的時候,又有大批沉重而堅硬的巖塊砸在它的背上,就這樣遭遇滅頂之災,陷入深淵中,以肌肉充血的情況可以判斷它最終是窒息身亡的。

5、放錄音,學生跟讀全詩。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0

《散文詩兩首》之——荷葉 母親

冰 心

學 習 目 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2、體會藉助一種具體的形象來抒發對母親的

熱愛的寫法。

3、感受作者在詩歌中所抒發的真摯情感,體

會人間至愛親情。

作 者 簡 介

宋體冰心,現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家。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往事》《超人》《寄小讀者》等。

解釋下列詞語:

聽 讀 感 知

這篇課文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哪一自然段最能體現這種情感?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動——

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

研 讀 感 悟

1、課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寫紅蓮的?分別描寫怎樣的.紅蓮?

2、請找出文中描寫紅蓮時作者心情變化的詞句。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1

創意說明:此設計突出文言文教學特點,用做知識積累卡的形式化老師的瑣碎講析爲學生的自主學習,變老師灌輸爲學生能力訓練,爲零碎的文言知識搭建科學的知識體系。

教學步驟:

一、從孔子入選世界文化名人開始說起,導入課文。

二、結合書下注釋,介紹作家作品。學生做知識要點分類積累卡一:

作家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山東省曲阜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三、認讀課文,落實字音。

1.朗讀課文,標記需要注意的字音。

2.聽讀課文,校正字音。做知識要點分類積累卡二:

生字詞:矣(yǐ)慍(yùn)弘(hóng) 柏(bǎi) 罔(wǎng) 殆(dài) 誨(huì)

多音字:論(lún)語 三省(xǐng)吾身 不亦樂(lè)乎 傳(chuán)不習乎 任重(zhòng)而道遠 曾(zēng)參(shēn)

通假字:①不亦說乎 “說”同“悅”,讀yuè,愉快。②由,誨女知之乎 “女”同“汝”,讀rǔ,你。②是知也 “知”通“智”,讀zhì,聰明,智慧。

3.大聲地、流利地朗讀課文。

四、析讀課文,落實詞意句意。

1.對照書下注釋,分“則”朗讀課文,弄懂各則大意。不懂的詞句,同學間討論解答。

2.做知識分類積累卡三:

重點詞意(參照課後練習一)

難句翻譯(根據自己理解的情況來定)

成語: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溫故知新 不恥下問 不亦樂乎 任重道遠 死而後已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師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五、概括各則大意。做知識分類積累卡三:

關於學習方法的:學而時習之;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關於求知態度的: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關於修身做人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六、交流做卡感受,總結經驗。

七、背誦全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熟讀課文,會生字,能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3、學生課前查閱相關背景資料,蒐集有關作者老舍的資料。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都經歷過冬天,那麼,石家莊的冬天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說到北方冬天的時候,我們的腦海裏總是浮現出那白雪皚皚的畫面,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也會想到呼嘯的北風,迎面如刀割的凜冽寒風,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凍的蕭條畫面。總之,北方的冬天給我們的感受既有美麗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風。然而,在北中國有這麼一個地方,不但那裏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而且冬天裏沒有呼嘯的寒風,卻有着無限的溫暖,那水不但不結冰,反倒冒着點熱氣,同學們,知道那是什麼地方嗎?今天,我們一起跟隨老舍的腳步一起走進《濟南的冬天》,去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裏的溫情吧。

設計意圖:由學生熟悉的事物自然導入,給學生以親切自然之感,同時教師也點到了濟南的冬天與一般的北方冬天有不同之處,給學生以提示。

二、驗收預習第一項,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出示預習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把易讀錯的字音和難寫的生字記在預習本上,並想辦法記住它。

(2)瞭解文章大意,想想濟南的冬天的特點是什麼?

(3)蒐集有關老舍的資料。

1、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驗收預習第一項。

過程:4人小組學習中1號同學當小組長負責組織輪讀課文,互相傾聽,彙集預習中讀音、生字詞問題,並互助解決,解決不了的由組長負責記錄在預習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學成果與遺留問題。

3、教師出示整理的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2號同學負責,在小組中讀正確。

4、檢查詞語能否讀正確。3號同學讀詞語。

5、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

6、檢查課文朗讀情況。4號同學在小組讀課文。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在通過小組學習的主要形式驗收學生的認讀情況,小組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個同學都能在團隊中負責,都有任務,鍛鍊、培養了每個學生的能力。

三、驗收預習第二項,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概括大意。

1、默讀課文,然後試着想一想濟南的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麼?

濟南的冬天——溫晴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可以整體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養學生概括文章的能力。這在教學大綱中對高年級段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四、再讀課文,感受。

1、教師設置情景導入,讓孩子們想象濟南的冬天的畫面。

2、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濟南的冬天的?

預設:去感受濟南的冬天。

3、配樂創設情境,朗讀體會濟南冬天的美。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清文章脈絡之後,可以整體有序的理解文本,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可以讓學生交流的過程更加整合,使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討論有更熱烈,有更多的感受與同伴分享。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和作者一起分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誰來說一說,文章圍繞 “濟南的冬天”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設計意圖:複習導入,回顧全篇,儘快讓學生走進文本,爲後面賞析課文做好準備。

這節課我們再次走進這個不同尋常的“冬天”,品讀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圍繞中心話題,體會濟南冬天的特點以及作者的情感:

學生賞析濟南山、水

接着作者又寫了濟南的山、水,現在請四組同學的代表分別上臺給我們介紹作者筆下的山水,其餘同學把書合上,從畫中,從同學的複述中感受濟南的山、水。

1、第一張圖片:陽光下山景圖。

請第一組學生代表上臺根據圖片複述課文第二自然段內容。

教師提問:濟南陽光下小山有什麼特點?

教師引導下學生回答。

板書:陽光下的小山:溫晴

2、第二張圖片:薄雪後山景圖。

請第二組學生代表上臺根據圖片複述第三自然段內容。

教師指導背誦:根據學生複述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間順序指導背誦。

提問:濟南小雪的小山有什麼特點?

板書:小雪後的小山:秀氣

3、第三張圖片:城外遠望山景圖、冒着熱氣的綠水圖

設計意圖:使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對問有一個更高層次的認識。

三、深入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小組交流中心話題。

課文處處流露着作者對冬天的濟南的熱愛。現在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用心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並在小組中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

預設點:

①“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②.“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着”、“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③“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着點雪。”

“臥”字用得很貼切。濟南城外的小村莊被作者賦予了生命和感情,它們都“安適地睡着”,盡情享受這“溫晴”的天賜。這“臥”字,正好與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相呼應,用擬人的手法寫活了濟南。

④雪後山景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鬆的翠與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白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在實際課堂中,學生的回答可能會不定性的說到某一部分。教師深入學生回答,與之展開深入對話,有機結合在一起。

設計意圖:以一個問題,統領全課。課堂上,教師把寶貴的時間還給了學生,促進了學生的閱讀、探究、感悟。學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過程中,品詞析句,感情朗讀,深刻領悟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

二、回顧全篇,拓展延伸。

1、向生活延展。

教師引導:老舍先生寫濟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點,你寫《家鄉的冬天》準備抓住什麼特點?

學生寫簡要發言提綱,然後口述。

教師作綜合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全篇,由文本向生活延展,將語文打開。

①推薦閱讀:《沁園春.雪》

三、作業。

1、背誦整篇文章。

2、學了本文之後,你的感想是什麼?記錄下今天的收穫。可以採用詩歌、文字配畫等形式。

3、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鑑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設計意圖:向書的世界引領,激勵着學生種下自己心中生命之花的種子。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③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三、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複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複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內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裏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着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五、教學設計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請一名同學講述司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1、導人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爲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2、誦讀課文

3、教師教讀

(由於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複述,爲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複述,也可以全班交流複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註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4、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導學

①以小組的形式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迴指導。

② 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爲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繫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麼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d.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於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教師導學]

以上的學習,同學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得很好。運用以上的學習方式學習下一篇,希望同學們的收穫更大。

《陳太丘與友期》問題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

b.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d.多媒體放一段錄像,讓學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錯誤,如無條件,可讓學生討論:家裏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怎樣接待的?談談你的具體做法。

5、作業

①完成課後練習

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6、小結

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聯繫生活實際,注重所學知識的運用,是這節課的重要的內容。閱讀淺易日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有助於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7、信息反饋: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4

教學設想: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通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作者及其作品。

2、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過程與方法:

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反覆朗誦,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展示幾幅海市蜃樓的圖片)

提問:你見過這樣的景象麼?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學生自由發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經常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爲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爲“海市”或“海市蜃樓” 。這種現象,有時人們在山區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爲“山市”(出示課題)

二、介紹作者、作品:投影補充.

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才補爲貢生。他用數十年的時間寫成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白居易在香山/歐陽修六一歡/李清照號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蘇軾爬東坡/李白採青蓮)

作品:《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爲主,此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構思奇妙,語言生動。

三、指導朗讀:

1、小聲自讀,劃出讀不準的字,同桌交流解決。

2、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奐 huan 邑 yi 冥ming 甍 meng 垣 yuan 睥bi 睨 ni

亙gen 莽 mang 霄 xiao 扉fei 縹piao 緲miao 逾yu 倏shu

3、齊讀課文

四、理解課文:

1、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畫下能解決的句子。

2、四人小組交流疑難句子,合作解決。(未能解決的全班交流)

3、山市的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是以什麼爲順序的?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這表現了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4、山市的具體變化如何,畫出描繪的詞語。

5、請學生以這個過程,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以圖畫或語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腦海中的“山市”。

6、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後,教師可幫助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裏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麼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裏展示欣賞。然後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① 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 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③ 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瞭解其創作風格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開頭,我們提到了海市蜃樓,這種奇觀古人是無法解釋的,纔有了大蛤蜊哈氣而成的想象。可我們現代人已經懂得了它的科學道理,你知道麼?

六、佈置作業 :

① 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 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③ 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瞭解其創作風格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5

【學習目標】

1、正確理解寓言的含義。

2、正確把握對人生的態度,對待人生的際遇。

3、感受優美的語言,模仿文章美的表達。

【學習重點】

1、理解寓言的含義;

2、學習文章精美的表達。

【課前準備】

1、查閱資料,掃清文字障礙。

2、預習課文內容,思考寓言的含義。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得與失始終伴隨我們一生。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以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態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鏡子。

二、簡介寓言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爲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三、整體感知

1、這則寓言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後有什麼不同?爲什麼會有這種變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後,爲什麼會有得失之患?

4、這則寓言給我們怎樣的啓示?

四、體味感知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你認爲哪個詞語你最有感觸,認爲用的最好?請找出來,並談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討研究

1、本文有兩次轉折,請你找出來,並分析這樣的寫法有何好處?

2、白兔最終要求諸神之王撤銷這個決定,說明了什麼?

3、這則寓言提到人類有怎樣的諷刺意義?

六、拓展延伸

1、擁有財產就一定會有得失之患嗎?

2、我們可以從白兔身上學到些什麼?

3、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會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麼?

4、我們應該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標?

七、鞏固練習

課文下的習題

第二課時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瞭解到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坦然面對人生的得與失,正確把握好人生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國有句俗語“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註定要與困難同行的,甚至要與挫折和災難打交道。因此,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另一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我相信同學們會有一種別樣的收穫。

二、整體感知

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思想上令人發省,而且在情節安排上也值得我們學習,具有普遍的意義。通讀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節中起到的作用是什麼?

2、“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到我的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中反覆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有什麼意義?

四、問題探究

1、王子落難前後性格有怎樣的變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便偏故事情節有何用意?王子落難你認爲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然而,當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這說明了什麼?

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啓示?

5、只有落難後纔會變得堅強,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五、拓展延伸

與《白兔和月亮》進行比較閱讀:

1、在主題上,兩片語言都是些人生態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則主要寫人在獲利之後的心境;後則寫人受難後的狀態。

2、在情節上,都採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則寓言味道比較濃些,後則更像是事實。

3、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是敘事爲主。而前則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後則重在敘事。

六、體驗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我們應怎樣對待?

2、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

3、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堅強的意志?

七、教師小結

同學們,學習了兩則寓言,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很多人生啓示。我們知道了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願同學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麪人生。

八、鞏固訓練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課後記】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兩項創新性學習:一由同學們自編自演課本劇,加深學生們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二組織學生進行小範圍內的辯論賽,辯題是《逆境一定成才》,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訓練學生們快速反應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