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七年級語文《社戲》教案設計大綱

本文已影響 2.61W人 

《社戲》這篇課文讓我們認識到了農民及農民孩子的高尚淳樸的優秀品質和聰明的才幹,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了關於七年級語文《社戲》的教案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語文《社戲》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 理解主題與材料、寫景與抒情的關係。

2、領會課文用詞造句準確、鮮明、主動的特點。

3、認識農民及農民孩子的高尚淳樸的優秀品質和聰明的才幹,瞭解課文所表達的對勞動人民的深厚真摯的思想感情。

 【教學輔助】多媒體教學平臺

  一、以歌曲《童年》導入。

  二、作者及文體介紹。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吶喊》,雜文集《墳》等。

◎短篇小說《社戲》寫於1922年10月,當時社會 黑暗,農民痛苦,使他自然回憶起心中保留的一塊淨土—平橋村。那裏有外祖母的慈愛,也有純樸善良農民的撫愛,更有熱情能幹的小夥伴們的友愛,那裏還有一片可以擺脫封建教育和封建倫禮觀念的自由天地。他熱愛農村,熱愛勞動人民,熱愛農村孩子,嚮往美好自由的生活,這種思想感情融於作品中。

◎魯迅在童年時代,曾隨母親到農村居住過,間或和許多農民親近。《社戲》取材於自己的童年生活,採用回憶的形式,用第一人稱寫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傳,而是在生活基礎上的藝術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魯迅。

◎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爲中心,通過情節的展開和環境的渲染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其中, “人物”是主要要素。 小說的情節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什麼是社戲?(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同時,又是古代的一個地區單位。

◎社戲,指在社中進行的有關宗教、風俗的戲藝活動。在紹興,社日演戲是由來已久的了,南宋時,陸游的“社日”詩中就已經有“太平處處是優場, 社日兒童喜欲狂”的題詠。至清代,社戲成爲亂彈戲劇的主要演出形式。 )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一)生字詞

歸省( xǐng ) 偏僻(pì ) 挖掘( jué ) 釣魚(diào )

悠揚( yōu ) 彌散(mí ) 宛轉( wǎn ) 踊躍(yǒng )

獸脊( Jǐ ) 蘊藻(yùn ) 烏篷( péng ) 支撐(chēng )

漂渺(miǎo ) 旺相(xiàng ) 撮着( cuō ) 桕樹(jiù )

(二)自瀆課文,思考:

◎1本文的線索是什麼?根據線索劃分課文結構。

本文的線索是到趙莊看戲。

(1)看戲前(1—3段) (2)看戲中(4—30段) (3)看戲後(3l一40段)

◎2從故事情節來看課文寫了幾件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

詳寫:看社戲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戲途中。趙莊看社戲。看社戲後歸航偷豆。

略寫: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六一公公送豆。

◎3爲什麼有的情節詳寫,有的情節略寫?

因爲文章主要寫看社戲,所以看社戲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戲途中、看社戲後歸航偷豆等情節詳寫,其他情節與看社戲關係不大,所以略寫。

  四、精讀課文。

◎請同學朗讀第一部分,思考

1、第一部分中有一個詞既寫出了平橋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寫出了“我”對平橋村的情感,請同學們把這個詞找出來。(“樂土”。)

2、這一部分與寫看社戲有什麼關係?

(1)交代了看社戲的時間、地點、機緣; (2)引出了同去看社戲的人物——鄉間生活的小朋友; (3)還交代了“樂土”中的樂事,爲下文寫“我在那裏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戲做了重要的鋪墊。同時,平橋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懷念的。

◎默讀課文第二部分,思考:

1、第二部分是寫趙莊看社戲的全過程。主要寫了哪幾件事?並據此劃分好這部分的層次。

一層(4—9段):看社戲前的波折;

二層(10—13段):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感受;

三層(14—21段):在趙莊看社戲;

四層(22—30段):看社戲後深夜歸航。

2、“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戲”這部分沒有平鋪直敘,而是寫得起伏有致。譬如第一層就寫了看戲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轉機。請同學們在書上找出來,並思考這樣寫的好處。

三次波折:①叫不到船; ②不準和別人去; ③外祖母要擔心。

三次轉機:①八叔公的船回來了; ②與我同去; ③保證不出事。

好處:①筆法曲折,文氣搖曳,爲看社戲做好充分的鋪墊; ②初步表現小夥伴的熱情、能幹等特點,尤其是“雙喜”。

3、易忽略的精彩處:表現“我”心情變化的詞句:

第一盼望——急得要哭——我似乎聽到鑼鼓的聲音,而且知道他們在戲臺下買豆漿喝。(渲染沮喪)——不釣蝦,東西也少吃,不開口。——高興(烘托社戲對兒童的吸引力)

4、一切問題都解決之後,小夥伴們自然要急急忙忙趕往趙莊看戲。作者抓住哪些內容進行詳細的描寫以突出小夥伴看戲途中的心情? 聽同學朗讀,同學們作思考。 (10—13)

5、第10自然段對少年朋友的開船動作運用一系列準確的動詞,進行傳神的描繪。請將動詞找出來,並體會其作用。(表現小夥伴們駕船熟練敏捷的技巧、勤勞能幹的性格和去看戲時的愉快的心情。)

6、閱讀第1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從哪些感官角度來寫的?體現了人物怎樣的心情?

嗅覺:(清香) 觸覺:(撲面吹來) 視覺:(朦朧的月色、起伏的連山、依稀的趙莊,幾點火)

聽覺:(潺潺的水聲,小夥伴的說笑、嚷聲,歌吹) 想象(感受):(戲臺、漁火)

作用:①這些景物描寫,爲我們展示了一幅江南水鄉所特有的清新優美的圖景。②寫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③烘托了“我”急於看到社戲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④抒發了作者熱愛農村的感情。

7、從上述幾種感覺描寫裏,推測“我”月下坐船去看社戲時怎樣的心理?

(總體來說,有高興、迫切和沉靜的心理。進一步分析,突出“迫切”

心理較爲明顯。起伏的連山如踊躍的鐵的獸脊,以動寫靜,烘托出“我”的急迫心情。聽到歌聲,料想便來自戲臺,心裏更是迫切。而宛轉、悠揚的笛聲,使我沉靜,反襯出此前着急的心理。)

◎比喻。把“淡黑的起伏的連山”比喻成“踊躍的鐵的獸脊”。(以動寫靜,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

◎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充分調動多種感覺器官,運用修辭方法,融情入景,描繪出一幅十分優美的“水鄉月夜圖”,既表現出“我”心情的愉快,又表現出“我”心情的急切,非常傳神。

8、閱讀14~21段。討論:

◎1這一部分寫在趙莊看戲,戲好看不好看?從哪裏表現出來?(不好看。一是鐵頭老生不翻筋斗,二是也沒有“我”最愛看的蛇精和跳老虎。三是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終於出了臺”,並不停地唱着。 )

◎2孩子們愛不愛看?從哪裏表現出來?{不愛看。表現:稀奇、漸不明顯、喃喃的罵、不住的吁氣、打哈欠、各管自己談話。 (側面描寫)}

◎3這一部分寫月夜歸航,景物描寫突出表現了哪兩點?

①“最惹眼的是屹立在莊外臨河空地上的一座戲臺,模糊在遠處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裏出現了。月還沒有落,彷彿看戲也並不很久似的,而一離趙莊,月光又顯得格外的皎潔。回望戲臺在燈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縹緲)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着了。吹到耳邊來的又是橫笛,很悠揚;我疑心老旦已經進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說再回去看。”(視覺、聽覺。寫我對趙莊的依戀之情。)

②“這一次船頭的激水聲更其響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着一羣孩子在浪花裏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來。 ”(側面描寫突出船快。)

◎4討論:這幾段寫偷豆要表現什麼?

(偷”反映了小朋友們誠懇待客的熱情;“偷”跳動着小朋友們純潔無私的心;“偷”反映了小朋友們周到細緻、天真淳樸的天性。文中的“偷”成爲了一種熱情的、無私的、天真質樸的“偷”,“偷”出了情趣,“偷 ”出了歡樂。)(偷豆這一情節,表現了農家少年的天真、熱情、純樸和稚氣。正是因爲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羅漢豆有了無比的美味,才使“我”終身難忘。)

◎5“歸船偷豆”

①雙喜在全文中 共表現出了哪些性格特點?(聰明,調皮,能爲他人着想,體貼,有責任心。)

②阿發在偷豆中表現出了哪些性格特點?(天真,調皮,質樸,熱心。)

③討論:途中偷羅漢豆吃,這件事能不能刪掉,爲什麼?(羅漢豆並不是無上的美味,但那是要好的.夥伴們齊心協力做好的,因此便變成了無法再吃到的好豆。社戲也並不是引人入勝,但看戲時有夥伴的陪伴,因此便變成了無法再看到的好戲。童年的快樂、甜蜜,也便變成了永恆的回憶。所以不能刪掉。)

◎默讀課文第二部分(看戲後的餘波),思考:

①如何理解“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一局?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於酒也。”

我所難忘的是平橋村的老人孩子那種淳樸、善良、真摯的感情和他們的勞動的本領、辦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農村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親密的關係。這一切都是“我”童年時代在城鎮未曾見到過。在以後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見到的。 “我”對這段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②戲並不好看,豆也很普通,爲什麼文章結尾卻寫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是童年那段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生活的標誌→說明甜蜜的童年回憶一直珍藏在作者的心裏。→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五、人物形象分析

(一)分析雙喜的言行,談談雙喜是個好孩子還是壞孩子?(是一個聰明、機靈、善解人意、考慮周到、辦事果斷的好孩子頭兒。)

1)當我看社戲受到波折時,雙喜大悟似的提議(表現雙喜聰明)

2)當外祖母擔心時,雙喜大聲大包票;理由有三:船又大;迅哥兒向來不亂跑;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表現雙喜反應靈敏,考慮周到,善解人意,辦事果斷)

3)看戲時雙喜分析鐵頭老生不翻筋的原因(表現雙喜聰明、細心)

4)歸航偷豆時徵求豆主人阿發的意見(表現雙喜考慮事情周到)

雙喜以爲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捱罵的(表現雙喜考慮事情周到)

5)吃完豆,雙喜所慮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並考慮好對策(表現雙喜考慮事情周到)

6)雙喜送我回到家,“都回來了,哪裏會錯。我原說過寫包票的!” (表現他做事有始有終)

7)雙喜回答六一公公的問話(表現他反應靈敏)

(二)六一公公

⑴“雙喜,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證實雙喜他們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責他們踏壞了莊稼。 (善良寬厚,愛惜勞動果實 )

⑵六一公公看見我,便停了楫,笑道,“請客?——這是應該的。”還問“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麼?”“豆可中吃呢?” (淳樸、好客。 )

⑶六一公公誇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種是粒粒挑選過的” 。(好強。 )

⑷六一公公送豆給母親和我吃。(淳樸、好客、熱誠。)

六一公公是一個寬厚、善良、淳樸、好客、熱誠的老人。

  六、語言品析

◎ 朗讀“夏夜行船”和“歸航偷豆”有關段落,把表現“我”所見、所聞、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別摘出來。

1、寫起伏的連山如獸脊:——比喻,以動寫靜,形象地描繪了行船之快。

2、寫聽到歌聲,料想發自戲臺:——間接地表現了“我”急切的心情。

3、寫笛聲宛轉,悠揚,使我沉靜:——表現了“我”被水鄉美麗的夜景所陶醉,因而忘記了自己。

4、“潺潺”寫出了水聲美,“宛轉”“悠揚”寫出了笛聲美。

5、“輕鬆”“舒展”表現了“我”心曠神怡之情。“船慢”表現了“我”的迫切之情。“沉靜”表現了“我”由焦急而平靜之情。“自失、彌散”表現了“我”的陶醉之情。“回望”表現了“我”的依依之情。

6、“起伏、踊躍”寫出了

連山的動態美。“躥”“喝彩”分別從正面和側面寫出了船行的輕快美。

7、品味美詞:從色彩、 氣味 、聲音 、心情 動態方面品味美詞。如:

◎1“朦朧”和“皎潔”用得好,好在它們寫出了月光的色彩美。

◎2“碧綠”“淡黑”“紅霞”分別寫出了豆麥、連山、燈光的色彩美。

◎3 “縹緲”“仙山樓閣”寫出了戲臺的神奇美。

◎4“清香”寫出了豆麥和水草的氣味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