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社戲》教案設計大綱

本文已影響 3.45W人 

在《社戲》這篇文章中,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刻畫了一羣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朋友誠摯情誼的眷念。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社戲》教案設計,希望能幫到大家!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社戲》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 理解主題與材料、寫景與抒情的關係。

2、領會課文用詞造句準確、鮮明、主動的特點。

3、認識農民及農民孩子的高尚淳樸的優秀品質和聰明的才幹,瞭解課文所表達的對勞動人民的深厚真摯的思想感情。

 【教學輔助】多媒體教學平臺

一、以歌曲《童年》導入。

二、作者及文體介紹。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吶喊》,雜文集《墳》等。

◎短篇小說《社戲》寫於1922年10月,當時社會黑暗,農民痛苦,使他自然回憶起心中保留的一塊淨土—平橋村。那裏有外祖母的慈愛,也有純樸善良農民的撫愛,更有熱情能幹的小夥伴們的友愛,那裏還有一片可以擺脫封建教育和封建倫禮觀念的自由天地。他熱愛農村,熱愛勞動人民,熱愛農村孩子,嚮往美好自由的生活,這種思想感情融於作品中。

◎魯迅在童年時代,曾隨母親到農村居住過,間或和許多農民親近。《社戲》取材於自己的童年生活,採用回憶的形式,用第一人稱寫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傳,而是在生活基礎上的藝術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魯迅。

◎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爲中心,通過情節的展開和環境的渲染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其中, “人物”是主要要素。 小說的情節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什麼是社戲?(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同時,又是古代的一個地區單位。

◎社戲,指在社中進行的有關宗教、風俗的戲藝活動。在紹興,社日演戲是由來已久的了,南宋時,陸游的“社日”詩中就已經有“太平處處是優場, 社日兒童喜欲狂”的題詠。至清代,社戲成爲亂彈戲劇的主要演出形式。 )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一)生字詞

歸省( xǐng ) 偏僻(pì ) 挖掘( jué ) 釣魚(diào )

悠揚( yōu ) 彌散(mí ) 宛轉( wǎn ) 踊躍(yǒng )

獸脊( Jǐ ) 蘊藻(yùn ) 烏篷( péng ) 支撐(chēng )

漂渺(miǎo ) 旺相(xiàng ) 撮着( cuō ) 桕樹(jiù )

(二)自瀆課文,思考:

◎1本文的線索是什麼?根據線索劃分課文結構。

本文的線索是到趙莊看戲。

(1)看戲前(1—3段) (2)看戲中(4—30段) (3)看戲後(3l一40段)

◎2從故事情節來看課文寫了幾件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

詳寫:看社戲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戲途中。趙莊看社戲。看社戲後歸航偷豆。

略寫: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六一公公送豆。

◎3爲什麼有的情節詳寫,有的情節略寫?

因爲文章主要寫看社戲,所以看社戲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戲途中、看社戲後歸航偷豆等情節詳寫,其他情節與看社戲關係不大,所以略寫。

四、精讀課文。

◎請同學朗讀第一部分,思考

1、第一部分中有一個詞既寫出了平橋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寫出了“我”對平橋村的情感,請同學們把這個詞找出來。(“樂土”。)

2、這一部分與寫看社戲有什麼關係?

(1)交代了看社戲的時間、地點、機緣; (2)引出了同去看社戲的人物——鄉間生活的小朋友; (3)還交代了“樂土”中的樂事,爲下文寫“我在那裏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戲做了重要的鋪墊。同時,平橋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懷念的。

◎默讀課文第二部分,思考:

1、第二部分是寫趙莊看社戲的全過程。主要寫了哪幾件事?並據此劃分好這部分的層次。

一層(4—9段):看社戲前的波折;

二層(10—13段):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感受;

三層(14—21段):在趙莊看社戲;

四層(22—30段):看社戲後深夜歸航。

2、“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戲”這部分沒有平鋪直敘,而是寫得起伏有致。譬如第一層就寫了看戲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轉機。請同學們在書上找出來,並思考這樣寫的好處。

三次波折:①叫不到船; ②不準和別人去; ③外祖母要擔心。

三次轉機:①八叔公的船回來了; ②與我同去; ③保證不出事。

好處:①筆法曲折,文氣搖曳,爲看社戲做好充分的鋪墊; ②初步表現小夥伴的熱情、能幹等特點,尤其是“雙喜”。

3、易忽略的精彩處:表現“我”心情變化的詞句:

第一盼望——急得要哭——我似乎聽到鑼鼓的聲音,而且知道他們在戲臺下買豆漿喝。(渲染沮喪)——不釣蝦,東西也少吃,不開口。——高興(烘托社戲對兒童的吸引力)

4、一切問題都解決之後,小夥伴們自然要急急忙忙趕往趙莊看戲。作者抓住哪些內容進行詳細的描寫以突出小夥伴看戲途中的心情? 聽同學朗讀,同學們作思考。 (10—13)

5、第10自然段對少年朋友的開船動作運用一系列準確的動詞,進行傳神的描繪。請將動詞找出來,並體會其作用。(表現小夥伴們駕船熟練敏捷的技巧、勤勞能幹的性格和去看戲時的愉快的心情。)

6、閱讀第1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從哪些感官角度來寫的?體現了人物怎樣的心情?

嗅覺:(清香) 觸覺:(撲面吹來) 視覺:(朦朧的月色、起伏的連山、依稀的趙莊,幾點火)

聽覺:(潺潺的水聲,小夥伴的說笑、嚷聲,歌吹) 想象(感受):(戲臺、漁火)

作用:①這些景物描寫,爲我們展示了一幅江南水鄉所特有的清新優美的圖景。②寫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③烘托了“我”急於看到社戲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④抒發了作者熱愛農村的感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