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七年級語文《社戲》教案

本文已影響 1.32W人 

社戲》收錄在魯迅的小說集《吶喊》中,是魯迅1922年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社戲》教案,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語文《社戲》教案

  【學習目標】

1.掌握有關魯迅的文學常識。

2.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文章的內容。

3.學習小說圍繞看戲這件事記敘詳略有致、疏密相間的寫法。

  【學習重難點】

1.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文章的內容。(重點)

2.學習小說圍繞看戲這件事記敘詳略有致、疏密相間的寫法。(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歡快跳躍的音符,說不盡道不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讀魯迅先生的《社戲》,看看文中爲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童年生活的畫面。

  二、自主預習

1.走近作者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中篇小說《阿Q正傳》,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吶喊》,雜文集《墳》《二心集》等。

2.瞭解背景

魯迅在談到自己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和思想時曾說:“我母親的母家是農村,使我能夠間或和許多農民相親近。”(《集外集拾遺》)這一種十分可貴的“親近”,對魯迅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響。少年時代的魯迅接觸長媽媽等貧苦善良的農民,受到他們的啓發和教育。特別是魯迅家道中落以後,他更瞭解了農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們悲慘的命運。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社戲》就形象地表現了迅哥兒和農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熱情地歌頌了農民孩子高尚、淳樸的品質。

3.知識鏈接

社,舊時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社戲,舊時某些地區的農村中春秋兩季迎神賽會所演的戲,用以酬神祈福,一般在廟臺或在野外設臺演出。在紹興,社日演戲是由來已久的了,南宋時,陸游的《社日》詩中就已經有“太平處處是戲場,社日兒童喜欲狂”的題詠。至清代,社戲成爲戲劇的主要演出形式。

4.朗讀課文,解決重點字音。

歸省(xǐng)  不憚(dàn)   行輩(háng bèi)

棹(zhào) 怠慢(dài) 攛掇(cuān duo)

鳧水(fú) 絮叨(xù dāo) 潺潺(chán chán)

家眷(juàn) 皎潔(jiǎo) 漂渺(piāo miǎo)

糾葛(jiū gé) 漁父(fǔ) 蘊藻(wēn zǎo)

5.解釋詞語。

絮叨:形容說話囉唆,來回地說。

寬慰:寬解安慰,使解除煩惱、苦惱或憂慮。

怠慢:待客態度冷淡而考慮不周。怠,輕慢;慢,態度冷淡。

委實:實在。

朦朧:月光不明。本是形容詞。這裏活用爲動詞。

依稀:模模糊糊。

悠揚:形容聲音時高時低而和諧。

掃興:正在高興時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興致低落。

6.本文的線索是什麼?根據線索劃分課文層次。

明確:本文的線索是到趙莊看戲。因此本文可以分爲三個部分:看戲前(第一至四自然段)——看戲中(第五至三十自然段)——看戲後(第三十一至四十自然段)。

7.依據小說三要素,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明確:本文記述了“我”在鄉村和農家少年看戲的一次經歷。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第一部分中有一個詞既寫出了平橋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寫出了“我”對平橋村的情感,請同學們把這個詞找出來。

明確:樂土。

2.文章寫平橋村是“我”的樂土,“樂”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明確:①“我”在這裏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優待;②可以免讀《詩經》之類難懂的古書;③可釣蝦、放牛,體驗到鄉間生活的無窮樂趣。

3.在這裏除卻這些樂事,最令“我”盼望的是什麼呢?

明確:去趙莊看戲。

4.讀第五至九自然段,找出表示“我”心情變化的詞語,並用四個字概括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明確:心情變化:盼望——焦急——失望——猜測——沮喪——高興——興高采烈;主要內容:戲前波折。

5.細讀第十至三十自然段,這一部分寫看戲中的情景,按故事情節的發展可將這部分分爲三個層次,試各用四個字概括其主要內容。

明確:夏夜行船;船頭看戲;月夜歸航。

(二)合作探究

1.本篇題爲“社戲”,重在敘寫去看戲,寫這些在平橋村的一般樂事又有什麼樣的作用?

明確:寫這些小住平橋村的一般樂事,既多方面地表現出那段生活的樂趣,使作品內容豐富,具有生活實感;更由於這裏寫了釣蝦、放牛這兩件樂事,第4自然段的開頭“至於我在那裏所第一盼望的,卻在到趙莊去看戲”,就與之構成遞進兼有轉折的關係。釣蝦、放牛已是樂趣甚濃,“第一盼望”的“看戲”自然更樂趣無窮。這樣,就爲寫最大樂事——看戲做了鋪墊,吸引讀者讀下去。

2.本文依據事件的主次有詳有略地敘事。主線是看社戲,圍繞這條主線,文章一共寫了七件事。每件事對塑造人物、表達中心的作用各不相同,閱讀課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起止段 事件 詳略 人物(性格)

1~2 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 略寫 “我”、小朋友

3 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 略寫 “我”、小朋友

4~9 看社戲前的波折 詳寫 “我”、母親、外祖母、少年們

10~13 夜航看社戲途中 詳寫 “我”和小夥伴們(農家子弟聰明能幹)

14~21 在趙莊看戲 詳寫 “我”和小夥伴們

22~30 看社戲後歸航偷豆 詳寫 “我”、小夥伴們、母親

31~40 六一公公送豆 詳寫 “我”、雙喜、六一公公(淳樸善良、好客和對勞動成果的珍惜)

(三)品析詞語的感情色彩

著名語言學家黃伯榮、廖序東曾在《現代漢語》這本書中指出,“有些詞語除了它們的基本意義外,還具有褒獎或貶斥的感情”。

1.一般來說,表示對人或事物的讚揚、喜愛、尊敬等感情,要用褒義詞;表示貶斥、憎惡、鄙視等感情,要用貶義詞。比如《社戲》中的這兩句話:

(1)那老旦當初還只是踱來踱去的唱,後來竟在中間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擔心;雙喜他們卻就破口喃喃的罵。(孩子們盼望着“好戲在後頭”,但老旦唱得遲遲不肯結束,孩子們“破口”而“罵”,這裏的貶義詞直接表達了對老旦的厭惡之情。)

(2)這一次船頭的激水聲更其響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着一羣孩子在浪花裏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來。(“喝采”一詞,漁父對孩子們的褒獎贊揚之情溢於言表,是很明顯的褒義詞。)

2.詞語的感情色彩是人心靈的主觀投射。不過,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詞語原有的感情色彩會發生變化,有時褒詞貶用,有時貶詞褒用,非常有趣。如:

(1)他於是往來的摸了一回,直起身來說道,“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偷”是貶義詞,但在這裏卻非常得體巧妙地表現了小夥伴的淳樸可愛,含有褒義。)

(2)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道,“這真是大市鎮裏出來的讀過書的人才識貨!”(“得意”常與“揚揚”“忘形”等構成“得意揚揚”和“得意忘形”等貶義詞,但在這裏卻看不出一點貶義,相反卻表達了褒義的效果。)

(四)少年形象分析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少年的形象應該是會“飛鳴”“會跳躍”的。本文塑造了一羣淳樸可愛的童年夥伴形象,如雙喜、阿發、桂生等,他們聰明活潑、膽大心細、熱情友愛,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農民孩子所具有的性格和美德。作者是用哪些方法來塑造這些人物形象的呢?

1.人物語言——個性鮮明。孩子的世界是充滿情趣的,所以他們的語言也應該是清新活潑的。文中雙喜的語言亦極富鮮明個性。他說服大人讓迅哥兒去看社戲:“我寫包票!船又大;迅哥兒向來不亂跑;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快人快語,機智而又熱情。船回到平橋時,雙喜在船頭上就大聲地說:“都回來了!那裏會錯,我原說過寫包票的!”既寫出了他的能幹、老練,又把孩子的那種“自喜”“自得”的心理表現了出來。

2.人物動作——生動靈活。文中的一羣孩子,都來自於農村自由廣闊的天地,他們的一舉手一投足,無不表現出淳樸、能幹的特點。如船出平橋一“點”一“磕”,委實是一個個“弄潮的好手”,靈活而又老練。迴轉船頭時,“拔篙”“點退”“架櫓”,搖起船來連老漁父都喝彩,進一步表現出水鄉少年是幹練的弄潮好手,以及他們天真活潑而又頑皮的性格。

3.人物心理——細膩真切。人物心理描寫對於塑造典型形象非常重要,作者在塑造少年形象時,寫出了他們在這一年齡段的心理特徵。文中刻畫偷羅漢豆的心態最是細緻。先是偷阿發家的,又怕偷多了挨阿發娘罵,於是又偷六一公公的,也怕六一公公罵,便又想出對付的辦法,孩子們聰明能幹而又狡黠頑皮的形象躍然紙上。這幾段簡潔的語言、心理刻畫很富有生活情趣,切合藝術的真實性。

4.人物環境——貼切有效。在去看社戲的路上,“豆麥”和“水草”的清香,富有詩意的“月色”,“宛轉,悠揚”的笛聲,以及宛若仙境的戲臺,都很好地烘托出孩子們要去看社戲的愉悅心情;向船尾跑去的“連山”則烘托出他們渴望很快看到社戲的急切心情。回家的路上依然寫景烘托,前後呼應,更顯奇妙。比如寫因爲厭倦老旦唱而回轉時,卻又“回望”,寫戲臺如仙山樓閣,橫笛婉轉悠揚,真切地反映出孩子們雖然離去,卻又十分留戀的心理狀態。

  四、課外拓展

根據你對《社戲》的解讀,用一句話來評價《社戲》:

《社戲》是一幅(    )的風情畫;

《社戲》是一曲(    )的人物讚歌;

《社戲》是一首(    )的童年抒情詩;

《社戲》是一個飽經生活滄桑的人回憶童年生活所講的一個美麗的童話;是看倦了都市塵囂的都市人迴歸(     )、嚮往(     )生活的動人心曲……

答案:五彩斑斕;深沉誠摯;熱情洋溢;自然;自由美好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的概括能力。解答概括能力的題目,主要是通讀文章內容知曉文章大意,再從不同的角度,運用貼切的詞語進行概括。解答此題,先要分析出文章主要內容。文章圍繞社戲,從盼看社戲、去看社戲和懷念社戲三個部分,回憶了美好的童年往事,並能夠將那些栩栩如生的情景印記在腦海中,並從中截取一個個畫面,這樣能準確地概括出畫面了。解答此題時,可以從文章段落文字中找出畫面、人物等,再選擇準確的詞語進行概括。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