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社戲的七年級語文教案

本文已影響 2.47W人 

  學習目標:

社戲的七年級語文教案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和主要情節。

2.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幹和“我”的樂土之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絢爛的圖畫,猶如一個個歡快活潑的音符,有說不盡的樂趣,道不完的喜悅(請多名同學說出自己童年的趣事,不做闡發,意在勾起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熟悉小說脈絡。

學生閱讀歸納,教師點撥:小說按看戲前、看戲中、看戲後三部分組成。其中,看社戲是主體部分,可分四層:看戲前的波折——看戲中的見聞感受——看戲——偷吃羅漢豆。

2.再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看看課文的情節是如何發展的。

明確: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看社戲前的波折(詳寫)——夜航去看社戲途中(詳寫)——趙莊看社戲(詳寫)——看社戲後歸航偷豆(詳寫)——六一公公送豆。

  (三)深入探究:

作者說“平橋村”是他的樂土,請你說說有哪些讓他感到快樂的人、事、物。

小組討論後發言。

(淳樸好客的大人小孩,釣蝦放牛看戲,悠閒的鄉村生活……)

  (四)課後學習:

1.繼續熟悉掌握一些字詞:

歸省:xǐng 行輩:háng 憚:dàn 絮叨:xùdāo 怠慢dài

攛掇:cuānduō 鳧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uī 蘊藻:yùnzǎo

家眷:juàn 皎潔:jiǎo 漂渺:piāomiǎo 糾葛:jiūgé

2.誦讀“一出門……於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

  社 戲(第2課時)

  學習目標:

1.理解社戲之樂在何處

2.通過優美語段體會本文風情美,從歡快活潑的寫人、敘事、描景中領悟作者對童年自由生活的留念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複習上堂課內容。

  (二)重點賞析:

1.指導學生反覆朗讀文中的寫景部分,體會美麗景色對愉快心情的襯托作用:景美,小夥伴們純真的友情更美。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表現美麗景色的?

引導學生明確:(1)嗅覺,如豆麥和水草發散出清香;(2)視覺,如月色朦朧,淡黑的起伏的連山;(3)聽覺,如似乎聽到歌吹了;(4)想象,如料想便是戲臺。

2.課文最後一段雖很簡短,但實在是文章的畫龍點睛之筆,蘊含着深刻的含義。那一晚的戲,看得人昏昏欲睡,氣得小夥伴們破口大罵;那一晚的豆,也只是滴着露水,帶着泥土氣息的普通羅漢豆。那麼,文中爲什麼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究竟好在哪裏呢?原來“看社戲”和“偷豆吃”是“我”在平橋村這塊樂土感受最強烈,印象最深刻的兩件樂事,它們給“我”的少年時代帶來最美好、最愉悅的心靈感受,使我永遠不能忘記那裏人們樸實、真誠、善良和聰明能幹,也不能忘記美麗動人的江南水域風光,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親密,這一切都是“我”在“那夜”以後的城鎮生活,人生旅途中再也不曾感受到的。因而,這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既表達了“我”對樂土生活的讚歎,又抒發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三)拓展延伸:

許多童年時代的美好東西現在已經沒有了,比如以前過年時的一些傳統活動,自己炒瓜子花生,蒸饅頭糰子,正月十五自己做兔子燈……其實現在的物質生活比過去好多了,但總覺得那時的東西要比現在的地道,爲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

教師先講述一個這樣的故事,然後讓學生回憶自己類似的童年經歷和感受。

教師總結: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互相幫助是快樂的根源。

  (四)課後學習:

回去跟父母或其他長輩瞭解現在已經淡化或消亡的民俗風情,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記錄下詳細過程,製成海報或黑板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