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孫權勸學》公開課教案(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3.69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孫權勸學》公開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孫權勸學》公開課教案(通用10篇)

《孫權勸學》公開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背誦課文,領會文章給人的啓示。

(2)通過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的對話描寫,品味文章用對話來刻畫人物、剪裁內容的表達效果。

(3)理解刻苦治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於國於己都意義重大的道理,從而勉勵同學們重視學習,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4)對比閱讀,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的異同,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

1、演讀課文,力求聲情並茂,讀出人物個性,讀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魯肅與呂蒙的對話,體味這段話的情味。

【教學設想】

1、以“朗讀——譯讀——思讀——演讀”逐步理解課文,體會人物的心理和感情。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教師範讀、學生練讀、分角色朗讀等。在反覆的朗讀過程中,理解文意,體味對話,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表現能力。

2、比較閱讀。延伸拓展,通過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參與教學,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把全班同學分成四組,分別爲文學常識專家組、字詞專家組,質疑專家組、名言專家組,分別收集有關本文相關資料,進行交流。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有個學生,他總是不肯下功夫學習,我勸他應該好好學習,他說自己的事很多,況且又不想當學者,不學也罷。我很想好好跟他講講道理,可又不知該怎麼說,大家看看我應對他說些什麼呢?(學生回答後),教師:東漢時,吳國的國君孫權也遇到這種情況,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麼做的?

二、展示與交流。

1、文學常識專家組展示自己在課前收集到的與本文有關的文學知識。

2、教師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與本文有關的文學知識。(幻燈片演示)

三、感知與理解

1、朗讀課文,準確認讀。

(1) 教師範讀。要求:聽清字音,明確句讀。

(2) 學生練讀。要求:熟悉字音,練習斷句。

(3) 學生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好句讀。

(4) 分角色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2、譯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 字詞專家組講解重點詞語、句子並板書。然後學生結成四人小組,參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字詞,翻譯課文。

(2) 競賽:讓學生快樂學習、享受學習。

規則:全班按座位分爲六大組,獎勵獲勝組。

形式:文言知識大會戰。多媒體顯示題目,由各組指定對方的同學來回答。答對得10分,答錯扣10分。

1、解釋加點的詞語

卿今當塗掌事 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

卿今當塗掌事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蒙辭以軍務 及魯肅過尋陽

蒙乃始就學 見往事耳

2、辨析古今異義

(1)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孤、治、博士)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但、見、往事)

(3)及魯肅過尋陽(過)

3、辨析一詞多義

當 就

卿今當塗掌事 蒙乃始就學

但當涉獵 指物作詩立就

4、翻譯下列句子

a、 蒙辭以軍中多務

b、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

c、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d、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e、士別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f、卿言多務,孰若孤?

3、思讀課文,理解內容。請質疑專家組同學提出問題,全班討論解決。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準備好以下問題:

1)提問:孫權如何以現身說法,勸呂蒙學習?

討論並歸納:"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

2)提問:呂蒙讀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討論並歸納:"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3)提問:爲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討論並歸納:因爲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演讀課文。

1)揣摩說話者的語氣,體會人物的心理。

a、"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b、"鄧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反問句,強調並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經典,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c、"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條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d、"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e、"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2)學生演出課本劇,同學們共同評議。

四、反思與探究:

1、學與不學,使呂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今天學習《孫權勸學》是爲了什麼呢?難道說只是爲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嗎?知道了這個故事,作爲跨世紀的一代人,你從中得到什麼啓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說說?

2、很多同學都談到了學習的重要性,那麼古人在學習上還有哪些說法值得借鑑?

名言專家組展示講解自己收集到的名人讀書故事和名言。

學生自由發言討論。

教師總結:總之:知識能夠改變人,知識能夠塑造人。

五、拓展與延伸:

1、有兩則成語出自本文,你能找出來,並造句嗎?

2、《孫權勸學》和《傷仲永》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何異同?

明確:從內容上看,兩篇文章都與學習有關,但正好一正一反,從不同方面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呂蒙是中年好學,學有所成;仲永是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從寫法上看,《孫權勸學》以對話爲主,加以側面描寫,來表現呂蒙的長進;而《傷仲永》則借事說理,先敘後議,來說明學習的重要性。

六、總結與作業:

1、總結: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爲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作業:課後大家熟讀課文,讓它成爲自己的知識儲備。另外,我們剛比較過《傷仲永》,和本文,那麼,請以《方仲永巧遇呂蒙》爲題,展開想象,寫篇作文,文體、字數不限,只要你覺得表達出你的意思就行。

▲備課資料:

1、三國故事中有“劉備借荊州,一借永不還”的故事,想來大家都很熟悉。後來,孫權、魯肅都想要回荊州,終不能如願。最終,呂蒙巧計從蜀漢奪回了荊州,還致使關雲長敗走麥城,抱憾而逝;蜀漢由盛而衰。

————可見“學”的重要性。

2、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師曠論學》

3、車胤家貧不能常得油,則夏日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及章……甚有鄉曲之譽。……時唯胤與吳隱之以寒素博學知名於世。

————夜以繼日,囊螢積雪(集螢映雪)

4、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培根

5、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學業漸積而有成,獲其益不覺其勞也;事業積漸而有功,蒙其福而不覺其苦也。

—————褚虎忱《論人格修養》

6、作家作品簡介:本文選自《資治通鑑》,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來政治家,史學家。

7、有關讀書的名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書到用時方恨少。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知識就是力量。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孫權勸學》公開課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課文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課文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開卷有益的主旨。

重點、難點

重點:

(1)學習課文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課文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課文。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爲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爲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爲:認爲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爲:“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爲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十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課文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就學一議論~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爲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

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爲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思考討論: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爲“嗎”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儘量讀難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思考討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爲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清說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爲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六、背誦課文。(可當堂檢查)

七、說話訓練: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後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八、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一、二。

《孫權勸學》閱讀答案

(一)課內閱讀理解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議論,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文學常識填空。

《孫權勸學》一文作者是,是時代的政治家、史學家。他主持編攥的,是我國最大的一部史書。

2、找出《孫權勸學》一文中的成語並解釋。(寫一個)

3、解釋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

(1)卿今當塗掌事( ) (2)但當涉獵( )

(3)蒙辭以軍中多務( )(4)及魯肅過尋陽( )

4、根據語段內容回答。

(1)表現孫權對下屬呂蒙愛護、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話是:

(2)“刮目相待”後,魯肅有何舉動?說明了什麼?

5、將下面的文言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②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6、從呂蒙的變化中你得到了什麼啓發?請結合《傷仲永》一文簡要談談自己的看法

(二)課外閱讀理解

炳燭夜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①乎?”平公

“安有爲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②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

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③行乎?”平公

“善哉!”。

【註釋】①炳燭:點燭。②盲臣:師曠爲盲人,故自稱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解釋下面句子中的黑體詞。

A.恐已暮矣( ) B。盲臣安敢戲君乎( )

C。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D。及魯肅過尋陽( )

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

(2)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

9、晉平公擔心學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呂蒙不願學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不超過五個字)

10、兩文都是談學習的,共涉及四個人,讀完後你得到什麼啓發?

答:

1、司馬光北宋《資治通鑑》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3、(1)當道、當權(2)粗略的閱讀(3)推託(4)到

4、(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2)與呂蒙結友,說明魯肅對呂蒙的賞識、認可。

5、①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瞭解歷史罷了。(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瞭解以往的事情罷了。) ②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

6、只要樂於學習,善於學習,就會尋找一切機會去學習,最終有所成就。再聰明的人,如果放棄學習,終將一事無成。

7、A。遲,晚B。怎麼C。再次,重新D。到……的時候

8、(1)年少而學,就如同初升的太陽。

(2)我難道想要你研究佛家經典而成爲博士嗎?

9、年紀大事務多

10、從熱愛學習,珍惜時間,善於引導,虛心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等方面闡述即可。

《孫權勸學》的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一篇自讀課文,故事性很強。這篇文言文課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從施教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的地方有:

教學中,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促使學生養成自主讀書的學習慣,學生藉助註釋和詞句理解基本內容,教師只激發,點撥。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讀的訓練中,我以讀思結合的閱讀原則:範讀──速讀──競讀──研讀自學效果很好,大部分學生能當堂背誦全文,提高了學生文言閱讀能力。

不足之處:

1、重視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尤其是文言詞語、句子翻譯,但文言詞語的解釋有點多。建議只抓住幾個重點詞語與句式即可。大部分詞語學生有學過,即便有遺忘,在翻譯時不會再來解決,可節省時間,而不必個個點到。

2、分析文章內容時,問題設計有點多,面面兼顧,有很難兼顧。如的行文線索、的主旨、寫人的方法、人物說話的心理、語氣等,還應該根據當堂課教學的重點,進行適當的調整。

《孫權勸學》公開課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孫權勸學》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個單元選取的文章都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的生動感人、廣爲流傳的事蹟。《孫權勸學》講的是孫權勸說東吳大將呂蒙認真學習的故事,選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文章簡練生動,用語不多,但能在寥寥數語中描摹出人物說話時的口吻、情態和心理,人物個性鮮明,躍然紙上,堪稱人物語言描寫的精品之作。同時文章宣揚了一種謙虛好學、重視閱讀的昂揚向上的思想,具有極強的教育價值。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在上冊已經學習了7篇古文,14篇古詩,在下冊學習了2篇:《傷仲永》《木蘭詩》,對古文的幾種翻譯方法已經有了初步掌握,也積累了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

目標確定

“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這是新課程標準對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基本要求。雖然七年級學生已學過幾篇古文,但對古文閱讀理解上還有一定難度,所以我考慮這節課還是讓學生朗讀爲主,以積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詞語爲基礎,然後能夠準確流利地翻譯句子,複述故事。鑑於此,我把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瞭解文言語氣詞所表示的不同語氣;

2、品味孫權、魯肅、呂蒙對話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3、積累一些成語,掌握一些寫作方法,獲得一點啓示。

重難點主要體現在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思想認識的提高,所以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品味孫權、魯肅、呂蒙對話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難點:聯繫生活,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共一課時

教學設想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爲了達到預定教學目標,我堅持“吟誦爲本、注重基礎、合作探究、當堂展示”的十六字方針。“吟誦爲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點,讓“讀”貫穿課堂始終,激發學生興趣,還文言文課堂書聲朗朗的本來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讀必須讀出“古味古韻”。本課中我將通過學生多層次、分角色朗讀,把對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自主學習”,即關注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自己掃清字詞障礙,疏通文意, “合作探究”,即小組內進行交流,合作完成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當堂展示”,即在個人思考與小組合作之後,能積極主動大膽展示,從而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自信心。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要適時引導,關注全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的學習、探究,讓學生自主地與文本、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對話。

教法與學法

1、朗讀法: 採用多種形式,如老師範讀、學生練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在反覆朗讀中理解文意。

2、比較閱讀:通過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自讀質疑,合作釋疑:藉助工具書自讀課文,提出其中的疑難,

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可通過合作共同探究解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叫呂蒙,呂蒙武藝高強,勇猛無比,爲吳國立下了赫赫戰功。但他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這不,吳國國君孫權都來勸他了,結果如何呢,就讓我們從今天的這篇課文《孫權勸學》中尋找答案吧!(出示課題、作者)

二、介紹作者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司馬光,讓我們共同來了解一下與他相關的知識(展示)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集》。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三、分層次讀課文,整體把握。

1、 師範讀,生聽讀,請聽清字音,明確停頓;

步驟:師先讀,生聽讀,然後讓學生自由朗讀,只要讀準字音即可。在學生試讀一遍後,出示下列重點字詞,讓學生識記,反饋,記憶。

呂蒙 卿 當塗 豈 涉獵 更 邪

2、二讀。要求讀準節奏。

過渡語(文言文朗讀講究有節奏,大家再次讀課文,要求注意句中的停頓,把握好節奏,大家先自己練習一下)

步驟:生自由練習(師留意身邊學生),生自由展示,師引導糾正,再找幾名學生個別讀,最後全體學生齊讀。

3、三讀。讀懂詞義。

(要想明白文章內容,必須先掌握重點詞語在文章中的意思,大家看黑板,同桌兩個共同找一找藍色詞語在現代漢語中的意思,可以參考文下注釋,也可以翻閱工具書)

步驟:學生藉助工具書和文下注釋瞭解重點詞語在現代漢語中的意思,然後個別展示,師生糾正後學生反饋記憶。

4、四讀。讀懂句意。

只要剛纔老師標示的那些詞語意思你明白了,要想翻譯現在這幾個句子易如反掌,誰來表現一下?

步驟:生自由發言,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激發學生的成就感。

5、五讀。讀懂文意。

馬上就要揭曉謎底了,這篇文章到底寫了一個什麼故事?誰能從頭到尾的講述一下?

步驟:找1-2名學生髮言,其他學生補充,然後師生齊讀。

6、六讀。讀出語氣。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每個人物說話的語氣,然後比賽一下,看哪個小組讀的最形象,語氣把握最準確。(幻燈展示,生自由發言,師引導)

步驟:師生共同分析每個人物說話時的心理,語氣,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練習分角色朗讀,最後自由選擇角色在班級裏面進行分角色朗讀展示。

四、把握內容,分析人物形象,深入理解。

步驟一:說一說:故事大意。師引導,有幾個人物,人物之間的關係,既讓學生掌握文章內容,又爲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做鋪墊。

分析結構 分析內容 總結人物形象性格特徵

五、總結全文,比較閱讀。

多媒體顯示呂蒙和方仲永,學生思考二人的經歷和結果,通過比較自由發言,談一談自己的感悟。(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對一個人的重要性,領悟開卷有益的道理。)

六、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學完這篇文章,大家在語言積累上有什麼收穫?寫作方法上有什麼收穫?個人思想認識上有什麼收穫?

(五)結束語。

以開卷有益的成語作結,鼓勵大家好好學習,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

《孫權勸學》公開課教案 篇4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孫權勸學》它選自《資治通鑑》,同學們先看一下《資治通鑑》的相關知識。關於司馬光,同學們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面再瞭解一下。

二、感知課文

1、學習文言文最重要的是朗讀。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讀出感情。下面老師讀一下,同學們要聽準字音、停頓。

2、好,請同學們看大屏幕,看看這幾個字怎麼讀。

3同學們,該你們來朗讀了!千萬要注意讀準字音,還要把握好節奏。

4、好,下面誰願意給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才能啊?

5、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文章裏的人物!

孫權(182-252)即吳大帝。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字仲謀,吳郡富春人。公元200年,兄孫策死後,他18歲便繼承了孫氏政權,據守江東。208年與劉備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222年夷陵戰役,吳軍大敗蜀漢軍隊。229年稱帝於武昌,後遷都建鄴。230年派將軍衛溫到達夷州(臺灣),加強了與夷州的聯繫。

呂蒙(178-219),字子命,三國時吳國名將。安徽阜南人,少依孫策部將鄧當。鄧當死代領其軍。後從孫權攻佔各地。曾隨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於赤壁。他接受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長進甚快。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關羽,佔領荊洲。不久病故。

魯肅(172-217),三國時吳國名將、政治家。字子敬,臨淮東城人。出身士族,爲孫權所敬重。主張聯劉抗曹,助周瑜大破曹軍於赤壁。周瑜死後,代領其軍,繼續與劉備維持和好關係

6、理清了人物關係,下面我們來疏通文意。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結合書下注釋,來疏通課文,有問題儘量在小組內解決,若組內有疑難,則提出來全班解決。

有哪個詞哪句話不理解,提出來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還有兩個成語出自本課,看大屏幕;吳下阿蒙:泛指缺少學識,文才的人、

目相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希望同學們能把它們積累下來,並熟練運用。刮目相待(刮

三、研讀賞析

理解課文要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進行,下面請同學們帶着這幾個問題再讀一遍課文。讀完了,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這幾個問題。

1、孫權是如何勸呂蒙學習的?

2、呂蒙讀書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在塑造三個人物時,主要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

好,現在我們來解決這幾個問題:

1、孫權勸學,先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不可推辭、孫權勸學可謂善勸。

2、文武雙全,有勇又有謀。

3、運用了對話的描寫方法。

本文的亮點就是對話描寫,我們再仔細揣摩一下:

1、找出孫權勸學“勸”的內容,並揣摩他說話時的語氣。

(1)“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他怎樣的心理?(此處板書)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反問語氣。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告的不悅,有責備的意味。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什麼作用?現身說法,言辭懇切。

2、接下來還有一個人物出場,那就是魯肅,請二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儘量讀準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心理?說明了什麼?十分驚訝。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的驚人變化。

(2)“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自得、自豪。

3、我們剛纔對人物的語言進行了揣摩,下面請同學們在此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我相信,這一次,同學們一定會讀得更好!

四、拓展延伸

小組討論這樣幾個問題:

1、魯肅爲什麼與呂蒙“結友”?

2、呂蒙由不願學,到學,再到學有所成,這個變化過程給你什麼樣的啓示?

3、學了課文,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明確: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因爲魯肅爲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後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餘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讀書學習能使人聰明,更有力量。我們可以通過讀書,增長知識,陶冶情操,讓自己成爲全面的人。

勸人要講究策略:

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

要愛才但不能忌才;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最能說明本文的故事);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不能總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藉口輕言放棄。

五、背誦課文

同學們對課文把握的不錯。現在請同學們根據提示背背課文,看誰背得又快又準1

六、課堂練習

請看大屏幕,誰能回答這些問題?

七、總結

同學們掌握的真不錯。我們來小結一下。

八、佈置作業

古今中外有許多勸人讀書的名言、格言,請蒐集這些名言。

《孫權勸學》公開課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及重要的文學常識,積累成語,翻譯課文。

2、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背誦課文。

3、反覆朗讀課文,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各自說話時語氣、神態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徵。

4、明白後天學習的重要性,重視學習,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識記重點字詞,理解文章內容。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徵。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成語導入,激引興趣

提問“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意思,那麼同學們知道這個成語是最早描述的是哪個人物?(呂蒙),那麼咱們今天就來學習《孫權勸學》一文,看看呂蒙是怎樣做到了“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二、題目、作家作品簡介

(一)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鑑》,由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課本P112頁註釋]

1、《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人們可以從這本書所記載的豐富史料中,瞭解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狀況,得到寶貴的經驗,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爲《資治通鑑》,即爲統治階級提供政治借鑑。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就是爲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2、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文中的幾個人物:孫權,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國君。呂蒙,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的名將、魯肅,三國時吳國名將。字子敬,臨淮東城人。

(三)寫作背景:在的赤壁之戰前後,孫權既要北拒曹操,又要防止劉備鳩佔鵲巢,所以在招攬人才、鞏固勢力的同時,勸勉臣下讀書明理,提高自身素質。孫權勸呂蒙注意學習的故事就發生在此時。

(四)題目解說:《孫權勸學》寫的就是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多讀史書、兵書,其才略很快就有了驚人的長進,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

那麼,孫權究竟是怎樣勸呂蒙的呢?我們先來聽一聽錄音,初步瞭解一下文章的內容;注意聽的時候要掌握字、詞的讀音,注意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

三、讀譯課文,理解文意

(一)讀一讀

1、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同學們聽是不是讀準了字音、讀清了句讀。學生評議後,強調易錯字音、難讀語句。

字音:卿(qīng)邪(yé)涉(shè)孰(shú)即更(gēng)刮目相待

幾種句式的朗讀:

主謂句中主語與謂語之間要停頓,如“權/謂呂蒙曰”,“蒙/辭以軍中多務”,“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動賓短語中動詞與賓語之間要停頓,如“見/往事耳”;

四、字句

2、節奏,如“但當/涉獵”,“與蒙/論議”,“士別/三日”,“結友/而別”,總之,朗讀時要以不讀破句爲前提。

3、給課文畫上朗讀提示符號。(見課本記號)

4、齊讀課文,熟悉內容。

(二)譯一譯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讀文章,疏通文意,有疑問的劃出來。

1、文中出現的幾個古今異義詞

①博士古義:古代研究經學的官職名稱今義:學位的一級

②但古義:只,僅僅今義:轉折連詞,但是

③見古義:瞭解今義:看見

④及古義:到了??的時候今義:以及

⑤過古義:到今義:經過

⑥更gēng古義:重新今義:更改、更正

(或gèng更加)

2、重點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

理解:“蒙以軍中多務辭”,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以:拿,用,介詞。

②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理解:不過是要你廣泛瀏覽羣書,瞭解往事罷了。

③卿言多務,孰若孤?

理解:你說事務多,誰能像我(有那麼多事務)?

④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理解:(從)你如今的才幹和謀略(看),(你)不再是(當初)吳下的那個學識尚淺的阿蒙了!

⑤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理解:一個人跟你幾天不見面,(你)就要去掉老眼光重新看待他。

⑥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理解:兄長怎麼認識事物(或明白事理)這麼晚啊!何:怎麼,爲何。

(三)說一說

請學生理一理文章的寫作思路,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

本文主要講了孫權勸呂蒙學習,呂蒙聽勸開始學習,學業大有長進的故事。全文緊緊圍繞一個“學”字來展開故事情節:、

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贊學並與蒙結友(側面描寫)。學生根據這一思路再次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四)議一議

整篇文章故事情節的展開都是通過人物對話來展現的,孫權爲什麼“勸”,是怎麼“勸”的,“勸”的結果怎樣?那麼請大家把人物對話部分先挑出來,然後體會一下人物各自說話時的語氣、神態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徵。

1、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揭示學習的必要性)

“不可不學!”應該是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孫權勸學》教案決,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朗讀時應體現語重心長,諄諄告誡的口吻,“不可不學”應重讀強調。)

(2)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揭示學習的目的、方法) “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表達了人物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爲“嗎”,強調並不是要呂蒙研究儒家經典,當專管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見往事耳”應重讀強調。同時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略帶責備的意味。朗讀時應注意體現這一點。)

(3)卿言多務,孰若孤? (委婉批評,揭示學習的可能性)這是一個反問句,對呂蒙辭以多務的理由加以徹底否定。同時,運用對比、反問,“孰若孤”要重讀強調,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 (現身說法,談讀書好處意在鼓勵呂蒙求學,)

(五)演一演

請三位同學分角色扮演孫權、呂蒙與魯肅,然後進行對話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說話時人物的心境,演完後學生作點評。

【小結】

五、課外延伸,體驗反思

《孫權勸學》公開課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繼續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積累文言文詞彙。

[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朗讀、翻譯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啓發學生學習古人的學習精神,通過不斷地努力學習來完善和充實自己。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聽三國演義主題曲

師: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確,亂世出英豪。三國,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涌現了一大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曹操、劉備、孫權,三足鼎立,可謂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對手曹操的稱讚。對於孫權,也許我們更多的是瞭解他當帝王的一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來學習第十五課《孫權勸學》。(板書課題)

二、背景簡介

1、提問:《孫權勸學》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鑑》,有誰能談一談有關《資治通鑑》的知識嗎?

(指名介紹)學生介紹自己蒐集的資料。

2、教師明確作家、作品

三、一讀——讀通課文

1、讀準字音請一生明確讀音,全班齊讀。

2、請一生試着朗讀課文。

3、聽課文朗讀(提醒學生注意聽清字音和停頓)。

4、全班齊讀。

四、二讀——讀懂課文

1、根據課文下面的註釋,自己解讀課文。

2、小組合作學習。

3、提出疑難字詞,全班互助解決。

4、出示重點詞句,指名翻譯。

5、全班齊讀。

第二課時

五、三讀——讀出語氣和感情

1、孫權的談話。

提問:要讀出什麼樣的語氣?

明確:語氣肯定,語重心長,現身說教。(學生練讀、指名讀、全班讀)

2、魯肅與呂蒙的對話。

提問:要讀出什麼樣的語氣?

明確:魯肅:驚訝、讚歎。呂蒙:自豪、自得。(學生練讀、指名讀、全班讀)

3、教師順勢拋出問題:從上述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孫權、呂蒙、魯肅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評價、點評、肯定。

4、在上述基礎上,要求學生當場表演孫權與呂蒙、呂蒙與魯肅的對話,再現當時情境。

5、全班齊讀。

六、延伸拓展:學了這篇文章,文中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對你有什麼啓示?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點評。 七、結束語: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才能挺立在時代的潮頭。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與大家共勉:“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希望大家在知識的海洋裏,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板書設計:孫權勸學

孫權→勸→呂蒙←贊←魯肅

(語重心長)(自豪、自得)(驚訝、讚歎)

關愛部下虛心接受意見愛才

好學勤學、刻苦敬才

善勸

《孫權勸學》公開課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再讀課文,理清故事發展脈絡

2、技能目標:合作探究文中語言,體會人物形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文中呂蒙刻苦學習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

教學重點:

1、合作探究文中語言,體會人物特點

2、學習文中呂蒙刻苦學習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

教學難點 :

合作探究文中語言,體會人物特點。

學情分析 :

學生掌握文句的基礎上,深入探究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翻譯課文,課件。

教學過程:

結合學科特點,體現單元組教學環節,學習內容,時間預測,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自主學習設計,問題探究,單元組合作,同層競爭,人人蔘與,精講足練,聯繫實際,點撥昇華, 集體備課 個人備課

一、導入新課,抽層檢測。(5分鐘)

二、出示目標,自主學習。(8分鐘)

三、共同探究,構建知識體系。

(一)複習回顧:(3分鐘)(大屏幕出示重點)

根據小組課前展示情況,用3分鐘複習上節課學習要點。

(二)再讀課文,根據下列小問題,理清文章發展脈絡(5分鐘)

a.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b.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c. 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

學法指導:再細讀課文後完成。

總結:文章圍繞學展開,出現的三個人物分別是:孫權 學--呂蒙 學—魯肅 學

(三)細讀課文,合作探究(10分鐘)

1、文章主要是通過什麼方式來進行人物的表達的?

2、孫權的話表現了對呂蒙的什麼態度?從文中找出,仔細分析

3.呂蒙讀書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4.結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猜一猜呂蒙說這話時,是什麼語氣和心情?

5.通過上面的分析,你能總結一下人物形象嗎?

(四)拓展延伸:(6分鐘)

與方仲永的變化相比,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樣的啓示?

(五)、當堂檢測(5分鐘)

(六)、作業設置:(3分鐘)

必做:同步一、二、能力遷移一;

選作:能力遷移:二

小結: 學科知識構建與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公開課教案 篇8

一、 教材分析及設計意圖

《孫權勸學》是人教社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自讀課,選自宋代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講的是三國時期東吳呂蒙在孫權勸說下認真讀書,才略長進的故事。文章短小精悍,對話描寫生動,既可承擔、落實本單元寫人的教學重點任務,又是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的好文本,具有極強的教育意義。

本設計以朗讀(不同形式)爲主線,以練習(不同形式)爲副線,意在通過引導,學生能夠疏通文意,積累一些基礎的文言詞句,體會傳神的語言,感知生動的人物形象,習得文言文基本的學習方法,從而達到“教師爲了不教”的目的。

二、學情學法分析

教學此課前,學生初中階段已學過八篇文言文,初步掌握了藉助工具書與課文註釋疏通淺顯文言文文意的能力,本課的主題與學習有關,易於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聯繫實際選準切入點,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疏通文意,在讀中質疑文題,圈點勾畫,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通過體會人物對話時的神態、心理,進而感知文本思想內容,提升學生的感悟與理解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資治通鑑》的文學常識;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及“吳下阿蒙”、“刮目相待”兩個成語。

2.在朗讀的基礎上,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正確翻譯課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對話,評說人物特點。

3.領悟開卷有益的道理。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並積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詞語及兩個成語,把握文意;

2.難點:品味人物對話並據此評說人物形象的特點。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教學方法與準備

1.方法:自讀法、質疑文題法、討論法等。

2.準備:課件,學生蒐集的相關學習資料等。

七、教學步驟

一)創設懸念,導入新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時代,英雄輩出的時代,關羽就是羣雄中的一位大英雄,但他最終敗在東吳的一位將軍之手,可想而知這位將軍定有非凡之處,他也是咱們安徽人,他是誰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他有關的一篇文章。(板書文題:孫權勸學)

二)範讀課文,正音斷句

1.師範讀,生聽讀,注意正音斷句。

2.生試讀,生評議,師隨機糾正。

3.指名讀無標點課文,要讀音準確,斷句正確。(投影無標點課文)

三)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1.交流學習資料,明確課文背景。(投影作者作品及文中人物,呼應導語)

2.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譯課文,圈點勾畫疑問之處,小組討論解決或師生全班共同解決。(投影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及示例)

四)演讀課文,感知內容

1.發問文題。孫權勸學的對象是誰?爲什麼要勸學?怎麼勸學的?結果如何?

小組合作討論,明確答案,理清課文思路。(板書: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

2.分角色演讀課文,模仿並感受人物對話中的語氣、神態、心理,完成課後練習二,評說人物形象特點。(板書:對話 善勸 肯學 敬才)

五)賽讀課文,探究質疑

1.師生賽讀,嘗試背誦。

2.從文中找出能夠表現呂蒙就學前後鮮明對比的兩個成語,並以此說一段話。(板書: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 對比)

3與《傷仲永》比較閱讀,找出異同點。

小組合作探究,明確答案。(板書 同:與學習有關;異:《傷仲永》----少年不學,泯然衆人 先敘後議 《孫權勸學》----成年肯學,刮目相待 對話描寫)

4.本文主要人物是誰?用哪一個成語能概括本文的思想主題?

小組合作探究,明確答案,完成課後練習一。(板書:開卷有益)

六)齊讀課文,梳理總結

1.以練習題的形式梳理與鞏固本課的知識點。(投影練習題)

2.請學生對照板書,回顧本課教學內容,齊讀課文。

七)拓展延伸,佈置作業(選做)

1.課下蒐集與學習有關的名言、故事,第二天交流。

2.根據課文內容,補寫一段“就學”時的情況。

3. 以《方仲永巧遇呂蒙》爲題,寫一篇想象作文。

4. 學完本課,你肯定有所感悟,聯繫生活,寫一篇讀後感

《孫權勸學》公開課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有關《資治通鑑》的文學常識。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2、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

(三)情感目標學生能夠懂得學無止境,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

教學重點:

品味魯肅、呂蒙對話並說出其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教學難點 :

聯繫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課型、課時:新課 1課時

教學手段:

黑板、粉筆和投影片

教學設想:

1、自讀質疑學生藉助工具書自讀課文,將其中疑難提出,小組間討論解決,或提出來共同解決。

2、編課本劇學生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將課文編成課本劇,一來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有益於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二來可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3、合作探究針對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可通過合作,共同探討解答。

一、導語設計:

師:這幾天有個難題讓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幫我想想辦法麼?

師:什麼事呢?我有個學生,他總是不肯下功夫學習,我勸他應該好好學習,他說自己的事很多,況且又不想當學者,不學也罷。我很想好好跟他講講道理,可又不知該怎麼說,大家看看我應對他說些什麼呢?

師:東漢時,吳國的國君孫權也遇到這種情況,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麼做的? (教師向學生求教,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且體現了學生式的老師這一課改精神。由此導入,引發學生求知慾。)

師:我們已經學過多篇文言文了,那對文言文我們應該怎麼學呢?誰來說說? 學生回答。

( 學生參與學習目標制定,益於激發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對之進行概括。

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簡介

1.作者: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2.孫權(182~252)字仲某,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

3.呂蒙(178~219)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

4.魯肅:字子敬,三國時吳國軍師。

《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通史,以史實爲緯,以年月爲經,按時代順序記錄了上起戰國、下至五代長達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書名是宋神宗所賜,有鑑於往事,資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爲皇帝提供統治人民的歷史經驗。

三、竟讀課文

師:現在請大家各自大聲朗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查工具書,同時結合註解瞭解文章大致內容。

師:剛纔大家讀過課文了,現在把書合上,看投影,然後各自大聲地流利地朗讀課文。 師:大家讀得不錯,現在能不能對着無標點符號之課文大聲、流利學生讀課文?投影片展示無標點符號之課文,訓練學生斷句停頓之能力。教學千法讀爲本。讀會字音、再加上個快速?試試看!師:我們來個比賽,看看誰能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課文。學生單讀、小組齊讀。 (讀品意味,真正用朗讀的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意蘊。)

四、合作探究、質疑問難

師:大家讀得很好,我們藉助各種參考資料繼續瞭解課文內容,不懂的提出來互相研究,解決不了的一會兒提出來,我們共同研究。

師:大家看看還有哪些地方要說說? 學生討論、交流,互相質疑問難。學生邊讀、邊議、邊圈點。學生講述課文內容。學生對文中疑難提問;學生自答教師引導。

(以學生自讀、發現、討論的活動爲主,還時間給學生、還主動給學生、還思想給學生。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若提不出問題,教師可就重點詞句之理解發問,避免疏漏,強化理解。)

1、小組合作翻譯課文,每組確定一中心發言人,展開比賽,看誰翻譯的最準確。

2、搶答題,詞語解釋選擇正確的一項。

3、提示古今異義現象。

4、揣測人物語氣。

五、編課本劇,深入課文

師:課文有多處對話,但人物的神態、心理並未直接表現出來,現在,假如你是編劇,你怎麼來編寫呢?假如讓你做演員,又該怎麼樣?小組內先試試。

師:哪一組主動來表演一下?

師:通過朗誦、表演,你認爲文中的人物當時神態和心態如何?

師: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說說對文中任何一個人的看法?小組編劇、表演。學生選出代表進行表演。學生髮表各自的看法。學生討論發言。

(本環節發揮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藉此深入瞭解課文意蘊,開闊學生學習課文之天

地。讓學生作爲學習的主人對課文進行品味。對學生的回答不要簡單地肯定或否定,鼓勵學生互相解答。)

六、聯繫課文,延伸拓展

師:學與不學,使呂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今天學習《孫權勸學》是爲了什麼呢?難道說只是爲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嗎?知道了這個故事,作爲跨世紀的一代人,你從中得到什麼啓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說說?師:很多同學都談到了學習的重要性,那麼古人在學習上還有哪些說法值得借鑑?

師:現在,回顧一下課前我請大家幫忙解決的問題,試着再幫我勸勸這位同學。

師:我們應該帶着問題走進課堂,更應該帶着深層次的問題走出課堂。根據你的理解和認識,有沒有什麼新問題呢?比方說大家有興趣瞭解更多與孫權、呂蒙有關的事情嗎?課文與文學作品一樣麼?讀書使人聰明,老師建議大家課後讀讀《三國演義》,從中瞭解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這一環節既是照應,同時又是加深和強化,使學生對學習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認識,讓他們自己教育自己。激發學生興趣,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達到延伸拓展的目的。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自主解決問題,做到教是爲了不教。)

七、小結

師:大家這一節課一定有許多收穫,無論是課堂表現、問題回答,還是課文學習,能不能說出來,我們共同分享?學生就自己這堂課的表現發言。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話給予適當肯定和總結,並昇華德育教育。

八、作業

師:課後大家練習背默課文,讓它成爲自己的知識儲備。另外,我們學過《方仲永》,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個天才少年,那麼,請以《方仲永巧遇呂蒙》爲題,展開想象,寫篇作文,文體、字數不限,只要你覺得表達出你的意思就行。學生針對課文,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作文,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加深和鞏固。

板書設計:孫權勸學

《資治通鑑》

學習的必要性

正面描寫 現身說法 學習的可能性

魯肅言行 結友而別側面烘托

(板書主要內容,儘可能做到簡潔明確,讓學生一目瞭然。)

《孫權勸學》公開課教案 篇10

教學目的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帶出“吳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兩個成語,進而帶出兩個成語的出處——該段文字。吸引學生注意力,導入新課的同時也讓學生懂得兩個成語的運用。

同學們,上課之前來作一個聽力小訓練,我來說一段話,要求是你們用心聽,並找出我這段話裏的兩個成語。

話說我初中的時候有個同學小劉,這人特別不愛學習,成天髒兮兮掛着兩條鼻涕,被同學戲稱爲“鼻涕蟲”。鼻涕蟲是那種老師一提就搖頭嘆息,也沒有什麼夥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憑久完事的。畢業以後我們就再沒有見面。多年後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學搞了個小聚會。大家很久沒見面,個個都覺得特別新鮮興奮,大家聊得特別高興。這時候有人高喊:快看!我們一瞧,原來來了一輛亮銀色寶馬,車門一開,從車上下來一個穿着西裝,戴着眼鏡,特瀟灑一“款哥”。所有女同學都“哇”了一聲,紛紛議論這帥哥是誰呀,這時候一同學說了:“他就是當年那個‘鼻涕蟲’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後就像變了個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後來考上了一名牌大學。人家現在已非‘吳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張得大大的,因爲實在沒辦法把鼻涕蟲跟眼前這個帥哥聯繫起來。一同學不禁搖頭嘆了一句:“唉,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啊……”

好,這段話就講到這裏,同學們能不能找出我剛纔這段話裏的兩個成語呢?(如示)對了,這兩個成語出自我國一部著名的史學著作,大家知道是什麼嗎?——《資治通鑑》

2、簡介《資治通鑑》及作者司馬光(課件顯示,由學生看註釋一起填入關鍵詞語)

資治通鑑,由司馬光支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三國到五代1362年的歷史。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整體感知

1、聽配樂範讀,整體感知全文。

2、對照註釋,自讀理清課文情節。(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 (大驚——結友)

(板書)

孫權 勸學

呂蒙 辭學——就學

魯肅 大驚——結友

3、請學生看課件顯示圖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一組一個同學,由同學推選,一個復旁白部分,一個複述孫權的話,一個複述呂蒙的話,一個複述魯肅的話)

4、課件顯示重要字詞,疏導理解。

三、品味語言

1、思考:課文以什麼方式展開故事情節?(人物對話)

2、請同學們和你的同桌分別扮演孫權與呂蒙,模擬人物的語氣進行對話,討論孫權究竟爲什麼要說這些話,該以什麼神態、語氣說。

3、請三個同學分別談談他們對三句話的理解,主要說說應該運用什麼語調,語速,讀出什麼情感來,以符合人物身份,能達到規勸目的,談完試讀。(課件顯示三句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