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孫權勸學》優秀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2.19W人 

作爲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孫權勸學》優秀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孫權勸學》優秀說課稿
  《孫權勸學》優秀說課稿1

  第一、說教材。

本單元選取的文章都是有關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等爲人類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人物的生動感人、廣爲流傳的事蹟。《孫權勸學》講的是孫權勸說東吳大將呂蒙認真學習的故事,選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文章簡練生動,用語不多,但能在寥寥數語中描摹出人物說話時的口吻、情態和心理,人物個性鮮明,躍然紙上,堪稱人物語言描寫的精品之作。同時文章宣揚了一種謙虛好學,重視閱讀的昂揚向上的思想,具有極強的教育價值。

  第二、說教學設想。

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想體現一種新的文言文教學思路。新課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應該怎麼教?本人的理解和做法是:堅持“吟誦爲本、注重基礎、品味探究、適當運用”的十六字方針。“吟誦爲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點,讓“讀”貫穿課堂始終,激發學生興趣,還文言文課堂書聲朗朗的本來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讀必須讀出“古味古韻”。本課中我將通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朗讀把對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注重基礎”,即關注學生文言文學習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通過掃清字詞障礙,增強文言文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當古漢語來教,而把文言文當美文來學,讓學生增強文學欣賞能力。“適當運用”,即讓學生能根據文章的情節、內容、人物性格等信息進行合理的想象、推理,進行擴寫、補寫、續寫(不是說讓學生學寫文言文),對文本進行創造性閱讀。本文作者爲了突出“孫權勸學”,對材料進行了剪輯處理,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爲學生的創造性閱讀提供了條件。

其次,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的體驗、探究,讓學生自主的與文本、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對話。整個課堂,教師預設大致程序,許多具體內容教師可根據課堂生成靈活駕馭和調控。

  第三、說教學目標。

“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這是新課程標準對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它在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強調初中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文言文教學作爲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與現代文教學共同承擔起這一重任,只不過側重點可有所不同。《孫權勸學》作爲一篇精練的文言文,是讓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培養閱讀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其簡練生動的筆墨,個性鮮明的對話,極富特色。從教材的編排體系來看,把它放在七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中,緊扣住單元教學中對學生學習名人的品格,態度與精神這一要求,同時新教材將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單元中,也有利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與積累文言知識,提高自己的文言閱讀能力。有鑑於此,我把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並積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詞語,掌握並能運用文中的成語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熟讀課文,做到能當堂背誦。

2、品味人物對話的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並能進行創造性閱讀。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朗讀體驗。讓“讀”貫穿課堂始終,讓學生在讀中體驗故事情節、人物個性。

2、探究交流。採用師生同讀同講的方式。(在師生、生生交流中,達到知識互補和提高,有助於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虛心接受正確意見,不斷追求進步,努力讀書學習的精神。

  第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教師由三國演義說起,引出呂蒙,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教師在介紹時採用說書的方式(用半文半白語言),激活學生的興奮點。

二、辨讀課文,對照註釋讀準字音、節奏。

1、學生自由讀,對照註釋讀通課文。培養學生看註釋的習慣。

2、單個學生表演讀,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點評。通過“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把握課文的朗讀要求。對難句的朗讀老師要抓住契機調動學生進行探究,不可輕易放過。在此環節中,教師充分發揮激發引導作用,讓學生聲情並茂,搖頭晃腦,拿腔拿調的讀,讀出古韻古味。

三、教師範讀,學生點評。

教師聲情並茂的吟誦把學生帶入當時的情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體驗。同時讓學生給老師的朗讀挑刺,學生的熱情和探究的興趣可被充分激發。

四、析讀課文,理解文義。

採用文白互讀的方式,一學生讀原文,另一學生用白話文進行解說。解說時要力求語言生動流暢,再現原文神韻。這樣可避免傳統逐字逐句翻譯的機械和刻板,既可培養學生的文言理解力,又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力。

在文白互讀的過程中,教師、學生及時進行點評,加深學生對重點文言詞彙的理解。同時,通過投影對常用文言詞彙進行疏通檢測。

五、分角色演讀,品味人物個性化語言。

學生扮演孫權、呂蒙、魯肅,模仿三人的地位、身份、口吻、情態、語氣等進行角色朗讀,揣摩品味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學生演讀的時候引導他們細細品味,用“——————寫出了—————”的句式品味文章語言。這樣,學生在自主的體驗探究中就可以輕鬆的突破本課重點,學習並掌握富有情趣的對話描寫。

六、創造閱讀。

接受美學認爲,讀者對文本的閱讀不應是被動的,而應參與到對文本的再創作活動之中。文中有多處空白,爲學生的創造性閱讀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話省略了許多未說的內容;“蒙乃始就學”,如何學,本文沒說,儘可以讓學生去想象;“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呂蒙究竟談了些什麼讓魯肅大驚?這些內容儘可以讓學生去想象、去補充。學生在補充時可文言可白話,可文白夾雜,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

七、聯想鏈接,精神內化。

本文給了我們什麼啓示,請用一句俗語或名言或古詩文名句進行解釋。

八、吟誦課文。

學生能背則背,不能背就讀,課堂在課文的吟誦聲中結束。

  《孫權勸學》優秀說課稿2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孫權勸學》,下面我將按照說教材、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這幾個環節來加以說明,懇請各位同志多多指教。

  一、說教材

《孫權勸學》選自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十五課,這個單元選取的文章都是有關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等爲人類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人物的生動事蹟。《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鑑》,文章通過寫孫權勸導呂蒙學習及呂蒙接受勸告認真學習後發生的變化,點明瞭學習對於健全人格的作用、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一是讓學生感受呂蒙從一介武夫變爲一名儒將的巨大變化,從而體會學習對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二是讓學生能掌握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方法。《孫權勸學》安排在這裏,是要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在學習歷史人物的同時體會學習的重要性。

  二、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該課放在名人單元,而且又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對人物的體會必不可少;對文言文的教學還應重視落實字詞和朗讀,可以說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決定的。所以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文章內容,積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詞語,掌握並能運用文中的成語。

(2)能力目標:揣摩人物的語言,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3)情感目標:理解“讀書求知的可貴”

根據上述目標,我把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熟讀課文;明確呂蒙接受勸告後發生的巨大變化,從而體會學習的重要性、確立爲教學重點;把品味人物對話的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確立爲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我主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比如齊讀、誦讀、自讀、對話朗讀等以加強對文言文的理解。其次,我採用探究交流的方法,以分組探究的方式疏通文章大意,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助於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根據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習慣,我爲學生設計這樣的學習方法:多讀書,提問題,善交流,勤思考、要以學生爲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自己解決難詞難句、重要字詞,並由學生互相解答,教師“引而不發”,只把獲得結論的途徑指給學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從中悟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說過程(見教學設計

首先我用講述故事的方法導入,這樣既引發了學生的好奇,激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又介紹了寫作背景,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中去。

教學的第二個環節重點朗讀,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引導學生採用個讀、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朗讀。1教師示範朗讀的方式,讓學生聽清讀音,注意句讀。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句讀。3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指出讀音和句讀方面的錯誤。4學生齊讀。

第三個環節:合作探究,披文入情。這一環節我給學生安排了兩個步驟:一是品味探究,二是人物分析。讓學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解決。

(一)品味探究

1、找出孫權勸說呂蒙的語句,說說孫權是怎樣勸說呂蒙的。(先力陳必要,再現身說法。)

2、小組討論這些句子該用什麼語氣讀,爲什麼用這種語氣讀?

引導明確: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既嚴於要求,又充滿期望。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孤豈欲治經爲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後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其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3、呂蒙讀書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是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的?

4、爲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參考:困爲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民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5、請解釋“吳下阿蒙”。(“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由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孫權勸學》優秀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目標

《孫權勸學》選自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該單元是一個名人單元。這些文章人文內涵豐富,都各自有側重地寫出了名人的品格、氣質和生活道路。教學這一篇課文,應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這三個方面着手。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以及給我們的啓發意義。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在反覆誦讀中,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該課總得來說在名人單元,而且又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對人物的體會必不可少,對文言文的教學我們應重視落實字詞和朗讀的培養,可以說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決定的。)

(1)知識目標: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文章內容,瞭解一些文言的實詞、虛詞的意思。

(2)能力目標: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3)情感目標:理解“讀書求知的可貴”(開卷有益)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1、總得來說,“教學千法,朗讀爲本。”朗讀法的運用不可缺少,同時應在課堂中教學形式多樣,齊讀、誦讀、自讀、對話朗讀等等相結合。文言文教學新課程標準提倡新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教學思想,但是卻不能忽略了“雙基”教育,這對文言文教學可謂是一大挑戰,注重朗讀,以讀會意,可以加強對文言文的理解,同時給予文言文準確的定位很重要。對學生來說能夠閱讀淺近的文言文,注重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這是學習它的目的,要注重學生字、詞、句的積累,因爲它是學生舉一返三,閱讀的基礎。

2、情境設置法,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讓學生深入課文。

3、討論法,這是學生掌握運用,實踐能力培養的一種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來自行解決問題。教師則引而不發,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可能發現真理。

  三、學法的指點與指導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往往採用串講法,師授生法,字字落實。重視了文言文的工具性,但不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更忽略了文言文的人文性。怎樣把文言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恰倒好處的結合起來,是語文教學課堂應訓練和實踐的。

我國古代的教育文獻《學記》曾強調“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對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從教與學兩方面進行點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學法具體: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方面的共同發展。

第一方面,在誦讀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詞法方面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並由學生互相解答,教師“引而不發”,只把獲得結論的途徑指給學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從中悟出解詞的方法。

第二方面,讓學生提出對課文思想內容理解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組織課堂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方面,感知文章的主題,對求知的正面宣傳和教育意義。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主要分三步:初讀—精讀—品讀。以讀貫穿始終。

(一)導入新課:

三國時期,孫權手下有一大將軍叫呂蒙,英勇善戰因此孫權十分器重,但他卻不愛學習,每次孫權勸他學習,他都推三阻四,這不今天孫權又來勸說他了,那麼我們一起走進《孫權勸學》去看看,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引發好奇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

學生朗讀,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古人曰“熟讀百遍,其義自現。”應反覆進行,要引導學生採用個讀、聽讀、競賽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爲樂。(在朗讀的基礎上,簡單回顧。可以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培養質疑問難的情緒。),所以可以設置第三個問題。

1、齊讀課文,對文中的生字、詞、句進行解疑。

2、請部分學生朗讀,找出認爲特別需要重視的文言字詞。

a、如:豈,難道。辭,推託,當塗:當道,當權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道授業的學官,等等。

b、呂蒙面對孫權的勸說,有沒有接受?他後來的結果怎樣,你從哪裏看出來?

不可不學———辭+就學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3、協作質疑

(朗讀課文,同學之間合作、討論、探究)學起于思,思起於疑,要有懷疑精神。通過對文章的品讀,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藉助註釋、資料,運用自學法閱讀課文,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答,這兩個問題的設計意在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讓我們從一前一後先明的感受到主人公的變化。

a、文章題爲“孫權勸學”重在“勸”字,他是如何來規勸的。

b、呂蒙的改變,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魯肅的論議:(一問一答)

  《孫權勸學》優秀說課稿4

  一、說教材分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特色

《孫權勸學》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該單元是一個名人單元,共五篇文章,《孫權勸學》處在本單元的最後一課。前四篇分別爲《鄧稼先》、《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音樂巨人貝多芬》、《福樓拜家的星期天》。這些文章人文內涵豐富,都各自有側重地寫出了名人的品格、氣質和生活道路,頌揚了他們對人類的貢獻。這些名人都是璀璨的明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本文在延續前面四課展現名人風采的同時,也有一些新的變化。

(二)本課教材分析

《孫權勸學》是選自《資治通鑑》的一篇小短文,通過寫孫權勸導呂蒙學習及呂蒙接受勸告認真學習後發生的變化,點明瞭學習對於健全人格的作用。文章只有129個字,淺顯易懂,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藉助課文的註釋和相關資料,應該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故事大意。

本冊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一是讓學生感受呂蒙從一介武夫變爲一名儒將的巨大變化,從而體會學習對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二是讓學生能掌握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方法。

(三)課標要求

20xx版課程標準對文言文學習的要求是: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

另外,課程標準對朗讀還專門做了規定: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

(四)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疏通字詞,積累詞彙;

2、反覆吟誦,知人明理

  二、說學情

進入初中以來,學生已學過《童趣》、《論語十則》《山市》等八篇短小的文言文,初步積累過“乃”“但”等文言詞彙的簡單用法,對一些文言句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而且本文淺顯易懂,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藉助課文的註釋和相關資料,應該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故事大意。同時,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對寫人記事的文章比較熟悉,容易把握課文內容,教師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只給予方法技巧上的點撥指導就行。

  三、說教學模式

1、多樣化朗讀法,這是我教學古文首先採用的教學方法。可以自讀、聽讀、互讀齊讀,抑揚頓挫的讀、情感再現讀,這樣反覆朗讀,古文的美感就會凸現,古文知識也會逐步積累,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也會逐步提高。

2、採用導學案教學法,這一直是我們學校的特色教學模式。這種師生共用的導學案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爲主線,注重對學生課前課中課後的導學過程,力求調動所有學生的求知慾,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說教學設計

針對以上分析,我對教學本課的流程做了以下設計:

1、課前準備:

下發導學案,讓學生結合導學,做好預習並積累有關學習的格言、名言。

2、導入新課(1分鐘)

讓學生齊讀第一課課後補錄“朗讀的好處”,一方面提醒同學們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是反覆吟誦,另一方面提醒他們對這一類文言文,反覆誦讀,口耳並用,不僅利於理解和記憶,而且會大大增強閱讀的形象感和情趣感。

3、反覆吟誦

第一步:認熟,字正腔圓(5分鐘)

(1)多媒體播放朗讀錄音,聽錄音朗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楚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畫出疑點。

(2)結合聽到的錄音檢查課前導學訓練中的讀音和節奏練習,採用先自查後小組互查的方式。

(3)大聲自讀課文兩遍,要求吐字清楚,速度適宜,做到準確無誤,字正腔圓。

(4)小組內推選一名代表演示朗讀,其他成員評價,以調動所有同學朗讀的積極性。

第二步:譯讀,曉暢字句(15分鐘)

(1)學生根據註釋提示,藉助工具書,疏通文句,圈點勾畫難詞難句。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設計這一環節目的是培養學生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同時在自學中豐富積累,培養語感。

(2)結合導學案課堂訓練題,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重點問題:全文分爲兩層:12

第三步:美讀,入情入境(15分鐘)

疏通文意後,學生對文中孫權、呂蒙、魯肅等人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真正讀懂他們,透徹的瞭解他們,我們還得繼續深入到字裏行間,穿越時空,身臨其境,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感受揣摩當時人物的語言、神態以及對待讀書的態度,進一步明確文章的主題。可以說這是一種思考閱讀,我設計了三個問題,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1、呂蒙乃一介武夫,要勸說他學習是何等困難,在這過程中孫權對此又是何等態度?

(讓學生進行對話朗讀,體味孫權當時的心態。呂蒙的話課本交待不多,可以根據課文進行改編)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嚴肅、懇切

卿言多務,孰若孤———責備

乃始就學——不情願

2、文章中沒涉及呂蒙求學的過程,卻讓我們見證了他極大的變化,主要是誰的神情、態度讓我看到了這一切?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呂蒙和魯肅的對話,體會說話人當時的神態。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驚讚)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頗爲自得,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

3、孫權的話與魯肅的話情調有何不同?

孫權比較低嚴肅、認真(君臣之分)

魯肅則有調侃意味(朋友之情)

設計意圖:在本文中,寫魯肅、呂蒙的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係,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是全文的精彩之處。所以這些對話我引導學生反覆的讀,朗讀就是理解,朗讀就是發現。在反覆的朗讀中,有所體驗和感悟。

“文章不是無情物”,語文與其它學科最大的不同,就是語文中蘊涵着非常多的感情因素。“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通過讀,通過聯繫生活體驗去感悟出來的。”

在此基礎上我組織學生舉行分角色朗讀比賽,背誦比賽這樣的遊戲,目的是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積累,此環節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有利用記憶的鞏固。

第四步:悟讀,知人名義(3分鐘)

通過以上環節的設計,學生已經能夠體會到文章的深層次內容和意義,對於自身的讀書有了進一步的明確,可以說有了教育意義。爲了鞏固所學,加深印象,我設計了這樣的主問題: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啓示?

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談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看法。課堂上交流,共同提高。

第五步:比讀,感悟提升(5分鐘)

將本文與《傷仲永》一文做比較閱讀,看兩文的異同點,並談談你的感悟。

目的還是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

4、小結:齊背課文

師做結: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同學們積累的這些名句格言都是我們的祖先用實踐證明了的真理,是我們民族文化沉澱下來的精髓,願我們謹記之,奉行之!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高度濃縮,要體現出程序性、概括性、藝術性

我的板書設計是

孫權勸學

孫權勸學重才善勸

呂蒙治學虛心聽勸

魯肅嘆學真誠敬才

  六、課堂評價

1、朗讀的評價:評價學生的朗讀,可以從語音、語調和語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重點是讀出愚公、其妻、智叟的不同語氣。評價有感情的朗讀,要以對內容的理解與把握爲基礎,要防止矯情造作。

2、對人物形象分析的評價,着重考察學生感受形象的水平,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

  七、課程資源的開發

課前:讓學生蒐集整理有關學習的名言格言。

課中:與《傷仲永》一文的比較閱讀。

課後:結合我們學校的校本教材《古詩文誦讀》,結合我校的校本教材《古詩文誦讀》,讓學生自讀《蜀鄙之僧》、《孟母斷織教子》等勸學的文章,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養成健康積極的學習習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