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七年級語文孫權勸學教案

本文已影響 2.81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孫權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語文孫權勸學教案

七年級語文孫權勸學教案1

 教學設想

教學重點: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可通過朗讀來揣摩領會人物形象,讓學生進行討論來理解課文

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爲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

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爲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爲:認爲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爲:“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爲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十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

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就學一議論~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爲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爲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思考討論: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爲“嗎”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儘量讀難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思考討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爲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清說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爲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六、背誦課文。(可當堂檢查)

七、說話訓練: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後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八、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一、二。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冶通鑑》

  勸學:辭~就(懇切、關心)

  議論:非復吳下阿蒙(驚異、讚歎)

  何見事之晚(自得、自豪)

  (馬駿)

七年級語文孫權勸學教案2

教學目的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課文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課文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重點、難點

重點:

(1)學習課文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課文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課文。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爲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爲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爲:認爲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爲:“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爲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十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課文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就學一議論~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爲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

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爲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思考討論: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爲“嗎”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儘量讀難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思考討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爲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清說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爲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六、背誦課文。(可當堂檢查)

七、說話訓練: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後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八、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一、二。

七年級語文孫權勸學教案3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學生查字典,理解“吳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兩個成語的含義。

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相待:相看待。

二、學生自讀課文。

1.根據註釋疏通字詞,有疑難之處即提出來。

2.教師落實重要詞句。可結合教學設計(A)

三、學生齊讀課文,分析理解“外機功學”。

I.呂蒙是怎樣從”吳下阿蒙”一變而爲讓人“刮目相待”的?

聽從了孫權的勸告,”‘就學”。

2.孫權是怎樣功學的?體會他的語氣、神態和心理。

①‘“卿今塗掌事,不可不學!”:語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允滿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②“孤豈—…·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後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③“卿言……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四、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呂蒙與魯肅的對話,揣摩“刮目相待”的內涵。

說明:朗讀時要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說話時的心境,讀完後教師應作點評。

思考討論:

1.魯肅爲什麼對呂蒙會“刮目相待”?

因爲他從與呂蒙的談話中,發現呂蒙才略大增,與先前的“吳下阿蒙”判若兩人。

2.呂蒙學有所成.課文直接表現這一點沒有7是怎樣表明的'7

沒有直接表現目獲的才學大增,學有所成,而是從魯肅的佔語中側面表明的。

3.“‘卿今者才略,非夏吳下阿蒙!”表現了魯市怎樣的感情?

既感到十分驚訝,又由衷爲呂象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讚許之態呼之慾見。

4.“士別三日,……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怎樣的心境?

“何……乎!”表示感嘆語氣,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後

感到很自豪、自得。

說明:呂蒙的“自豪、自得”緣於對學習有新的認識。從學習中獲益匪淺。

5.“刮目相待”後。魯肅有何舉動?說明了什麼?

與呂蒙結友,說明魯肅對呂蒙的賞識、認可。

五、背誦課文。

六、佈置作業。

寫一篇讀後感.談談學了本文後你的體會。

 板書設計:

  孫權動學

  《資治通鑑》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勸學、就學、議論、結友)

七年級語文孫權勸學教案4

課題名稱:《孫權勸學》

課型: 講讀

課時安排: 1課時

內容分析: 本文節選自《資治通鑑》,人物形象孫權、呂蒙、魯肅性格鮮明,各具風韻;人物對話富有情趣,雖然短小,但卻令人尋味。

學情分析:應引導學生正確的朗讀課文,翻譯課文,並通過朗讀了解文章的創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本文有關的文學常識;

2、識記重點字詞及其翻譯;

能力目標

準確朗讀課文,正確翻譯課文,並通過文章的朗讀與分析瞭解

文章的創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

教育目標

教育學生應該學會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有利於自己健康成長文化養料;同時,在自己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應該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 並認真的加以改正。

教學過程

教 學 內 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語

同學們,中國有句古諺:“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可見,良藥與苦口,忠言與逆耳總是相伴相隨的。然而,我認爲如果講究說話的策略,良言卻可以被包裝上一層甜蜜的.外殼,變得易於人們接受,那麼將會產生“良藥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的表達效果,這便是語言的藝術與魅力。今天,便讓我們一同來學習《孫權勸學》這一堂課,讓我們共同步入三國時代,來領略一下古人的語言表達的藝術風采。

導入新課

聽講

二、簡介作者生平、創作以及《資治通鑑》的基本情況

1、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寶元進士。他立志編撰《通志》,作爲封建統治者的借鑑。治平三年撰成戰國迄秦的八卷。神宗時賜書名《資治通鑑》。他反對王安石實行變法。元豐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國政,數月間盡廢新法。爲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著有《司馬文正集》、《嵇古集》。

2、《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撰。294卷,又考異、目錄30卷。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爲《資治通鑑》。全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傳狀、文集、譜錄等222種。內容以政治、軍事爲主,略於經濟、文化。全書貫穿1362年史事。有“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世之得失。”

組織學生進行材料交流並出示板書

將課後查閱的資料在班內進行交流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本文主要講了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乃始就學”,後其才略突飛猛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

範讀課文並對學生進行“如何概括段意”的學法指導

概括段落大意

三、準確翻譯課文,並識記重點詞語

1、 師生互動進行掌握文章的基礎知識:學生設疑,教師答疑;

2、 教師出示板書,檢驗討論結果,並完成“研討與練習”第二題。

組織、參與學生討論,並進行適時指導

分組討論:

1、 設疑;

2、 翻譯文章

四、揣摩品味課文

1、 認真朗讀課文,試回答如下問題:

1)孫權勸學的過程與結果分別如何?你查到了那些資料可以說明呂蒙學有所成?

(過程:指出“學”的必要性: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指出“學”的可能性:“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三國演義》第76回“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等)

2、 試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完成板書)

3、 試分析《孫權勸學》與《傷仲永》兩篇課文在創作風格以及人物形象呂蒙何方仲永的不同?

(《孫權勸學》:對話爲主,言簡意賅;

《傷仲永》:敘議結合,借事說理。

呂蒙:年長好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年幼不學,毫無所成。 )

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啓發、引導學生完成思考問題

討論,回答問題,聽講,記筆記

五、表演課文

1、 按原文內容表演課文,儘量使用原文的語言進行對話;

2、 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進行表演,使用現代漢語進行表演;

3、 將表演的背景設置爲現代社會,可進行合理的想象,中心議題應該展示《孫權勸學》一文的現代意義。

提出表演的要求與規則,並組織學生進行課文劇的表演

表演課文,評價表演

六、總結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我們可以從中獲取源源不斷的“活水”來充實自己的頭腦,武裝自己的思想。雖然英雄已去,但他們的豪情與才智卻獎被人們永世傳誦。還記得《西江月》這首蕩氣迴腸的古詞嗎?讓我們一同來背誦一下,感受歷史,激勵鬥志。

總結全文,背誦《西江月》

聽講,背誦《西江月》

七、佈置作業

學完《孫權勸學》一文,想必你一定有所感觸,試結合你對呂蒙的認識寫一篇短文,題材、字數不限。

佈置作業

記錄作業

板書設計

15、孫權勸學

《資治通鑑》: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孫權 → 呂蒙 ← 魯肅

(善) ↘ (聽) ↓ (證) ↙

七年級語文孫權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讀準字音,讀清節奏,讀出感情,朗讀成誦。

2、反覆朗讀理解並積累文言文詞彙,疏通文意。

3、品味人物對話的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並能進行創造性閱讀。

過程與方法:

1、朗讀體驗。讓“讀”貫穿課堂始終,讓學生在讀中體驗故事情節、人物個性。

2、探究交流。採用師生同讀同講的`方式。

情感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虛心接受正確意見,不斷追求進步,努力讀書學習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並積累文言文詞彙,反覆朗讀,當堂背誦。

教學難點:

品味人物對話的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激趣揭題

板塊二:風采展示

(1)學法交流 要求:學生自由交流學習文言文的經驗、方法

(2)預習檢測 要求:學生到黑板前展示預習的文言文基礎知識

從以下幾個方面展示:文學常識、正確讀音、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通假字、重點字詞句、多義同詞

(3)我有我風采 要求:共享預習中的收穫、探討預習中的疑問

板塊三:感悟文本

(1) 初讀課文,分角色朗讀,學生點評朗讀得失 。

(2) 品讀課文,探討人物神態、心理, 概括人物性格。

板塊四:拓展延伸

要求:從孫權的勸說藝術、呂蒙虛心學習等角度談自己的思考。

板塊五: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孫權——勸學——關心下屬

呂蒙——就學——知錯就改

魯肅——贊學——賞識進步

七年級語文孫權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積累文言詞語,翻譯課文,知道作者、作品、及相關背景。

2. 講述文章內容,背誦課文,揣摩語言,說出文章給人的啓示。

二、過程與方法

1. 課前收集有關作者等資料,孫權和呂蒙的故事。反覆朗讀課文,揣摩文中生動的對話描寫,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畫。

2. 小組合作,對比閱讀《孫權勸學》與《傷仲永》,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認識刻苦治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於國於己都意義重大。

2. 勉勵學生重視學習,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翻譯、背誦課文。揣摩文中的.對話,感受人物形象。

難點:美讀課文,讀出人物個性,讀出文章韻味 。體味對話的情味

教學資源:自制多媒體課件;打印好的練習資料;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師生共同欣賞。《三國演義》這部作品道出了三國時多少英雄人物的英雄事,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孫權勸學》,瞭解一下三國時呂蒙的故事。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紹

1. 多媒體出示“司馬光砸缸”的圖片,請一位同學講講這個故事。

2.學生展示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作者、作品及背景 的資料。之後,多媒體顯示。

(三)整體感知,背誦課文

1. 初讀課文,準確認讀。

多媒體播放示範朗讀,學生聽讀,掌握字音。教師提示一些字的讀音。請一位學生認讀,由其他學生訂正。

2.譯讀課文,把握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參照註釋,理解字詞,翻譯課文。(有不會翻譯的地方提出來,小組解決不了的提交老師)

2)小組競賽。全班分四個小組,分發練習資料,完成後派代表展示。(文言字詞句解釋)

教師指導,並適時點撥。

3.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概括故事情節,理清背誦思路。學生齊背。

(四)合作研討,品析對話

1)品析本文言簡意豐、富於情味的對話描寫,感受三位人物各自說話的口吻、神態、心理。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點撥。(課件顯示)

2)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說話者的語氣,體會人物個性。

3)積累成語“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即刮目相看”。

(五)體驗反思,總結全文。

提問:呂蒙由不學到乃至學有所成,這個變化過程給你什麼樣的啓示?

學生思考,踊躍發言。教師評議,讚賞中含期盼,給他們信心。

(六)比較閱讀,延伸拓展

比較閱讀《孫權勸學》和《傷仲永》,談談兩文內容、寫法上的異同。

小組合作探討後交流。師生共同總結。

(七)積累運用,佈置作業

1)積累有關讀書的名言。

2)如果你的朋友也像呂蒙不愛學習,你會怎樣勸說?請寫一個片段。

七年級語文孫權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掌握幾個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提高文言文的朗讀能力與水平。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3、學習規勸的藝術----善勸,培養善納雅言的品質,明白學習的作用,重視學習,會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孤、博士、見、但、乃等文言實詞、虛詞。

2、通過停頓、重音、語速、語氣、語調的朗讀訓練,提升文言文的閱讀能力與水平。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內容及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分享材料。

1、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爲《資治通鑑》,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爲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二、熟讀全文。(學生齊讀,教師範讀,學生自由讀熟)

三、疏通文意,瞭解文章內容。

第一部分:運用語言描寫詳寫孫權現身說法,從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兩個方面勸呂蒙學習。第二部分:運用語言描寫從側面以魯肅大驚體現呂蒙的巨大變化,寫出吳下阿蒙接受勸說就學後令人刮目相待。從而突出了孫權“善”勸。

四、文言知識積累。

1、成語:

①刮目相待(看):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說法”報告後,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②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爲總經理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③士別三日:即讀書人分別後三天,或說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時間,特指有了明顯的長進,一般與“刮目相看”連用。也可以單獨使用,褒講久違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歸類。

實詞:

(1)當塗---當權(2)辭---推辭(3)孤---帝王自稱

(4)卿---帝王對愛臣的稱呼(5)見---瞭解(6)往事---歷史

(7)孰---疑問代詞“誰”(8)及---到了(9)過---經過、到

(10)更---變換、改變、重新(11)見事---瞭解事情的發展情況

(12)拜---拜見(13)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虛詞:

(1)豈---反問副詞“難道”(2)但---只,只是

(3)乃、遂---於是,就(4)大---副詞,非常

(5)即---副詞,就(6)何---疑問副詞,怎麼

通假字:

①卿今當塗掌事(“塗”通“途”)你現在掌握軍國大事

②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邪”通“耶”表疑問語氣,相當於“嗎”)我難道想讓你成爲一個研究經書的博學之人嗎?

古今異義:

①孤古義:古代王侯的自稱。今義:“孤單”“孤苦”。

②博士古義: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官。今義:學位最高一級。

③但古義:只。今義:轉折連詞。

一詞多義:

乃:乃不知有漢(竟)蒙乃始就學(才)

見:見漁人(看見)見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狀語後置)

3、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爲藉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作品成爲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裏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穫。”呂蒙於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幹謀略,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另眼相看。大多數哥爲什麼這麼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爲朋友才辭別。

第二課時

五、課文賞析。

(一)齊讀課文,思考問題:

1、課文寫了哪三個情節?

(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

2、找一找:《孫權勸學》是一個著名的勸學故事。題目中最關鍵的詞是“勸”。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

①“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揭示學習的必要性)

②“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學習的目的、方法)

③“卿言多務,孰若孤?”→→(委婉的批評)

④“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現身說法,讀書的益處)

3、品一品:魯肅贊學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幹和謀略,已不再是過去在吳縣時的那個呂蒙!)→→語言描寫

②“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與讀書人分別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長兄你爲什麼看清事物這麼遲呢?)→→語言描寫

③“遂拜蒙母,結友而別。”(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爲好友,然後分別了。)→→動作描寫

(二)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①“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②“鄧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反問句,強調並不是要呂蒙研究儒家經典,

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③“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務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④“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讀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⑤“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三)精讀討論:

1、本文是怎樣表現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爲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爲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魯肅爲什麼與呂蒙“結友”?(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爲魯肅爲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四)分角色朗讀,思考問題:

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即吃驚,又情不自禁的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後感到很自豪、自得。)

3、與方仲永的變化相比,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樣的啓示?

呂蒙-――當塗掌事乃始就學→→年長乃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五歲能詩、文理皆有可觀、賢於材人遠矣→→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