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人教版《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2.03W人 

  九年級上冊《我的叔叔于勒》學案人教版

人教版《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2)體會人物語言的個性化,進一步學習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作者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運用對比手法成功刻畫人物性格。

難點:懸念的鋪排,構思的巧妙。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導語:

2、作者介紹

莫泊桑是19世紀後期法國重要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短篇小說家,被稱爲短篇小說之王。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說是《羊脂球》。這篇課文就是選自他的同名短篇小說集《羊脂球》。

3、課文分析

(1)整體感知

請大家看到課文,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怎樣的一個故事?

菲利普一家住在哈佛爾,他在外工作,收入不多,家裏還有三個孩子。菲利普有個弟弟叫于勒,是個敗家子,不僅揮霍掉了自己應得的遺產,還大大佔用了他應得的那一部分遺產,菲利普只好打發于勒到美洲去了。受盡拖累的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沒想到于勒竟發了財,而且來信說希望賠償菲利普的損失,於是菲利普一家日夜盼望于勒回來。於是每到星期日,他們一家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只要一看到大船開來,菲利普總說那句永遠不變得話,“唉,如果於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他們家的二女兒還因爲于勒的信促成了婚事。爲了二女兒的婚事,他們一家人乘船去哲爾賽島旅遊,卻在船上巧遇了已經淪爲了窮水手的于勒。菲利普夫婦十多年老所向往的榮華富貴一下子成了泡影,希望變成失望,最後變成了咒罵和怨恨,於是他們遠遠地躲開了原本熱切盼望着的于勒。

同學們思考一下,爲什麼菲利普夫婦要避開于勒呢?畢竟於勒曾是他們熱切盼望着的人,畢竟於勒是菲利普的親弟弟啊?(學生)我們回憶前面我們講的“雨人”的故事,弟弟終於放棄了對金錢的索取,被那份濃濃的親情感化了。那麼這篇課文中的菲利普夫婦,他們的心在金錢利益和親情之間,到底傾向了哪一邊呢?(學生)

(2)小說情節分析

對,金錢!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的名作《雅典的泰門》中,主人公泰門就有這麼一段獨白,“金子,黃色閃光,寶貴的金子!只這麼一點點,就可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作者借泰門之口,發出了對金錢社會的憤怒控訴。在金錢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金錢究竟起着怎樣的作用,佔有怎樣的作用呢?前面我們談到菲利普夫婦在金錢與親情中,選擇了金錢。在這篇《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可以說是像一條“變色龍”一樣,變化不定,都是因爲金錢利益的關係。

①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變化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人物是怎樣評價于勒的?

P79 5自然段 “那時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這以前則是全家的恐怖。”

P79 6自然段 “那就是壞蛋,就是流氓,就是無賴了。”

P79 8自然段 “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P80 12自然段 “好心的于勒”、“有辦法的人”

P83 31自然段 “這個小子”

P83 32自然段 “這個傢伙”

P83 33自然段 “他是個法國老流氓”

P84 38自然段 “這個賊”、“那個討飯的”

P84 42自然段 “這是我的叔叔,父親德弟弟,我的親叔叔”

P86 46自然段 “這個流氓”

注意:“花花公子”是說有錢人家的子弟,而於勒家不是,他家比較窮,這不是對他的稱呼。

“壞蛋、流氓、無賴”是就一般情況說的,其實也暗指于勒。

②現在我們一起來把這些評價分分類,看看哪些話是在大致的情況下說的,並說說分別是哪些情況,菲利普一家對於勒又採取了什麼態度?

Ⅰ、評價:“那就是壞蛋,就是流氓,就是無賴了”、“分文不值的于勒”、“在這以前則是全家的恐怖”

同一種情況:因爲于勒把自己應得的遺產吃得一乾二淨之後,還佔用的“我”父親應得的那一部分。

態度:把他趕走了。(提示課文當中有“打發”一詞)

Ⅱ、評價:“全家唯一的希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同一種情況:他們接到于勒的兩封信以後。(問)信中哪些話導致他們這樣說于勒呢?(“賠償我父親的損失”、“發了財……一起快活地過日子”)

態度: 一家人到海邊的棧橋上散步,盼于勒回來。(可能有學生會回答“等”,教師提示“等”不能說明這一家人此時熱切盼望于勒回來的心情。我們一起來看文章中哪些細節體現了“盼”字?)

“父親總要說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於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啊!’”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沒再來信。可是父親德希望卻與日俱增。”

“對於勒叔叔回國這樁十拿九穩的事,大家海擬定了上千種計劃,甚至計劃要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

“那時候,大家簡直好像馬上就會看見他揮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Ⅲ、評價:“這個賊”、“那個討飯的”

同一種情況:發現于勒是一個窮水手。

態度:大罵于勒是賊是流氓。爲了避開于勒,改乘另外一條船。

教師對小說情節總結:當於勒花了他們的錢時,他們把于勒看成是恐怖,怕他,所以纔有那麼多咬牙切齒的稱呼,可以說對他是又怨又恨,罵他是壞蛋、流氓、無賴,於是把他趕到美洲。當於勒到美洲賺了錢,來信說願意還他們錢,還可以多給他們錢時,他們又說他是“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有辦法的人”,竭盡所能地讚美他,望眼欲穿地盼着他,每週去海邊散步迎接他,當他們去哲爾賽島遊玩時,在輪船上出乎意料地遇到了已經破產,淪爲賣牡蠣的窮水手的于勒時,他們是那樣地震驚、恐懼、慌亂、惱怒,怕他認出他們,罵他是“賊”、“流氓”,甚至臨返時改乘另一條船,躲開了他。

板書:(圓形方孔錢)

其實,在這枚小小的圓形方孔錢中也蘊含了于勒的一生,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變化也是由於于勒人生境遇的變化的。怕他、罵他、趕他是于勒一無所有的時候,盼他、迎他、贊他是得知他賺了錢後,怕他、罵他、躲他,這個時候的于勒已經淪爲了一個窮水手了。我們可以看到,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有一點是始終沒有變的,那就是要錢!他們對於勒是親近還是疏遠,他們的喜和怒,最終都是由什麼來決定的?是錢!使他們喪失感情,變得六親不認的是什麼?還是錢!金錢使原本勢不兩立的人變得親密起來,也使得親密起來的他們變得如同陌路。在菲利普夫婦的心中,于勒和金錢哪個更重要啊?金錢。老師用一幅對聯概括課文的內容,請同學們根據這幅對聯將文章劃分爲兩大部分。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搖錢樹”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與日俱增,甚至在腦海中出現了幻覺,明明遠在天邊,卻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當作搖錢樹,爲了用於勒的錢擬定了上千種計劃。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變成了窮水手于勒,他們失望沮喪,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認,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切的一切,就是一個錢字。那麼大家一起來爲這幅對聯想以各橫批。(人不如錢、金錢至上、世態炎涼)

(3)小說主題揭示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這篇小說雖然揭示的是一個家庭的故事,但由家庭的細胞可以看出社會整體的情況,以小見大。那麼大家說這篇文章的主題是深刻還是膚淺啊?(學生)那麼莫泊桑到底爲我們揭示了一個怎樣的主題呢?

用馬克思、恩格斯的一句話來總結:(提示:莫泊桑1850-1893生活的年代是法國的資本主義社會時期)“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繫了。”

我們注意到二姐夫下決心求婚的原因是什麼?親情、愛情,世界上最神聖最純潔的感情,連它們都被金錢玷污了,那麼可想而知其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個什麼樣子了?

(4)小說結構分析

前面我們根據對聯把文章分成了兩部分,前面我們學習了《故鄉》,知道小說的三要素是(情節、環境、人物),文章的情節其實就是老師剛剛講到的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變化的整個過程,而一篇小說的情節又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請大家根據老師在黑板上的圖示,選擇其中的幾個字來作爲文章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開端:(1-4)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

發展:(5-19)菲利普夫婦讚美于勒。

高潮:(20-47)菲利普夫婦見到于勒後的表現。

結局:(48-49)菲利普一家躲開于勒。

①在情節的開端和發展之間作者用插敘的手法交待了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回來的原因是什麼?

②情節發展部分作者也寫到了菲利普一家盼于勒,但與開端又有不同,是什麼不同?

——增加了母親的于勒的讚美,他們一家人好像看見於勒,于勒明明遠在天邊,他們卻覺得他近在眼前,這家人對於勒的盼望是不是更加熱切了,由盼望變成了渴望。

③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寫?這和下文有什麼聯繫嗎?

——由希望變渴望,由盼望到熱切盼望,作者不斷升溫的目的在於爲下文的降溫做準備,使之形成強烈的反差,由希望的天堂墜入失望的深淵。

④談到這種強烈的反差,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前面我們講到的菲利普一家對於勒的態度也是一個強烈的對比。

⑤同學們注意到小說中的環境描寫。菲利普一家剛出遊的時候作者說“我們上了……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可以看到當時他們的心情是快活的。可是到了後來卻成了“一片紫色的陰影”,陰鬱失望的心情可想而知。這是不是也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呢?

(菲利普夫婦心情變化曲線圖)首先是盼望于勒,爲什麼呢?作者在故事的開端留了個懸念。在故事的發展中,我們知道了這一家子人盼望于勒的原因,如果不出意外,他們可以等着于勒回來,然後過上富裕的生活。可是,小說在這裏將筆鋒一轉,寫到菲利普一家子人竟在出遊的輪船上發現了一貧如洗的于勒,於是所有的希望都落空了。這樣的結構安排,這樣的心情的變化,可以說是一波三折,曲折起伏,既是在意料之中又是在情理之外。這裏啊,老師想到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父親和兒子。一天父親看到兒子手裏拿着一張通知書,便一把奪了過來,翻開一看,上面有老師的批語:“該生在課堂上彈彈公,往同學口袋裏裝毛毛蟲,請家長來談談。”父親看罷,火冒三丈,操起棍子就要打。同學們,你們說打好還是不打好?(學生)如果打了,故事就沒什麼新奇的了,沒有變化。只聽兒子說:“爸爸,你可別打我,該打的是你,這張通知單剛剛是從你的箱子裏翻出來的,上面說的是你的表現。”所以說啊,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小說是很講究情節佈局的。

(5)小說人物分析

情節佈局固然重要,但是小說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簡單地介紹情節,而是通過刻畫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大家看到課文,說說文中描寫了哪幾個人物形象?

“我”——純真、善良

于勒——

菲利普夫婦——自私、勢力、虛僞、冷酷無情、唯利是圖

這些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我們先來看看文中對於勒的評價分別是哪些人說的?

“那時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這以前則是全家的恐怖”、“那就是壞蛋,就是流氓,就是無賴了”、“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大家的看法

“好心的于勒”、“有辦法的人”、“這個流氓”、“這個賊”、“那個討飯的”——母親克拉利絲說的

“這個傢伙”——父親菲利普說的

這麼歸納以後,大家有什麼發現呢?

①同一個人前後態度截然不同,母親開始極力誇讚于勒,後面又惡意咒罵于勒,由此可以看出她的什麼性格呢?——冷酷無情、滿腦子金錢、自私、勢力

②菲利普夫婦有些不同。克拉麗絲罵于勒是流氓,是賊,是討飯的,菲利普只說這個傢伙,這是同情嗎?——不是,因爲他最終沒認他的弟弟,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認,由此看出他也是無情的。也是以金錢爲重,跟克拉麗絲只是由程度的不同罷了。

談到這對菲利普夫婦,他們除了上面說的以外還有虛榮的一面。說到虛僞,還有這樣一個故事。(穿插《項鍊的故事》說明人的愛慕虛榮。有一個女人,她的丈夫是教育部的一個小小的科員,她沒有像樣的服裝,沒有珠寶首飾。有一天教育部長邀請他們夫婦倆去參加舞會,可是這個女人卻很不高興,因爲她覺得她沒有可以穿去參加舞會的漂亮的裙子。於是他的丈夫把自己原本想買獵*的錢拿給她買了一條裙子。可是裙子買了,她又嫌沒有漂亮的珠寶首飾,就這樣去參加舞會很寒酸。於是她的丈夫就建議她去找她有錢的女友借。就這樣她穿着漂亮的裙子,戴着漂亮的項鍊參加了舞會。舞會上她成了衆人關注的焦點。可是舞會結束後她卻再也找不到那條項鍊了。她不好告訴自己的女友弄丟了那條項鍊,於是她到處借債買了一條一模一樣的項鍊送還給女友。爲了還債,她辭退了女傭,搬到了某處一個屋頂的閣樓,她開始做粗硬的工作,穿得像一個平民婦人一樣走到蔬菜店裏、雜貨店裏和肉店裏去講價錢,去捱罵,極力一個銅元一個銅元地去積攢她那點兒可憐的`零錢。十年,她終於還清了所有的錢,可是她再也不是當初那個年輕漂亮的太太了。變成了一個蒼老的婦人。當她有一天恰巧碰到她當初的女友時,她告訴了發生的這一切。沒想到她的女友竟告訴她,她原以爲要三萬六千金法郎的項鍊是條假項鍊,實際只要五百金法郎。於是這個女人爲了一時的虛榮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現在,請同學們找出菲利普夫婦愛慕虛榮的一面。

“可是每到星期日,我們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區散步。”

“這封信成了我們家裏的福音書,有機會就要拿出來念,見人就拿出來給他看。”

“我怕傷胃,你只給孩子們買幾個號了,可別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其實,他們也並不是什麼大奸大惡的壞人,但是已被他們生活的那個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的觀點腐蝕了,從他們身上折射出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③若瑟夫跟他的父母不一樣(齊讀“我看了看他的手”——“我的親叔叔”),他的目光裏飽含了對窮困潦倒的于勒的憐憫和同情。注意“父親的弟弟”是針對父母說的,反映了他對父母不認兄弟的不滿和困惑,“我的親叔叔”強調一個親字,表明他的內心充滿了叔侄親情。與他的父母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雙方的性格。

教師總結:孩子是純真的,大人是世故的;孩子是誠實的,大人是虛僞的;孩子是善良的,大人是勢力的;孩子是慷慨的,大人是刻薄的。這就是作者以“我的叔叔于勒”爲題的原因,它表明了作者美好的希望,希望人們都像若瑟夫一樣,多一點同情,多一點友愛,多一點善良。

小說以于勒爲線索,組織材料,結構故事,以“我”充當故事的敘述者,又是對立面,突出了菲利普夫婦態度的變化。那麼大家思考一下故事的主人公到底是誰?

——于勒是虛寫,作爲暗線,他的出現只是在海輪上賣牡蠣那一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筆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遊哲爾賽島在海輪上巧遇于勒這一件事,集中表現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變化上,刻畫了他們貪婪、自私、勢力的性格特徵。小說正是通過刻畫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徵,從而揭示全文的主題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

(6)課文昇華

大家看了這個“嫌貧愛富”的故事以後有什麼感受和啓發呢?

1)不要把實現理想寄託在別人身上,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

2)在親情和金錢上,應珍惜親情,淡泊名利。

3)對弱者應多付出愛心、同情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從前啊,還有這麼個人,他的名字叫高利尤,他很愛自己的女兒,她讓她們穿金戴銀,把大女兒嫁給了一個伯爵,把二女兒嫁給了一個銀行家,還給了她們80萬的陪嫁。爲了支付大女兒情婦的賬單,爲了給二女兒做舞會上華麗的袍子,他賣掉了自己的房屋,賣掉了自己的銀器,賣掉了自己的終身年積金,最後變得一無所有。當他病得奄奄一息的時候,他愛的女兒們竟沒有一個來看他,最終他只有孤孤單單地死去。這就是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在《高老頭》中講述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高老頭的女兒們在金錢和親情中,她們心得天平偏向了哪一邊啊?

(7)結語

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可以買到珠寶,但買不到美;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錢可以買到紙筆,但買不到文思;錢可以買到書籍,但買不到智慧;錢可以買到獻媚,但買不到尊敬;錢可以買到夥伴,但買不到朋友;錢可以買到服從,但買不到忠誠;錢可以買到權勢,但買不到實學;錢可以買到武器,但買不到和平;錢可以買到小人的心,但買不到君子的志氣。我們無法嘲笑于勒,無法嘲笑菲利普夫婦,無法嘲笑高老頭的女兒們,是社會的金錢關係扭曲了他們的靈魂和感情。我們應該學會反思我們的生活,反思我們的人生,反思金錢關係對我們人性的扭曲和破壞,並且在這種反思中把我們的靈魂從現實的、物質的、金錢的關係中昇華出來,提醒我們不要失去對人真誠的愛心和同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