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反思彙總

本文已影響 2.11W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反思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目標是1、能準確流暢地讀課文,會劃分排比句的節奏,在熟讀的基礎上識記兩組排比句。2、根據文下注釋和補充註釋能疏通文意。掌握重要句子的翻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反思彙總

第一課時內容結束時,離下課只有一兩分鐘,課堂上已來不及測試學生對重要句子翻譯的掌握情況了。因此,只讓學生背了會兒文下注釋。

今天早讀,九五班是語文,學生集中背誦課文,識記文下注釋。由於考慮週四學校要進行寒假作業檢測考試,爲了騰出時間讓學生對七、八年級的古詩文背誦進複習,對早讀內容的只進行了口頭檢察。

第二課時是文章閱讀,內容不多,進行得也很順利,大概20分鐘就結束了。爲了讓學生把知識點掌握準確,我安排了一次書面檢測。內容量比較大,有10個文下注釋,5個句子的翻譯,兩個默寫句。但在檢測的過程中,我發現,一方面量太大了,不得不縮減內容;另一方面,同時學生把字寫錯得很多,句子翻譯得不準確,關鍵詞的意思沒有掌握。

我有些後悔知識點的檢查的檢查過於集中了,若是按照課時目標,學什麼檢查什麼,及時檢查及時反饋,及時糾正,知識就掌握得準確了,牢固了。像現在,出現了這麼多的問題,想讓學生掌握好就費力了。

於是,在九六班,我改變了上課策略,雖然第一課時沒有時間來測試重要句的翻譯,但在第二課時一開始,我就把四個重要句寫在了黑板上,讓學生複習這四個句子的翻譯,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了糾正,從最後檢查的結果看,學生確實掌握得準確,熟練。

由這節課在兩個班不同的上課效果,我得出:每一節課,對於知識點的檢查,一定要及時,並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糾正,課堂教學效果纔會好!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反思2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課是孟子的一篇短小精悍的議論文。本文邏輯嚴密,思想深邃,觀點鮮明,論證有力,氣勢充沛,感情洋溢,語言精闢,尤長於譬喻,用形象化的語言說明覆雜的道理。

在教學時,我先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重難點與知識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礎鞏固部分,由字音字形到重點詞句的理解,到拓展延伸,藉助導學案,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了“三維五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質疑──探疑──合作解疑”貫穿教學始終。學生在學習中善於發現問題,積極探討問題,真正感受到求知的樂趣。使許多不能解答的問題得到了解答,使許多能解答的問題在頭腦中愈發明朗。在此過程中我對學生的發言積極鼓勵、肯定,給予了適當的評價,讓學生樹立了信心,使他們在課堂上樂於展示自我風采。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自己則做一個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

面對議論文首先存在文體障礙,整理議論文的論證過程始終是一大難點。從整個教學內容的實施來看,很多學生對文章層層遞進的方法還是處於懵懂狀態,教師逐段的分析並沒有很好地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思路。怎樣才能做到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怎樣在教學過程中做到能以“學生髮展爲本”?本節課我逐步引導學生找論點,概括段意,說論證作用及論證思路,這些環節都很順利,在質疑探究環節,很多學生提到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兩個觀點到底哪個纔是中心論點?這個問題非常有探究的價值,學生各抒己見,在探究過程中,逐步明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課堂上學生和我都收穫頗多。所以,把課堂還給學生,很多時候都覺得無法跨越,但一旦跨出了第一步,還是收穫頗多的。

如果說這堂課帶給了我一些值得推廣的經驗的話,其實它應該更讓自己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如何更新自己的教學教法?如何把學生的終身發展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環節?這些都是我值得深思的地方。

本堂課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在我的思想上都是一次思想的成長,一次教學的磨練。多走進教材多走近學生,把學生的發展腳踏實地地落實在每一節課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始終踐行“三維五環”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漫長的教學中繼續探索,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反思3

在這節課上我顯然不在狀態:課堂教學語言表達不順暢,課堂組織不力,引導不到位。總感覺到有些彆扭。班還是我經常上的班級,學生還是我熟悉的學生,況且又沒有其他教師聽課,這只是一節平常的課,我爲什麼就這樣不自在呢?

由此,我想到備課不但包括備教材、備學生,而且還應該包括備自己——以最好的狀態進入課堂。不管是穿着、心情還是精神氣質,都要使自己達到最理想的狀態。因爲課堂是神聖的,師者的形象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竇桂梅老師說:“站在講臺上,我就是語文。”一個舉止從容大方、吐高雅、智幽默的教師肯定會贏得學生敬佩和愛戴。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那麼,我爲什麼會在這節課上不在狀態呢?其實每一週的開始上課的狀態都不是太好。這可能與雙休日的休息有關。在家還沒有休息夠,又要進入緊張的工作之中了,心理上多少有些不情願。我瞭解到有不少老師也有這種表現。其次課前的注意力沒有在備課上。以爲課已經準備好了,教案也寫成,課文以往教了好幾遍,也再熟悉不過了,認爲沒有必要準備了。於是就不再思考教學上的事情了。

還有,在課堂開始時導語沒有做好。開頭很重要,它甚至影響着一節課的質量。在上課時我說:“在戰國時代,戰爭頻繁,人民深受戰爭之苦。繼孔子之後,一位儒家大師出現了。大家說他是誰?”學生很容易就能回答是出孟子。“他有什麼政治主張呢?”我接着問。這下學生沒有回答上來。出乎了我的意料,因爲學生在七年級時學過中國古代史,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但是70多個學生中就沒有一個能回答上來。這令我比較失望,影響了接下來的上課心情。

大凡成功的教師都善於調節自己。根據實際情況調節教學進度,調節教學策略,調節自己的情緒。這是教學機智,唯有在實踐中不斷地鍛鍊才能養成。

我串講了課文以後,讓學生討論了以下幾個問題:

1這篇短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2作者是怎樣一步步論證中心論點的?

3文中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和修辭方法?它們分別有什麼作用?

4孟子的政治主張對今天有什麼指導意義?

這幾個問題只要略動腦筋都能回答上來。因此,我沒有讓學生討論,而是引導大家把答案說出來。這也是課堂上做得不足之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