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史鐵生《我與地壇》優質教案

本文已影響 2.42W人 

  教材分析:

史鐵生《我與地壇》優質教案

在《我與地壇》這篇散文中,史鐵生用懇切、優美的文字,記述了自己十五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複雜難言的感受文章闡述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自己殘疾後,地壇成爲了自己棲居的精神家園,地壇荒蕪而不衰敗,它處處時時都洋溢着生命的律動史鐵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徜徉於其間,觀察、聆聽、感受、思索,終於感悟到了賴以支撐自己生命的人生哲理和情思,使作家參透了生死,也明白了應該怎樣活,地壇讓一個不幸的人獲得瞭解脫,得到了靈魂的皈依二是以地壇爲背景,寫了與地壇相關的人物—自己的母親,表現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

  學生分析:

高中學生在認知方面已經具有一定的水平,但在理解生命的高度上、面對困難的勇氣上還需要有更爲理性的思考同時,母愛總是毫不張揚的,母愛的方式總是平凡的,子女往往忽略了這平凡而又偉大的愛,只有去感悟,纔有深切的感受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品味語言

2、理解、體味史鐵生對生命以及苦難的感悟

3、學會感受母愛、理解母愛

 教學重點:

史鐵生對生命以及苦難的感悟

 教學難點:

理解地壇和母親在作者頑強求索中的作用

 教學方法:

反覆誦讀文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與指導相結合

 課時安排:

一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幻燈片圖片)有這麼一個人,他最愛的體育運動是田徑,他最喜歡和最羨慕的人是超級田徑巨星劉易斯,最想做的事是和劉易斯賽跑,他對劉易斯說:“你的跑鞋我的夢”可現實中,他卻在二十一歲生日的時候,癱瘓了雙腿,從此,他再也沒有站起來命運跟他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可是,他並沒有沉淪下去,他潛心讀書,他致力寫作,成了一個頑強的向不幸命運抗爭的人,他一直在跑,與劉易斯的迅跑沒什麼兩樣他就是史鐵生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史鐵生,走進他的《我與地壇》,來感悟史鐵生殘疾後在地壇的啓示下對生命的思考(板書:課題)

 二、展示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三、整體感知(引導學生梳理文章結構)

文章的標題是《我與地壇》,但作者僅僅寫了我和地壇嗎?

(明確:還寫了母親)

現在請同學們迅速從文中找出一個能把“我、地壇、母親”三者聯繫在一起的過渡段

(明確:現在我纔想到,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題)

 四、深入探究

(引:“我”當年爲什麼要獨自跑到地壇去?“我”又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題?讓我們來探究文本,找到答案)

(一)合作探究:第一部分,“我”與“地壇”(板書)

l “我”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來到地壇的?

明確:①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 ②失魂落魄

③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什麼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僅爲着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

l 地壇是怎樣給作者以啓示的呢?(找出文中有關地壇的景物描寫,誦讀、賞析)

Ø“四百多年裏,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誇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硃紅,坍圮了一段段高牆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

朗讀略明確:地壇在等待“我”來臨的四百多年裏除去了身上所有人工的雕琢,磨滅了身上的浮華與光芒但園中的老柏樹卻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也就是說,地壇雖然荒蕪破舊,但卻仍然透露着一種生命的活力所以,“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圖,這意圖實際上就是地壇給自己的生命的暗示

Ø“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着觸鬚,猛然間想透了什麼,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幹上留着一隻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滿園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長弄出的響動,悉悉碎碎片刻不息”

(思考:作者筆下的蜂兒、螞蟻、瓢蟲、露水等事物有着怎樣的共同特點?)

朗讀略明確:地壇中的小昆蟲和草木雖然卑微,但卻能自得其樂的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都在無言訴說着生命的頑強和美麗,它們不在意自己棲息地的“荒蕪”,反而是由於它們的存在,使地壇不再衰敗,這些原來不能引人注意的現象讓作者發現了一個樸素的道理:即生不由自己決定,死也不該由自己決定,自己也應該像那些小昆蟲和一草一木那樣珍愛生命雖然殘廢,但不能頹廢

Ø“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譬如在園中最爲落寞的時間,—羣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腳印,總讓人猜想他們是誰,曾在哪兒做過些什麼、然後又都到哪兒去了;譬如那些蒼黑的古柏,你憂鬱的時候它們鎮靜地站在那兒,你欣喜的時候它們依然鎮靜地站在那兒,它們沒日沒夜地站在那兒從你沒有出生一直站到這個世界上又沒了你的時候;譬如暴雨驟臨園中,激起一陣陣灼烈而清純的草木和泥土的氣味,讓人想起無數個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風忽至,再有——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臥,滿園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齊讀,看都寫了地壇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都有什麼特點?)

朗讀略六個譬如

明確:燦爛的落日,高歌的雨燕,留痕的冬雪,激起草木和泥土的氣味的驟雨,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臥的落葉

引導:祭壇石門的落日,容易傷感,史鐵生卻看到光輝燦爛;最爲落寞的時間,他看到的是雨燕的高歌;冬雪覆蓋一切,看不到一點生機的時候,孩子們的腳印讓他產生了豐富的聯想;蒼黑的古柏,讓他看到了園子裏的亙古不變的寧靜之美;驟雨讓他聞到了灼烈與清純;秋風忽至,早霜到來,似乎滿目淒涼,但他看到的是落葉之美這些東西都蘊含着一種生命的激情,一種生命的永恆這些景物本身就是對生命最好的解讀作者長時間的觀察和思索這些景物,他會感悟到什麼呢?換句話說,作爲已經殘疾了的自己,應該怎樣去活?那就是:要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

l 小結:在我與地壇這一部分中,作者是怎樣巧妙地將“我”與“地壇”聯繫在一起的?

明確:一座廢棄的古園,一個殘廢的青年;古園荒蕪冷落,青年失魂落魄;古園荒蕪但不衰敗,青年感悟古園,珍愛生命;古園被肆意雕琢,有些東西不能改變,青年雙腿殘廢,勇敢的面對生活,精神不變總之,是地壇使史鐵生從絕望中走了出來,地壇給了史鐵生第二次生命!

(二)合作探究:第二部分“我”與“母親”(板書)

讀文章第二部分,感悟、理解母親對自己的愛

l 作者到底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題

明確:五個“知道”、“擔心”;不僅僅是“擔心”,還有自己不在家時,母親那種心神不定、坐臥難寧的“痛苦”與“驚恐”母親的想法和舉動,正是母親對兒子的愛的體現,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裏總是要加倍的

l 母親又是怎樣對待這個難題的?母親對待苦難的方式又給了作者什麼樣的啓示?(找出關鍵句子,進行揣摩)

明確:(她思來想去最後準是對自己說:“反正我不能不讓他出去,未來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園子裏出了什麼事,這苦難也只好我來承擔”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活着,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母親沒有退縮、更沒有放棄,而是承擔這苦難,堅毅地走下去,希望兒子找到一條通向自己幸福的道路她是一位註定活的最苦的母親,更是一位意志堅韌的母親

明確:(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射門雋永的誓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後,她艱難的命運,堅韌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要堅強地承受苦難,要堅韌的生活下去而這正是爲作者怎樣活遞了一把鑰匙

母親伴隨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在最後一段有一句形象的表述,請集體朗誦: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總結討論:

縱觀全文,作者寫了“地壇”與“母親”,“地壇”與“母親”有什麼聯繫?

明確:當作者失去了行走能力的時候,他來到地壇,地壇的勃勃生機給了他生命的啓迪;當他失去了母親的時候,他依然來到了地壇,在地壇中,他追懷着母親的足跡,追索着母親給他的啓示母親是偉大的,地壇和母親一樣偉大

  五、拓展延伸(任選其中一個小題)

(一)、史鐵生以一個截癱病人登上文學聖壇,取得出類拔萃的成績,對每一個人都是很大的激勵以“咀嚼苦難”爲話題,寫一個片段,展示自己對苦難的態度

例子:咀嚼苦難,我們才能超越自我對於音樂家來說,雙耳失聰是一種致命的打擊,但貝多芬卻能對命運說“不”這個生活在苦難之中的人,將苦難的果實連汁吞下,咀嚼耳聾的痛楚,不畏衆人的嘲諷,用發自靈魂的聲音講述了音樂的真諦,用心靈譜寫了永恆的經典

“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咀嚼苦難,我們才能走向成功對於君主來說,斷送江山意味着什麼?死亡嗎?但至少對勾踐來說不是在吳國的監獄中,在夫差的皮鞭下,他臥薪嚐膽,一面咀嚼着苦難,一面勾畫着復國的藍圖,於是,越國滅吳不再是遙遠的神話

(二)、以“感悟母愛”爲話題,寫一個片段

例如: 沒有歷史史詩的撼人心魄,沒有風捲大海的波浪滔天,母愛就象一場春雨,一首清歌,潤物無聲,綿長悠遠

母愛是天涯遊子的最終歸宿,是潤澤兒女心靈的一眼清泉,它伴隨兒女的一飲一啜,絲絲縷縷,綿綿不絕,於是,在兒女的笑聲淚影中便融入了母愛的纏綿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