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高中課文《我與地壇》教案

本文已影響 3.33W人 

 教學目標:

高中課文《我與地壇》教案

  1、 品味作者深沉綿密、富於創意、富於哲理的語言。

2、 理解史鐵生對“生命”的感悟。

3、 體悟殘疾人的艱難,培養關愛殘疾人的人道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在文章抒情語言中感悟史鐵生由“死”到“生”的複雜情感,由此去解讀文章的內涵。

教學方法:

在朗讀中品味語言,感悟和分析作者情感。

課時安排:

一課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自由地朗讀全文,把你認爲最能感動你的句子或細節找出來。

 一、 導入

在中國文壇上,史鐵生,可謂是當代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之一,而他的代表作《我與地壇》曾被譽爲20世紀中國傑出作品以及中國當代50本經典著作之一。感受智者精神的魅力,以及澄淨的思和深切的悟帶給我們的啓迪和引導。一個被命運打倒而最終又站起來的人與一座古園的故事則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板書課題、作者)

 二、 作者簡介

史鐵生,生於北京,18歲去延安插隊。21歲時,因腿疾住進醫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從此就再沒站起來。他在做了7年臨時工之後,轉向寫作。1983年發表《我的遙遠的清平灣》一舉成名。

史鐵生面對殘疾,曾一度彷徨苦悶,甚至多次想到自殺,但最終還是面對苦難,頑強地活下來,並拿起筆走上了中國文壇。從殘疾者成爲一名專業作家,史鐵生經歷了痛苦的思索。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他的散文,解讀他對生命、對人生意義的參悟。

  三、 教師範讀課文,帶領學生走進史鐵生的心靈世界。(作品第一部分)

 四、 賞析課文,體悟作者的情感。

1、作者“我”進入地壇時的精神狀態是怎樣的呢?(用簡單詞語概括)

明確:頹廢、迷惘甚至絕望。“兩條腿殘廢後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僅爲着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

2、史鐵生在絕望中走進了地壇,地壇也自然成了他精神的支柱,在文中作者是怎樣抒發我與地壇之間的緣分的呢?全班齊讀文章第二自然段。

文中有“宿命”一詞。(認爲人的生死、貧富都由命運或天命預先決定,人是無能爲力的。)文中第四段還說:“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裏,有這樣一個寧靜的去處,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作者真的認爲這之間有着宿命的味道嗎?(先設疑,在後面解答)

3、快速閱讀第三、五、七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寫地壇景物的句子。分析這些景物描寫昭示着什麼?

明確:a.寫古園歷盡滄桑的四百多年的變化。“這時候想必我是該來了”中“這時候”指地壇褪去昔日的榮耀、盡顯滄桑時,“該”指“我”失魂落魄時,“我”似乎與地壇相憐相惜,而地壇更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容納了“我”。

b.寫如今“園子荒蕪但並不衰敗”的景象。荒園的破敗烘托了落魄者頹唐的精神狀態和悲苦的命運;野草荒藤的茂盛、自在、坦蕩卻讓“我”感到萬物盛衰皆自然。

c.寫“十五年中,這古園的形體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東西是誰也不能改變它的”那些內容。“我”在地壇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理解了地壇的“意圖”,一顆痛苦的心找到寄託,得到安慰;地壇歷久而彌堅的活力正是激勵作者勇敢面對不幸、採取積極人生態度的取之不盡的源泉。

4、當初,作者帶着三個問題走進地壇,在地壇公園裏仍然思考着這三個問題,請問這三個問題是什麼?作者找到答案沒有?

明確:第一個問題,是關於死:“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於死的事”,我的身體殘疾了,是不是就一死了之算了?就是,我該不該去死?第二個問題,“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爲什麼要出生”。就是,我要不要活? 第三個問題,“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就是,我應該怎樣活?

應該說,前兩個問題他找到了答案。“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他終於選擇了活。因爲死亡是一個自然來到而且必然來到的結局。既然死亡是永恆的,生命是短暫的,那就不要急着去死,關鍵的問題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活下去。事實上,史鐵生已經用了一種積極的方式來面對人生,面對苦難。至於怎樣活下去,作者也在後文中提到了他寫作的最初動機。

5、那麼,文中的那些讀起來似乎讓人感到有些神祕、有些宿命的味道,也就不難理解了。如“它等待我……又等待我……”“它爲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這樣一個寧靜的去處,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你怎麼理解的,作者真的認爲這之間有着宿命的味道嗎?

明確:作者並不是真的相信有個上帝在安排自己的命運。當一個人能夠豁達地面對死亡,能夠以平和而寧靜的心態看待和談論死亡的時候,他已經獲得了堅強活下去的自信。

這是一種身陷苦難多年之後的平靜的蒼涼。對死亡的捨棄意味着對生命的珍惜,對不幸的平靜接受意味着對苦難的無條件地承受。

 五、讀張海迪寫給史鐵生的信《輪椅間的心靈對話》片段。

六、結束語

人爲什麼活着?史鐵生沒有把自己悟得的答案昭告於世人。其實,離開了每個人特定的生活軌跡,離開了每個人獨具的人生感悟,這樣的答案近於廢話。他只是說了,園神告訴他,孩子,這不是別的,這是你的罪孽與福祉。而我想說,生與死之間有段距離,這就叫人生;怎樣走過這段距離,這就叫生活。僅此而已!史鐵生在文章的最後說:“要是有些事我沒說,地壇,你別以爲是我忘了,我什麼也沒忘,但是有些事只適合收藏”。我說:要是有話我沒說,史鐵生,你別以爲是我忘了,我什麼也沒忘,但是有些話只適合收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