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我與地壇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3.62W人 

教案示例

我與地壇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 欣賞作者筆下地壇寧靜肅穆、生機盎然的美,體味史鐵生對“生命”的感悟。

2. 體味母愛的深沉偉大,理解命運的造就也就決定了角色的分配和承擔的方式。

3. 品味文章深沉綿密的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

1. 欣賞作者筆下地壇的美。

2. 品味文章深沉綿密的語言特色。

3. 領會作家對“生命”的感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

1. 導入——作家簡介(課件展示)

2. 朗讀全文,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放背景樂——洞簫曲《憶故人》)

3. 欣賞文章第一部分(課件展示)

(放背景樂——洞簫曲《憶故人》)

進入古園

下面我們一起走進古園,古園是怎樣的古園呢?

(師生共同誦讀:“四百多年裏,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誇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硃紅,坍記了一段段高牆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那時,太陽循着亙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在滿園瀰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看見自己的身影。”)

“我”又是怎樣的“我”呢?

(師生共同誦讀:“兩條腿殘廢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去……”)

 “我”眼中“荒蕪並不衰敗”的古園

(師生共同誦讀:“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着觸鬚,猛然間想透了什麼,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幹上留着一隻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滿園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長弄出的響動,悉悉碎碎片刻不息。”)

“我”在古園中的沉思

(師生共同誦讀:“一個人,出生了……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這卻不是在某一個瞬間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夠一次性解決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多久了……”)

“沉思”時的古園

(師生共同誦讀:“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譬如在園中最爲落寞的時間,—羣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腳印,總讓人猜想他們是誰,曾在哪兒做過些什麼、然後又都到哪兒去了;譬如那些蒼黑的古柏,你憂鬱的時候它們鎮靜地站在那兒,你欣喜的時候它們依然鎮靜地站在那兒,它們沒日沒夜地站在那兒從你沒有出生一直站到這個世界上又沒了你的時候;譬如暴雨驟臨園中,激起一陣陣灼烈而清純的草木和泥土的氣味,讓人想起無數個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風忽至,再有一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臥,滿園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4. 欣賞文章第二部分

(放背景樂——洞簫曲《憶故人》)

母親是怎樣的母親呢?

(師生共同誦讀母親的`幾個“知道”)

“我”對母親的設想

(師生共同誦讀:要注意對“母親這話實際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禱告,是給我的提示,是懇求與囑咐。”這句話誦讀語氣的處理)

“我”的“沉鬱和哀怨”

(師生共同誦讀“走遍整個園子卻怎麼也想不通……母親再也不能來這園中找我了。”注意此處對“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的語氣處理)

印象中的母親

(師生共同誦讀,注意對幾個“看見”句以及最後一段的語氣處理)

誦讀說明:

文章中有許多近乎排比的句式深切的表達了作家濃郁的感情,需要反覆的誦讀才能夠體會,教師自身必須注意到這一點。因爲有的感情作爲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人來說可能體會並不是很深,但如果教師能夠將那種濃郁的深情讀出來的話,學生定會理解的。

5. 拓展訓練——蒐集信息

利用網絡蒐集有關本文的分析鑑賞資料。

第二課時

1.分析鑑賞文章

讓學生分析鑑賞文章的第一部分,可分成若干組討論,並由一代表作總結陳述。鑑賞重點既可以是語言表達方面的,又可以是文章所闡釋的對生命的感悟。如果學生鑑賞的重點是有關語言表達的,教師則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鑑賞語言來體味語言背後所蘊涵的情感。

學生髮言後,教師可結合數據庫中有關教材分析的內容作相應的總結。

2.能力訓練

讓學生將上述的分析鑑賞結論進行總結,當堂完成一篇短小的文藝評論。

教案點評:

本文所蘊涵的作家對生命的深沉感悟只有通過反覆的誦讀才能品味出來,機械的設置思考題目引導學生回答可能會導致學生感悟能力的喪失(因爲設置的思考題目可能並不是學生所感悟到的)。

課堂上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引導學生通過細讀與反覆吟誦重要語段,欣賞作者筆下地壇的美,品味文章的語言和領會作家對“生命”的感悟。

教師可以將此課變成一篇散文欣賞課,教師和學生一同走進地壇,和作家去欣賞地壇的寧靜與生機,一起去思考生命的哲理。而對文章的分析鑑賞則可讓學生以週記或者小作文的形式來完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