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錦瑟》原創教學設計(精選7篇)

本文已影響 3.44W人 

作爲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錦瑟》原創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錦瑟》原創教學設計(精選7篇)

《錦瑟》原創教學設計 篇1

一、導入快速入題

1.板書課題。

2.播放瑟樂《淡月映魚》。

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樂器彈奏的音樂?

這是瑟所彈奏的《淡月映魚》。瑟音清幽哀怨,適合彈奏悲怨的曲調。有人曾經這樣來描述瑟樂,他說:如果說箏是青年的爽朗,琴是老者的滄桑,那麼瑟便是中年的深沉。

3.人到中年,在飽嘗了人間冷暖,歷經人生百態,閱盡滄海桑田之後,李商隱在《錦瑟》中會給我們帶來怎樣深沉的內心體驗呢?讓我們走進《錦瑟》。

二、初讀感受詩美

1.播放《錦瑟》的朗讀音頻。

師:你能說出本詩的情感基調嗎?(哀婉傷感。)

師:感情基調:哀婉傷感(情感要到位)

語速:宜慢音調:低沉節奏:頓挫

2.同學們依據朗讀提示和視頻範讀,自由讀詩。

3.點學生讀。師適當點評。

4.學生齊讀。

三、品讀走入詩境

1.你能找到詩中直接表達作者情感的詞語嗎?大聲告訴我。

明確:惘然。

師:惘然,迷糊不清貌。

2.詩作中作者是如何傳達傷感而又迷惘的情感的?你能選擇其中一聯,幫助我們解讀嗎。

首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怨恨以難言。

“錦瑟”,其形美麗精緻;其聲清幽哀怨,常與憶念、離別等悲怨情緒相聯結。如元代元好問有云:佳人錦瑟怨年華。宋代賀鑄:錦瑟年華誰與度。“無端五十弦”,猶言沒來由地,平白無故地,此時人癡語。錦瑟到底有多少弦,並不是錦瑟的過錯,可是詩人卻硬來埋怨它:錦瑟阿,你幹嘛要有那麼多弦?“一弦一柱”,猶言一音一節,撥動一根琴絃。瑟具五十弦,撥動瑟弦,繁音促節,令聽者頓生煩亂思緒,所謂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故一音一節皆引思緒,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由此也可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思華年”,直言本作是追思之作。華年,所謂美麗的青春年華,主眼在華年盛景。

頷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莊生曉夢”,夢,美好而短暫,不禁讓人傷感。美好而虛緲的夢境令人神往卻讓人迷惘。

“杜宇啼春”,託冤禽之悲啼,表達詩人無限的悲感和難言的怨憤,哀怨而悲悽的情調。春心,傷春之心,比喻對失去了的美好的事物的懷念。

頸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玉暖玉生煙。

“滄海月明”、“明珠泣淚”,高曠皓靜,淒寒孤寂的境界,表達了世事難以兩全的悵惘傷感的情調。

對於詩人玉谿來說,滄海月明這個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與河東公的“樂營置酒”之會,就寫出了“只將滄海月,高壓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來,他對此境,一方面於其高曠皓淨十分愛賞,一方面於其淒寒孤寂又十分感傷:一種複雜的難言的悵惘之懷,溢於言表。

“藍田日暖”、“良玉生煙”,美麗溫暖卻虛無縹緲之境,可望而不可即的無奈與迷惘。

晚唐詩人司空圖,引過比他早的戴叔倫的一段話:“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晉代文學家陸機在他的《文賦》裏有一聯名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藍田,山名,在今陝西藍田東南,是有名的產玉之地。此山爲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玉氣(古人認爲寶物都有一種一般目力所不能見的光氣),冉冉上騰,但美玉的精氣遠察如在,近觀卻無,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諸眉睫之下,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無法親近的。玉谿此處,正是在“韞玉山輝,懷珠川媚”的啓示和聯想下,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異樣鮮明強烈的對比。而就字面講,藍田對滄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爲滄字本義是青色。玉谿在詞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華和工力。

頸聯兩句所表現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殊,而悵恨則一。詩人對於這一高潔的感情,是愛慕的、執着的,然而又是不敢褻瀆、哀思嘆惋的。

尾聯:情腸九曲。

攏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思華年”相爲呼應。詩句是說: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悵惘了。話是說的“豈待回憶”,意思正在:那麼今朝追憶,其爲悵恨,又當如何!詩人用兩句話表出了幾層曲折,而幾層曲折又只是爲了說明那種悵惘的苦痛心情。

師小結全詩:

同學們說得很精彩。

錦瑟裝飾精美,樂音哀怨。繁弦促節之間心緒難平,讓我不禁遙想那美麗卻充滿悵惘的盛景華年。年少輕狂,誰不愛追夢?然而一切美夢,終究如煙消散,這叫我如何不哀怨,如何不流淚?如今時過境遷,回首盛景華年,豈待今朝追憶才感無窮悵恨?就是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悵惘了。那麼今朝悵恨,有當如何?一曲三嘆,言有盡而意無窮。

3.同學們通過意象的賞析給我們營造了一種充滿傷感迷惘的悽美之境,給人以無比新鮮而動人的感受。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意象有這般的魅力。

(板書)曉夢、春心、珠淚、玉煙,我們試着找找這四個意象的共同特點?(朦朧,說不清道不明。運用神話傳說典故。很美,悽美。)

明確:(板書)朦朧悽美非現實性。

這種意象特別適合表達李商隱複雜變化,惆悵莫名的浩茫的心境。

同學們,你們有過這種體驗嗎?我相信花樣年華的同學們,一定會有那種朦朦朧朧,說不清道不明因由的傷感,對嗎?

猶如《錦瑟》中,作者極盡意象就是想要傳達出這種濃烈的撲朔迷離,無涯無際的情思。我想我們可以不必追究事因(自傷身世,戀情,悼亡等等),而應通過作品意象特點,把握其總體情感內涵,去領略其詩意與詩美。

4.我想更多地瞭解李商隱,一定會對我們理解李商隱有所幫助。

同學們,你們對於李商隱有怎樣的瞭解?對於這篇作品的創作背景有哪些瞭解?

學生自由說。

我來整理和補充:

(1)在那個風雨飄搖,行將衰敗傾覆的晚唐。又一個“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的特殊時代,李商隱應運而生,其詩以纏綿婉麗,意味深長的風格,卓立於晚唐詩壇。

但是,由於政治宗派的殘酷鬥爭,這樣的大詩人於滎陽病逝後,文壇竟然出奇地沉默,極少有人賦詩來悼念他。現在僅存的兩首《哭李商隱》皆出自其生前摯友、詩人崔珏之手。

(2)哭李商隱(其二)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良馬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爲絕弦哀。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

崔珏說李商隱有“才”且“凌雲萬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虛負”二字;有“襟抱”且終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堅,卻以“未曾開”收句。這是怎樣一個經歷坎坷仕途、懷才不遇的李商隱啊!

(3)李商隱(約813—約858)出生在時世沒落的晚唐,家世孤弱衰敗,仕途失意沉於下僚,妻子王氏早逝。從而形成了他靈心善感的性格,情感豐富細膩,他秉賦才情,最終卓立於世。

四、研讀拓寬思維

1.《錦瑟》中非現實性意象的使用,在李商隱的一些無題詩中也有體現,讓我們嘗試利用這兩首無題詩來進一步驗證李詩的意象的獨特性:

(1)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

本詩是寫作者在戀愛的重重阻隔中,表示對愛情的熱烈追求,至死不變,也想象對方因日夜相思而形容憔悴,所以在絕望中依然寄託着微茫的希望。

春蠶蠟炬,到死成灰:至情至性,恐怕已經超越了愛情而具有執著人生的永恆意義。

蓬山,青鳥:內心的遙想,是不現實的,這種希望是美好的,但是早已暗含了結局,只是無望中的希望,但正因爲如此更見作者情之真摯。

(2)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這首詩,是寫作者昨夜參加貴家的盛大宴會,與意中人席間相遇,表達了難得結合,卻目成心許的愛情體驗。

綵鳳、靈犀:我們已經深切地感受到作者雖無力到達,卻終身難忘,無法排遣的內心世界。

2.李商隱與杜甫一樣,在情思的沉鬱上十分相近。

不同的是,杜甫外向,詩思經常面向社會江山朝市之間,詩境與社會與自然直接溝通。李商隱轉向內心,內在浩浩茫茫,無際無涯,撲朔迷離。成爲唐詩中達於渾化層次的一種新境界。

關於這一點,同學課後去搜集相關資料以作驗證,我們以後找機會再交流。

五、小結全詩

同學們,課要結束了,但是我們穿越千年的唐詩之旅並沒有結束。讓我們用情感作爲溝通古今的橋樑,用真心品味真情,誠如朱光潛先生所言,從詩中感受那人生世相的新鮮有趣。

六、板書設計

走向內心的浩浩茫茫

——李商隱《錦瑟》

意象————————————內心世界

評析:

1、李商隱的感時、抒懷、弔古、詠物或言情諸作,莫不滲透着詩人的真情實感,具有一唱三嘆的韻味,抒情較少採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別緻力於婉曲見意。詩人喜歡把自己的藝術構思錘鍊得千迴百轉,一波三折。他常避免作正面抒情,而藉助於環境景物的描繪來渲染氣氛,烘托情思。他愛好繡織麗字,鑲嵌典故,細針密線,襞□重重,造成光怪陸離而又朦朧隱約的詩歌意象。他又大量運用比興寄託的手法,或借古諷今,或託物喻人,或言情寄慨,往往寄興深微,寓意空靈,索解無端,而又餘味無窮。婉曲見意的表現形式,同"深情綿邈"的內涵相結合,做到"寄託深而措辭婉"(葉燮《原詩》),這就是李商隱詩歌的基本風格。處在晚唐採縟藻繁的詩風影響下,李商隱的詩歌也自有富麗精工的一面。但他不侷限於華豔,而能夠在綺麗之中時帶沉鬱,流美之中不失厚重,是跟他情深詞婉的作風分不開的。《錦瑟》一詩充分體現了李商隱詩歌的風格特點,以蘊含深刻的意象意境來表現內心撲朔迷離情懷,凌老師在充分深入研讀作者作品的基礎上,將分析體味這一詩歌特點確定爲教學重點,是完全準確適宜的。

2、作爲講讀課文,並不是教師一味地詳解傳授,而是要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充分發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對於詩歌的閱讀,重在通過詩歌意象意境的分析來深入理解詩人灌注於文本的思想情感,凌老師這節課是抓住了詩歌文本閱讀的這一教學策略組織教學,以音頻喚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引導學生自行解析詩句,通過誦讀、知人論世,在教師的點撥下,達到對整首詩內涵的準確把握。

3、課文無非是一個例子,教是爲了不教。就文論文,不算本領,作爲高中語文教學,更需要從課內延展到課外,凌老師沒有忽視這一點,在教學《錦瑟》一文之後,輔以李商隱另外兩首無題詩,引導學生進而探究造成李詩朦朧迷離特點的原因要素,這是一種能力的訓練和習得,難能可貴。

4、凌老師是一位富有才華的教師,她的課堂本身就是一首委婉深情的詩的呈現。且不說她對文本本身的備課探究的深邃,單就她的教學語言就是華美的詩化表達,這是我所看到的教學設計中所少有的,令人不忍輟讀。

5、如果要說這篇設計還有什麼不足的話,那就是課堂上基於對學生學情瞭解的預設少了一些,也沒有將學生不同層次不同目的的誦讀完整地穿插其中。

《錦瑟》原創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李商隱的生平及創作成就。

2、理解作者在詩歌中表現的思想情感。

3、品味詩歌藝術特點,欣賞其中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誦讀能力,把握詩歌情感和意境。

教學方法: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詩詞導入

師生共同回憶李商隱詩詞名句,導入新課。

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②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③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李商隱的詩,以其纏綿婉麗,意味深長的風格,卓立於晚唐詩壇,頗受後人喜愛。早年的詩人也有經世濟國的偉大理想,對李唐王朝的沒落衰微無限傷感。但是仕途的失意,使他逐漸淡泊名利,轉而退守到個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現在詩歌創作中,則寫出了大量的抒情感懷類的詩篇,本課選讀的《錦瑟》,就是其代表作。

二、作家作品

李商隱(約813—約858)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應進士考,終得中進士。曾任縣尉、祕書郎和川東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影響,潦倒終身。

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的藝術上,特別是他的.近體詩,其中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一生大約創作了六百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

這首七律爲李商隱(享年47歲,可惜才高命薄)離世前不久之作,凝縮着詩人匆匆一生裏的,跌宕流離的命運,失落沮喪的際遇,諱莫如深的情感,夢幻綺麗的愛戀……,這一切,又如同他名姓中的那個“隱”字一樣,影影綽綽,朦朦朧朧,依稀彷彿,似有似無,感覺得到,捉摸不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那美學境界吸引着千百年的中國讀者。凡讀過此詩,並稍稍瞭解李商隱生平者,無一不在煞費心思,絞盡腦汁,希望能從這首詩中更多地發現詩人,更深地理解詩人。於是,這首《錦瑟》便成爲中國詩歌史上“斯芬克斯之謎”。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1、聽朗誦錄音,後教師作誦讀指導,請學生朗讀全詩。(感情基調:傷感哀怨)

2、請學生簡要串講詩歌意思,教師稍作點撥。

四、合作探究

詩歌解析

首聯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詩人以“錦瑟”喻美好的“華年”,以“思”引發“無端”之問,開門見山,點出自己因回首青春往事而引發的一聲感慨。

頷聯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莊生夢蝶”包含了詩人美好卻又十分虛緲的心靈寄託;

“杜鵑啼血”包含了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愁緒與怨憤。

而“曉、春”又似乎蘊含了詩人對人生之路的光明與生機的一種期盼。

頸聯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滄海、明月、明珠、淚珠”,這一連串憑藉聯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個難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帶有哀婉的妙境;

“藍田日暖玉生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遠觀,不能把握,也無法親近。

此聯用陰陽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現了詩人高潔的感情、執著的愛慕和無盡的哀思與悵恨

尾聯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如此哀怨悵恨的情懷哪裏是現在回憶才感到的啊,在當時就已經令人惘然無措了。既然此等情懷在當時就如此,那麼今朝追憶此情又會惹起怎樣的悵恨,怎樣的哀怨,怎樣的苦痛呢?

——詩人迴環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悵惘苦痛。

請學生齊讀全詩,體會其中感情。

五、詩歌小結

1、詩歌內容:

(首聯)錦瑟牽情,回首往事

(頷聯)往事如夢,感傷深沉

(頸聯)對月而泣,美夢如煙

(尾聯)追憶此情,當時惘然

2、詩的情感:

追憶華年的迷惘與感傷。

3、詩的寫作特點:

大量用典(着眼於從原典中生髮詩意的聯想,藉以傳遞情緒和感受。)

4、詩歌藝術特色:

哀怨的基調

悽迷的意境

清麗的語言

六、作業設計

背誦全詩,課後蒐集李商隱詩詞及相關資料。

板書:

錦瑟

(首聯)錦瑟牽情,回首往事

(頷聯)往事如夢,感傷深沉哀怨的基調

(頸聯)對月而泣,美夢如煙悽迷的意境

(尾聯)追憶此情,當時惘然清麗的語言

《錦瑟》原創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文中重點詞語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展開想象,體會詩歌表現的心緒與意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加深對歷史典故和詩歌畫面的理解,深入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理解歷史典故及詩歌創設的畫面。

2、難點:對詩歌主旨、詩人情感的把握。

三、教學時數

一課

四、教學方法及手段

誦讀,翻譯,質疑答疑,師生互動,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複習名句,情境導入。

(師生共讀李商隱詩歌名句,教師朗讀上句,學生朗讀下句)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油始幹。(《無題二道》其一)

2、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無題》)

3、何當共剪兩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

4、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賈生》)

5、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柳》)

6、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7、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樂遊圖》)

8、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二、學生簡介李商隱及詩作。

李商隱生活在唐帝國日趨衰敗的晚唐時代,他對皇帝昏庸,宦官當權,藩鎮跋扈,深爲不滿。因此,他熱衷政治,企望革新。然而,在當時朋黨傾軋中,他始終被排擠,於祿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過一生。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隱》詩中說:“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袍未嘗開。”李商隱於四十六歲抑鬱而終。

李商隱現存詩歌600多首,內容涉及比較廣泛。他的詩在藝術上,繼承了屈原、李白、李賀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詩中善用歷史典故和神話傳說,通過想象、聯想和象徵構成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他詩中的“比興”取法《詩經》,“美人香草”效仿《離騷》,深厚沉鬱得於杜甫詩歌的精髓,絢麗的想象、用語,則直接受益於李賀。如果說李賀的詩偏於想象,那麼李商隱的詩則重於象徵。

三、學生誦讀《錦瑟》。

1、誦讀形式:自由讀、集體讀、個人讀。

一讀:正音、解詞。二讀:理解全詩內容。三讀:把握詩歌的情感脈絡。

2、教師:這首詩內容是回憶往事,情調低沉,誦讀時要放慢速度,給人一種迷惘的感覺。

四、師生合作,探討詩歌主旨,把握詩人情感。

1、教師:對《錦瑟》這首詩的內容和感情的理解,歷來衆說紛紜:有人認爲是悼念亡妻王氏的,是一首悼亡詩;有人認爲是懷戀令狐楚家名“錦瑟”的婢女的,是首愛情詩;有人認爲是一首描寫音樂的詠物詩;有人認爲是感傷唐室之殘破的;有人認爲是懊悔少年風流的;有人認爲是作者晚年追敘生平,自傷身世遭遇的,等等。你認爲哪種理解更合理,請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討論,自由發言)。

教師:錢鍾書先生在他的著作《談藝錄》中,談到了對《錦瑟》的理解。他認爲是以“《錦瑟》喻詩,細味此詩,應是詩人自傷身世之作。”詩人帶着濃重的傷感之情回顧平生,慨嘆懷才不遇,年華虛度,遭遇坎坷,抒發了不堪回首的沉痛悲傷之情。詩人借琴瑟傾訴隱衷,表達心曲,其中往復低迴的況味是極爲複雜的。

2、分學習小組討論理解詩歌,每個小組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重點討論一聯,然後推選一位代表發言。

(1)教師:《錦瑟》文字錦鏽華美,書面意義易於理解而內容極其深奧,歷來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說法。

(2)指名學生翻譯全詩。

(3)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言。

(重點表述)

首聯:慨嘆年華已逝。

頷聯:表現了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怨憤。

頸聯:表現了詩人愛慕高尚的執著。

尾聯:收束全詩,說明了那種悵惘的苦痛心情。

3、通過多媒體課件,師生進一步探討詩歌內容,把握感情脈絡。

(1)A、學生理解首聯內容;

B、首聯運用民歌的比興手法。詩人用瑟起興不是沒有原因的,瑟本是可以演奏各種情調的樂器,但人們往往喜歡把它跟哀怨的情調聯在一起,給人一種淒涼悲怨的感覺。

(2)A、學生理解“莊生迷蝶”、“望帝託心”典故的內容。

B、這一聯緊承上文“思華年”一語,寫詩人回憶中的感受。昔日的理想和情景是那樣美好,在回憶中又是如此真切,確實使人迷戀,而眼下的困頓狀況只不過是一場夢。

(3)A、學生理解“海月珠淚”、“藍田玉煙”典故的內容。

B、詩人用“海月珠淚”和“藍田玉煙”的典故,寫了兩幅美好的畫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輪明月爲背景,塑造了鮫人泣淚成珠的形象。鮫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淚卻化爲人們喜愛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以讓我們品讀!後一幅以藍田秀麗的羣山和溫暖的陽光爲背景,塑造了“玉生煙”的形象。這兩幅畫圖儘管色調不同,但在表達作者悵惘悲傷之情上是一致的。

(4)“尾聯”內容比較明白,讓學生通過朗誦理解。

五、課堂小結。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歸納)

1、內容:詩人用“錦瑟”起興,追憶變幻若夢的身世,懷才不遇的遭遇,抒發惆悵失意的感情。

2、藝術個性:運用典故,比興、象徵等手法,寫出了籠罩全詩的一層濃重的哀傷低迴、悽迷朦朧的情調,反映出一個衰微時代中正直而不免軟弱的知識分子典型的悲劇心理。詩中的蝴蝶、杜鵑是象徵,珠、玉屬比興,詩人用它們創造出了空靈清麗,幽婉哀愴的藝術意境。

《錦瑟》原創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寫意的幾種常用方法;

2、理解內部結構;

3、理解李商隱詩歌的多種解法。

【教學重點】

掌握詩歌的基本的鑑賞方法:品味詩歌的形象。

【教學難點】

對本詩內部結構和思路的理解。

【教學方法】

譯寫法,點讀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近人梁啓超讀李商隱,值得我等深刻體會。他說:“義山的《錦瑟》、《碧城》、《聖女祠》等詩,講的什麼事,我理會不着。拆開來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祕性的。”(《飲冰室文集·中國韻文內所表現的情感》)

解說:凡讀過此詩,並稍稍瞭解李商隱生平者,無一不在煞費心思,絞盡腦汁,希望能從這首詩中更多地發現詩人,更深地理解詩人。於是,這首《錦瑟》便成爲中國詩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謎”。

二、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應進士考試,至開成二年(837年),由於令狐的推薦,得中進士。曾任縣尉、祕書郎和川東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實黑暗的,但爲數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的藝術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一生大約創作了六百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

三、對這首詩的多種理解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這年詩人46歲,罷鹽鐵推官後,回鄭州閒居,不久病故。李商隱的詩風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詩婦孺皆懂,而李商隱的詩雖好學深思之人讀來也很費力,特別是他的無題詩,大多有一種朦朧的境界,不易得到確切的解釋。儘管如此,如果單從藝術鑑賞的角度來讀,它又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這首詩雖題爲《錦瑟》,但並非詠物,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爲題罷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無題詩,解讀極爲不易。

四、常見的幾種理解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傷。

五、分析第一種理解

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對全詩進行大意解說:

首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這用的是民歌的起興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感慨萬千。

頷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此聯緊承上文“思華年”一語,寫詩人回憶中的感受。出句用莊周夢爲蝴蝶事,似乎有這樣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樣美好,在回憶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確使人迷戀,致使詩人覺得它纔是真實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頓狀況只不過是一場夢。但又可以反過來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頓狀況是真,則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豈不成了虛幻的夢?這真是“不知周之夢爲蝴蝶與?蝴蝶之夢爲周與”!詩人已經完全陷入一種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對句用望帝魂化杜鵑事,則似乎表明了詩人對“華年”的一往情深,即無論是夢是真,他都不會讓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滅,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樣借杜鵑的啼聲唱出自己的悲哀。這兩句各用一事,而銜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詩人用典的工巧。

翻譯出來:因爲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極深,真覺得此身爲虛,而夢境纔是真實的,即使杜鵑啼血也難表達我的相思之苦。

頸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本來,在頷聯裏詩人用“莊生”“望帝”兩典似乎已將他的“華年之思”說得差不多了,往下確實難以爲繼,孰料詩人在瞬息之間視通萬里,給我們展示了這兩幅美好的畫面,真可謂奇峯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輪明月爲背景,塑造了鮫人泣淚成珠的形象。這是從民間傳說中演化出來的,但又有作者的創造。“珠有淚”者,珠光、淚光融成一片,難以分清之謂也,它使人悵惘而又聯想無窮。試想,鮫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淚卻化爲人們喜愛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讀者品嚐!至於這淚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淚還是作者本人之淚,大可不必去管,反正這意境是夠美的了。後一幅以藍田秀麗的羣山和溫暖的陽光爲背景,塑造了“玉生煙”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爲人所見,但它那溫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在空中,爲山增輝。這個想象來源於古老的說法(晉陸機《文賦》裏“石韞玉而山輝”一句也來自這個說法)。但詩人引用這個說法的意義非同尋常:從玉被掩埋這一面來說,那是很可悲的;從“生煙”這一面來說,卻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況味也真是一言難盡。這兩幅畫面儘管色調不同,但在表達作者悵惘、悲傷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於它們的象徵意義如何,那就有待專家們各抒己見了。

翻譯出來:明月生於滄海的時候,我的淚水如珠,藍田玉山之上,那玉煙縷縷升騰,何嘗不是從我心中飄出?

尾聯:這一聯意思極爲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個“反跌”:“此情可待成追憶”猶言上面說的那番感慨哪裏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時纔有,所以接着就補足一句“只是當時已惘然”。言外之意是,當時既有悵惘之情,則今日追憶必定更加悵惘,的確是不堪回首了。

翻譯出來:我痛苦的相思,何須等到今日纔有,就在我傾心於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經感到惘然若失了。

六、分析其他幾種理解

1、下面摘錄當代著名學者張中行的一段話,以備參考:

古今解此詩者總不少於幾十家吧,其結果自然就衆說紛紜,莫衷一是。我有時想,與其膠柱鼓此錦瑟,不如重點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這種辦法試解:“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曾經有夢想,曾經害相思。“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可是夢想和思情都破滅,所得只是眼淚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現在回想,舊情難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這樣解,雖然近於六經皆我註腳,總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離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張中行著《詩詞讀寫叢話》)

2、課堂活動:點讀練習。請同學們給下面的話加上標點符號。弄清對《錦瑟》的幾種解釋。

⑴朱彝尊:“此悼亡詩也。意亡者喜彈此,故睹物思人,因而託物起興也。瑟本二十五絃,絃斷而爲五十弦矣,故曰‘無端’也,取斷絃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華年’,二十五歲而歿也。‘蝴蝶’‘杜鵑’,言已化去也。‘珠有淚’,哭之也;‘玉生煙’,已葬也,猶言埋香瘞(yì)玉也。此情豈待今日追憶乎?是當時生存之日已常憂其至此而預爲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義山詩集輯評》)

⑵何焯:“此篇乃自傷之詞,騷人所謂‘美人遲暮’也。‘莊生’句言付之夢寐,‘望帝’句言待之來世。‘滄海’‘藍田’言埋而不得自見;‘月明’‘日暖’,則清時而獨爲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義山詩集輯評》)

⑶汪師韓:“錦瑟乃是以古瑟自況……世所用者,二十五絃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爲時尚,成此才學,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無端’,猶言無謂也。自顧頭顱老大,一弦一柱,蓋已半百之年矣。‘曉夢’喻少年時事。義山早負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夢。‘春心’者,壯心也。壯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鵑,已成隔世。珠玉皆寶貨,珠在滄海,則有遺珠之嘆,惟見月照而淚。‘生煙’者,玉之精氣,玉雖不爲人採,而日中之精氣,自在藍田。”(摘自《詩學纂聞》)

七、作業

同步作業本上的練習。

八、教後記

1、實踐了“用教材教”的思想,不定了學生學教材,老師教教材的做法;

2、倡導了自主自學的學習風氣。課堂大開放,讓學生自己感悟,老師不必爲控制課堂而感到吃力,講一講,變成了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議一議。

3、理解了李商隱詩歌的迷離風格,學習了多種表達技巧,強化了文言閱讀能力的訓練,學習了標點符號的運用。

《錦瑟》原創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的要求:

1、知識目標:瞭解這兩首詩歌的內容,這裏包括所描繪的景(意象)等。

2、能力目標:掌握詩歌表達的主要表現手法等,學會鑑賞詩歌中的名句等,背誦這兩首詩歌。

3、思想感情和價值觀目標:體會這兩首詩歌作者各自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詩歌表達的主要表現手法等,學會鑑賞詩歌中的名句等,背誦這兩首詩歌。

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

教師滲透一定的詩歌鑑賞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從方法中提升能力培養。

教學過程:

一、《登高》

(一)、題解

杜甫詩以律詩見長,《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首最有名的七言律詩。此詩是作者在代宗大曆二年(767)九月重陽節登高時所作。當時杜甫身居夔州,已經五十六歲,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鬱憂憤,致使詩人身患重病。重陽登高無心遊賞,觸景傷懷,抒發了自己的內心的感慨。

(二)、學生自讀感悟

1、自讀全詩

2、根據註腳,解讀詩歌的內容與結構

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重在寫景,以天、風、沙、渚、猿嘯、鳥飛、落木、江水構圖;

後四句依景抒情,寫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憂國傷時的感情。

3、思考情景間的聯繫,感悟沉鬱頓挫的美學風格。

(1)、前四句所繪的秋景圖是一幅什麼樣的圖畫,溶鑄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明確:是一幅淒涼的秋景圖。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使人頓生悲情;接着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一種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自然而生,尤其是“無邊、不盡”,透出其沉鬱悲涼,不僅寫出了空間的廣漠,更強調無處不含悲秋之氣。

(2)、後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內化爲整個民族的苦難與艱辛的?

明確:第三聯從時空着筆。由異鄉飄泊到生病殘生,“萬里、百年”呼應上聯的“無邊、不盡”,使悲秋具體而沉痛。第四聯從白髮日多寫到護病斷飲,使人聯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時世的艱難。這樣,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4、鑑賞對仗工整的形式美。

(1)、請同學以詩中的某一聯爲例,研討對仗工整的形式美。

明確:例句:首聯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對,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對仗極其工整。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全詩八句皆對,顯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2)、比較閱讀感悟與王維的《山居秋暝》比較,感悟兩位詩人不同的風格特徵。

王維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明確:兩詩均以“秋景”爲描寫對象,但景物特點、繪景方式、抒情方式等有較大差異。王維把山間秋天的月夜寫得那麼寧靜而又富有生氣。鬆間明月,石上清泉,晚歸浣女,泛舟漁人等等,都給人帶入詩一般的境界,都描繪得十分生動形象。全詩的語言清麗。詩人把秋天寫得很清新迷人,一反悲秋的格調。而杜詩則相反。(分析略)

5、譯詩

風猛天高猿叫聲悲哀,島清沙白鳥飛翔徘徊。

無邊的秋葉刷刷落下,沒頭的長江滾滾奔來。

萬里漂泊悲傷居他鄉,年老多病一人登高臺。

國衰國破可恨白髮增。窮困潦倒濁酒也停買。

6、分析《登高》一詩情景交融,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表現了作者大氣盤旋,悲涼沉鬱之感。全詩語言精煉,詞約義豐。蕭瑟的秋天,詩人的筆下寫得有聲有色。

首聯落筆闊大,在獵獵的秋風中,詩人登上高處,隨風傳入耳畔的是長嘯的猿聲,日中所見的是清水白沙迎風飛翔、不住迴旋的鳥羣。這兩句包容了六種物象風、天、猿、渚、沙、鳥。猿鳥哀鳴,飛鳥徘徊,描繪出一幅悽清的畫面。此聯中“風急”二字絕妙精煉,猿哀、鳥鳴及下聯的落木蕭蕭,長江滾滾都是由此產生。

頷聯詩人具體描寫秋景,“落木蕭蕭”“長江滾滾”,狀景逼真,意境雄渾綿邈。此聯已成爲後人傳誦的名言侍句。以上四句寫景,爲下文悲秋抒情作了鋪墊,實際上作者已經融情入景,景中已自有情。在寫景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絃,這不僅由於寫了自然的蕭瑟淒涼的秋,更由於詩人對人生之秋的描繪流露出強烈的感情色彩。

頸聯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義,詳述了人生悽苦的境況,“悲秋”二字,使人深感悽愴之情。“常作客”則表明作者飄泊淪徙的生活。“豐年”指暮年,面對蒼涼寥廓的秋景,詩人想到自己客居他鄉、老邁多病的處境,悲涼之情頓生。“獨登臺”將悽清的景物和悲涼的心情結合起來,令人頓生同情。

尾聯含義深刻,概括了當時整個社會的現實,發出了詩人的衰嘆。“艱難苦恨”導致了詩人“多病”和“繁霜鬢”的境遇。特別是因多病而斷酒,詩人的悲情更難以排遣,這些都道出對時世“艱難”的不滿,對自己人生之秋的悲嘆。

律詩一般都是中間兩聯對仗,而且對得自然妥貼,達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胡應麟《詩藪》內篇五卷中讚譽它“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一意貫串,一氣呵成。”還稱它是唐人七律中,甚至是古今七律中第一好詩。此詩雖是一首悲歌,但它給予我們的感受不是悲涼和消沉,詩人雄俊奔放的筆勢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悲壯豪邁、心胸闊大的感覺。

詩的前兩聯寫景,後兩聯抒情。前兩聯的寫景爲後兩聯的抒情張本,寫秋景,物象含蓄,極富特徵,特別是在頸聯才點出“秋”字,表明詩人構思用字的精妙。後兩聯的抒情將國家的現實和詩人遭遇聯繫起來,感情表露得深沉、曠遠,表現了杜甫高超的藝術功力。

二、《錦瑟》

(一)、導入新課?

中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其中的名詩佳句多如繁星。人們也許並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之手,卻能將其熟記於心,並千古傳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詩句對接

1.資料鏈接——名詩對接

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②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③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⑤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你能說出這些詩句的作者是誰嗎?(李商隱)?

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李商隱的代表作《錦瑟》

(二)、瞭解作者?

李商隱,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他年輕時受牛黨令狐楚賞識而中進士,後來又被李黨王茂元招爲女婿,因此牛黨認爲他背恩負德。牛黨掌權後,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壓抑,鬱郁不得志,成了牛、李黨爭的犧牲品。46歲時死在滎陽。李商隱的詩歌,有的抒發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託古諷今的詠史之作,還有一類描寫愛情生活的無題詩,最爲後代讀者所喜愛。他的詩有獨特的藝術成就,構思新巧,詞藻華美,想象豐富,風格婉轉纏綿。但有的作品傷感情調比較濃重,用典過多,隱晦難解。有《李義山詩集》?

(三)、賞析《錦瑟》?

1、教你方法:學詩三步走

讀: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悟:感受形象,體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語言。

2、誦讀詩歌,初步感知。

(1).請兩名同學誦讀詩歌,老師及其他同學指出其誦讀的不足或錯誤。

聽朗讀錄音

(2).學生聽讀,在聽讀中把握誦讀節奏,感受詩的韻律,體味詩的意境。

(3).學生結合註釋譯讀詩歌,瞭解詩歌內容,理解詩歌主旨。

3感悟詩意,理解主旨

引導:我想大家在讀的過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現在就請同學們來談談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麼。你從詩中捕捉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可就全詩內容談,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給你的感受來談

(1)、學生交流閱讀感悟,教師予以引導點評。

【參考】“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看到眼前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彷彿看到自己曾經有過的燦爛歲月、花樣年華,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熱血的凝鑄。可恨可嘆的是這些輝煌已成爲過去,並且是如此短暫──單單是“五十弦”,爲什麼單單是“五十弦”呢?難道就沒有別的什麼可以選擇了嗎?詩人以“錦瑟”喻美好的“華年”,以“思”引發“無端”之問,一上來就開門見山,點出自己對人生價值的深深思考?

【參考】“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對人生終極價值的思考不唯我獨有:有着“鯤展翅九萬里”遠大志向的莊子,在夢中也不忘記對這個問題的探索,以致於夢生蝶翅,己蝶難辨;貴爲人主的望帝死後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個不停的杜鵑鳥,來訴說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夢迷”着“曉”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戀或徘徊彷徨之意轉爲富於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東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鵑心託”依“春”字點破,使舊有的怨恨悵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機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駐激勵自己向前搏擊奮鬥?

【參考】“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滄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瑩的淚花;藍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時,才能升騰飄逸的煙霞。物猶如此,人當如是。“滄海月明”與“藍田日暖”優美意境的創設,不僅僅是詩人精妙絕倫藝術素養的表現和揮灑,更是詩人回答人生價值的標準和尺度。詩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詩作的主題,整篇的閃光點在此,魂亦在此?

【參考】“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追憶過去,儘管自己以一顆浸滿血淚的真誠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歲月、如珠的年華,值得珍惜之時卻等閒而過;面對現實:戀人生離、愛妻死別、盛年已逝、抱負難展、功業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風光不再。如泣如訴的悲劇式詰問,又讓詩人重新回到對“人生價值到底是什麼?到底該怎樣實現?”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強了詩作的震撼力

(2).小結詩歌內容:?

明確:錦瑟牽情,回首往事——往事如夢,感傷深沉——對月而泣,美夢如煙——追憶此情,當時惘然

(3).探究主旨

①:經過追憶往事,詩人的情感凝結在哪個詞語上?

明確:惘然

②:作者爲什麼而“惘然”?

明確:爲“此情”。

③:“此情”到底是什麼情?請同學們就此探討詩歌的主旨

明確:悼亡說、戀情說、自傷身世說……?

4、品味語言,賞析技巧

現在讓我們來感受走進這首詩的意境。

這首詩除了具有悽迷的意境外,還有哪些藝術特色?

明確:小結詩歌藝術特色:哀怨的基調?

?悽迷的意境?

?華美的語言?

5、再讀詩歌,感受詩意詩韻美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李商隱的情感世界,共同學習了他的《錦瑟》,儘管這是李詩中最晦澀的一首,但我們還是觸摸到了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脈搏,這足以說明,只要用心體會,心靈總會相通

(五)、佈置作業:

請將今天所學進行整理,寫成一篇賞析性的短文。

附板書:

登高

杜甫

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重在寫景,以天、風、沙、渚、猿嘯、鳥飛、落木、江水構圖;

後四句依景抒情,寫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憂國傷時的感情。

錦瑟

李商隱

讀: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悟:感受形象,體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語言。

《錦瑟》原創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通過誦讀體味《錦瑟》的朦朧美

2、理解《錦瑟》的多種解法

學習重點:

目標1

學習難點:

目標2

學習過程:

一、導學

1、興趣導入——名詩對接。

①夕陽無限好——

②身無綵鳳雙飛翼——

③何當共剪西窗燭——

④春蠶到死絲方盡——

2、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1)李商隱,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他年輕時受牛黨令狐楚賞識而中進士,後來又被李黨王茂元招爲女婿,因此牛黨認爲他背恩負德。牛黨掌權後,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壓抑,鬱郁不得志,成了牛、李黨爭的犧牲品。46歲時死在滎陽。李商隱的詩歌,有的抒發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託古諷今的詠史之作,還有一類描寫愛情生活的無題詩,最爲後代讀者所喜愛。他的詩有獨特的藝術成就,構思新巧,詞藻華美,想象豐富,風格婉轉纏綿。但有的作品傷感情調比較濃重,用典過多,隱晦難解。有《李義山詩集》。

(2)這首詩大約作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這年詩人46歲,罷鹽鐵推官後,回鄭州閒居,不久病故。李商隱的詩風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詩婦孺皆懂,而李商隱的詩雖好學深思之人讀來也很費力,特別是他的無題詩,大多有一種朦朧的境界,不易得到確切的解釋。

(3)學生就自己蒐集的關於李商隱的資料進行整理:

二、引導賞析《錦瑟》

1、品賞詩歌的步驟:

讀: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悟:感受形象,體味意境。

2、題解:

(1)“無題”之解

(2)“錦,瑟”之解

3、誦讀詩歌,初步感知(準確字音,把握節奏)

4、感悟詩意,理解主旨(逐聯逐句分析引導。思考:每個詩句的意義是什麼?表現了作者的什麼情志?你如何理解的?通過自己的感悟理解應如何讀出來?)

(1)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2)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3)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4)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5、重新誦讀,再次品味

三、探究主旨,拓展延伸(你認爲應該是哪一個,爲什麼?)

(1)、對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詩)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愛情詩)

(3)、作者的身世自傷(詠懷詩)

《錦瑟》原創教學設計 篇7

一、知識目標:

瞭解李商隱及其詩歌

二、能力目標:

鑑賞這首詩,品味詩歌意境,從而領會詩歌美質。

三、情感目標與價值觀目標:

學習各詩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瞭解詩人的不同藝術風格。

四、重點:

鑑賞本詩哀怨的基調、迷離的意境、清麗的語言。

五、難點:

本詩的旨意

六、知識點:

李商隱(812~858),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詩人,與杜牧齊名,稱“小李杜”。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從祖父起,遷居鄭州。父親李嗣曾任獲嘉(今河南獲嘉縣)縣令,他三歲時,隨父調動至江浙。李商隱是唐室宗親,然而因爲年代久遠,家境已經十分貧寒。他從小穎悟,十六歲即以《才論》、《聖論》兩篇古文“出諸公間”,並受東都(洛陽)留守令狐楚賞識,令狐楚是當時駢奏高手,李商隱得他悉心指點,很快青出於藍。二十六歲時,李商隱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進士,次年入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府,後娶其女爲妻,琴瑟和諧。但當時的牛(僧孺)李(德裕)黨爭激烈,令狐楚屬牛黨,王茂元則屬李黨。李商隱此舉被視爲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綯指責爲“放利偷合”,此後一生在牛、李兩黨的傾軋中度過,困頓淒涼,辜負了“欲迴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樓》)的壯志和才華,終年四十六歲。

藝術成就:他的詩以七律成就爲最高,其他五言、絕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他的詩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綿邈,隱晦曲折,寄託極深,穠豔綺麗,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於利用歷史典故和神話傳說,通過想象、聯想和象徵,構成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他的“比興”取法《詩經》,“美人香草”效仿《離騷》,深厚沉渾得杜甫詩神髓,綺麗的想象、用語則直接得益於李賀。李商隱的詠史詩借古諷今,毫無顧忌;李商隱的愛情詩成就最高,他的《無題》詩十餘首,取前兩字爲題而實質是無題的詩又有十餘首,如《錦瑟》、《碧城》、《爲有》等,其他似有題而實無題的詩若干首,寫纏綿悱惻的愛情,寫幻想,寫傷感。李商隱的文章也是文囿異卉,他的工本章奏則典麗公整,才情富瞻,不受文體所限而善於表情達意,對後世影響很大,被奉爲四六文的金科玉律。

寫作背景:這首詩創作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題目“錦瑟”是一種樂器。對《錦瑟》一詩的旨意,自宋以來,歧見紛紜,莫衷一是。有人以爲是悼念亡妻王氏,有人以爲是懷戀令狐楚家名“錦瑟”的婢女,有人認爲是描寫瑟之華美及其音之清和,有人認爲是傷唐室殘破,有人認爲是作者懊悔少年風流,有人認爲是自傷生世遭際,有人則認爲是對自身詩歌寫作的回顧與總結……一般認爲,此詩可能作於作者晚年,是他回首往事,對一生遭際坎坷而發的感慨。因而,對此詩的背景介紹,也以這一認識爲基點。

七、目標達成

1、譯文:錦瑟呀,你爲什麼偏偏是五十根琴絃呢?聆聽錦瑟繁弦的一音一節,都讓我回憶起已逝的美好年華。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我曾像莊周夢蝶一樣,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終只能像望帝那樣,把自己無限的悲感和難言的冤憤,託負給送春歸去帶着悽音的杜鵑。我身世悲涼,像皎月落於滄海之間,明珠浴於淚波之界;我理想破滅,如藍田山日光煦照,化山中美玉爲氣煙。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知無窮的悵恨?早在當時我已感到不勝惆悵。

2、品典:

品典一:莊生曉夢迷蝴蝶。

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爲蝶,後來夢醒,莊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詩人藉此典的虛緲的夢境隱喻年輕時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託杜鵑。

傳說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爲杜鵑,啼聲哀怨悽悲,動人心腑。詩人藉此以冤禽託寫恨懷,亦表達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滄海月明珠有淚.

傳說珠生於蚌,蚌生於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海,珠得月華,始極光瑩;又有南海鮫有泣淚,顆顆成珠的故事。計人藉此把月珠淚合而爲一,構成了一個朦朧的妙境,表達一種複雜的悵惘情懷,既有對其高曠浩淨的愛賞,又有於其淒寒孤寂的感傷。

品典四:藍田晶暖玉生煙。

藍田的玉山爲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氣冉冉上騰,遠察如發,近觀卻元。詩人藉此具有極高美學意味的理想景色,抒發一種對於高潔情感無法親近的悵恨。與典三所涵一致。

3、結構與主題:

1~2句:由聽瑟弦訴說思念往昔。

3~4句:由莊周化蝶,望帝託鵑思念親人。

5~6句:由美人眼淚化珍珠,藍田美玉化輕煙進一步眷戀。

7~8句:追憶悲歡離合仍是一片茫然。

這首詩的主旨隱藏得很深,我認爲是作者追憶心中思念的親人。衆說紛壇,莫衷一是,可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妨自己品味。

4、鑑賞要點:

(1)構思新奇:

開頭寫錦瑟訴說“一弦一柱思華年”思之殷切,思之纏綿。聲聲訴述思念之切。結尾句“當時惘然”“追憶此情”,使悲歡離合之情更令人斷腸。可見作者構思之精巧。

(2)朦朧美:

詩人用“莊生”夢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帶入美好的夢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託給“杜鵑”彷彿置身於“杜鵑啼血”的氛圍中,更感受到離別後的思念這深。夢中的朦朧美如一幅畫,霧也朦朧,水也朦朧,美人魚落淚,藍田美玉在陽光下閃光,彷彿燃燒出縷縷輕煙,冉冉飄拂。

5、課外欣賞閱讀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

樂遊園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吹麻灘中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