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語文《學與問》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01W人 

《學與問》一課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文章淺顯易懂,條理清晰,言簡意賅,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課文緊緊抓住“勤學好問”這一點進行敘述,先寫“問”的重要性,再舉例子來證實;接着寫向誰“問”;然後寫“問”與“思”要結合;最後有理有據的提出觀點: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爲學習的主人。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問”的重要性,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第二自然段寫哥白尼從小喜歡“問”,成就了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第三自然段寫小學生又問題要請教別人,能者爲師。第四自然段寫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第五自然段寫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做學習的主人。

語文《學與問》教學反思

我想,這篇課文層次清楚,中心鮮明,是篇很好的範文。上課伊始,我並沒有老生常談似的讓學生分段,概括段意,然後指導總結。我個人認爲,解讀一些文章,有的`時候不一定非按部就班的初讀,分段,概括段意;精讀,理解重點詞句,總結。有些文章整體性很強,分段反而會讓其支離破碎,再者,有些文章很長,每段從何處始,到哪兒終,這都是見仁見智的,並不是一定能分個明明白白的,若非要弄一個正確答案來,會不會侷限學生的思維呢!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另闢蹊徑。上課伊始,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的是《學與問》這篇文章。相信同學們都已經預習了,你覺得這篇文章是重在敘述一件事,還是重在塑造人物形象,若都不是,那是爲了告訴我們……”

“都不是”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是告訴我們一些道理”幾個思維活躍的學生大聲說。

“大家贊同嗎?”我順水推舟。

“贊同”

“那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劃出講道理的句子。”

不知不覺中,學生上了我設好的圈套。

很快,學生的手如雨後春筍般一個接一個的冒了出來,臉上寫滿自信。

指名一一彙報,相機板書: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我接着忽悠:

“是的,道理是擺在這兒了,你信嗎?憑什麼信他呀!”

這樣,又輕而易舉的由道理過渡到用來證明道理的事例。

就這樣,課文的脈絡清晰可見,學生的學習思路既明瞭又跳出了分段的圈圈。 這節課,教的從容,學生學的也輕鬆,比那一潭死水般的呆板的教學模式要好些吧!

當然,原有的教學模式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這樣的教學設計只是我個人的一個嘗試,也是本人的拙見,若有妄自尊大之嫌,敬請各位同仁予以諒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