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51W人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爲了以後。那麼優秀的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 篇1

這篇小品文,文質兼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結合課下註解及手中的工具書,理解文章內容是很容易的事。因此我決定教學方式進行改變一下,讓學生先自學,自學的內容主要就是翻譯課文。熟記課下註解,對於文章內容的深入理解,由師生共同探究。剩下的時間,就做隨堂練習,當然是閉卷形式。

一節課我講了20分鐘,剩下的時間學生做題,等我把卷子收上來一看,很生氣,學生做得非常不好,只有二三個孩子做得可以。從學生做題的效果不是看出來孩子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生聽課的效果不好,認真聽講的學生很少,教師講完的題,原封不動的拿來給他們做,他們竟然沒有一點印象。

(二)學習嚴重的缺乏主動性,甚至可以說沒有學習的意識。

(三)沒有家根本就不看書。

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對我教師來講,可能是我說話的語速太快,對於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可能還沒等他們反映過來,我就講過去了。學生的理解效果不好,這可能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聽課效果。以後教學中我一定要改,我這個毛病我心理有數,但就是改不過來,尤其是我說到激動處,語速更是放不下來。怎麼辦呢?

是不是我的教學還是沒有走近學生的心理,昨天,我慷慨激昂的說了大半節課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但從今天聽課的狀態來說,沒有多在改變,或許我太着急了。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教育需要耐心。教育更需要恆心。我不應灰心,我相信我的孩子們一定會改變的。當然是向好的方面。

從學生角度看來,學生還是沒有學習狀態,很多孩子就是在裝學習,其實心不在那裏,因此纔沒有學習效果。看來,我還得與他們交流,真正的走近學生的心理。當然改變孩子的厭學心理也不是容易的。我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但是我覺得文言文這種教學方法還是不錯的,以後我再講文言文的時候,多給孩子點自學時間。然後再進行檢測。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 篇2

《與朱元思書》是文學家吳均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被視爲駢文中寫景的精品。爲方便教師更好的教學,今天,語文網小編給大家推薦關於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通過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教師可以儘早發現一些教學不足,比如說教學設計上出現哪些問題、課堂交流和啓迪是否得當、課後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從而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累計經驗。一起來看下吧!

《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美,所以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爲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養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懂文本並能順暢地朗讀以至成誦。對於朗讀的指導,首先在預習之前,我將文章給學生範讀了一遍,要求學生標註字詞的讀音及朗讀停頓,然後要求他們回去要將課文讀熟。“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並按照一定的節奏來讀,那麼大體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上課時,在講課文的過程中,也要採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反覆地讀,且速度宜慢,因爲慢一些纔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另外還要注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及段落間的停頓,尤其是每讀完一小層都可以作稍長的停頓,這樣會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於將文字所描繪的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纔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教師可要做示範朗讀,學生中讀得好的也可給同學們示範。

這篇文章的難點是對“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物者,窺谷望反”兩句的理解。考慮到學生以現在的生活閱歷很難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如只講清字面上的意思又覺有些膚淺,所以教學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礎上,介紹作者生活的背景及個人經歷,然後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說說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最後再作以總結。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 篇3

鎮沅恩樂鎮中學張瑞玲 我十分有幸參加了此次“同課異構”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得到了李樹萍專家和同行的指導關心,受益頗多,下面是我對這次講課的一些反思。

優點:

一、重視導入。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如一幅水墨畫,所以在文章導入部分,採用畫面加音樂的形式來設置情境;可惜的是音樂因設備問題沒有。運用多媒體的優勢,聲色結合,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學生身邊的奇山異水,優美的畫面與配以悠揚的古箏曲《高山流水》情景導入。營造氣氛,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二、注重朗讀。《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美,所以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爲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背誦文章。要想有效地培養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並按照一定的節奏來讀,那麼大體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

例如第一次設計讓男生齊讀,是男生相對讀的不是很準確,讓女生注意聽,女生相對比較細心,讓學生拿起筆來做記號,旨在培養學生的圈點勾畫的習慣。 最後根據學生讀的情況,強調容易讀錯的音解決難字詞;第二次教師範讀,教師範讀,學生聽讀。要求學生學習朗讀的韻味及節奏。第三次一二組讀課文,《課程標準》中對文言文學習要求有:“學生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語感。針對學生情況,先自主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不懂的可以和同桌探討,還可以詢問巡視的老師。採用反譯的方法檢查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此部分問題設置有一定的梯度,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學生通過以上學習,疏通了文意,對這篇課文已經有了大概的瞭解。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做進一步的探究。第1、2題難度較小,學生可以獨立的完成,第3題難度比較大,需要學生小組合作一起質疑探討。第五次全班齊讀,要嘗試根據減字背誦法背誦課文。朗讀是學習文言文極爲有效的方法。在朗讀中串聯正音、節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既不枯燥,又能培養語感。同時朗讀還與聯想想象有效結合,既有助於理解,又有助於背誦。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朗讀,儘量做到熟讀成誦。注重朗讀。以讀爲本 ,體現散文教學特點。

三、注重背誦。景東四中8年級(5)班是平行班。對於有一點文言文基礎的八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有了一定的文言詞彙的積累,本篇文章內容簡短,意思明瞭,在文章的理解層面上應該沒有多大難度,但根據平行班的特殊情況,我還是儘量把目標定得低一些,力求在短短45分鐘裏背課文。

四、注重寫練。

學完課文後 ,我因勢利導,把課內知識向外輻射開來,讓學生進行有機的訓練。展出了一幅身邊的山水圖片,要求同學用筆仿照課文描寫身邊的奇山異水寫成一段話。這就訓練學生的知識實際運用能力,它極大的拓展了課堂的涵蓋面,擴大了訓練量,增強了穿透力。通過課內外結合,進一步融匯了所學的知識,使學生的感悟和能力得到提升,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缺點:

結合新課堂改革的要求,我個人認爲在一些小環節上還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點,原計劃以朗讀貫穿全文,但實際操作的時候,到了課堂後一半,由於時間關係也由於我有些緊張,第四個環節忘記了閱讀,還有應該先讓學生自由的朗讀,然後再分各種形式的讀,儘量採取全班齊讀,本來想讓學生們在熟讀基礎上進行背誦的,但最後也只是讓學生有提示的背誦,效果沒有完全達到,課堂的優美性打了折扣。

第二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這本來是一篇很優美的散文,但是我帶領學生條分縷析的同時忘記了體會這篇文章的美。語文在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情感能力的培養,語文課堂應該是美的薰陶。

第三點,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應加強,爲了保證課堂的完整性,字、詞、句的落實只是蜻蜓點水,強化字、詞、句的落實和檢測。

第四點,對於學生的瞭解不夠。加之爲了完成教學目標,存在着教師包辦,不敢放手的傾向。

第五點,更要讀出感對於語文教學,教師不僅要爲學生創設廣闊的精神空間和施展的餘地。同時還要以情激情,在激情中提升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激情中激發感悟和創新。所以說如果老師在課堂上的情感更熱烈一些,那就是錦上添花了。

第六點,加強普通話,每一天都要加強練習,多聽多說,努力去掉鄉音及不準的音。 總之,此次活動中讓我受益匪淺,我明白了: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我也會在今後的教學中繼續虛心聽取各位前輩和同事的建議,積極參加集體教研,主動思考如何讓課堂更有效。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 篇4

1、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美,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爲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將文章給學生範讀了一遍,要求學生標註字詞的讀音及朗讀停頓,然後要求他們回去要將課文讀熟。“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上課時,在講課文的過程中,也要採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反覆地讀,且速度宜慢,因爲慢一些纔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纔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

2、在教學中,我能通過範讀、領讀、速讀讓學生感受“駢體文”的特點──四六句、對偶,並讓學生自我總結,教師加以補充,使學生能對駢體文有一個簡單的瞭解。

3、在這篇文中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更深入的瞭解文章內容,讓學生再一次領略了富春江的美。

4、這篇文章的`難點是對“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物者,窺谷望反”兩句的理解。所以我在教學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礎上,介紹作者生活的背景及個人經歷,然後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說說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最後再作以總結。

5、結合文章體裁,我引導學生朗讀應從情感上再下功夫,不僅要注意語速,讀出節奏,更要讀出感情,讀出景色的優美,讀出作者對景色的喜愛之情和學生對景色的喜愛。

總之,這節課既讓部分學生能夠直接從課本上找到答案,又要讓學有餘力的同學與其他同學對課文的知識點進行合作探究解決。既兼顧了中差生,又照顧了優生。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 篇5

結束《與朱元思書》這篇文章的教學後,自己經過反思並做如下總結。

一、成功之處

1、對於這篇寫景名文,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藉助文章感受富春江的美好景象。在導入時,我利用多媒體演示了富春江的美好景象,並引用葉文玲的《烏篷搖夢到春江》中對於富春江的評價——俏、美、嬌等評價性語言加以說明,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對於富春江有所向往。

2、《與朱元思書》一文是初中教材中比較少見的一篇“駢體文”,在教學中,我通過範讀、領讀、速讀讓學生感受“駢體文”的特點──四六句、對偶,並讓學生自我總結,教師加以補充,使學生能對駢體文有一個簡單的瞭解。

3、在這篇文中的教學中,我嘗試運用了“望畫說文”、“望文說文”的方式,引導學生更深入的瞭解文章內容,挖掘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再一次領略了富春江的美。

4、自己覺得最大的成功在於在45分鐘內,一直以音樂作爲創設情境的最佳手段,在教師範讀後,由學生來領讀,學生自由閱讀,學生速讀,學生品讀,講解後組織學生選取自己較爲喜歡的語句或段落進行背誦識記,從而引導學生誦讀經典、傳承經典。

二、不足之處

1、對於教材的挖掘不夠。例如對於“奇山”的特點沒有挖掘到

位,沒有使學生深入感受富春江的山的奇、險、高。

2、對於學生的瞭解不夠。個別時候存在着教師包辦,不敢放手的傾向。

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覺得自己應加強的是自己的語文素養,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不止一次感嘆個別學生的語文素養之深,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我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更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 篇6

初中語文課本中,每冊都安排有兩單元的古詩文,其中古文所佔較大的比例,這些古文一般篇幅較短,內容較淺顯。所描繪之景也易爲學生所理解。在教學這些課文時我多采用橫向聯繫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及描繪的意境相似之處,理解課文內容,品味意境,體會人物思想感情。如在教學《與朱元思書》時,在學生解決字詞、初步理解課文之後,抓住“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在作者聽來,這裏的鳥叫聲是多麼動聽悅耳,彷彿就是一曲美妙婉轉的樂曲,而在杜甫筆下所描繪的鳥叫聲“恨別鳥驚心”卻讓人感到心驚肉跳。猿叫更是一種最淒厲,最悲傷的一種動物叫聲,《山峽》中酈道元的筆下猿鳴卻是“哀轉久絕”、“猿鳴三聲淚沾裳”。許多人聽來都感到悲傷淒涼,而作者卻是百聽不厭。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的描繪、感受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這樣通過比較、分析,使學生對本文作者時心胸開闊,心情舒暢及對人生有較深刻的認識理解得透徹。同時讓學生朗讀背誦《春望》一詩和《三峽》一文使舊知識得到鞏固。

求知本身就是一個激發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讚歎、驚奇的奇異的過程。興趣與求知慾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而課堂實踐也證明,當教師把學生的興趣喚起之後,學生便會思想活躍、思路開拓、思維創新、想象力飛揚。並且突破課堂的界限,走向課外的廣闊天地,涉獵更廣博的知識領域,一直指向學問的蒼穹,以煥發出燦爛的智慧光芒。學生求知慾的引發,我覺得最主要的是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基本技能,擴大更新知識、豐富經驗。勇於開拓創新,營造新鮮活躍的課堂氣氛,打造獨具魅力的課堂品牌,讓學生對你的每一堂課產生濃厚興趣,從而引發強烈的求知慾望。

例如:我在教學《與朱元思書》時,設計了一段《萬泉河風光》的錄相。萬泉河的“奇山異水”,讓學生驟然生趣,萬泉河的“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荷希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令學生們讚歎不已、興奮不已,我及時讓學生說出萬泉河奇在哪裏,白石嶺異在何處,學生涌躍發言,從而大大地調動了他們的課堂興趣。課文中類似的問題都在他們的興趣中一一化解。

教師的“授之以漁”對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如在文言文《與朱元思書》的課堂教學中,我先佈置學生自讀,試譯全文,由學生的翻譯代替傳統的串講,在學生有疑惑之處稍加點撥,學生領悟其意後亦能順利譯成白話文,然後自行解答教師出示的問題,如文章如何描述自富陽至桐廬一帶的“奇山異水”?“山”之“奇”之“異”表現在哪些方面,其特徵是什麼等問題。之後學生自找問題,師生共同答疑解惑。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要求學生設計一個本文的板書,有一個後進生設計如下:

水:清澈湍急

富陽——桐廬

山:雄奇軒邈

這個設計雖然沒什麼“出彩”之處,但當我向全班同學展示時,卻獲得了一片掌聲,要知道,這可是他第一次得到全班同學的認可,這怎麼不令人欣慰呢?我請學生對此設計進行評論,一位學生說:“此設計簡單明瞭,表明了從富陽到桐廬一帶的山水特點,體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我亦表揚了他,肯定了他的設計。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我只是引導、點撥,學生卻積極主動地參與了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主體地位得到凸現,真正地“凸“於教師之上。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 篇7

初中文言文教學應注重基礎知識的夯實,但這往往又是很枯燥的。因此,怎樣讓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也能充滿趣味,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應是教學之首務。教學中發現注重這幾個環節的設置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

一、重視導入。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如一幅水墨畫,所以在文章導入部分,採用畫面加音樂的形式來設置情境;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優勢,聲色結合,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此外,還可充分利用古文深厚的文化內涵,通過介紹歷史典故、人物故事、事件背景、成語由來等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介紹蘇軾詠富春江的詩歌等。

二、注重朗讀。

朗讀是學習文言文極爲有效的方法。在朗讀中串聯正音、節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既不枯燥,又能培養語感。同時朗讀還應與聯想想象有效結合,既有助於理解,又有助於背誦。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朗讀,儘量做到熟讀成誦。《與朱元思書》最經典處在於,作者描寫景物生動,形象,作者把富春江兩岸如詩如畫的美景準確描摩出來了;文章的語言極精煉、有韻味。可以通過對本文的朗誦,讓同學們深入感受到祖國語言之美,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鑑賞能力。

三、小組合作。

基礎知識的掌握,又有工具書的輔助,便於開展小組合作,調動學習主體的熱情。再適當教以方法,開展以小組討論、競賽的形式,提供展示成果的平臺,便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如《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修改稿的[合作探究,深入賞析]環節中,設置了兩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並提供了展示小組討論結果的平臺,因此,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中一定要有思考和發現。在文言文的閱讀上,不應只要求能讀懂文章本身的內容,應鼓勵學生深入閱讀。更應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獨立的、有創意的問題。讚賞學生個性化的發現,珍視閱讀體驗,總會有意外的驚喜。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 篇8

《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雅,所以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爲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養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懂文本並能順暢地朗讀以至成誦。對於朗讀的指導,首先在預習之前,我先將課文給學生範讀一遍,要求學生在這一遍裏標註字詞的讀音及停頓,然後要求他們回去將課文讀熟。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並按照一定的節奏來讀,那大體意思也就懂了。指導學生在朗讀中語速放慢,在朗讀中有一定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這篇文章的難點在於對“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論世務者,窺谷忘反”兩句的理解,由於學生現在生活閱歷的限制難以理解此中的深意,如果刻意深析,可能效果更差。所以在賞析時,只要求學生掌握字面上的意思,在此基礎上,介紹作者的生活背景及個人經歷,以及這兩句在文中側面襯托景物的優美的作用。對學生能否理解其含義不作明確硬性要求。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 篇9

以前,我上文言文時,一般是按照下列流程上的:導入新課,簡介作者,範讀課文,教學生字詞,翻譯課文,處理練習。從教學的時間來看,翻譯課文大約就佔有百分之七十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在講臺上講得多,可謂辛苦,學生打瞌睡的也多,無動於衷。爲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我作了很多努力,現在算是找到了一點喜悅。

我現在教《與朱元思書》一文,就沒有花以前那麼多時間去做翻譯課文了。我把以前翻譯課文的時間用來引導學生去學習課文。我是這樣做的,我先範讀了課文,讓學生結合課文下的註釋理解課文的內容,然後,讓學生齊讀課文,完成下面幾個問題:

1、課文緊緊圍繞兩句話來展開的,請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句。

2、課文着重描寫了“自富陽至桐櫨”的“奇山異水”,哪些是描寫山“奇”的,哪些是描寫水“異”的?

3、想想自己身邊的山和水,與課文中描寫的山和水作一比較,是否真如作者所說的“獨絕”?接下來,我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思考,文章的結構有“總——分”、“總——分——總”、“分——總”等,這篇文章是按哪種結構方式來行文的?最後,我讓學生齊讀課文,要求學生劃出課文中的這些語句,“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體會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一堂課下來,學生都在積極的動手、動口、動腦,沒有人打瞌睡。上完了這篇課文,我沒有一句句的教學生翻譯,但學生卻能翻譯了。我感覺這堂課很成功,也符合新課標新課程新課改的要求。

這堂課的成功,有兩方面的原因讓我這樣去償試的;1、學校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在備課過程中我們組老師就討論,研究文言文如何教學能讓學生喜歡,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大家都認爲在文言文教學中,如果我們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去翻譯課文,學生只是瞭解這篇課文的大概意思。這篇文章是怎麼寫的,爲什麼這樣寫,學生不知道。別的文言文,學生拿到就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囉。於是,我便有將文言文教學中的翻譯課文的時間解放出來的想法。2、看了《人民教育》中的《與魏書生同行》的文章。文章中講道;魏書生在廣東省深圳市寶安中學上了一節語文課,也是文言文,課題是《晏子使楚》。魏老師上這課時,也沒有翻譯課文。然而,上完這篇課文後,學生們都能翻譯課文,聽課的老師們都很滿意。魏老師的課,給了我理論上的指導,堅定了我對文言文教學改革的信心。

今後,我將繼續這樣去實踐。

《與朱元思書》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爲了參加全市基礎教育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最近我校組織了校內選拔賽,其內容之一就是上課,於是我選擇了上《與朱元思書》這一篇課文。

以前,對於文言文的教學,我一般是按部就班,按照下列流程來上的:導入新課,簡介作者,範讀課文,教學生字詞,翻譯課文,理解內容,處理練習。從教學的時間來看,翻譯課文的用時就要佔課堂時間的一大半,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在講臺上講得多,可謂辛苦,學生聽的打瞌睡的也多,無動於衷。爲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我嘗試着一些改變,現在算是找到了一點成功的喜悅。

我今天教《與朱元思書》一文,就沒有花以前那麼多時間去做翻譯課文了。在上這一課之前,我用了一節早讀課的時間讓學生充分預習課文,尤其要藉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基本能夠翻譯課文。在正式上課的時候我是這樣做的,我先範讀了課文,接着讓學生結合課文下的註釋理解課文的內容進行小組(四人)討論,由組長負責記錄本組的疑難問題,之後進行全班討論,這樣就大大減少了翻譯課文的時間,而且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的習慣。然後,讓學生齊讀課文,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課文緊緊圍繞兩句話來展開的,請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句。

2、課文着重描寫了“自富陽至桐櫨”的“奇山異水”,哪些是描寫山“奇”的,哪些是描寫水“異”的?

3、想想自己身邊的山和水,與課文中描寫的山和水作一比較,是否真如作者所說的“獨絕”?接下來,我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思考,文章的結構有“總——分”、“總——分——總”、“分——總”等,這篇文章是按哪種結構方式來行文的?最後,我讓學生齊讀課文,要求學生劃出課文中的這些語句,“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體會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一堂課下來,學生都在積極的動手、動口、動腦。上完了這篇課文,我沒有一句句的教學生翻譯,但學生卻基本能翻譯了。以前要花兩課時的課文,今天用了一課時就基本完成了。我感覺這堂課還是成功的,也符合新課標新課程新課改的要求。今後,我將繼續這樣去實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