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與朱元思書教案及反思

本文已影響 2.93W人 

《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代著名駢文家吳均的一篇精美散文。作者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動逼真地描繪出富春江沿途的綺麗風光,被視爲駢文中寫景的精品。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吟誦此文,但覺景美,情美,辭美,章法美,如此短的篇幅,卻給人以美不勝收之感,令人歎爲觀止。

與朱元思書教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學習先總後分的描述方法。學習層次分明,動靜結合的寫景方法;

2、體味精美清新的語言,積累描繪山水的詞語。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物者,窺谷忘反”一句的含義。

3、培養誦讀能力、理解能力、欣賞能力、審美能力。

4、體會感悟作者沉醉於山水的生活情趣,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學步驟:

一、 導入

(音樂起,幻燈片展示一組圖片)和着優美的音樂我們彷佛置身於藍天白雲高山流水間。仰望:層巒疊嶂,俯視:流水淙淙。怎不讓人流連忘返忘懷得失。

這裏的水很清,可見錦鱗游泳,當風乍起時,可捲起千堆雪;這裏的山很高,遮天蔽日;這裏的樹很茂盛,直入雲霄。這就是餵魚錢塘江上游的富春江。它與長江三峽,桂林灕江並稱爲“中國最著名的三條江河風光遊覽線”。富春江到底有多美, 現在我們就隨吳均遊一次美麗的富春江。

二、簡介作者並解題

吳均,吳均南朝梁,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但現在看到的已不是當時的完整信件。只留下這段優美文字。當時人們寫信都習慣開篇描寫一下景色,以烘托自己的心情,並達到打動對方的目的。就像我們現在的環境描寫一樣。

三.解析全文:

1. 讀文。明確讀音和句讀

2. 關鍵詞語釋義並譯句

3. 學生讀文並質疑。

4. 文有文眼。本文的文眼時哪個詞語?(奇山異水)

5. 文章那段寫奇山?哪段異水?爲什麼不先寫山後寫水?第一段和後面兩段是什麼關係?

6. 概括總結水的特點以及作者的寫作手法(正側結合)

7. 讀這段文字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你聯想到哪些詩句?(知識拓展)

8. 山有什麼特點?作者運用哪些手法寫的?

9. 讀這段文字應什麼語氣?給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10.怎樣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聯繫生活實際或自己的體驗談談你的感想。(聯想“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11.可見吳均是個什麼樣的人?再預見一下,他寫信的內容。(當時政治黑暗,社會紊亂。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遁跡山林,避世隱居。吳均一生仕途不如意。梁武帝時,他因私撰《齊春秋》武帝惡其實錄,焚其稿,免其職。他在《與顧章書》中說:“僕去月謝病,還覓薜蘿”表明自己辭官引退後,將要到石門山去中去隱居。因此,這篇文章不單純是寫景,在寫景的字裏行間,抒發作者當時的情感。)

12.思考一下這篇文章抒發作者怎樣的情感?此時你想對那些仍在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說些什麼?

13.爲什麼不把最後寫景的那句話搬到抒情句前?(言有盡而意無窮。像電影片尾展示的越來越遠的景物鏡頭)

四.小結全文,總結手法。

駢散相間,動靜互見,正側結合

富春江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感謝吳均給我們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小品文,讓我們認識了富春江。有機會希望大家能夠親遊富春江,感受一下山奇水異,天下獨絕的富春江。

五.作業:

給吳均寫幾句話-----書想書之言。

板書:

水(異):清 深 急

山(奇):山高 樹寒 鳥鳴 禪囀 猿鳴

感想: 息心 忘返

【教學反思】

講此文時因爲藉助了多媒體,有聲有色,所以講解不是很費勁,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因而整體效果比較好。

我主要從以下方面構思講解的:

一.文與人結合

學文一要學寫法,二要學精神。本文我們不但要學清晰明瞭的寫作方法還能學到作者的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良好心態和崇高品質。特別安排了一個讓學生結合生活或自己的情況談感想的問題,這樣更能很好的將文章與實際有效結合。

二.學與思結合

“教”爲了“不教”。教師的啓發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模式。我們在給學生提出問題時既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又要想到是否能激發學生的思考、再思考的能力。既然讓他們思考就是爲了加深他們對此內容的印象,那教師的問題一定要圍繞文章的主要內容提出。而且問題不要全部簡單直接化,要有一些讓他們稍轉一下彎才能回答出來的問題。那樣纔會有一種“路轉溪橋忽見”的驚喜。

三.讀和寫結合

朗讀是教學的基礎。讀出味道才能理解其含義。最後我設計一個作業-----讓他們給吳均寫幾句話。這是對文章內容的進一步延伸。孩子們瞭解了吳均的身世和處境,理解了吳均爲人和品質,就不怕無話可說。

每一篇優美的文章讀起來都陶醉,講起來都應手,回味起來仍有遺憾:

此文覺得有點頭重腳輕,開始太羅嗦,結尾太倉促。對課文的延伸拓展不夠到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