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一語文《荊軻刺秦王》教學教案

本文已影響 3.7W人 

導讀:《戰國策》又稱《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編著,全書共三十三篇,分爲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和社會面貌,着重記載了謀臣的策略和言論。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荊軻刺秦王》教學教案,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高一語文《荊軻刺秦王》教學教案

學習目標:

掌握重點實詞、虛詞;準確翻譯課文

重點難點:

準確翻譯課文

方 法 :

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教師點撥,集中展示

內容部分

一、探知部分閱讀下列材料,瞭解相關知識(學生獨立完成)

1. 《戰國策》又稱《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編著,全書共三十三篇,分爲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和社會面貌,着重記載了謀臣的策略和言論。這部書記事寫人十分生動,既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原書沒有標題,課文題目都是後加的。

2. 歷史背景: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統一中國之前的六年。當時,秦於公元前230年滅韓,又於公元前228年破趙(滅趙是公元前222年),秦統一六國的大勢已定。

當初,燕王爲了結好於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作人質。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於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爲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爲報“見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殺秦王贏政,使秦“內有大亂”,“君臣相疑”,然後聯合諸侯共同破秦。

燕太子爲了刺秦王,先找智勇雙全的燕國處土田光。田光覺得自己老了,無法完成太子丹的重託,便向太子丹推薦了荊軻。田光爲了激勵荊軻,便自殺了。荊軻接受了任務,太子丹高興萬分,馬上封荊軻爲上卿,精心奉侍……以後,就是課文記敘的情況。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荊軻刺秦王失敗之後,秦大舉攻燕,於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滅燕。

3.人物

(1)荊軻,春秋戰國時代“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齊國人,後遷居衛國,原叫莊坷,到了燕國以後,才叫荊軻,他喜歡讀書擊劍,結交名人勇士。燕太子爲了刺秦王,先找智勇雙全的燕國處士田光。田光覺得自己老了,無法完成太子丹的重託,便向太子丹推薦了荊軻。田光爲了激勵荊軻,便自殺了。荊軻接受了任務,太子丹高興萬分,馬上封荊軻爲上卿,精心奉侍……

(2) 秦始皇:秦孝公的第六世孫,秦莊襄王異人的兒子。他出生於趙國,所以又叫趙政。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逐步富強起來,前247年,贏政即位爲秦王,前238年親政,從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後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天下。

統一全國後,自稱皇帝,他通過一系列的統一措施,建立了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實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交通道路,統一貨幣,在中國的歷史上都是重大的舉措。但始皇以猛治國,法律苛嚴,終於在他死後激起民變。秦始皇多次出巡,前210年7月,秦始皇於沙丘死,時年50歲。

二、研究部分(譯出課文重點詞語,能通譯課文)

1、通讀課文,讀準字音,注意句讀

淬( ) 忤( ) 徵( ) 陛( ) 卒( ) 提( )

創( ) 揕( ) 拊( ) 樊於( )期 夏無且( )

2、譯出課文重點詞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爲戮沒。 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 樊將軍仰天

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爲之奈何?”荊軻曰:“ 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乃爲裝遣荊軻。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 乃令秦武陽爲副。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爲留待。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

三.應用部分(翻譯重點句子)

(1)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2)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3)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

(4)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

(5)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爲戮沒。

(6)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

(7)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8)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

(9)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0)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1)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爲留待。

(12)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

(13)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

四、課堂作業:

1.比較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古今義:

將軍仰天太息流涕

千金之資幣物

秦王未可親也

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於期偏袒扼腕而進

2. 通假字

A.秦王必說見臣

B.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C.今日往而不反者

3. 詞類活用

A.進兵北略地

B.函封之

C.前爲謝曰

D.樊於期乃前曰

E.其人居遠

F.使使以聞大王

G.太子遲之

H.發盡上指冠 教師或學生課堂隨筆、後記等。

附答案:四.課堂作業

1.古今異義

A.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B.幣:古義,禮物。今義,錢幣。

C.親:古義,接近。今義,親近 D.窮困:古義,處於困境,走投無路。今義,生活困難。

E.偏袒:古義,袒露一隻臂膀。今義,偏向一方。

2.通假字

A.說通悅 B.陵通凌 C.反通返

3.詞類活用

A.向北 名詞作狀語

B.用匣子裝 名詞作狀語

C.走上前 名詞作狀語

D.走上前 名詞作狀語

E.遠處 形容詞作名詞

F.使 聞 使動用法

G.認爲 遲 意動用法

H.向上 名詞作狀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