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一《荊軻刺秦王》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1.12W人 

引導語:《荊軻刺秦王》通過一系列情節和人物對話、行動、表情、神態等表現人物性格,塑造了俠義英雄荊軻的形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荊軻刺秦王》教案設計,歡迎參考閱讀!

高一《荊軻刺秦王》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文基本語法現象,疏通課文內容,理清敘事脈絡,對先秦古文簡樸的敘事風格有初步體會。

2、感受荊軻勇於反抗暴秦、慷慨悲壯的人物形象;體會其一諾千金、蹈死不顧、義薄雲天的性格,學會辯證地看待歷史人物。

3、感受文學作品中崇高的悲劇美,使學生產生深沉而巨大的心靈震撼,引發較深層次的審美感受。

【教學重點】

1、梳理字詞,積累文言知識。

2、理清敘事脈絡,並從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方法】

1、誦讀感知法

2、講解法

3、自主合作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斬首行動”是現代戰爭中常用的一種軍事手段,其核心是斬殺最高軍事指揮首腦。在2003年對伊拉克的戰爭中美國就使用了這一手段。殊不知,在9000多年前的中國,早就有人使用過這一“現代化戰爭手段”了,只不過它完全靠個人的力量。這就是發生在我國曆史上戰國末期著名的“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一方是力孤勢單的燕國刺客荊軻,一方是勢力強大的秦國皇帝秦始皇。大家想知道這場實力懸殊的鬥爭是如何展開的嗎?想知道這個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故事的結局嗎?想去親歷這一驚雷乍起、劍拔弩張的扣人心絃的歷史場面嗎?那就讓我們隨着漢代劉向的筆觸,走進兩千年前的秦國吧!

二、文學常識

1、關於《戰國策》:《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年間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作者不詳。後經西漢劉向考訂整理後定名爲《戰國策》。總共33篇,按國別記述,計有東周一,西周一,秦五,齊六,楚四,趙四,魏四,韓三,燕三,宋衛合一,中山一。記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統一。以策士的遊說活動爲中心,反映出這一時期政治、外交的情狀。全書沒有系統完整的體例,都是相互獨立的單篇。

2、劉向其人:約-77年至-6年,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人。漢初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治《春秋穀梁傳》。曾校閱皇家藏書,撰成《別錄》,爲我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所著另有《洪範五行傳》、《新序》、《說苑》、《列女傳》等。

3、《戰國策》的文學成就:(1)、人物形象的塑造。全書對當時社會各階層形形色色的人物多有鮮明生動的描繪,尤其描繪了一系列的“士”的形象。《戰國策》以波瀾起伏的情節、個性化的語言、傳神的形態和細節來描寫人物,有時還運用虛構的手法。

(2)、語言藝術上舉得空前成就。《戰國策》的文章風格辯麗橫肆、鋪張揚厲,氣勢縱橫,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軼聞掌故來增強辯詞的說服力;大量運用對偶排比,增強文章的氣勢;長於鋪張渲染。

4、戰國四大刺客

(1)、吳國專諸

春秋時期吳國人,家住陽山之野,靠爲人屠豬維持生計。當時伍子胥隱居於此,與其交好。後來,吳國公子光欲行刺其兄吳王僚,來見伍子胥,請其薦一勇士,伍子胥薦了專諸。爲了刺殺吳王僚,專諸隱居太湖學治魚三月,藏魚腸劍於魚腹,成功地刺殺了吳王僚。當時,吳王僚之子公子慶忌與其手握兵權的母弟掩餘均被派出使楚國,因此,公子光謀成王位,即吳王闔閭。

(2)、吳國要離

春秋時期吳國人,因其折辱壯士丘迮,被推爲天下勇士。自吳王僚死後,闔閭立國,公子慶忌逃往艾城,招納死士,接連鄰國,欲待時乘隙,伐吳報仇。公子慶忌冒騰肉飛,走愈奔馬,手能接飛鳥,步能格猛獸,矯捷如神,萬夫莫敵,因此闔閭日夜憂慮。時伍子胥又薦羸弱體細的勇士要離刺殺慶忌。要離獻計殘身滅家,取得慶忌信任,終於成功刺殺了慶忌。(典故“壯士斷臂”即來源於此)專諸和要離成就了一代霸王闔閭。

(3)、魏國聶政

戰國時期魏國人,原居軹地深井,因得罪鄉里,帶母及其姐宵避居齊國都城臨淄,乃吳起好友。後吳起將其薦給富豪嚴遂,聶政到達韓國都城平陽後,成功地刺殺了忘恩負義的韓相國俠累。

(4)、燕國荊軻

戰國末期燕國人,受燕太子丹之託刺殺秦王嬴政,功敗垂成。他的故事家喻戶曉。其友高漸離被後世尊爲“樂聖”,後高漸離以灌滿鉛的築刺殺秦始皇未遂,被施以瞎眼之刑。

三、走進文本

“荊軻刺秦王”是一個著名的歷史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的-227年,即秦統一中國之前的第六年。秦已於-230年滅韓,秦王又於-228年派秦將王翦破趙,引兵北上,兵臨易水,直逼燕境,秦統一六國的大勢已定。地處趙國東北方的燕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當初燕王喜爲了向秦國示好,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做人質。而太子丹在秦國做人質時,秦王嬴政沒有禮遇他(“遇之不善”),太子丹十分憤恨於-232年逃回燕國。於是,爲了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爲了報“見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企圖達到既報前仇又解國難的目的。本文記敘的就是這件事情的始末。

荊軻,春秋戰國時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齊國人,後遷居衛國。他喜歡讀書擊劍,結交名人勇士。課文中提到的擊築的高漸離,就是他的朋友之一。燕太子丹爲了刺秦王,先找智能雙全的燕國處士田光。田光覺得自己老了,無法完成太子丹的重託,便向太子丹推薦了荊軻。田光爲了激勵荊軻,便自殺了。荊軻接受了任務,太子丹萬分高興,馬上封荊軻爲上卿,精心奉侍。以後,就是課文中記敘的情況。

四、初步感知

1、請同學朗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2、正音。

3、同學自由朗讀課文(5分鐘以內)。

4、學生結合註釋梳理文字,積累重點字詞、句式。

【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 “說”通“悅”,喜歡,高興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反”通“返”,回來

(3)、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

(4)、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見”通“現”,露出

(5)、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走 “還”通“環”,環繞

(6)、羣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卒”通“猝”,倉猝,突然

【古今異義詞】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窮困:古義,走投無路,陷入困境;今義,生活貧窮,經濟困難。

長者:古義,德高望重的人;今義,年長的人。

(2)、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深:古義,刻毒;今義,有深度,與“淺”相對。

(3)、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

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

可以:古義,兩個詞,可以用來;今義,能夠,可能。

(5)、將軍豈有意乎?

有意:古義,有心意,此處引申爲同意、願意;今義,故意。

(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

偏袒:古義,袒露一隻臂膀;今義,袒護雙方中的某一方。

(7)、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

於是:古義,在這時;今義,連詞,表示順承關係或另提一事。

(8)、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所以:古義,表示原因的虛詞,“……的原因”;今義,表示因果關係的關聯詞。

(9)、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以不顧

不顧:古義,不回頭看;今義,不照顧,不考慮,不顧忌。

(10)、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

幣:古義,禮品;今義,貨幣。

(11)、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

郎中:古義,宮廷的侍衛;今義,指中醫醫生。

(12)、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13)、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柯

提:古義,擲擊,投擊;今義,拿着。

(14)、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

左右:古義,皇帝身邊的侍衛;今義,①表示兩種方向,②大約,③控制。

(15)、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

股:古義,大腿;今義,屁股。

(16)、今行而無信

無信:古義,沒有信物;今義,不講信用。

(17)、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賓客:古義,門客、食客;今義,客人。

(18)、願大王稍微假借之

假借:古義,寬容、原諒;今義,利用某種名義、力量等來達到目的。

【詞類活用】

(1)、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 北:名詞作狀語,向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