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一語文上《荊軻刺秦王》教案

本文已影響 1.32W人 

導語:《荊軻刺秦王》是篇文言課文,記敘的是荊軻刺秦王的歷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畫非常成功。司馬遷撰寫《史記 刺客列傳》時,幾乎照錄全文。接下來小編整理了高一語文上《荊軻刺秦王》教案,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高一語文上《荊軻刺秦王》教案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李白的《俠客行》是一首描寫和歌頌俠客的詩歌。其中,李白是這樣來刻畫俠客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俠客來無影去無蹤,殺人是一招斃命。“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幾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諾,並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還重。“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就算我死了,我的俠義風骨,也香澤後世,不輸於世上的英雄豪傑。

浪漫詩人筆下的俠客瀟灑自由,快意恩仇,輕生死,重承諾。可是史學家筆下的真實的俠客,能否這樣瀟灑浪漫呢?下面讓我們走進國別體史書《戰國策》,去領略著名俠客荊軻的英雄形象。(板書課題)

問: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荊軻刺秦王》,文中荊軻的形象與《俠客行》中的哪些內容比較吻合?

學生答: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問:同學們爲何不選擇“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學生答:荊軻刺秦失敗

師:看來荊軻是一個悲劇英雄。下面讓我們研讀文本,看看荊軻爲什麼是一個悲劇英雄。

二、檢查預習,積累文言字詞

三、整體感知,概括情節。

1、標題中哪個字是關鍵呢?對,“刺”字。整個故事以“刺”爲核心而展開,請同學們抓住這個關鍵詞,按照故事的先後順序,概括情節。

行刺的緣由——刺前準備——易水送別——廷刺秦王

(學生概括的過程中追問緣由是什麼,做了哪些準備)

2、提問:既然荊軻做了這麼多的準備,那他爲何會失敗呢?(學生髮言)

同學們的解答很有道理,是否全面呢?讓我們一同來看一段課本劇。(鼓掌,感謝同學們精彩的表演)

(學生表演)5分鐘,同學再發言。

明確:失敗的原因:1、準備不夠充分

2、荊軻想生擒秦王,所以刺秦時沒有拼命。

(讀書一定要仔細,並且多思考。)

3、提問:如果刺殺成功,能否保住燕國?

明確:從整個歷史進程來看,不能挽回燕國的危亡,僅憑個人的拼殺想改變歷史的進程是不可能的。

三、精讀“易水送別”

《戰國策》“長於記事,善於寫人”,擅長在跌宕起伏的情節中,在驚心動魄的場面中刻畫人物。下面,我們一同來鑑賞另一個精彩的場面——“易水送別”。

1、學生配合音樂朗讀,注意語速慢一些。

2、這一段作者是怎樣刻畫荊軻的呢?請用評點的方法自主賞析。(抓關鍵詞語,分析典型細節,探究人物形象以及刻畫人物的方法)

示例:“白衣冠”,送行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一筆道出這是一次生離死別,爲荊軻的義無反顧烘托出悲涼的氛圍。

(現在就請同學們讀書、做筆記,看看誰能夠發現文章的精彩之處。學生交流)

3、教師總結。

在這一悲壯感人的場景中,即有抓住語言、動作、神態對人物進行正面刻畫,又有借蕭瑟的秋景,借衆人的神情、動作,藉由悲涼變爲慷慨的音樂,來渲染淒涼悲壯的氛圍,從側面烘托人物。從而爲我們展現了荊軻這個悲劇英雄的形象。

4、你如何評價荊軻刺秦王的行爲呢?

明確:刺秦的行爲是不明智的,是無效的,但也是弱國反對強暴的正義行爲,具有合理性。所以說,殺人是他的使命,被殺是他的宿命。他雖然失敗了,但千百年來,荊軻那種同情弱小和反抗強暴的狹義精神是值得我們敬仰與肯定的。

四、作業

1、寫作訓練:仿照易水送別,運用本文正側面結合的寫人技法,嘗試寫作一個人物片段。

2、拓展探究:同是強秦壓境,荊軻毅然選擇了提劍行刺,有人卻選擇了遊說。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請以“‘退秦’還是‘刺秦’——由燭之武和荊軻想到的”爲題,寫一篇小論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