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一上冊《荊軻刺秦王》教案

本文已影響 1.19W人 

導語:《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國,恐,使荊軻刺秦王。秦王覺之,體解軻以徇,而使王翦、辛勝攻燕。燕、代發兵擊秦軍,秦軍破燕易水之西。接下來小編整理了高一上冊《荊軻刺秦王》教案,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高一上冊《荊軻刺秦王》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把握人物形象,感受荊軻身上所具有的俠義精神

2抓住特點描寫場面

3背誦

4揣摩詞義,積累文言詞語句式知識

二教學重點

場面描寫

教學方法

教師組織、示範、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三教學過程

1賞析駱賓王的《於易水送人一絕》: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詩中借古諷今,“壯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此地”指的是_________

“今日水猶寒”一句中“寒”爲什麼說用的好

2引出今天學習內容,你能知道我們今天學什麼?

3是易水訣別。學習重點:瞭解人物場面描寫背誦

那它出現在文中的哪裏呢?

第8段。請同學們把第九段大聲的`朗讀一遍。

同學們讀完以後,你的腦海中閃現過什麼樣的畫面?有什麼感覺?

那請問同學們,在這樣的環境下,荊軻在幹什麼呢?

他在唱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他的歌聲是怎樣的呢?歡快的,低沉的,還是其他什麼?在文章中找找。

在這樣悲壯的氛圍下,我們的主人公出發了,去行刺秦王。那麼你認爲在易水訣別這個場景中的荊軻又是怎樣的人呢?

4再讀第九段利用頁下註解疏通文意指出來你在這一段中需要掌握哪些文言知識。

教師提示,學生朗讀、探究步驟

5根據提示自讀課文,討論分析:

(1)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送別場面給你的感受,你會用哪一個,爲什麼?

慷慨悲壯(或其他)如何表現的?(場面怎樣表現出“悲”、“壯”的,又是爲什麼要表現得“悲”、“壯”?)——古人寫送別的場面很多,而本文卻以這種方式送別,顯然與前面所說的送別有明顯的不同,本文中的送別卻顯得哀而不傷,顯得慷慨悲壯,是爲什麼呢

——分析場面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注意句式):皆白衣冠(喪服)皆垂淚涕泣(傷心),皆瞋目(憤怒),發盡上指冠(同仇敵愾——憤怒恨)。體會三個“皆”字。(注意解釋“白”“上”)——爲何而哭又爲何而怒?由衆人的表現來體會荊軻的處境。

爲何而悲?暗示了此去凶多吉少,荊軻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爲何而壯?

——場面的悲壯就是荊軻的悲壯,周圍的人物、場景的描寫是爲了烘托主要人物的!

(2)由此體現了荊軻什麼性格:

(3)場面描寫文中場面描寫非常成功,試分析其成功之處。什麼叫場面描寫

6、小結:這段文字寥寥數十字(94)即烘托出了氣氛。雖惜墨如金,但讓人豪氣陡生,如臨其境。而“易水”因爲有了荊軻而成爲了一個文化的符號千古流傳:荊軻之行你預測一下。

7讀幾首後人詠“易水訣別”的詩,並做出最簡潔的評價。

如:駱賓王《於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賈島(唐)《易水懷古》“荊軻重虛死,節烈書前史。 我嘆方寸心,誰論一時事。至今易水橋,涼風兮蕭蕭。 易水流得盡,荊卿名不消。”

馮惟敏(元)《易水》水聲山色自前朝,西望強秦萬里遙。 一自荊卿從此去,秋風千載尚蕭蕭。

章頎(明)《易水秋風》燕丹感壯士,臨風動商歌。 至今易水上,朔風揚怒波。

陳珂(明)《易水秋風》一劍非大勇,宗社成丘墟。 秋風拍易水,千古長欷欹。

何景明(明)《易水行》寒風夕吹易水波,漸離擊築荊卿歌。 白衣灑淚當祖路,日落登車去不顧。

秦王殿上開地圖,舞陽色沮那敢呼。 手持匕首擲銅柱,事已不成空罵倨。吁嗟乎! 燕丹寡謀當滅身。 光也自刎何足雲,惜哉枉殺樊將軍。

你對荊軻有什麼看法?

8、同學集體朗讀這一場面。

9朗讀指導(美讀)學生讀並背誦這一段

10美文賞讀

風蕭蕭兮易水寒

肖復興

四小結

五作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