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石磊街古鎮散文

本文已影響 3.35W人 

老街

石磊街古鎮散文

鋪滿石頭的老街,叫石磊街。它的年齡,只有明光錚亮的石頭知道。那些鵝卵石曾經磨破了多少雙鞋子?街頭上的老鞋匠也說不清楚。老鞋匠說,他爺爺的爺爺,那會兒就是第八代鞋匠;他家做的鞋,都讓石頭啃爛了。老鞋匠還說,是滿街的石頭,養活了他家祖輩的好十幾代人。而且,他竟然姓石,不知道是與石頭有緣,還是對石頭感恩?

老屋

窄窄的長長的街道兩旁,木鉚結構的老屋擠擠挨挨,望不到頭,也看不見尾。兩層的小樓,陽光下閃爍着古銅色。上邊那層住人,下面的,就是擺滿日雜百貨的商鋪了。石磊街上的人,互相貿易;買來東南西北、琳琅滿目的貨物,轉個手,又都賣給了自己。石磊街上的人覺得奇怪,都說,難不成,那些掙來的鈔票是我們自己印製的?

老樹

石磊街上的老人,不約而同,每天都要到老樹下聚集,歡笑着,談天說地,談古論今。一批老人不見了,又會有一批老人自覺地來頂替,從不斷茬。老樹更是麻雀們唱晚的樂園,老麻雀總是絮絮叨叨,不停地給小麻雀講述石磊街上的故事,聽得小麻雀們興奮地直撲騰。老樹是一棵銀杏樹,三千歲了,枝條上掛滿了祈福的紅綢緞。

老井

街心有一口老井,自打有了石磊街,就有了這口井。沒有人知道它是誰開掘的,因此,吃水的也就沒有感恩的心理負擔。如今,自來水早就通到了家家戶戶,還是有人,經常來打水。石磊街上的人都說,只有用它做酸菜,醃泡菜,才能吃出香味來,而且可以存放很久,不會壞臭。老井裏的水,長年累月,旱時不涸,澇時不溢。

老酒

石磊街有個老作坊,出老酒,叫二腦殼。高粱玉米煮熟,再覆蓋上穀糠,發酵後的香味,會飄到幾百里路外的城裏。老人們說,這裏的麻雀都有二兩酒量,豬的酒量更大,吃酒糟長肥,喝酒不帶醉的。石磊街的.紅白喜事,年節待客,都要飲用它。因爲從不參水,更不勾兌食用酒精,飲者放心,酒旗就不倒,一直醒目地招展在石磊街上。

老墳

石磊街的老人們,專用的壽材叫老房。遠離城市,只聽說過火葬。祖祖輩輩的老人,百年之後,都睡在自己的老房裏,按照一成不變的傳統方式,埋進自家的老墳。如今土地減少,老墳滿員;老墳就連在了自家屋後,甚至進了院落,死人與活人爲伴。外來的客人會很驚詫,覺得不可思議;石磊街的老戶們,卻覺得很正常,沒有什麼可奇怪的。

老橋

走進石磊街,先要過老橋。兩檐水的頂子,鋪着老瓦,木板木欄杆,雕刻着花鳥。老橋有好幾百歲了,模樣很老;但看起來,老是新新的。石磊街的商戶人家,錢掙多了,就會拿出來,去修繕老橋,這是石磊街人們公認的善事——老橋是石磊街的標誌性招牌。據說,明朝永樂年間,石磊街一位舉子考取了探花,回報鄉里,修建了這座老橋。

老廟

老廟坐落在石磊街的街尾,兩尊石獅子蹲在廟門兩側,張牙卻不舞爪,廟不像廟,倒像是古代的官衙。廟裏沒有供奉神佛一類的偶像,只有一座很大的老戲臺子。每逢廟會日,石磊街就要按人頭納錢,在這裏唱家鄉的老戲。舉辦廟會的同時,也舉辦物資交流大會,土特產,小百貨,中藥材,各種名吃,應有盡有,招攬着八方客商。

老戲

老戲原名叫做“吆好嗨”,現在叫高山戲,被收入《辭海》地方戲劇條目,是從石磊街的民間祭祀和傳統社火中,孕育、演變、發展而來的地方劇種,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月初八到十五,在老廟舉行的廟會裏,要唱八天八夜。《咸陽討賬》《劉四告狀》《老換少》《白玉霜》《康熙拜師》《兒嫌娘醜》等,都是傳統保留劇目,觀看者人山人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