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熱門】幼兒園教案集合7篇

本文已影響 2.75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幼兒園教案集合7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幼兒能用恰當的方法調節自己的情緒,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重難點:

學會趕走不開心的方法。

逐步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活動準備:

笑臉、哭臉娃娃;情景圖片;課件;悄悄屋模型;音樂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客人老師來我們班做客,你們開心嗎?開心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呢?是不是像它一樣?(出示笑臉娃娃)可是,當我們都開心的時候,有一個娃娃悄悄遛進了我們班,它是誰呢?(出示哭臉娃娃)

二、 認識不開心,學習趕走不開心的方法。

1. 教師提問:你有不開心的時候嗎?你遇到過哪些不開心的事情?幼兒自由表達。

2. 當不開心娃娃鑽進我們的身體後,會讓我們亂髮脾氣,沒有精神,還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我們要趕走它。

3. 呈現情景圖片,讓幼兒判斷圖片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否正確。

4. 總結趕走不開心的方法,請幼兒說說自己會怎樣趕走不開心。

三、創設情境,引導幼兒幫助他人,化解不開心的事。

1.創設情境,寶寶和丫丫因爲想玩同樣的玩具而爭吵,請小朋友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趕走不開心。在小朋友的幫助下,不開心溜走了,可是不開心很不甘心,它又去哪裏呢?

2.不開心娃娃來到了青青草原,看到了正在生氣的美羊羊,和小熊貓,我們快來幫它們趕走不開心吧。

3.草原上的小動物爲了感謝小朋友們,送大家一個禮物:“悄悄屋”,我們把悄悄屋放在區域角,在不開心的時候可以對悄悄屋訴說煩惱。

四、結束活動。

伴隨音樂《快樂小天使》,在歡快的舞蹈中,鼓勵每位幼兒做傳遞快樂的小天使,給更多的人帶去快樂。

  活動反思:

《指南》健康領域子領域身心狀況的“情緒安定愉快”這一目標對4-5歲幼兒的典型性表現是:1.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不高興時能較快緩解。2.有比較強烈情緒反應時,能在成人提醒下逐漸平靜下來。3.願意把自己的情緒告訴親近的人,一起分享快樂或求得安慰。

本次活動依據《指南》的目標和教育建議設計,適合中班幼兒。活動進行的比較順暢,目標完成的較好。但是,由於活動的趣味性有所欠缺,沒有很好的調動起全部幼兒的參與性,個別幼兒的參與性不高,不能積極地做出迴應。另外,趕走不開心的方法很多,活動中,我直接出示預想的圖片有些束縛孩子們的想象力,應該先讓幼兒說說自己的已有經驗,再出示幾種常見的方法,緊接着,可以加入情景表演或親身體驗環節,不僅使知識進一步得到鞏固,還可以增加活動的遊戲成分,讓孩子在快樂遊戲中得到知識。今後,我會繼續探索“教”與“樂”之間的關係,讓二者更好的結合起來,使活動真正活起來。

幼兒園教案 篇2

遊戲目的:

1、訓練幼兒數數的能力,強化實物點數的能力。

2、鍛鍊幼兒的記憶力及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遊戲內容:

1、準備1個蘋果,2個皮球、3個梨、4個橘子;報紙若干張(其他幼兒熟悉物品皆可,家長可據情況引申)。

2、家長將準備好的物品散亂的放在桌子上,讓幼兒向後轉,等家長用報紙把這些物品覆蓋起來佈置好之後,再請幼兒轉過身來坐好。

遊戲時,家長對幼兒說"報紙下面覆蓋了許多樣小物品,把報紙掀開之後,很快的看幾分鐘,並要記住這許多物品的名稱和個數"說完後,就打開報紙,讓幼兒仔細觀察約3分鐘,然後用報紙遮蓋起來。

最後讓幼兒把物品一件件的說出來,有幾個同類物品要說出同類物的總數。看是否說得多,說得對。

遊戲指導:

1、家長佈置物品時,幼兒不許回頭窺看。

2、物品的體積不要太大,以小物品爲宜,而且是幼兒認識並能叫出名字的。

3、觀看的物品根據幼兒的反應能力,可多可少,難度提高。比如:兩個蘋果、三個梨、三塊積木、四隻筆。

4、可以請小朋友來家中一同玩遊戲。看誰說得多,看誰說得快。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數學教學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大小、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立初步的數概念”。但數學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確性和廣泛應用性這三個特點,對幼兒來說是相對難理解的活動過程。以師生互動的流程圖爲主,適度地運用一些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的靈活性、趣味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比較活躍,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操作內容。

能引起孩子的喜愛,活動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嚴謹的數學讓孩子掌握,還要有新穎有趣的環節和語言來引起孩子的注意,並讓孩子們積極的去想、說、做。本活動以小朋友喜歡的遊戲爲主。整個活動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參與。

幼兒園教案 篇3

一.活動名稱:變魔術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瞭解並嘗試間隔排列。

2.提高幼兒對棋盤結構的認識.

三。活動準備:供幼兒操作的各種材料,頭飾若干,大棋盤

四。活動流程

一.引起興趣,老師扮成“仙女”姐姐:

“仙女”姐姐會變魔術,請小朋友仔細看

1.出示紅,白木塊,“什麼顏色?”

(1.)通過魔術變成一串紅白相間的項鍊.

(2.)請幼兒觀察項鍊的結構特點.

小結:一個紅一個白又一個紅一個白排隊,

“一個隔這一個排叫間隔排”

2.出示藍,黃紙圈,“什麼顏色?”

(1.)通過魔術變成藍黃間隔的彩條.

(2.)請幼兒再次觀察結構特點.

集體小結:一個隔着一個排叫間隔排.

二.幼兒操作:

1. 幼兒操作,給予指導.

2.稍加講譯

3.出示黑白正方形

a. 請幼兒示範間隔排.

提問:象什麼?你們見過嗎?

b.出示大棋盤:

觀察:橫.豎都是間隔排.

c.示範豎着間隔排。

4.幼兒用玻璃片操作嘗試橫豎間隔排.

三.音遊:《小貓叫,小兔跳》

在原有基礎上,引導幼兒貓兔間隔排.

託班生活教案:打開嘗一嘗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初步的思維推理能力。

2、學習4的相鄰數,進一步理解相鄰兩數多1少1的關係,知道4的相鄰數是3和5。

重難點分析:

重點:由3比4少1,5比4多1的關係,推出4的相鄰數就是3和5。

難點:用語言清楚地表述比較出的結果。

活動方式:集體和個人

活動準備:

知識:學習了3的相鄰數,初步瞭解了相鄰兩數多1少1的關係。

物質:教具:課件:幻燈片兩張,數字胸飾若干

學具:每人3朵藍花、4朵黃花、5朵紅花。數字卡片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一、導入:以請幼兒觀看錶演的語氣,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表演內容是:一位小朋友扮演數字"4",哭着來到小朋友面前,請小朋友幫助找朋友。

二、展開:

1、教師引導幼兒做遊戲"開花",觀察比較感知3、4、5三個數字之間的關係。

(1)教師引導,幼兒操作,比較3、4之間的關係。

春天到了,花園裏的花都開放了,花園裏掀開了3朵藍花,過了今天,又開了4朵黃花,請小朋友給他們找出數字朋友。

問:"藍花和黃花誰多誰少?藍花比黃花少幾朵?3比4少幾?"通過遊戲,你知道了4的一個好朋友是幾?(因爲3比4 少1,4的一個好朋友是3)

(2)以同樣方法,引導幼兒操作比較4、5之間的關係。

花園裏又開了5朵紅花,請你給它找出數字朋友吧!引導幼兒比較,得出答案,5比4多1,4的另一個好朋友是5。

(3)教師小結:剛纔,我們大家一起做了一件好事,給數字4找到了好朋友,它們是3和5,也就是說,4的好朋友是3和5。

2、教師播放課件,驗證幼兒的操作結果。

(1)第一張幻燈片,屏幕上出現3多藍花、4朵黃花和數字3和4,引導幼兒進行比較,得出3比4 少1,4的好朋友是3。

繼續播放:屏幕上出開出5朵紅花和數字5,引導比較,得出結論。5比4多1,4的好朋友是。

(2)第二張幻燈片出現,數字3、4、5, 把數字"4"請上臺來,問:"數字4你找到朋友了嗎?是幾和幾?"幼兒一起說出結論:4的好朋友是3和5。

3、遊戲:"找朋友"進行鞏固

玩法:每個幼兒帶一個數字(3、4、5)的胸飾,戴數字4的幼兒做找朋友的人,聽着找朋友的音樂邊拍手邊找朋友,音樂停,每人找兩個朋友,一個是數字3,一個是數字5。找對了共同慶賀。遊戲可反覆進行。

三、結束:組織幼兒收起學具,自然下課。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理解畫面所表達的內容。

2、結合生活經驗大膽講述自己對畫面內容的理解,感受母愛的溫暖。活動重點:能仔細觀察圖片,理解故事內容並結合自己經驗,大膽講述。

  活動難點:

理解畫面所表達的意思,感受“媽媽愛我,我也愛媽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閱讀興趣

小朋友,你們有媽媽嗎?你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子的呀?在家裏做些什麼呢?能告訴胡老師嗎?

1、出示圖1:(“愛心和花朵”圖案),說說自己的感受。

這是一塊花布,你看了感覺怎麼樣?這麼漂亮這麼美麗的花布會穿在誰的身上呢?

2、出示圖2:(繪本《我媽媽》封面),引導幼兒觀察後猜測這是一位怎麼樣的媽媽?

這是一位小朋友的媽媽,她看上去會是一個怎麼樣的媽媽?

過渡:這個小朋友覺得自己的媽媽很棒,所以他想要向大家介紹一下他的媽媽,所以他把媽媽畫在這本書裏,這本書的題目就叫《我媽媽》,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結合課件,閱讀、理解繪本

(一)、觀察閱讀第一部分,理解畫面內容並大膽講述。

1、呈現四種媽媽的本領,引導幼兒觀察並講述媽媽棒在哪兒?

這是我的媽媽,她真的很棒。我媽媽是個手藝很好的大廚師,也是一個很會雜耍的特技演員。她不但是個神奇的畫家,還是全世界最強的女人!

(1)爲什麼是大廚師?從哪裏看出來的啊?

老師小結。

(2)蛋糕圖 在圖上看到了什麼?誰做的

雜耍圖 媽媽在幹什麼?和真正的特技演員有什麼不同?她在玩什麼?(小包暗示媽媽很會理財;抱抱熊玩具暗示媽媽是我的好玩伴;房子暗示媽媽總是把家裏打理地井井有條;汽車暗示媽媽是個駕駛的好手;茶壺和香橙暗示媽媽很會照顧家人的飲食……)

化妝圖 媽媽在幹什麼?化妝後媽媽會變得怎樣?

拎東西圖 小朋友看媽媽是不是拎了很多東西啊,是不是像個大力士一樣啊。那媽媽爲什麼要拎那麼多東西呢東西?(因爲她把家裏人需要用的,吃的都帶回了家。)

2、這個媽媽怎麼樣?

過渡:這個媽媽啊有更棒的本領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二)、結合自身經驗嘗試說說自己對畫面的理解。

1、園丁圖片:這是一個看起來怎麼樣的媽媽,她很會什麼?

2、天使圖片:媽媽變成了什麼?爲什麼媽媽是仙子?

2、天使圖片:媽媽在幹什麼?爲什麼說媽媽像天使?你的媽媽也爲你唱歌嗎?什麼時候?

3、獅子圖片:咦!媽媽呢?你從哪裏看出來?我媽媽爲什麼會像大獅子呢?(動物)(如幼兒回答不出來。可換一個角度問:

你覺得這隻獅子怎麼樣?(兇、害怕、生氣。。。)那媽媽什麼時候會這麼兇呢?)

小結:原來當我們做錯了事情時,媽媽會生氣,發火,就像這頭大獅子一樣哦!爲什麼媽媽會變成一直獅子呢?她爲什麼會生氣呢?那媽媽變成獅子小朋友還愛媽媽嗎?

4、蝴蝶圖片:咦!這回媽媽變成了什麼?你從哪裏看出來這是媽媽?爲什麼要把媽媽畫成蝴蝶呢?你的媽媽也像蝴蝶一樣美麗嗎?

5、沙發圖片:咦!媽媽怎麼變成一個沙發呢?坐在沙發上是什麼感覺?爲什麼媽媽像沙發一樣呢?

6、貓咪圖片:媽媽怎麼會變成一隻小貓咪呢?小貓咪是怎麼樣的爲什麼媽媽像小貓咪一樣?

7、犀牛媽媽:我媽媽怎麼會變成一隻犀牛呢?犀牛是怎麼樣的?爲什麼媽媽像犀牛一樣?

小朋友,你喜歡我媽媽嗎?

三、感受溫暖的母愛

在學校裏面,老師也是小朋友們的媽媽,來,讓媽媽與自己的孩子擁抱一下吧!(老師走下位,與每一位孩子擁抱一下)

1、出示圖11:?這說手是誰的?她們像在……

2、最後一個畫面:媽媽和寶寶緊緊擁抱在了一起,你猜寶寶在對媽媽說什麼呢?媽媽又在對寶寶說什麼呢?

四|整體講述故事,討論“我媽媽”

教師:這就是這個小朋友的媽媽,你的媽媽又是怎樣的呢?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你們愛自己的媽媽嗎?

活動延伸:

媽媽是我們最熟悉最親密的人, 媽媽給我們很多很多的關懷給了我們很多很多的愛,所以回家後請小朋友對自己的媽媽說一聲“我愛你,媽媽”好嗎?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區別兩者的不同。

2、培養幼兒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的積木各若干、每人一張作業圖、一張製作正方體的紙。

活動過程:

1、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

(1)、觀察:每人三塊積木(一塊正方體、兩塊不同的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觀察,找出每塊積木在形體上的特點。如:三塊積木各有幾面?教師在幼兒觀察的基礎上告訴幼兒:六面都是同樣大小的正方體;長方體也有六個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長方形,有的四面是長方形,兩面是正方形。取出兩種不同的長方體讓幼兒觀察。

(2)、找找正方體與長方體。幼兒在桌上的一堆積木中,根據教師的指令,拿出正方體或長方體的積木。

幼兒運用積木建構簡單物體。請幼兒數數自己用了幾塊正方體的積木,幾塊長方體的積木。

(3)、想一想。教室裏、幼兒園裏有那些東西像正方體,那些東西像長方體?

2、幼兒操作活動:

(1)、每人一張作業圖。數數每一個圖形是由幾塊積木組成的,並在旁邊的圈中寫上相應的數字。

(2)、每個幼兒用準備好的紙製作一個正方體。

3、教師點評幼兒操作結果,並對整個活動進行小結。兒童

幼兒園教案 篇7

“做個哥哥姐姐”活動源於幼兒的現實需求,我們希望孩子通過真實經歷生活中有價值的事件來獲得生命意義上的發展,爲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更生態的自然環境。

 §活動的組織

每個大班都與一個託班結成對口班級,每位大班孩子認領一個託班孩子做弟弟妹妹。活動每週進行一次,每次玩的內容都經過哥哥姐姐們討論產生:有玩玩具、捏橡皮泥、畫畫、講故事等。每次活動前和活動後,都要集體做準備或進行回顧性的討論。比如,活動前有:你打算今天跟弟弟妹妹玩什麼?怎麼玩?活動後的分享有:今天跟弟弟妹妹玩,你有什麼特別開心的事?你是怎麼照顧弟弟妹妹的?有什麼問題你解決不了,說出來大家給你出出主意。在討論過程中,孩子們分享着做哥哥姐姐的經驗和感受,同時更體會着付出的快樂。

§充滿挑戰的開始

做哥哥姐姐是大班孩子們最期盼的事情,但在第一次活動後,他們很快感覺到,做哥哥姐姐是挺累的一件事。充滿熱情但缺乏相關經驗的哥哥姐姐們不停碰壁:拉着弟弟妹妹的手卻不知道說什麼;弟弟妹妹總是跑來跑去不聽指揮:帶來的玩具弟弟妹妹不喜歡玩……各種各樣的問題一下子都擺在了孩子們面前。他們不由得發出感慨:“做哥哥姐姐真累,有點不好玩!”面對孩子們的這些問題和反應,我們鼓勵他們從小事做起,如照顧弟弟妹妹,在不斷的嘗試中積累經驗。事實上,正是有了一開始的挫敗,以後的點滴成功纔會讓孩子們的體會更豐富和深刻。

  §可喜的變化

在一次次的活動中,孩子們從一開始的手忙腳亂,到變得越來越像稱職的哥哥姐姐了:懂得講故事時要給弟弟妹妹看書,自己邊講故事邊指着講到的地方讓弟弟妹妹看:玩戶外活動的時候要讓弟弟妹妹玩,自己則要保護弟弟妹妹的安全;畫畫的時候,讓弟弟妹妹畫容易的,自己負責難的部分;帶玩具給弟弟妹妹玩的時候,要陪弟弟妹妹玩,不能只顧自己玩得高興。孩子們的點滴進步讓我們欣喜不已。

  §真愛的流露

在活動中,孩子們流露出的.對弟弟妹妹們的愛護之情讓我們感動:平時有些莽撞的孩子,在弟弟妹妹面前變得小心翼翼了;平時只顧自己的孩子,會主動幫弟弟妹妹擦鼻涕;平時霸道的孩子,會大方地將自己的玩具給弟弟妹妹玩;看到弟弟想玩別人的玩具,哥哥就向別人借來給弟弟玩;妹妹想畫畫,姐姐就拿出自己的蠟筆手把手跟妹妹一起畫……這樣的活動持續了一年,到畢業的時候,大班的孩子們似乎真的成了託班孩子的哥哥姐姐,主動提出要送畢業禮物給弟弟妹妹,拉着弟弟妹妹的手依依不捨,承諾還會回來看他們。

孩子們在“做個哥哥姐姐”活動中體驗到成長的樂趣,而我們也在爲孩子們的學習提供各種支持的過程中獲得了些許感悟:

  一、修復幼兒成長的生態,彌補原有生活的缺失

本次活動在設計之初,就將目的放在關注孩子成長生態的修復,彌補孩子缺失的成長機會。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由於缺乏真實的生活體驗,他們並不明白哥哥姐姐這個詞的真實含義。“做個哥哥姐姐”的活動爲他們提供了做哥哥姐姐的機會。該活動持續了近2個學期,孩子們從中獲得的不僅僅是做哥哥姐姐的體會和自豪,還有主動關心他人的意識和責任。

 二、在真實情境中解決真實問題,讓學習成爲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對於幼兒來說,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是有效的學習方式。如爲了解決真實的問題——如何讓弟弟妹妹喜歡上自己,大班孩子們不得不絞盡腦汁、想方設法:他們蒐集來自己小時候喜歡玩的玩具,因爲他們猜測自己小時候喜歡玩的玩具弟弟妹妹或許也喜歡玩;一開始弟弟妹妹怕生不喜歡自己,有的哥哥姐姐就想着送個小禮物讓弟弟妹妹開始喜歡自己……孩子們正是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將“關愛、互助、理解”等體驗和感悟內化爲自己的日常行爲,成爲他們生命的一部分。

  三、關注個體體驗,讓幼兒獲得的經驗更多元

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學習個體,整齊劃一的集體教學有時無法滿足孩子多樣化的成長需求。而關注個體體驗的活動,能使孩子在多樣化的學習過程中,有機會獲得更多元的發展。

在做哥哥姐姐的過程中,每個孩子獲得的經驗不盡相同。無論是粗心大意的孩子、不善表達的孩子。還是斤斤計較的孩子、管不住自己的孩子都在面對做哥哥姐姐這個任務時,有了各種令人驚喜的不同變化。

  四、始終站在促進幼兒生命成長的高度來思考我們的教育

教育是涵養生命的過程。生命的成長比技巧的習得或知識的堆積重要得多。愛是人的天性,但是關愛他人的教育卻常常被教師或家長忽略。

大班孩子平時缺乏關愛他人的機會,當他們有機會爲託班的弟弟妹妹付出時,他們愛的天性就得到了激發。如,戶外活動時下雨了,做哥哥的自然而然地把手遮在弟弟的頭上;妹妹在教室裏走,一個球滾過來,姐姐立刻跑到妹妹前面把球推開;有時候不小心被弟弟妹妹弄痛了,哥哥姐姐們也一聲不響地忍住了,繼續陪弟弟妹妹玩……在這些細節中,孩子們的關愛本性得到了展現。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