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熱門】幼兒園美術教案合集7篇

本文已影響 1.64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幼兒園美術教案合集7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對自行車的結構、功能有初步的認識,能獨立設計自行車。

2.嘗試用手捏、盤等方法創造性地製作自行車。

3.在創作中體驗設計自行車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兒童自行車一輛。

2.多媒體課件:自行車。

3.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展示自行車實物。

(1)教師:請你們仔細看看,自行車是什麼樣的?由哪幾部分組成? (幼兒思考、討論、回答)

(2)教師:車頭像T字,用來掌握方向;輪子是圓形的,便於行走;坐墊像三角形,方便騎乘;兩邊的腳踏板在受力後可使輪子滾動。

2、欣賞課件中的自行車,集體討論、交流。

(1)教師:說說這些自行車與你們剛纔所看到的自行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鼓勵幼兒大膽表述,並適時。

3、指導幼兒設計自行車。

(1)教師: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不管什麼樣的自行車都有扶手、輪子、坐墊和腳踏板等,可是它們的外形卻多種多樣。只要美觀大方,騎乘輕鬆方便就能讓大家喜歡。

(2)教師:今天請你們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設計一輛多功能的自行車。

4、幼兒動手製作,教師巡視輔導。

5、展示、、反思。

師幼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讚揚優點,並針對不足提出合理建議。

活動建議:

☆區角活動 在美術區寫生用的畫板、紙和筆,讓幼兒寫生自行車。

☆環境創設 開闢“自行車的發展史”專欄,讓幼兒欣賞、瞭解更多的自行車。

☆家園共育 ①與幼兒共同蒐集有關自行車的資料,如實物、畫冊或圖斤,幫助幼兒瞭解自行車的相關知識。②親子活動:家長教幼兒學騎自行車。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自行車的結構造型。

評析

本活動可分兩次進行。第一課時,認識自行車的基本結構和功能並畫出圖片。第二課時,根據設計圖運用陶泥來製作自行車。幼兒在不斷的欣賞與交流、創作與探索中,捕捉創作靈感,逐步形成計劃性、創造性的構思。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深入瞭解我國的民間工藝,認識“泥猴張”。

2.熟悉猴子的外形特點,初步掌握手捏猴子的步驟及方法,大膽想象、設計猴子的動態及表。隋。

3.能小組分工製作“小猴的一家”,有一定的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泥猴張”工作室視頻。

2.動物園各種動態特徵的猴子照片,猴子的剪紙作品多幅,幼兒陶猴作品若干。

3.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通過視頻,參觀、瞭解“泥猴張”工作室,欣賞名作。

●視頻的欣賞,給幼兒以動態的感受,幫助幼兒初步瞭解民間工藝之美。

2.通過看看、說說、學學、演演,熟悉猴子的外形特徵。

(1)欣賞猴子的照片。

教師:說一說,猴子有哪些特點?

(2)欣賞猴子的剪紙作品。

教師:說一說,剪紙作品中的猴子在幹什麼? (吹笛、敲鼓、扇扇子、拔蘿蔔、打傘、爬樹、釣魚等)

(3)表演與設計。

教師:演一演,你準備製作的猴子在幹什麼?表演一下它的動作。

3.欣賞幼兒的作品,探究製作步驟。

(1)欣賞以前幼兒製作的陶猴作品。

教師:你知道這些陶猴是怎樣做的嗎?先做什麼?再做什麼?

(2)小組討論並總結討論結果。

要點提示:

1)讓幼兒觀察、總結制作的方法,由被動學習轉化爲主動探索。

2)製作步驟:①捏頭部和身體。②設計劫態,添加四肢。添加細節(眼睛、嘴巴、耳朵、尾巴、爪子等)。

4.集體觀看製作過程錄像,討論、解決具體問題。

(1)捏塑整體造型:可以將頭部和身體一起捏出來。先做一個圓柱體,再將頸部捏細些,區分出頭與身體。頭部可以做大些,使猴子看起來更可愛。

●捏塑法是一種最基本的方法,可以使雙手變得更加靈活,能夠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

(2)粘貼四肢:粘貼前要構思好猴子的動態。粘貼四肢時,想辦法使猴子坐穩、站穩。 (可參考“泥猴張”創作的“喜猴”、 “怒猴”、 “抽菸猴”、 “踢球猴”、 “舞蹈猴”等)

(3)刻畫表情:“泥猴張”注重表現猴子的面部表情,以猴來表達人的喜怒哀樂,以猴來表現人的思維活動。

5.幼兒製作,教師指導。

(1)製作要求:每人做一兩隻動態各異的猴子,和其他夥伴的作品放在一起,組成“小猴的一家”。

教師:小猴的一家在幹什麼?誰是爸爸?誰是媽媽?編個故事說一說。

●由幼兒身邊熟悉的人物啓發創作“小猴的一家”,使幼兒創作的內容更爲生活化。

(2)指導要點:啓發想象,鼓勵創新,提倡合作。

6.展示作品,欣賞評價。

鼓勵幼兒創編“小猴的一家”的故事。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將幼兒的陶猴作品佈置在陶藝區,利用遊戲時間不斷地豐富與完善,並鼓勵幼兒編編、說說“小猴的一家”的故事。

☆環境創設收集有關“泥猴張”的圖片、猴子的圖片、猴子玩具等佈置活動室。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因爲孩子們比較喜歡看動畫片,動畫的世界更貼近於孩子們的想象世界。而大班幼兒也已經具備了豐富的繪畫經驗,有着較強的表現力。所以,我選擇孩子們喜歡的動畫形象作爲繪畫內容,使孩子們在有興趣的基礎上大膽的創作和表現各種動畫形象。

活動目標:

1.通過提問和觀看幻燈片,引導幼兒運用各種線條和圖案,大膽的、富有個性的創作各種動畫形象。

2.幼兒能夠初步合理的佈局畫面的位置和大小。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能夠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運用各種線條和圖案,大膽的、富有個性的進行創作。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合理的佈局畫面的位置和大小。

活動準備:

1.課件、示範畫。

2.每位幼兒一份畫材:卡紙、記號筆。

3.音樂《別看我只是一隻羊》、鋼琴曲

活動過程:

1、導入

設計意圖: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楊老師想帶你們到好玩的動畫世界去,你們想去嗎?好,我們出發!老師和孩子們隨音樂來到活動場地。

2、談話引出主題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回憶,總結動畫形象的特徵,爲幼兒自己創作提供思路

"剛纔的的音樂小朋友是不是都很熟悉?"

"對了,是動畫片《喜洋洋與灰太狼》的主題曲。"

"那小朋友喜歡裏面的哪個動畫形象呢?它長的什麼樣子?"

3、播放課件

設計意圖:豐富幼兒對各種動畫形象的記憶,爲幼兒大膽、富有個性的創作提供幫助

"楊老師還爲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動畫形象請小朋友欣賞,再看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它們的樣子和特點。"

4、教師示範講解

設計意圖:此過程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總結出怎樣才能合理的佈置畫面

教師示範講解並引導幼兒通過對兩幅大小布局不同的畫進行比較,總結出合理的畫面佈局方法。

5、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6、展示作品,教師講評。

活動結束。

請客人老師欣賞。

教學反思:

幼兒的學習是非常情緒化的,與興趣有極大的關係。教師所選的內容自始至終都圍繞幼兒熟悉、喜歡的漫畫、人物進行,幼兒活動興趣濃厚。具體體現在:幼兒注意力專注,情緒愉快,積極參與,思維活躍,教師和幼兒都輕鬆自如地完成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手的作用及五個手指各自的名稱和用途。

2、幼兒願意大膽參與嘗試手指印畫,能在單個手指印畫的基礎上,進行多個手印的組合印畫。

3、幼兒能發揮想象力利用不同手印的外形特點,添畫出各種不同生動有趣的形象。

二、教學重點:

願意大膽參與嘗試手指印畫,能在單個手指印畫的基礎上,進行多個手印的組合印畫。

三、教學難點:

幼兒能發揮想象力利用不同手印的外形特點,添畫出各種不同生動有趣的形象。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

五、教學對象:中班幼兒及家長

六、教學準備:

1、教師範例畫(單個的手指印畫和手指組合印畫)

2、幼兒用紙、顏料、抹布、水彩筆、反穿衣。

(一)開始部分:

1、以猜謎遊戲,導入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想不想猜一猜?

教師:兩棵小樹十個叉,不長葉來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勞動人人誇。(手)

2、教師出示一隻小手的圖片

教師:這是我們的一隻小手,看一看她有幾個手指寶寶?

教師:你知道這幾個手指寶寶的名字嗎?(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

教師:你最喜歡哪個手指寶寶?你能用它做什麼?

(二)基礎部分:

1、展示手指印畫作品,教師講解內容。啓發幼兒創作興趣。

2、出示準備材料

白紙、顏料、調色盤、抹布、水彩筆、反穿衣。

3、示範與講解:

教師向幼兒示範手指印畫的步驟、方法及注意事項。

步驟:

(1)用任意一指蘸顏料,在合適的位置用力按。按完後用抹布將手指頭擦乾淨。

(注意手指蘸的顏料要覆蓋整個指肚。若顏料太稀,注意在顏料盒旁邊刮一下;若顏料太乾,注意儘量讓顏料覆蓋整個指肚)

(2)待顏料幹後,用筆在按出的形狀上進行添畫、創意。

(3)小朋友們可以嘗試分別用五個手指進行印畫,注意一個手指儘量蘸一種顏色的顏料。

(鼓勵幼兒嘗試用多個手印進行組合創意。)

(三)結束部分

回顧手指印畫作品。

(四)延伸活動:

1、鼓勵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將手印畫設計地更有情節,然後投放到閱讀區講給同伴聽。

2、在手指印畫的基礎上,合理加入手掌印畫和手的其他部位的印畫方式,讓畫面更豐富。

3、製作賀卡,將手印畫和其他繪畫形式加入其中。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指南》明確指出:“充分利用各地區不同的地理風貌、物產特點、傳統工藝、民俗習慣等社會資源,積極開展與之相適應的地方特色活動,學習和傳承地方文化。”錦溪是個物產豐富歷史文化悠久的地方,有着豐厚的有利於教育的本土資源,本次活動我利用錦溪老街最常見的磚瓦,讓幼兒當一名小小的磚瓦設計師,爲磚瓦繪畫上不同的花紋和圖形。通過對磚瓦的設計感受錦溪的美。

【活動目標】

1、欣賞磚、瓦,知道磚、瓦的外形特點和用途。

2、嘗試用簡單的花紋、色彩的搭配裝飾磚瓦。

3、感受磚瓦的美,萌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準備】

蠟筆、一次性紙盤。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出示磚瓦:你見過磚、瓦嗎?在什麼地方見過?

2、我們還在什麼地方看見過瓷磚呢?

二、欣賞與討論

1、欣賞不同圖案的磚、瓦

(1)這些磚、瓦是什麼形狀的?有幾個角?

(2)上面畫了些什麼花紋?

2、討論裝飾磚、瓦的方法。

(1)磚的中心可以畫什麼花紋?

(2)中心花紋是什麼樣的?

(3)磚的四角應該怎樣裝飾?

(4)瓦可以畫什麼花紋?

(5)瓦可以怎麼裝飾?

三、創作要求:

今天我們來做個小小的設計師,設計美麗的磚瓦來把我們的家、馬路等地方裝扮的更漂亮。

四、幼兒裝飾磚、瓦,教師巡迴指導。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畫出磚、瓦的各種花紋。

五、佈置磚瓦牆,互相欣賞。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學會用手指一顆一顆地粘貼較大的雜糧(如綠豆、黃豆),用手指捻撒較小的雜糧(如芝麻,小米)對蝴蝶輪廓進行裝飾。

2、通過討論和嘗試,創造性地對蝴蝶進行裝飾。養成細緻作畫、清潔作畫的習慣。

3、在作畫的過程中,體驗自由作畫的快樂。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供幼兒欣賞的範畫幾幅。

2、各種五穀雜糧每組若干。

3、每人一幅印有未裝飾的蝴蝶圖。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師)中一班的小朋友們下午好,我是嚴老師。今天,森林裏來了一羣美麗的蝴蝶,他們聚到一起舉行一個比賽:比一比,誰最美!於是,第一隻蝴蝶飛來了。它說呀,我是最美的蝴蝶。(展示)小朋友們你們看,這隻蝴蝶漂亮嗎?(生)漂亮。(師)那哪個小朋友能告訴我,它身上的.花衣裳是用什麼做的呀?(生)豆子、綠豆、紅豆、黑米、玉米片。(師)小朋友們都回答的很好。哦,原來啊,蝴蝶是用這麼多五顏六色的糧食給自己做的衣裳。那平時,小朋友們吃過這些糧食嗎?(生)吃過,媽媽做過粥。(師)恩,看來小朋友們在家裏都吃過這些糧食。其實呀,這些漂亮的糧食不僅可以吃,還可以用來做美麗的圖畫哦。

2、教授作畫技巧:(展示)你們看,這是什麼呀?(生)向日葵。(師)它的葉子是用什麼做的呀?(生)綠豆。(師)這位小朋友說對了,老師是用綠豆來給向日葵做葉子的。這張紙上啊,是塗有膠的,豆子啊,是可以粘在上面的。那有哪個小朋友知道,老師是怎樣把綠豆粘上去的呢?(生)用手一顆一顆的拿。然後粘上去。(師)好,請一位小朋友上來示範一下。這位小朋友做的很好,那其他小朋友看清楚了嗎?是不是都會了呀?(生)是。(師)好,那它的花瓣是用什麼糧食做的呀?(生)。(師)可能小朋友們沒有吃過,那老師告訴你們,這種圓圓的,黃黃的,小粒小粒的糧食叫做小米。那小米這麼小,我們的小手一顆一顆拿起來粘在紙上,是不是很難呀?我們可以怎麼辦呢?(生)。(師)我們可以用大指哥和二指哥輕輕地捻起一小把,再慢慢地撒在圖畫上。(示範)再請一個小朋友示範。

注意點:但撒的時候我們要注意,能不能亂撒呀?(生)不能(師)恩,要把它們輕輕的散在圖畫的框子內。粘豆子的時候我們的小手也不能放在圖畫的框子裏。如果我們經常把小手放在圖畫的框子裏,粘糧食的時候會怎麼樣?(生)……(師)哦,膠都粘到我們的手上,豆子是不是就粘不上去啦。

(展示)小朋友們再看看這幅畫,是什麼呀?(生)梅花(師)恩,好的,那它的花瓣是怎麼做的呀?(生)是用玉米片拼成的。(師)那它的花蕊呢?(生)是用紅豆做的。(師)小朋友回答得很好。(師)哦。我們除了用糧食來填充顏色,還可以把它們拼成各種各樣的形狀。

3、指導作畫:好,現在小朋友們已經學會粘糧食的方法了,大顆的糧食我們可以一顆一顆拿起來粘上去,小顆的糧食我們可以用大指哥和二指哥捻起一小把,輕輕撒在圖畫上。好現在每個小朋友按小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給你們自己的小蝴蝶做一件漂亮的衣裳,然後我們飛到森林裏比一比誰最美。

結語:今天中一班的小朋友都學會了用各種各樣的糧食,給我們的蝴蝶穿上漂亮的衣服,衣服上有各種形狀和顏色。它們比了比分不出勝負,都太漂亮啦。於是它們開心的在森林裏跳舞。好啦,小朋友們,等你們回家的時候,也可以和你們的爸爸媽媽一起,用這些彩色的糧食做出更多漂亮的圖畫來哦。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感受故事中彩虹色的花與他人分享快樂,盡力幫助他人的美好情感。

3、懂得樂於助人是一種永恆的美,願意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

【活動準備】

教學PPT《彩虹色的花》,配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花嗎?(喜歡)你們都認識哪些花?

(桃花、月季花、荷花、玫瑰花、百合花……)

師:小朋友認識的花可真多。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關於花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想)

二、出示繪本《彩虹色的花》,引發幼兒的興趣。

1、引導幼兒觀察繪本《彩虹色的花》封面。

師:這個繪本封面上的花和我們平時看到的花有什麼不一樣?

(顏色不一樣)

師:都有哪些顏色呢?

(有黃色、綠色、藍色、紫色、粉紅色、大紅色)

師:這朵花可真漂亮!它有着彩虹般五彩的顏色,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彩虹色的花》

2、教師打開故事《彩虹色的花》第一頁,讓幼兒仔細觀察。

師:圖片上有什麼?(有很多顏色)讓你想起了什麼?(彩虹、花……)

三、分段閱讀繪本《彩虹色的花》。

1、圖一(太陽、花)

師:太陽升起來了,把原野照得亮亮的,他吃了一驚:昨天還是積雪的原野上,竟然開出一朵花!太陽問:“早安,你是誰?”花兒說:“早安,我是彩虹色的花。冬天的時候,我一直呆在泥土裏,可我再也等不及了。現在終於見到你了,我多高興呀!我想跟每一個人分享我的快樂。”

師:彩虹色的花有一個什麼願望啊?

(和每一個人分享它的快樂)

師:對了。和每一個人分享它的快樂,那它到底是怎樣和別人分享快樂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圖二(螞蟻、花、螞蟻過水窪)

師:過了幾天,好像有誰從花兒的身邊走過。它是誰?(螞蟻)

師:來了一隻小螞蟻。彩虹色的花說:“早安,我是彩虹色的花。你是誰呀?”

小螞蟻說:“我是螞蟻。我現在要去奶奶家。可是,雪融化了,原野中間有一個很大的水窪。我怎麼才能過去呢?”彩虹色的花說:“是這樣啊。那你爬上來,摘一片花瓣試試看,說不定能用得上呢。”

師:小螞蟻遇到了什麼困難?(幼兒說)

師:彩虹色的花是怎樣幫助它的?(幼兒說)

小螞蟻用花瓣怎樣過水窪呢?(幼兒說)

師:小朋友們想的可真好,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螞蟻到底是怎樣過水窪的。

(出示小螞蟻過水窪的圖片)

師:誰來說一說,小螞蟻是怎樣過水窪的?

(請個別幼兒用完整的話說一說)

師小結:原來小螞蟻正像你們說的那樣,用一片橘黃色的花瓣當小船,劃過水窪去奶奶家的。

3、圖三(蜥蜴、花、蜥蜴穿着粉色的衣服)

師:又過了幾天,一個很舒服的晴天,來了一隻小蜥蜴。看看小蜥蜴他開心嗎?(不開心)

師:他不開心,從哪裏看出不開心,猜一猜它爲什麼不開心?(幼兒說)

師:原來小蜥蜴要去參加一個宴會,可是沒有漂亮的衣服,它會對彩虹色的花說些什麼呢?彩虹色的花聽了之後會怎麼說?誰來學一學?

(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師:送什麼顏色的花瓣會與它的綠色相配?讓它在宴會上更漂亮呢?

(幼兒說)

師:小朋友們猜了這麼多,我們來看看蜥蜴最後選了什麼顏色的花瓣做衣服?

(出示蜥蜴穿着粉色的衣服)

師:這隻小蜥蜴對於這件衣服滿意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從它臉上的表情看出來的)

師小結:小朋友們觀察的可真仔細。小蜥蜴穿上這件漂亮的粉紅色衣服高高興興地去參加宴會了。

4、圖四(老鼠、小鳥、刺蝟)

師:可是啊,還有一些小動物也遇到了困難,彩虹色的花是怎麼幫助他們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幼兒討論)

師:小朋友仔細觀察圖片,看看誰又遇到了困難,遇到了什麼困難,彩虹色的花又是怎樣幫助它們的呢?(請個別幼兒說一說,邊說邊點相應的圖片)

(鼓勵小朋友將圖講述完整)

師:彩虹色的花把自己的花瓣一片一片送給了小動物,現在彩虹色的花只剩下最後一片花瓣了,可是連最後一片花瓣也被大風颳走了。(插入音樂)

師:後來,下起了雪,彩虹色的花也折斷了,可是它仍然靜靜地站在那裏。雪越來越大,很快,大雪覆蓋了所有的東西,一片白茫茫。雪地上什麼都沒有,這時候有誰會想起彩虹色的花呢?(引導幼兒說出得到過彩虹色的花幫助的小動物會想到彩虹色的花。)

師:彩虹色的花幫助了這麼多動物,自己卻慢慢地消失了,離開了這個世界,小朋友,你想對彩虹色的花說些什麼?

師:彩虹色的花聽了我們的話,它還會再長出來嗎?那我們就來完整的聽一聽這個故事吧。

四、播放PPT《彩虹色的花》,配樂完整的欣賞故事到結尾。

師:小朋友第二年彩虹色的花又長出來了嗎?(長出來了)

師:你們喜歡這朵彩虹色的花嗎?爲什麼?(幼兒說一說)

師總結:你願意像彩虹色的花一樣,做一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嗎?

五、幼兒作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