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曹禺《茶館》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2.47W人 

  第一課

曹禺《茶館》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梳理本劇的情節,明晰人物與時代的矛盾衝突。

2.鑑賞本劇豐富多彩而又富有個性化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

1.概括情節

2.鑑賞語言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問學生中是否有知道老舍的劇作《茶館》的,如果有,是否看過人藝的話劇《茶館》,如果看過,請同學簡要敘述一下故事情節。

1.老舍劇作《茶館》簡介——(課件展示)

【說明】

此處簡介只給學生展示劇作的第一、三兩幕,爲的是讓學生進入到《茶館》的情景之中,引發他們閱讀課文的興趣。教師在介紹時,應該儘量以客觀敘述爲主,不要添加任何感情色彩,以免先入爲主。

2.誦讀,梳理情節,明晰卷軸式結構特點。(課件展示)

【說明】

在學生誦讀完後,讓學生對本幕劇的情節作概括。可先讓學生大致敘述一下情節內容,然後根據展示的課件概括情節內容。

要注意引導學生用相同的句式來概括同一表現內容的情節,比如“人民生活苦難”部分用名詞性詞組,而“黑暗勢力橫行”部分則用主謂短語,第三部分則是用對仗的句式。

不過不必拘泥於所給的答案,所給的答案只是參考,如果學生有概括的更好的,則應選用學生的概括。

學生的概括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純粹的客觀敘述,如:康順子的求工;另一種是加上了學生的感情色彩,如:“難民的哀告”。教師要注意到這一點。

3.朗讀,品味語言特點。

【說明】

此過程應該與上述的梳理情節結合起來,在學生概括到一個情節時(一共九組故事),讓他們找出他們認爲精彩的段落朗讀給大家。這樣使得學生一邊熟悉了課文一邊又可以賞析本文的語言。此處只需要學生朗讀出感情即可,要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自己去品味本文的語言特點,教師沒有必要做分析總結,但如果學生有話要說,則允許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

4.活動佈置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選出他們喜歡的一幕(本劇的一個情節),並選出合適的人選排練出來,下節課課上演出。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的表演和話劇錄像的對比,揣摩語言。

 教學重點:

揣摩語言

  教學過程:

1.學生表演《茶館》的片斷

【說明】

選一組學生上臺表演,結束後,讓大家對錶演作一簡要評述,重點針對語言表述能否充分展示人物的形象特徵。(未表演小組可以課外另找時間表演)

2.看錄像

【說明】

在學生看錄像時,教師要明確:1.參加表演的同學注意自己表演中的語言表述與錄像中的語言有什麼區別;2.未參加表演的同學注意錄像中的語言與劇本的區別。並做簡要記錄。

3. 揣摩語言

【說明】

在學生看完錄像後 ,教師可以讓參加表演的同學和未參加表演的同學闡述一下自己的見解。

在這一部分教學實踐中,參加表演的同學可能會發現自己的語言是完全的按照劇本背誦下來的,缺乏生活氣息,未參加表演的同學則會發現而錄像中的語言十分的生活化,藝術家們並沒有完全的按照劇本的語言來表演,而是有的地方加了語氣詞,有的地方換了不同的句式來表達,有的地方有換了語序。而正是這種語言的生活化將人物形象的鮮明特徵展示給了我們。

教師在處理這一環節時一定要熟悉劇本與錄像的差別,要對此有感悟才行。

要讓學生進入到情境之中,讓他們自己去發現、感悟。學生的切入點可能會出於教師的考慮,但只要他們的感悟是針對語言表達的,就表明他們已經有了收穫,教師不必勉強的做總結評述。

4. 表演

【說明】

在學生揣摩完語言後,教師可讓學生在表演一下剛纔演出的片斷,以鞏固剛纔揣摩語言所獲取的成果。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蒐集信息並整理信息的能力。

2.評析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意義。

 教學重點:

評析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意義

 教學過程:

1.蒐集信息

【說明】

讓學生利用網絡蒐集話劇《茶館》的相關信息,篩選出有關王利發的分析資料。如果學校的條件不允許,教師可將教學資源庫中提供的相關材料引發給學生,作爲他們篩選的基礎資料。

2.整理信息

【說明】

讓學生就他們所蒐集到的資料做一個總體的概述,要求簡單明瞭,主題突出。

3.分析、討論、評價

【說明】

讓學生結合所蒐集到的材料以及自己對作品的感悟發表對王利發人物形象意義的看法,並寫一篇有關王利發的人物述評。

特別說明:如果學校網絡教學的條件有限,教師可以將數據庫中提供的有關王利發的述評資料節選下來,印發給學生,然後讓學生討論分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