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小石潭記》知識點歸納

本文已影響 3.8W人 

一、基礎知識

《小石潭記》知識點歸納

(一)文學常識本文選自《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柳柳州”,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貶謫到永州後寫的《永州八記》。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文言詞語

1.詞類活用【西】向西。【空】在空中。【西南】向西南。【鬥】像北斗星那樣曲折。【蛇】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悽】使……淒涼。【寒】使……寒冷。

2.古今異義【小生】古:舊時對後輩的稱謂。也指年輕人。今:指戲曲中扮演的年輕人的角色

3.一詞多義【以】①全石以爲底(把)②卷石底以出(而)③以其境過清(因爲)【爲】①全石以爲底(作爲)②爲坻,爲嶼,爲堪,爲巖。(成爲)【清】①下見小潭,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過清(悽清)【可】①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②不可知其源(能)

4.常規詞語

【篁(huáng)竹】竹林。【珮(pèi)環】玉製裝飾物。【尤】格外。【清冽】清涼。冽,寒冷。【以爲】作爲。【卷(quán)】彎曲。【坻(chí)】水中高地。【嶼】小島。【嵁(kān)】不平的岩石。【蒙】覆蓋,遮掩。【絡】纏繞。【綴】連結。【參(cēn)差(cī)】長短高低不齊。【披拂】隨風飄動。披,開,分散。拂,擺動。【許】表約數,相當於同樣用法的“來”。【依】依靠。【澈】通透,有“照”的意思。【布】散佈,鋪開。【佁(yǐ)然】呆呆的樣子。【俶(chù)爾】忽然。【逝】去,離開。【翕(xī)忽】輕快敏捷的樣子。【明滅】忽明忽暗,又指時隱時顯。【勢】姿態。【差(cī)互】參差不齊。【源】源頭。【環合】環繞。【寂寥】靜寂。【悄(qiǎo)愴(chuàng)】憂傷的樣子。【幽邃(suì)】幽靜深遠。【境】環境。【過】過於,太。【乃】於是,就。【餘】我。【隸】隨從。【從】跟從。

二、閱讀探究

1.文中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麼?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2.抒發作者抑鬱憂傷之情的一組句子是什麼?

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3.作者是怎樣活靈活現地描繪潭中游魚的?

⑴動靜相應。“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既寫出了環境的幽寂,又表現了魚兒的自由歡快。⑵恰當映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等語映襯了水之澄澈,與“石潭”照應。⑶借景抒情。“似與遊者相樂”以及之前對魚兒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寫,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歡樂,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時的心境。

4.第四段描寫了小石潭怎樣的景色和氣氛?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景色和氣氛:幽深冷寂;心情:孤悽悲涼。

5.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如何理解這“一樂一憂”?

“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作者參與政治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悽苦是感情的主調,寄情山水正是爲擺脫這種抑鬱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6.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麼?

幽深冷寂,孤悽悲涼。

7.課文寫景中融有感情,試說說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遊覽到最後又是怎樣的心情?你怎樣看待這種心情?

作者爲了擺脫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當看到魚兒時心情變得歡快起來,後來又看到小石潭這麼美的景色被埋於荒遠,加上悽清的自然環境的觸發,於是想起自己被貶的遭遇,而產生憤懣不平的心情。

這種心情是特定環境與作者經歷結合的產物,是一個正常人都會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

8.本文歷來被譽爲精品,你認爲其原因是什麼?

①作者敢於選擇被遺棄於荒野的無名小潭作爲表現對象,有過人的藝術膽量。

②情景合一,形成了悽清的藝術境界,表現了高超的藝術技能

③手法高妙。移步換形,以魚襯水,以景襯人,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