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桃花源記》知識點歸納資料

本文已影響 2.43W人 

1、成語

《桃花源記》知識點歸納資料

(1)世外桃源:原指與世隔絕,沒有戰亂,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社會。後也指環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後用此成語指虛構的超脫現實的安樂美好的地方。

(2)豁然開朗:豁然,開闊明亮的樣子。形容有狹窄陰暗突然變爲開闊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

(3)無人問津;津:渡口。沒有人來問渡口。後用此成語比喻沒有人過問受到冷遇。

(4)落英繽紛;落英:落花。繽紛:繁多凌亂的樣子。鮮花紛紛飄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兒凋謝的暮春天氣。

(5)怡然自樂:形奈和悅而自得其樂。

2、桃花源中的人們爲什麼叮囑漁人“不足爲外人道”?談談你的理解。

示例:(1)不希望外人破壞桃花源的寧靜祥和。

(2)設下懸念,使故事更加離奇。

(3)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這個“絕境”,避免戰亂,不願讓外人知道。

(4)也爲下文再尋找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筆。

3、“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嘆惋。”漁人說了些什麼?爲什麼皆嘆惋?

漁人說的是秦末以來的歷史。桃源中人嘆惋的是:爲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爲桃花源外的人一直過着痛苦生活而嘆惋。(外界變化大;戰亂頻繁;社會黑暗;人民生活痛苦;與世隔絕時間長;聽見漁人所說的話。)(聯繫上下文,我們可以知道漁人說的是桃花源人並不知道的世事變遷,即秦末以來漢、魏、晉的歷史,以及世人在歷史的改朝換代的戰爭中遭受的磨難。)

4、本文的語言簡潔而含蘊豐富,試舉一例進行說明。

如在敘述漁人與村人相互問話時的語言就是一個證明,作者不正面敘述,而用“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來概括。但簡潔中還有豐富,一切問話的內容盡在其中,又見其豐富。

5、作者陶淵明在本文中寄託了怎樣的一種社會理想?這種社會理想在當時的條件下能否得以實現?試作評價。

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戰亂,自給自足,和平恬靜的社會。作者這一社會理想,在客觀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6、作者在二千多年前就爲我們規劃出一個美好的世外桃源,併成爲後人羨慕、追求的目標,由此,你能夠看出作者追求怎樣的人生理想?

答:追求一種和平寧靜,沒有剝削,沒有壓廹,沒有戰亂從平等的理想世界,因爲作者所處時代戰爭頻繁,作者有志不得施展,只有寄託在作品中。

7、結合文章,談一談你對“世外桃源”這個成語的理解?

答:它代表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和平安寧,沒有戰爭,沒有壓廹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

8、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其實並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詩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寫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麼相同的用意?

陶淵明描繪桃花源這樣一種沒有剝削、沒有戰亂、自給自足的社會,與當時社會現實形成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現實的一種精神寄託,表現了他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郭沫若寫牛朗織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現出詩人對當時黑暗現實的憎惡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在這一方面兩者是相同的。

9、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桃花源外的美景。

答:考查語言運用水平。描寫要有文采。

10、“桃花源”是自然美景,更是人世佳境,是對人類大同世界的憧憬,是對理想人生夢幻。請描寫心中理想的人生境界,並說說如何實現?

答:先寫心中聖景,後敘實現途徑。

11、《桃花源記》中與陸游詩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個成語是:豁然開朗。

12對聯:美好理想寄桃源,黃髮垂髫享太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