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知識點歸納

本文已影響 3.28W人 

 [課文原文]

《唐雎不辱使命》知識點歸納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爲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重點詞語]

1、辱使命:辱沒、辜負

2、易安陵:交換

3、其許寡人:答應

4、大王加惠:給予恩惠

5、甚善:好

6、雖然,受地於先王:雖然如此

7、弗敢易:不;交換

8、使唐雎使於秦:派;出使

9、故不錯意也:錯通“措”

10、請廣於君:擴充

11、逆寡人者:違背

12、輕寡人與:輕視

13、非若是也:像;這樣

14、雖千里不敢易:即使

15、豈直五百里哉:難道;只,僅僅

16、怫然怒:盛怒的樣子

17、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聽說

18、布衣:平民

19、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腳

20、以頭搶地耳:撞

21、庸夫之怒:平庸無能的人

22、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膽識的人

23、倉鷹 :通“蒼”

24、休祲:吉凶的徵兆休,吉祥;祲,不祥

25、若士必怒:如果

26、縞素:穿喪服

27、色撓:變了臉色;撓,屈服

28、謝之:道歉

29、寡人諭矣:明白,懂得

30、徒以有先生也:只是

 [重點句子]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

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的交換小的很好 ,雖然如此,但我從先王那裏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衛它,不敢交換!”

2、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爲長者,故不錯意也

況且秦國滅亡韓國和魏國,然而安陵君卻憑藉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是(因爲我)

把安陵君當作忠厚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現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土,但他違揹我的意願,是輕視我嗎?

4、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安陵君從先王那裏接受封地並守護它,即使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用五百里(就能交換)嗎?”

5、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天子發怒,死人百萬,血流千里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平民發怒,不過是摘掉帽子光着腳,用頭撞地罷了

7、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

從前專諸 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衝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擊到宮殿上

8、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這三個先生,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心裏的怒氣還沒發作,上天就降下了徵兆,現在,他們)連同我將成爲四個人瞭如果有才能膽識的人要發怒,

9、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才能膽識的人要發怒,就要讓兩個人的屍體倒下,血流五步遠,全國人民都要穿喪服,今天就是這樣”

10、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秦王變了臉色,長跪着向唐雎道歉

11、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而安陵卻憑藉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爲

有先生啊”

 [文言知識整理]

一詞多義:

1.安陵君因使(v,派)唐雎使(v,出使)於秦

2.懷怒未發(n,憤怒);秦王怫然怒(V,發怒)

3.長跪而謝之(挺直身子);以君爲長者(adj,年長的)

4.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僅僅,只)

通假字:故不錯意也 (通措,安置)

倉鷹擊於殿上 (通蒼)

[課文翻譯]

秦王 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 欲 以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安陵君 其許寡人!”

派 對……說 想要 交換 答應

秦始皇派人對安陵君說:“我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我!”

安陵君曰:“大王加 惠, 以大易 小,甚善;雖 然, 受 地於先王,

給予 恩惠 交換 好 這樣 接受

安陵君說“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的交換小的很好 雖然如此,但我從先王那裏接受了封地,

願 終 守 之,弗敢易!” 秦王不悅 安陵君因使唐雎 使 於秦

願意 守護 高興 派 出使

願意始終守衛它,不敢交換!”秦王不高興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 到秦國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 五百里之地 易安陵, 安陵君不 聽 寡人,何也?

交換 聽從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 方圓五百里的土地 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從我,爲什麼呢?

且 秦 滅 韓 亡 魏, 而 君 以 五十里 之 地 存者,

倖存

況且秦國滅亡韓國和魏國,然而安陵君卻憑藉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是(因爲我)

以 君 爲 長 者, 故不 錯意 也今 吾以十倍之地, 請 廣 於君,

忠厚長者 通“措”,放置 讓 擴充

把安陵君當作忠厚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現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土,

而君 逆 寡人者, 輕 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

違背 輕視 這樣

但他違揹我的意願,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不是這樣安陵君從先王那裏接受

而 守之, 雖 千里 不敢 易 也,豈 直 五百里 哉?”

交換 僅僅

封地並守護它,即使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用五百里(就能交換)嗎?”

秦王怫然怒, 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唐雎對曰:“臣

盛怒的樣子 聽說

秦王氣勢洶洶的發怒了,對唐雎說:“您曾聽說過天子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說:“我

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 聞

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死人百萬,血流千里” 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

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 冠 徒 跣, 以頭搶地爾” 唐雎曰:

平民 摘掉 帽子 光着 腳 撞

平民發怒嗎?”秦王說:平民發怒,不過是摘掉帽子赤着腳,用頭撞地罷了”唐雎說:

“此庸夫 之怒也, 非士 之怒也 夫 專諸 之 刺 王僚 也,

平庸無能的人 有才能有膽識的人

“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從前專諸 刺殺吳王僚的時候,

彗星 襲月; 聶政之刺 韓傀也, 白虹 貫 日; 要離之刺慶忌也,

掃過 直衝

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衝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

倉鷹 擊 於 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 士也, 懷怒 未 發,

通“蒼” 平民 有才能有膽識的人 發作

蒼鷹撲擊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 心裏的怒氣還沒發作,

休祲 降於天, 與臣而將四矣 若 士 必怒,

吉凶的徵兆(休:吉祥祲:不詳)

上天就降下了徵兆,現在,他們)連同我將成爲四個人瞭如果有才能膽識的人要發怒,

伏屍 二人, 流血五步, 天下 縞素,

本指絲織品,這裏是穿喪服

就要讓兩個人的屍體倒下,血流五步遠, 全國人民都要穿喪服,

今日 是 也” 挺劍 而起

今天就是這樣” (於是)拔出寶劍站起來

秦王色撓, 長跪 而 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 寡人諭矣:

屈服 道歉 明白,懂得

秦王變了臉色,長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請坐!怎麼會到這種(地步)! 我明白了:

夫韓、魏滅亡, 而安陵 以 五十里之地 存 者, 徒 以 有先生也”

僅僅,只

韓國、魏國滅亡,而安陵卻憑藉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爲有先生啊”

 [課後習題]

一、熟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你認爲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樣的用心?

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禍心的他已滅亡了韓國、魏國,對小小的安陵,企圖不費一槍一彈,詐而騙之這是一個明顯的騙局,所以安陵君和唐雎等堅決不答應

2、秦王是怎樣恐嚇唐雎的?唐雎是如何迴應秦王的?

秦王的威脅受挫後,惱羞成怒,即以“天子之怒”相威脅,企圖使唐雎屈服與他的暴力之下可是唐雎毫不畏縮,針鋒相對的進行反擊,指出“布衣之士”發怒將“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他說到做到,“挺劍而起”,馬上要跟秦王憑命,表現了唐雎的義無返顧的鬥爭精神秦王在唐雎的義勇行爲脅迫下,只得趕緊“色饒”,面對着唐雎“長跪而謝”

二、下列各組劃線的詞各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什麼詞,表示什麼語氣?

1、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前一個“也”表示疑問語氣,相當於“呢”,表示反問;

後一個表示判斷語氣,可以不譯

2、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技亦靈怪矣哉

前一個表示疑問語氣,相當於“呢”,表示反問;

後一個表示感嘆,相當於“呀”

3、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前一個表示疑問,相當於“嗎”;

後一個表示陳述,相當於“啊”

4、與臣而將四矣

泯然衆人矣

前一個表示陳述,相當於“了”;

後一個表示陳述,相當於“了”

三、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粗的詞古今意義的不同

1、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我呀!

“易”,古義:交換,動詞;今義:與“難”相對,形容詞

2、雖然,受地於先生,願終守之,弗敢易!

即使如此,但是我是從先王那裏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護它,不敢(隨便)交換

“雖然”,古義:即使如此;今義:連詞,錶轉折

3、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那韓國、魏國滅亡了,而安陵國卻憑藉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來,只是因爲有先生啊! 徒:只

“徒”,古義:只,副詞;今義:跟師傅學藝的人,名詞

四、戰國時期,“士”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社會階層請你請教老師,查找有關資料說說戰國時期的“士”是指哪一類人,舉出幾個歷史上有名的“士”,在班上講講他們的故事

 [練習]

1. 請分別概括選第一段至第四段的段意

第一段:寫唐雎出使秦國的背景

第二段:寫唐雎堅決抵制秦王的騙局,表現出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

第三段:寫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

第四段:寫唐雎在這場鬥爭中得到了勝利

2. 用文中語句回答問題:

(1)表現秦王玩弄伎倆,裝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或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2)表現秦王驕橫無理、盛氣凌人的句子是: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3)唐雎維護領土立場堅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或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3.你認爲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樣的用心?

秦王企圖用欺騙的手段吞併安陵國

4、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國的目的是什麼?

希望通過外交途徑緩和並解決矛盾

5、秦王對唐雎說“滅韓亡魏”這一事實的真正意圖是什麼?

炫耀軍事力量,迫使唐雎讓步,以達到霸佔安陵國的目的

6、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唐雎是怎樣讓秦王理屈詞窮的?

唐雎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用“布衣之怒”來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列舉三個布衣的例子並表示要仿效他們跟秦王同歸於盡,最後付諸行動,挺劍而起

7、結合全文,說說唐雎同秦王經過了哪兩個回合的針鋒相對的鬥爭?

第一回合唐雎堅決地抵制了秦王的騙局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擊“天子之怒”

8、唐雎列舉專諸、聶政、韓傀的事例有何目的?

方面解釋“士之怒”,一方面告誡秦王,自己也將效仿這幾個人刺殺秦王

9、唐雎連用三個事例是爲了得出一個什麼樣的結論?暗示了什麼?

三個舉例都是“布衣之怒”,他們的行動都是順應天意,暗示自己也將順應天意,效仿專諸等人,刺殺秦王

10、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並效仿“三士”欲刺秦王,產生了怎樣的結果?

唐雎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國

11、秦王最後是長跪而謝之,說明了什麼?這是從什麼角度來表現唐雎的?

秦王害怕了,屈服了,表現出秦王外強中乾,進而從側面表現了唐雎不畏強暴,敢於鬥爭的精神

12、選文最後一段寫“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是秦王怕出現“流血三步,天下縞素”的場面

13、爲什麼說唐雎沒有辜負使命?

經過唐雎與秦王的鬥爭,秦王放棄了對安陵國的貪圖,使安陵國能以五十里之地生存下去

14、本文篇幅不常,卻形象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分別概括兩個人的形象

秦王:驕橫狂妄、貪得無厭、奸詐狡猾、外強中乾

唐雎:從容鎮定、不畏強暴、有膽有識、有凜然正氣、熱愛祖國、不怕犧牲

理解習題

1、爲什麼“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答應,秦王不高興

2、秦王說“且秦滅韓亡魏”有何用意?

炫耀軍事力量,迫使唐雎屈服,以達到霸佔安陵的目的

3、用原句回答:

(1)秦王虛情假意,麻痹唐雎:

以君爲長者,故不錯意也

(2)秦王大國霸主霸氣十足: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3)唐雎揭穿秦王的騙局,維護國土尊嚴:

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3、說說下列各句的潛臺詞是什麼

(1)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如果不答應我,我發怒,後果很嚴重(就要發動戰爭)

(2)與臣而將四矣

我要效仿三個刺客刺殺你

4、唐雎列舉三個士的目的是什麼?

說明什麼是真正的士之怒;以布衣之怒反擊天子之怒;表示要效仿者三個人,刺殺秦王

5、 結合第三段內容回答唐雎是怎樣讓秦王理屈詞窮的?

①以布衣之怒反擊天子之怒

②列舉三個布衣之士的例子,表示要效仿三人,與秦王同歸於盡

③拔劍而起,以死相拼

6、秦王這一人物對唐雎的形象起了什麼作用?

以秦王的驕橫陰險、外強中乾,襯托唐雎能言善辯,有勇有謀、不畏強權,敢於鬥爭

7、唐雎出色地完成任務靠的是什麼?

能言善辯,有勇有謀、不畏強權,敢於鬥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