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美麗西雙版納》說課稿大綱

本文已影響 3.73W人 

作爲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美麗西雙版納》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麗西雙版納》說課稿

  《美麗西雙版納》說課稿1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美麗的西雙版納》,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美麗的西雙版納》是八年級語文教材上冊第四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是一篇充滿民族風情的遊記。作者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西雙版納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質樸意深的民俗風情,向我們介紹了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字裏行間流露出熱愛祖國美麗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

八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學過《小石潭記》、《阿里山紀行》,對遊記的學習有了一些基礎,且遊記屬於散文的一種,這類散文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因此我的目標設置爲: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課文感知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2、瞭解運用小標題來構建文章的方法。

3、學習通過對照手法表現西雙版納神奇秀麗自然風光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結合文中相關注解,理解文章內容。

2、倡導學生課前查找收集關於版納的資料增加感性認識。

3、課堂上鼓勵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體會傣族人民獨特的人文風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熱愛祖國美麗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瞭解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難點:

1、通過對照手法體會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的神奇秀麗和人文景觀的質樸意深的特點。

2、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二、教學方法與學法

教法

教學中通過圖片,音樂等輔助手段,讓學生直觀地欣賞西雙版納的自然風光,感受當地質樸意深的民俗風情,而文章中所反映出的人文思想,還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多讀多想才能體會得出。

對照手法的運用是難點,在問題設計中我用了填空題的格式做引導。爲了幫助學生賞析語言,我提供了示例和賞析格式。這樣,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教學中,不僅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所採用的教法有助於學生掌握如下學法:

①養成快速閱讀的習慣、學會快速閱讀,並掌握在快速閱讀中篩選信息的能力。

②學會賞析優美語句和語段,學會賞析語句的基本方法,並通過對文句的賞析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涵。

三、教學程序

本課兩課時完成,下面我具體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本課時有兩個目標:

1、通過欣賞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西雙版納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質樸意深的民俗風情。

2、體會對照手法的運用,深層次感悟“美”的內涵。

一、故事導入

上課開始,我講述了關於潑水節傳說的故事,目的之一:激發興趣:之二:爲後面講解傣族人對待水的態度蓄勢,提供鋪墊。

二、感受美(瀏覽課文,探美)

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並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或一句話說說第一次讀課文之後的感受牽出神奇秀麗心馳神往這條明線後,再要求以"《西雙版納》美在……"說說版納的美、這一環節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瞭解西雙版納的景物特徵。

三、品讀美(朗讀課文,尋美)

這一環節設計了小組合作,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方面體會西雙版納的美。

學生通過朗讀課文,通過問題由淺入深地體會熱帶雨林的特點,其中穿插對照手法是爲了點明西雙版納的神奇的特點。如果說自然景觀的美是大自然對版納的恩賜,那麼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則是這個民族獨特的魅力,文中多處信息向我們展示了傣族質樸意深的民風民情。讓學生閱讀課文從文中提供的信息中去考察人文景觀的美,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多方面,多角度瞭解傣族的風俗文化,進一步感受西雙版納的人文景觀的美、

人文美是重點,在問題的設計上與前面一致,先概括在整理表達,對“嫵媚”一詞含義的理解是難點,目的想點明作者對這幅風情畫的喜愛之情。概括,西雙版納的風俗美美在互助友愛、善良虔誠、樂觀從容、質樸意深……

四、表達美(神遊圖片,悟美)

出示西雙版納代表性景觀圖片,配葫蘆絲樂曲。增加感性認識,結合課文內容深切感受西雙版納之美。

暢遊西雙版納回眸那個金孔雀飛出的地方,那片神祕珍貴的熱帶雨林,那顆我國西南部邊境線上“璀璨的明珠”,那片地球北迴歸線上唯一的綠洲,那被冠以“植物王國”、“動物王國”、“藥物王國”的美麗的西雙版納……

美就大聲贊:西雙版納美在……美在……

示例:美在山,一年四季總是濃的化不開的碧綠。

美在水,無論是江是河是泉是溪都清一色軟軟地淌,嬌嬌地流。

五、內化美

在我看來,西雙版納之美,美在神祕、美在包容、美在和諧、美在自由、美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這一環節我設置了亞馬孫熱帶雨林遭到破壞的圖片與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對比播放,爲了喚醒同學們善待自然、熱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提示:你從傣家人對待水的態度中感悟到了什麼,我們如何看待人與自然這個永恆的話題。

表達:亞馬孫熱帶雨林已經遭到破壞,美麗的西雙版納未來的命運如何?(拿起你手中的筆寫下一段感悟性的文字表達你對“美”的理解。

設計意圖:我認爲一切的美都先源自人的心裏,美先在心裏纔會在眼裏。真正的美是心靈美,是善良,是真誠的態度。

板書設計:

課後反思:

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是我上完可以後的深刻體會。課堂最後以不圓滿結束,前一節課安排見學生時我已預料到。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客觀原因:

1、學生之前沒有接觸課文,對內容較陌生對西雙版納沒有一點積累和印象。

2、由於對信息把握不準,我按第二課時準備的學案。

3、我所抽的班級沒有固定的小組,上課前才臨時分的導致課堂效率過低。

主觀原因:

1、個人駕馭課堂的能力有限。

2、對學案式的精神理解不到位,沒有堅持在課堂上使用。

3、備課過於注重實效,對學生能力估計不足。

總之,這次任務完成了,無論結果如何我盡力了。在這過程中我收穫的不只是失落更有深深的教訓,有對今後教學的思考。至少,這個過程中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淨化,我完成了一次“尋美”的歷程,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也許這就是語文的魅力所在,也是做語文老師的幸福。感謝這次公開課的洗禮,致敬!

  《美麗西雙版納》說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古人筆下的永州小石潭,水清境幽;黃州的承天寺,積水空明;海峽那邊的阿里山上,風光如畫;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神奇秀麗;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別具魅力。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題是:江山多嬌,下面我將以《美麗的西雙版納》的解析來呈現這一主題。

首先請大家看一下我的解說思路。

解說思路:課標要求、教材分析與處理,與其它內容的聯繫、學習目標及重難點、教法選用、環節設計、環節設計的意圖。

一、課標要求

《美麗的西雙版納》是蘇教版八年級語文教材上冊第四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是一篇充滿民族風情的寫景遊記。遊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在新課標中它和 寫景散文的教學所提出的要求是一樣的:

1、理清思路,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2、對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

3、在理解鑑賞作品的基礎上,受到高尚情趣的薰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與處理

《美麗的西雙版納》是一篇充滿民族風情的遊記,作者以生動的筆觸展現了西雙版納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字裏行間流露出熱愛祖國美麗風光和熱愛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一篇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的自讀課文,在第四單元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爲它能讓學生感受到本單元”江山多嬌”壯美的同時,進一步體會本單元人文教育的情懷。

新課標提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所以,在教學中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體會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培養學生體驗美、品味美、表現美的能力,增強保護美的意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用小標題巧妙佈局及對比手法的運用。

三、與其它內容的聯繫

如何培養學生體驗美、品味美、表現美的能力呢?我們首先要深入文本,與作者對話。第四單元的主題是“江山多嬌,他們訪名山遊大川,把所見所聞所感

所思真切地記下來,但每篇文章的寫作重點有略有區別,《小石潭記》、《記承天寺夜遊》是文言文,借景抒情表現了作者貶謫生活中微妙複雜的感情;《阿里山紀行》、《藍藍的威尼斯》是現代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描繪瞭如畫、奇特、瑰麗的自然風光;而《美麗的西雙版納》作者除了以生動的筆觸展現了西雙版納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還小標題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西雙版納古老質樸的民俗風情,這樣不僅體現了“江山多嬌”的主題,還更好的昇華了人文教育的主題。

四、教材知識點

課標要求: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以此爲依據,我認爲本文應讓學生把握的知識點有:

1、感受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體會作者熱愛祖國美麗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品讀文章精美片段、賞析文中優美詞句。

3、從“笑對生與死”片段入手,明確作者寫作意圖: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生死觀。

4、學會用導遊詞向別人介紹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5、學習本文截取事物狀態中最鮮明的片段,用小標題來構建文章和對照手法的運用。

五、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美國教育學家說:“科學地確定目標是教學的首要環節。”《新課標》要求學生學會欣賞作品,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我根據本課內容及教學實際,確定了文章的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目標:學習文章運用小標題構建文章的方法及對比手法的運用。

能力目標: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體會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培養學生體驗美、品味美、表現美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學習文章運用小標題構建文章的方法。體會文章的人文美,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品味形象生動、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

通過對文章的分析,我發現了西雙版納神奇秀麗的美,感受到了西雙版納質樸意深的民俗風情,更欣賞到了作者字裏行間對祖國美麗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熱愛的思想感情。那麼,選用什麼樣的教法,怎樣設計教學環節,才能讓學生也身臨其境呢?

六、教法選用

美文要美讀,美讀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語文閱讀方法。其目的在於傳達語文課文所蘊涵的美,獲得美感,引起共鳴,從而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那麼如何進行語文課文的美讀呢?如何使美讀發揮美感效應呢? 1、提倡吟誦:若是讀白話文,要反覆朗讀,達到吟誦; 若是文言文,要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讀出韻味。 2、注重語感:尤其是那壯美的感受,必須要美讀才能獲得;語感的加強,又會增強美讀的效果和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3、調動想象:人們通過想象活動,把自己的情感熔鑄到感知的對象中去,從而加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美讀的好處在於能與作者進行心靈溝通,引起對作品的情感共鳴。所以在教學中,我用“讀”貫穿課堂始終,用媒體演示法、啓發點撥法、角色轉換法、評價激勵法,爲學生搭建交流互動的平臺,讓課堂成爲學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在激情、愉悅、和諧的氛圍中欣賞美、體驗美、感受美、表現美,把握寫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法:媒體演示——啓發點撥——角色轉換——評價激勵

七、環節設計

以“導學講練”模式爲依據,以讓學生學會讀書、學會審美爲目的,我的教學環節是這樣設計的:

(一)、創設情境,體驗美(音樂裏的西雙版納)

(美文要美教:通過多媒體展示有關西雙版納的風光圖片,播放傣族民歌《月光下的鳳尾竹》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音樂裏的西雙版納)

(二)整體感知,感受美(課文裏的西雙版納)

(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點,所以我設計的第二個環節是朗讀課文——感受西雙版納的景物美。

朗讀課文,自主思考:

(1)西雙版納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

(2)以 “西雙版納 ”美在、、、、、、",說說西雙版納的美。

( 這一環節採取的形式是自學,讓學生自主明確西雙版納的景物特點。)

(三) 重點研讀,鑑賞美(攝影師眼裏的西雙版納) (文章表現了西雙版納的景美、人美,這些都通過作者優美的語言來體現。我設計的第三個環節是選讀畫面,鑑賞文章的語言美。)

1、 挑選你自己喜歡的畫面,高聲朗讀 。

2、如果你是一位攝影師,請選擇文中你最喜歡的一處風景,設計你的拍攝角度,並說說你是依據文中的哪些詞句來設計的,請用這樣的句式描述你的設計:

我喜歡 ,我將以 (仰視/俯視/遠觀/近看/特寫等)的角度,這樣能體現景物的 等特點。我是依據

文章的 (詞或句子)來設計的,因爲這個(詞或句子) 。(賞析)

(教師巡迴指導,提醒抓住關鍵詞,並在文中圈點批註,分析內容,體會富有感情、生動形象的語言美)

3、 同桌交流,在想像中與作者同遊同賞

(這一環節主要通過同桌對學的方式與作者同遊同賞,鑑賞文章的語言。)

(四) 小組合作,表現美(導遊眼中的西雙版納)

(本文是一篇遊記,假如你是一名導遊,你將怎樣帶領你的遊客神遊西雙版,我設計的第四個環節是:跳讀課文——身臨其境表現美)

跳讀課文,神遊版納,結合有代表性的圖片,假如你是一位導遊,請選擇一處文中你最喜歡的片段,以導遊詞的形式向遊客介紹。

請你用這樣的開頭:“遊客朋友們,大家好!現在,我們來到它美在??”。(請你聲情並茂朗讀,達到吸引並感染遊客的目的,也可以展開豐富的聯想,以導遊身份介紹這一美景。)

(學生角色轉換,變成導遊,通過活動來完成朗讀理解與欣賞內容,完成目標,使學生耳目一新。這一環節主要通過小組合作羣學的方式來進行表現。)

(四)寫法探究,探尋美(作者眼裏的西雙版納)

(小標題構建文章是本文的一大亮點,由此我設計了第四個環節——寫法探究,探尋美) 略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文章在寫法上值得借鑑的地方有哪些?

(這一個環節主要採用小組合作探究,教師重點點撥的方式來進行)

(五)、學以致用:創造美(我們眼裏的西雙版納)

(明確了寫法,就要學以致用。選取家鄉一處旅遊景點,寫一段導遊詞,由此引出第五個環節:學以致用——創造美]

(師引導學生探究寫作特色,今後借鑑)。

1、請你採用導遊詞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你最喜歡的家鄉名勝。

2、學習課文的小標題形式,爲你的導遊詞擬一個精彩的標題。

(這一環節是課堂反饋環節,採用自主完成、組內交流、班級展示的方式進行)

(六)、總結提升:暢想美(未來的西雙版納)

《美麗的西雙版納》一文是景美、人美、語言美的完美結合,整節課我們共同穿梭在美麗的熱帶雨林,做客在翠竹掩映的傣家竹樓 ,感受着獨特的民俗風情,如果大家都擁有發現美的眼睛,鑑賞美的心靈,創造美的言行,讓我們放飛了 ,大家看想象,發揮聯想,暢想一下未來的西雙版納,由此引出最後一個環節: 總結提升----暢想美、

八、環節設計意圖

下面我談一下,我設計這些環節的意圖:

1、有機整合文本,體現教師理性思考。

這篇課文內容較多,我重新組合文本內容,明晰教學思路。我抓住文章題目中的“美麗”一詞,從景色美、人文美、語言美三個層次解讀文本,也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中三個維度的目標意識。

2、巧設教學情境,通過活動解讀文本。

我在引領學生解讀文本時,分別設計了“攝影師”、“導遊”角色,讓學生興趣盎然的欣賞美。

3、充分利用資源,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文章散發着濃濃的傣家少數民族氣息,但江南水鄉離北國學生的生活較遠,我利用課前時間播放我的教育博客中的學生喜聞樂見的視頻激趣,增強了學生對西雙版納的感性認識,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調動學生各種感官,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我覺得課堂永遠沒有“完美”二字,但也正是因爲有了這份遺憾,我纔能有探究課堂教學的不竭動力,教海探幽無止境,我要用我的教育智慧減少教學中的遺憾,讓我的每一節課都精彩無限!

  《美麗西雙版納》說課稿3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美麗的西雙版納》,首先談一下我的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遵循新課程理念,體現了“以生爲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根據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在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爲重點,併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下面我將從新課標要求、教育學、心理學等因素來談《美麗的西雙版納》的設計構思,從主觀願望、客觀效果來談教學目標的達成。我具體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五個方面談教學設計,最後談教學反思。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美麗的西雙版納》是蘇教版八年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是一篇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的好課文。本課在單元中佔有重要地位,更能讓學生感受本單元江山多嬌的美,進一步體會單元主題。本文是一篇充滿民族風情的遊記,作者以生動的筆觸展現了西雙版納美麗、富饒、神奇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字裏行間流露出熱愛祖國美麗風光和熱愛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體會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培養學生體驗美、品味美、表現美的能力,增強保護美的意識。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用小標題巧妙佈局及對比手法的運用。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美國教育學家說:“科學地確定目標是教學的首要環節。”明確目標,要使學生樂學、會學、善學。《新課標》要求學生學會欣賞作品,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我根據本課內容及教學實際,根據新課標教學目標設計的三個維度,準確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設計有利於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文章運用小標題巧妙佈局及對比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體會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培養學生體驗美、品味美、表現美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學習文章運用小標題巧妙佈局。體會文章的人文美,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品味形象生動、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

二、說學情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真、活潑、想像力豐富,而且語言的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礎。利用多媒體藝術,能激起他們的表現欲,激發他們自主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給他們創設一個展示的平臺。從而輕鬆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三、說教法

教學是藝術,《新課標》要求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我爲學生搭建交流互動的平臺,讓課堂成爲學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在激情、愉悅、和諧的氛圍中欣賞美、體驗美、感受美、表現美,把握寫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教法是:

1、啓發點撥法:巧妙引導學生以導遊詞的形式朗讀課文,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2、多媒體演示法:引入音像視頻資料,使課件符合班級學生的心理特徵、認知規律,直觀、形象、視覺效果好。

3、活動法—鏈接一個“民俗度假村”直播室的語文活動,讓學生以質疑對話的形式理解文本的美。

4、評價激勵法:教育心理學認爲“正確評價、適當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的肯定,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科學的教學評價能激發學生興趣,啓迪學生心智,增強學生探索的動力,拓展學生思維,能激活課堂教學氣氛,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充滿活力。

5、板書輔助法。板書設計依據課文內容,突出重、難點,清晰、美觀、簡潔,讓學生一目瞭然。

四、說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達能力,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方法的點撥與引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我引導學生採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我運用教學機智,引導學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活躍課堂氣氛,在討論中鑑賞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圈點批註法:在聽讀課文時圈點勾畫,標記重點。這樣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角色演練法:通過角色演練激趣,突顯學生主體地位。

五、說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體現我校語文教學的模式,又展示我的獨特教學風格:我採用如下教學程序:

1、精導引標

2、整體感知

3、質疑探究

4、拓展延伸

5、總結提升五部教學法。

一、精導引標:課前充分利用視頻展示西雙版納優美畫面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快速進入文本的學習。然後結合學案進行預習檢測,考查學生自學情況。

二、整體感知:體驗美(音樂裏的西雙版納)

美文美教:多媒體展示有關西雙版納的風光圖片,播放樂曲--傣族民歌《月光下的鳳尾竹》創設情境。

感受美(我眼裏的西雙版納):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速讀課文,感受美。

三、質疑探究:鑑賞美(專家眼裏的西雙版納)學生角色轉換,變成導遊與攝影師,通過活動來完成朗讀理解與欣賞內容,完成目標,使學生耳目一新。

表現美(傣家人眼裏的西雙版納)通過學生質疑提問,感受民俗風情。

四、拓展延伸:借鑑美(老師眼裏的西雙版納)師引導學生探究寫作特色,今後借鑑。

學以致用,引導學生擬小標題形式描寫家鄉美景。

五、總結提升:保護美(我們眼裏的西雙版納)

六、體驗作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