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彙編8篇

本文已影響 1.93W人 

作爲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彙編8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園林式、花園式是幼兒園環境的一大特色。當幼兒園的綠草坪被圍起來,插上“養護期間,不得入內”的牌子時,幼兒感到非常不解。通過觀看錄像、聽故事等活動,讓{幼兒瞭解小草和樹木的作用,感受它們的好處,從而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並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小草的作用及保護小草的方法。

2.激發幼兒愛小草、愛大自然的情感。

3.使幼兒初步樹立環保意識。

活動一:我們和小草

【活動準備】

1.錄像帶:大草原、鳥語花香、綠草茵茵的景象,黃河水咆哮奔騰的景象,沙塵暴肆虐的景象。

2.小木偶:青草娃娃。

3.大的背景圖一幅,紙做的供粘貼用的小草若干。

【活動過程】

1.老師請幼兒觀看錄像裏的兩組對比鮮明的風光。

師:小朋友,喜歡哪個風景?爲什麼?引導幼兒觀察風景裏的大片綠草地。

2.瞭解小草的作用及保護小草的方法。

(1)師:你知道小草有什麼作用嗎?幼兒討論後,老師幫助歸納和總結。老師講《小泥塊別害怕》的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小草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2)師:小朋友應該怎樣去愛護小草?幼兒討論後,老師進行總結。

3.老師出示木偶――青草娃娃,用青草娃娃的口吻講故事《沒有家了》。

4.請幼兒動手爲青草娃娃佈置美麗的家――在背景圖上粘貼“青草”。

【活動延伸】

1.在語言區投放與小草有關的兒歌、歌曲。

3.組織幼兒爲幼兒園的草地拔除雜草。

活動二我們和小樹

【活動準備】

1.“小樹娃娃”木偶,澆水的工具。

2.事先聯繫好幼兒園的花匠。

【活動過程】

1.老師與幼兒一起參觀幼兒園裏的樹木,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較常綠樹和落葉的異同。實地參觀後,老師進行總結,幫助幼兒提升經驗。

(1)按樹的高度和分枝的情況,可將樹分成喬木和灌木兩大類。而喬木類中,又可汗成常綠樹和落葉樹兩子類。

(2)常綠樹幾乎整年都是綠色的(如幼兒園的榕樹、荔枝樹、龍眼樹等),而落葉樹一般在冬季時,樹葉掉得精光,等春天來到的時候,再抽葉開花或先開花後長葉(如幼兒目的石榴樹、木棉樹等)。

2.老師出示木偶――小樹娃娃,講故事《我的好處真多》,幫助幼兒瞭解樹木有以下幾方面的用處:

(1)樹木呼出的是氧氣,吸入的是人類呼出的二氧化碳;樹葉可以吸收灰塵,讓空氣變得清潔。

(2)樹可供人們乘涼,可以減低噪音,防止水土流失。

(3)木材可以架橋和鋪路,做各種各樣的傢俱,製作紙張等等。

3.討論:我們應該如何愛護樹木?

(1)請幼兒聽歌曲《愛護小樹苗》,讓幼兒知道不能亂搖樹苗。

(2)教育幼兒要節約用紙,少用一次性筷子,不能隨意砍伐樹木。

(3)老師向幼兒介紹植樹綠化和植樹節的意義。’

4.到戶外爲樹木澆水,聽花匠叔叔介紹如何養護樹木。

【活動延伸】’。

1.學習歌曲《愛護小樹苗》《種樹謠》,音樂遊戲“圍着小樹做遊戲”。

2.開展美術活動,如線條畫――大樹、棉籤手指畫――果樹、撕貼畫――美麗的`大樹、小製作――葉子拓印畫、樹葉貼畫、自制葉脈書籤等。

3.進行智力遊戲“看誰種樹多”,幫助幼兒掌握各種樹木的名稱。

4.師生同玩體育遊戲“植樹造林…‘松鼠上樹…‘大家來植樹”“愛護小樹苗”。

【設計評析】

在活動中老師充分利用了幼兒園的資源――衆多的樹木和花匠叔叔的豐富知識,通過參觀、談話、故事、實踐等多種形式,使幼兒瞭解了樹木的有關知識,並結合實際對

幼兒提出了節約用紙、少用一次性筷子的倡議。

【資料鏈接】

兒歌《小青草的話》

小寶寶,小寶寶,我是公園裏的小青草。看我的個兒小,我的用處可不少。有我颳風不揚土,空氣清潔不幹燥。我是公園的美容師,我爲綠化立功勞。小寶寶,小寶寶,別踩我的頭,別壓我的腰,愛護我們小青草,請把我的話記牢。

‘故事《沒有家了》

草原上,小草在藍藍的天空下,在和暖的微風中,一起唱歌跳舞,幸福快樂地生活着。草原邊,有一片美麗又茂密的大森林,它們爲小草擋着風沙。可是有一天,來了許多人,到森林裏亂砍亂伐,還有許許多多的人來草地上放牛牧馬,太多的牛羊啃掉了一大片青草。最後,颳起了狂風,狂風把風沙吹起,風沙落在草地上,把碧綠的小草掩埋了,小草失去了家,難過地哭了。

故事《我的好處真多》

小朋友,我叫樹,你到處可以看見我,你可知道我的用處?

我喜歡陽光,我的葉子在陽光下放出新鮮空氣,使人們身體健康。我的葉子集合在一起像一把大傘,能夠吸熱,人們可以在樹下乘涼學習;我的葉子表面長着許多絨毛,可以吸灰塵,讓空氣清潔。我的根牢牢地紮在地底下,保護着土地。我的身體能架橋、鋪路、建房子、做各種傢俱、造紙等。小朋友喜歡吃的許多水果,都是樹的果實。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初步培養幼兒的好奇心。

2.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發展幼兒大小肌肉動作。

3.知道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一瓶黃顏色的水。

2)每組三個透明的小玻璃杯,分別裝有紅、黃、藍色三種顏料及棉籤等。

3)記錄材料每組一份,塗色紙若干。

4)水果籃樣圖人手一張。

2.經驗準備:認識顏色、熟悉葉子、橘子、茄子的顏色和氣球的畫法。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情境導入

師:孩子們,今天咱班來了一位客人、你們猜他是誰?

魔術師扮演者:大家好!很高興認識你們,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一個魔術!想不想看啊?

二、基本部分

(一)魔術展示。

魔術師:“我這有瓶什麼顏色的水?”(黃色)

“接下來,請你們跟我一起喊一二三,它的顏色就會改變,好不好?”“一、二、三”“變成什麼顏色?”(綠色)你們想知道其中的祕密嗎?

教師揭開謎底,將藍色和黃色的'顏料混合就會變成綠色。

(二)幼兒動手探索顏色的變化。

1.師:“你們想不想也去變一變呢?”老師爲每組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看看你們用這些顏色都能變出什麼新顏色?然後把結果記錄下來。

2.教師講解操作時注意事項。

當魔術師有個小小要求:不能把顏料塗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3.教師指導操作,並注意引導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三)總結結論。

1.師:紅和黃兩種顏色變出了什麼顏色?還有哪一組和他們是一樣的?紅和藍拉手變出了什麼顏色?藍和黃手拉手變出了什麼顏色啦?

2.幼兒說一種,教師就出示一張調色卡。

紅+黃=橘黃

黃+藍=綠

紅+藍=紫

念兒歌:紅和黃手拉手,變出橘黃色畫橘子;

黃和藍手拉手,變出綠色畫葉子;

藍和紅手拉手,變成紫色畫茄子。

3.幼兒用變出的顏色給水果上色。

三、結束部分

1.總結收穫,評價幼兒的表現。

2.展示幼兒作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目標:

1、在撿菜的過程中進行分類比較,瞭解韭菜。大蒜。蔥的不同特徵。

2、在種植過程中,發現根能吸收營養,幫助植物生長。

 準備:

1、韭菜 。大蒜 。蔥。

2、筐若干個(三隻以上)。

3、小花盆若干。

 過程:

一 、談話

你們在家吃過韭菜 。大蒜 。嗎?那認識它們嗎?

二 、揀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場一早送來許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幾種菜混在了一起,給廚房的廚師帶來了許多麻煩。廚師請我們小朋友幫忙,把這些菜分開放在各自的筐裏。

2 、幼兒一邊揀菜一邊把菜分別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們來幫廚師把菜分分開,把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討論:爲什麼要這樣分開擺放?

好,我們把菜分好了,那想想爲什麼要這樣分開 擺放呢?這樣擺放有什麼好處?

4 、引導幼兒說出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徵。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像妹妹。

剛纔我們說了爲什麼要把這三種蔬菜分開,那誰能來說說這三種蔬菜,它們有什麼特徵。如果它們是一家人的話,你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又像妹妹呢?

5 、師小結。

韭菜妹妹的葉子從上到下都是一樣粗的,葉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葉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寬又扁;蔥弟弟的葉子中間是空的`,圓柱形的。

三 、種植韭菜、大蒜(有根的)、蔥(有根的)。

1 、剛纔我們瞭解了這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徵,現在我們要來種植這三種蔬菜,那該怎麼種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蔥,切下其下半段。

每個小朋友先選其中一樣蔬菜,然後把你選的這樣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還剩下些什麼。

你知道它有什麼作用嗎?

3 、把它們種植在同一花盆裏,比一比誰長的高。

我們把三種蔬菜的下半段種在花盆裏,看看它們誰長的又快又高。

4 、幼兒種植蔬菜

5 、把它們放在自然角中,鼓勵幼兒學着照顧,並觀察其生長情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喜歡通過動手操作來探究生活中的問題。

2、知道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水盆若干、教師表演魔術用的水杯兩個(兩個水杯外觀要一樣,下半部分要有杯套,一個水杯下半部分塞有乾毛巾,一個不用塞),幼兒實驗用水杯人手一個(底蓋能打開,並做成紅色底蓋),酸奶盒人手一個、實驗記錄卡人手一份、水彩筆每組一盒、擦桌布每桌兩塊,將幼兒分成四組。

2、乾毛巾、塑料花片、泡沫塊、海綿塊、石塊、豆子、棉花,以上物品每組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變魔術讓幼兒產生興趣

1、猜謎語:(水)

有樣東西用途大,無色、無味、透明的,魚兒愛在裏面遊,人們口渴喝個夠。

2、師:你們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到了是水。那好,今天趙老師要給你們表演一個關於水的魔術,你門想不想看?

幼:……

⑴教師邊表演邊講解:A:老師這有一個空杯子(沒有塞毛巾的杯子),請小朋友們看一看(證實杯子確實是空的),我用酸奶盒舀滿滿一盒水倒進杯中,然後把杯子倒過來(哦,水有流回到酸奶盒裏了。)

B:用一塊紅布遮住,換另外一個塞有毛巾的杯子,再倒一盒水進這個杯中:“現在趙老師要把水變沒,我變!我變!我變變變!(邊搖晃杯子邊說)。然後把杯子倒過來,(咦?水呢?到那裏去了呢?誰知道?)

幼:……

師:你們說出了這麼多答案,那那個是正確的呢?還是讓我來揭開祕密吧,閉上眼睛大聲數一、二、三,(幼兒數到三的同時把兩個杯子都拿出來,並把杯套取下來,讓幼兒看到原來是兩個杯子,發現不同,一個有毛巾一個沒有。)

幼:……

師:有的小朋友說,水跑到毛巾裏去了,是不是真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把毛巾從杯中取出,擰一下,確實能擰出水來)

師:你們真聰明,猜對了,水果然是被幹毛巾吸走了,那請你想一想還有什麼東西也是容易吸水的呢?

幼:……

(二)讓幼兒自己進行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

師:你們想出了這麼多東西,真不錯。今天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有棉花、石頭子、豆子、海綿等,你們可以用這些材料試試看到底誰能吸水。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水杯,杯子紅色的底蓋是能打開的,打開後你可以把你要做實驗的物品放進去,比如說毛巾(邊說邊作示範操作)把毛巾塞進去後再把紅色底蓋蓋上,舀一盒水從杯口倒進杯裏,再把杯子倒過來,看一看水是流回來還是被吸走?做完實驗後把結果記錄到你的實驗記錄卡上。(幼兒進行實驗,教師提醒幼兒實驗後記錄實驗結果)

(三)交流實驗結果,教師進行總結

師:XX用太陽來表示乾毛巾能吸水;用月亮來表示石塊不能吸水,XX用“V”來表示棉花能吸水;用“X”來表示塑料花片不能吸水,老師也有自己的記錄方法,我用“”來表示XX能吸水,用“”來表示XX不能吸水。(在黑板的大記錄表上進行總結)

(四)活動延伸:

生活中還有很多能夠吸水的.東西,比如你們剛纔說的土壤、布、等我們還可以回家後試一試,然後自己做記錄卡,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當然在實驗過程中,也許幼兒將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爲什麼毛巾能吸水,石頭不能吸水?爲什麼往塞滿了毛巾的杯子裏倒一盒水進去就能被毛巾吸掉,而再倒一盒進去,把杯子倒過來水就能流回一點來?等等,如果發現問題,我將引導幼兒繼續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準備作爲延伸活動或繼續組織下一次活動。)

教學反思: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通過多讓學生活動,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以及對相關資料的收集、分析、整理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一步喚起學生對生活的親近感,使他們更加熱愛科學。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不鏽鋼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瞭解哈哈鏡影像變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2.嘗試用集體記錄、個體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過程及結果,體驗動手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人手一個不鏽鋼的勺子;師幼玩過“照鏡子”的遊戲(師:鏡子、鏡子在哪裏?幼:鏡子、鏡子在這裏。);PPT課件(漢字凹和凸、集體記錄表、交通安全轉角鏡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回憶已有經驗

1.師幼玩“照鏡子”的遊戲

師:我們來玩照鏡子的遊戲,我來照鏡子,你們就是我的小鏡子。(教師做出各種簡單肢體動作,幼兒鏡面模仿。)

2.啓發幼兒思考,表述已有經驗

師:你們玩得很好,照鏡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時照鏡子的時候有什麼發現嗎?

3.根據幼兒回答,及時啓發和小結

師:鏡子裏也有個你,你們倆哪裏一樣?哪裏不一樣?照鏡子的時候,離鏡子遠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樣嗎?

二、動手操作,探究哈哈鏡的祕密

1.幼兒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鏡的有趣

師:今天老師沒有準備鏡子,而是準備了不鏽鋼勺子。它們能當鏡子照嗎?請你們試一試,用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發現什麼。

2.集體交流操作中的發現,鼓勵幼兒清楚、大膽地表達

師:你發現了什麼?請你用盡可能清楚的話說給大家聽。

3.結合PPT,介紹凹凸面的名稱

師:勺子的兩面一樣嗎?你們覺得它們分別叫什麼名字呢?老師這裏有兩個漢字朋友,看看它們能不能幫助我們。

師:這兩個字長得什麼樣?這個字(凹)讀“aO”,它可以用來形容勺子的哪一面?這個字(凸)讀“tu”,它可以用來形容勺子的哪一面?(教師手指勺子的兩個面,幼兒說出名稱。)

4.集體猜想並記錄

師:知道了凸面和凹面,你們介紹自己的發現就能說得更清楚。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集體記錄表中貼上相應形態的人像(正立、變長等)。

5.幼兒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師: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再去試一試,這次要仔細觀察,看看有什麼新發現。

6.集體交流操作結果,教師隨機記錄

師:你又發現了什麼?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有不同的意見嗎?

7.啓發幼兒進一步思考

師: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兩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變形。爲什麼平時我們照普通的鏡子時,沒有這樣的現象呢?

師:普通的鏡子表面是平的,鏡子裏的你沒有變樣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發生了有趣的變形。人們還特意製作了表面凹凸不平的鏡子,我們把它們叫做哈哈鏡。

三、觀察圖片,瞭解凹凸鏡在生活中的運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轉角鏡,討論其用處。師:生活中,你見過這樣凸出來或者凹進去的鏡子嗎?在哪裏見過?

師:老師有一雙愛發現的眼睛,看看我發現了什麼。爲什麼人們要在地下車庫、馬路拐角、小區門口放上這個鏡子呢?看看它是什麼樣的?猜猜有什麼用?

2.小結。師:今天我們發現了勺子裏藏着的哈哈鏡,還認識了道路安全轉角鏡。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鏡、凹面鏡,你想知道它們藏在哪兒,有什麼用嗎?老師相信你們和我一樣,也有一雙愛觀察、愛發現的眼睛,所以,我把這個任務交給你們,相信你們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活動點評

方景融老師每一次展示的活動都會給我驚喜,這一次也不例外,整個教學給我的`感覺是“輕鬆”和“高效”。

一、“輕鬆”——以幼兒爲主體的理念得到了充分體現

1.生活化。利用幼兒平時生活中已有的照鏡子經驗,讓幼兒對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勺子進行觀察探究,發現哈哈鏡的祕密,由此切身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

2.活動性。教學中所揭示的勺子凹凸面顯像的變形特點,都是通過幼兒自己的操作觀察發現的。同時,幼兒通過對記錄表中猜想與動手結果的比較,自己不斷獲得科學的結論。

3.遊戲性。教師引導幼兒用“玩”的心態對待科學學習,如“我們來玩一個照鏡子游戲”,“玩玩勺子,你們會有什麼發現”,始終引導幼兒以積極的心態進行觀察、發現。

二、“高效”——以教師爲主導的精神得到了恰當落實

1.提升性。本次教學在層層遞進的基礎上,不斷挑戰幼兒的思維高度,如每個環節都設置了高出幼兒原有發展水平的提問;教師介紹“道路安全轉角鏡”,讓幼兒瞭解還未接觸的知識;引導幼兒感受“凹凸”,給幼兒更加確切的概念支撐後面的探究表達等。這樣的教學能真正幫助幼兒提升認知經驗。

2.拓展性。當幼兒發現勺子裏的本人變形後,教師有意識地用“如果你把勺子放得遠一些和近一些,又會有什麼發現呢?”以此引導幼兒通過主動變化探究條件,發現不同的變形特點,拓展幼兒原本不會關注到的認知經驗。

3.持續性。在教學中,方老師不僅關注幼兒科學知識的獲得,更關注幼兒可持續學習與發展的奠基。如特別注重幼兒“愛觀察、愛發現”意識的培養;關注嚴謹科學態度的形成;尤其注意對幼兒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比較高質量地支持、引導和促進了幼兒的自主學習。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2、知道水中倒映的現象。

3、豐富詞彙:“倒影”。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大水盆,盆裏盛有清水。準備一些小豬紙偶。

【活動過程】

1、分散活動“看倒影”。準備一些較大的水盆,盆裏盛有清水,讓幼兒看水中的倒影:“我們在鏡子裏能看到自己,我們在水面上看一看是怎樣的?”讓幼兒分散活動,在水面上看倒影,看一看水中有自己,看一看水中有同伴,看一看水中倒映出物品(幼兒拿着物品)。

活動後進行談話:“在水面上看到了什麼?”知道這是倒影,水面上能映出倒影。

2、出示一個紙月亮,引起聽故事的興趣:“月亮在哪裏?月亮什麼時侯出來?”“月亮出來了會不會有倒影呢?在哪裏有倒影呢?請聽故事‘找月亮’”。

教師講故事,第一遍講完後提示幼兒:“再聽的時侯要記住小豬在什麼地方看到了地上的月亮?”

出示小豬紙偶,教師操縱紙偶講第二遍故事。

3、講故事進行提問,邊問答邊教幼兒學說故事中角色的說話。

“開始,豬老大對豬老二說了什麼?”

“第一個發現月亮的小豬是怎樣說的?”

“第二個發現月亮的`小豬是怎樣說的?”

“後來發現月亮的小豬是怎樣說的?”

讓幼兒互相看一看眼睛中的映像。

4、談話:“想一想,還可以在地上找到哪裏的月亮?”聯繫幼兒的生活經驗進行擴散。

5、教師操縱紙偶,以小豬的口吻對幼兒說:“喜歡聽我的故事嗎?我帶着你們再講一遍,要把我的故事記下來講給爸爸媽媽聽。”帶領幼兒講一遍故事。

“我是愛動腦筋喜歡發現的小豬,你們是不是也喜歡發現呀,今天晚上你們也去在地上找月亮,看看能在地上找到幾個月亮。”

鼓勵幼兒晚上回家找月亮,第二天組織談話:“我在哪裏找到了月亮?我用什麼辦法映出了月亮?”

讓幼兒講述各自的探索與發現。

附故事:找月亮

有一天晚上,小豬老大和豬老二在一起,小豬老大說:“聽說月亮不只天上有,地上也有呢!”老二說:“真的?那我們和朋友一起去找找看。”老大說“好!”

他倆請來了一羣小豬,四處去尋找。走到山泉邊,一隻小豬高興地叫起來:“哇,山泉裏有一個月亮!”另一個小豬又說:“哇,露珠裏有一個月亮!”另一隻小豬喊:“哇,玻璃窗上也有一個月亮!”它們還看到水桶裏有一個月亮,鏡子裏有一個月亮,水潭裏有一個月亮,望遠鏡裏也有一個月亮┄月亮又大又小,多得數不清。一隻小豬意外地發現,每頭小豬的每隻眼睛裏都有一個小月亮呢!

小豬們帶着自己找到的月亮,高高興興回家去。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小燈珠和鈕釦電池連接後會亮起來的現象。

2、在觀察、操作中讓燈珠亮起來,願意表達自己的發現。

3、對燈珠發光的現象產生興趣,體驗動手動腦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玩過電動玩具。

2、操作材料:教師一個“大蛋糕”,人手一個"小蛋糕";鈕釦電池,小燈珠,硬幣等若干;集體記錄表及圖標。

活動過程:

一、出示亮着的蛋糕,引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收到一樣禮物,猜猜是什麼?蛋糕上什麼在亮着?爲什麼會亮?

二、探索蛋糕亮起來的祕密。

1、引導幼兒觀察小燈珠。

教師:小燈珠是什麼樣的呢?

小結:小燈珠有兩條腿、一條長、一條短、它的身體有各種顏色:紅色藍色和黃色。

2、引導幼兒觀察鈕釦電池。

教師:電池又是什麼樣的呢?它像什麼?它和我們以前見過的電池有什麼不一樣?(可以及時拿出硬幣和電池比較一下)

教師:看一看它有幾面?上面有什麼?

小結:是的',鈕釦電池有“+”號面和光面2個面。

3、探索並交流如何讓燈珠亮起來。

第一次操作幼兒自由探索,重點引導幼兒嘗試讓燈珠亮起來並觀察亮起來的方法。

教師:小燈珠和電池怎樣連接才能亮呢?你們試試看。

教師:你的小燈珠亮起來了嗎?你是怎樣做的,讓小燈珠亮起來的?

教師聽幼兒表述並記錄。

小結:當我們把小燈珠的兩條腿騎在鈕釦電池上的時候,小燈珠就能亮起來了。兩條腿並排放在鈕釦電池“+”號面和光面都不能讓小燈珠亮起來。

第二次操作幼兒有目的的嘗試四種連接方式,幼兒再次發現、感知燈珠亮起來的祕密。

教師:原來小燈珠和鈕釦電池的連接有這四種方法,我們自己再試試,看看小燈珠什麼時候亮?什麼時候就不亮了?

小結:小燈珠長腿碰“+”號面,短腿碰光面,小燈珠就能亮起來。

三、感受動手帶來的樂趣

第三次操作遊戲:小蛋糕亮起來。

教師:今天我給每個小朋友也帶來了小蛋糕,我們一起動手讓小蛋糕的燈珠亮起來吧。

教師:小蛋糕的燈珠亮起來了,有各種各樣的顏色,真漂亮!還有哪些地方有小燈珠會發亮呢?我們一起回去看一看找一找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認識靜電現象,知道摩擦起電的原理。

2、激發好奇心和科學探索的慾望。

二、活動準備

彩色紙屑若干;梳子每幼兒一把;塑料玩具每幼兒一件;氣球若干;塑料繩若干;輕快音樂一段;蝴蝶指偶;場地:彩色的草地。

三、活動過程

1、邀請小朋友做理髮店遊戲,發給每個娃娃一把塑料梳子。全體幼兒有感情的表演歌曲理髮店,理髮店正式開業了。

2、小洋娃娃要求理髮,請一名幼兒和老師一起給小洋娃娃理髮。引導小朋友發現:頭髮飛(飄、立)起來了;教師給一個小朋友理髮,引導小朋友發現:頭髮飛起來了。幼兒遊戲,給自己梳頭,給同伴理髮,看看能發現什麼。教師適當指導、提示、鼓勵。

幼一:你們快來看,我幫緣緣梳頭,她的頭髮變成這個樣子了。

幼二:我也是,我也是,怎麼會跟着梳子,不好梳。

幼三:頭髮吸在梳子上,這個梳子不好。我家裏的不是這樣的。

角色遊戲理髮店一向是小朋友感興趣的,所以用這個遊戲引出,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3、教師示範用塑料盒、塑料玩具摩擦後粘住彩色紙條。並獎勵每個小理髮師一件塑料玩具,到草地上去玩。

4、草地上,幼兒用塑料玩具、梳子在衣服上搓一搓,然後靠近地上的彩色紙屑,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幼兒在活動室中五六個小朋友一起,使勁在衣服上、頭髮上來回摩擦,去吸地上的彩色紙屑,並熱烈地討論着,張錦元好勝心強,一邊吸一邊對同伴說:我肯定吸的比你們多,不信你們看。結果一比,人家的還要多,他就拼命在身上擦,再去吸了比。許中奇邊吸邊自言自語地說:真奇怪,怎麼會吸得住呢?又不是磁鐵。

5、蝴蝶飛到草地上(出示指偶),跟着輕快的音樂,與小朋友翩翩起舞。啓發孩子思考:爲什麼會出現剛纔的.現象?教師解釋這一現象:梳子在頭髮上摩擦、玩具在衣服上摩擦產生了靜電,所以,頭髮會立起來、紙屑會粘上來。啓發孩子思考,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發現靜電現象。孩子們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了問題,產生了強烈的探索和求知慾望,特別是許中奇小朋友好象一下明白了爲什麼不是磁鐵但是也能吸物體這個道理。摩擦產生靜電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有了初步的概念。

6、氣球娃娃來看你。師:有客人來看小朋友了,是氣球娃娃,我們歡迎!將氣球在毛衣上摩擦一陣以後,靠近幼兒的臉頰,幼兒的頭髮就會被吸引,氣球可能會粘在幼兒臉上,教師就說:氣球娃娃喜歡你,它親親你呢;將兩個氣球用線捆住,然後將氣球分別在毛衣上摩擦,再將兩個氣球提在手裏,氣球會分開來,就象兩個氣球之間生氣了一樣,氣球還會貼到手上懸着。和孩子一起分析、總結:這也是靜電現象。

7、好玩的章魚(蒲公英、菊、裙子)。教師和孩子每人拿一打結的塑料繩,用手捏緊抹幾下(或在衣服上搓幾下),放開繩子,請幼兒觀察塑料繩四面散開的現象,象章魚一樣。讓孩子試試能不能粘到衣服或牆上。請幼兒帶着章魚到室外去玩,看看章魚能不能粘到別的地方。活動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活動反思通過這次活動小朋友們認識了靜電現象,初步感知了摩擦起電的原理。但是孩子們在探索中發現了一個問題:只要將塑料玩具在衣服或頭髮上磨擦或用手不停地與塑料物品磨擦,就能將紙屑吸起來,課間活動時,他們興致不減,拿起手中的玩具在身上摩擦,然後去吸紙,他們認爲任何東西磨擦後都能將紙吸起來。對此,我沒有急於否定,而是在活動區中投放了一些鐵質小棒、不鏽鋼蓋子、積木、玻璃杯等材料,讓孩子們通過實驗操作,自己去發現問題。

當孩子們發現不是所有東西磨擦後都有吸力時,我又及時向孩子們講解了有關靜電的知識,解開了孩子們心中的疑團。接着,我又投放了不同大小、質地的紙屑,如縐紙、蠟光紙、硬紙板、塑料紙等,並設置問題:你能通過磨擦將這些紙吸起來嗎?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靜電現象與物體質地的關係。由此可見,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我們提供各種觀察、操作、實驗的機會,引導幼兒注意身邊的科學現象,支持、鼓勵幼兒多觀察、多發現、多質疑,爲幼兒獨立進行科學探究打下基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