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6篇

本文已影響 1.88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動作的靈活、協調性。

2.練習雙腳交替在直線型、s型“木樁”上行走,練習在高矮不同的物體上行走,保持身體平衡。

3.練習匍匐前進,激發幼兒敢於挑戰的興趣。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體驗同伴間友好的情感。

活動準重備:

奶粉罐填沙製作的祥雲,八寶粥盒填沙製作的木樁,跨欄,自制“灌木叢”,音樂。

利用孫悟空“72變”的本領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體驗變化多種角色的樂趣上操練多種本領。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扮孫悟空帶幼兒進教室,組織幼兒模仿猴子,(抓耳撓腮等動作)練習走、跑、滾,進行熱身運動。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激發幼兒學習本領的興趣,引出孫悟空72變的本事,帶領幼兒練本領,將小猴變成烏龜、兔子、小馬等練習爬行、單腳或雙腳跳、慢跑或快跑等動作。

(1)烏龜爬。爬過草地,繞過土丘,到達終點。

(2)兔子跳。跳過草地,跳過土丘,到達終點。

(3)小馬跑。跑過草地,跨過土丘,到達終點。

2. 教師創設情境,帶領幼兒走木樁、爬灌木叢,練習走s線和匍匐前進。

走木樁動作要領:腰挺直,雙臂展開保持平衡,腳踩穩。

匍匐前行動作要領:身體貼住地,雙臂彎曲,放在肩的兩側,交替運動帶動身體前進,同時雙腿協調地隨身體向前運動。

3.遊戲“騰雲駕霧”。教師介紹遊戲玩法,鼓勵幼兒大膽挑戰,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動作要領:腰挺直,雙臂展開保持平衡,腳踩穩。到達最後一個祥雲作眺望狀,輕輕跳下。

三、結束部分

1.放鬆運動:麪條人。

孫悟空吹了一口氣把小猴變成了麪條,放進鍋裏煮,引導幼兒做全身放鬆活動。

2.創設到對面山上摘桃子情景,帶幼兒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嘗試創編故事《會走路的鳥窩》,能大膽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看看想想說說中,萌發愛護小鳥的情感。

教學重點:幼兒大膽想象故事情節

教學難點:嘗試小組合作編講故事

教學準備:課件《會走路的鳥窩》、鳥窩PPT

教學課時:30分鐘

教育理論依據:

一)選材的依據:

1、源於園本特色。結合4月的愛鳥周活動,教師通過故事、繪畫宣傳等形式讓孩子們對鳥的生活習性及一些益鳥的特殊本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實踐中孩子們對其話題很感興趣。故事《會走路的鳥窩》就講述了一隻小鹿小心照顧鳥寶寶的感人故事,對孩子們進行愛鳥護鳥的環保教育有積極的意義。

2、幼兒發展。《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指南》指出:大班孩子語言表達靈活多樣,併力求與別人不同;對文字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二)價值的分析:

提高幼兒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從而更關注於生活、關注於身邊發生的事。

有利於培養幼兒護鳥的情感。

促進幼兒樂於學習,大膽想象表達的願望。

三)目標的內涵:

情感與態度:通過故事的編講、課件的欣賞,激發幼兒愛護鳥類的情感,樹立幼兒環保意識。

經驗與認知:觀察到鳥窩對小鳥生活的重要性,引發幼兒關注鳥類。

語言與能力:能根據畫面及教師的提問大膽想象猜測並回答表述,培養專注傾聽、認真觀察及大膽想象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

1、出示漢字"鳥窩":你知道小鳥喜歡在哪裏做窩?(經驗回憶)

2、出示漢字"會走路的鳥窩":鳥窩怎麼會走路呢?(幼兒猜想)

3、出示"小鹿"圖片:原來這件事跟一隻小鹿有關,這是怎麼回事呢?

(二)想想說說:

1、幼兒分組進行編講故事"會走路的鳥窩"。

2、教師巡迴指導:大膽想象。

3、幼兒分組講述編講的故事:聲音響亮,人人蔘與,有想象。

過度:你們編的故事真有趣,那我們來聽聽鳥媽媽是怎麼說的?

(三)聽聽看看:

1、教師播放課件,幼兒欣賞。

2、提問:

1)現在你知道爲什麼鳥窩會走路了吧?

2)你喜歡小鹿嗎?爲什麼?

3、小結:原來小鹿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在保護着小鳥。

(四)情感遷移:

1、這真是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那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愛護小鳥呢?

2、鼓勵幼兒用廢舊物爲小鳥做窩。

教學評析:

此次活動是結合4月愛鳥周環保活動來設計與實施的,前期孩子對鳥的一些生活習性、與人類的友好關係及護鳥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在主題開展中孩子們對小鳥的家是最爲關心和感興趣的,基於此,通過在"課程資源"中的搜索,老師找到了這次活動點"會走路的鳥窩"。

其實故事的本身對幼兒來說並不難理解,但故事中蘊涵的教育價值卻很有意義,當然本着優化的原則,隨即教師對此活動進行了調整與設計,考慮到班中孩子語言發展的需要,即將活動的重點確立爲:幼兒大膽想象故事情節;難點爲:嘗試小組合作編講故事。

在活動中首先運用經驗回憶,讓幼兒重溫對鳥窩的認識。幼兒只有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展開想象;其次在問題設疑中步步推進,激發幼兒大膽想象,如:"鳥窩怎麼會走路呢?原來這件事跟一隻小鹿有關,這是怎麼回事呢?"鼓勵激發幼兒不斷地大膽地想象,正是有了這些想象的堆積,孩子們纔會有豐富的故事情節。

難點的確立也是基於孩子們一次次的發展需要的,剛開始時孩子的編講可能是個體的,這在活動中也有體現,慢慢地讓孩子們手持圖片有序的合作編,而今天的活動中試着讓孩子們每一組就一個想法進行編講,沒有序號、沒有圖片,有的只是每個孩子腦海中想象的畫面,然而最終要將她們彙編在一個故事中,這對她們來說協商、合理的排位、個體表達的組合是一個挑戰與考驗,活動中也花了一定的時間去讓孩子嘗試與練習,因此在難點的實施中我更多的運用了體驗法;當幼兒合作編講中教師適時的指導與推動也是比較有效的,如一組幼兒在編講中以1位幼兒爲主,其他的孩子幾乎沒話講,這與合作編講的目的是有距離的,於是老師進行了介入與引導,使其進行合理的分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引導幼兒學習辨別物體的輕重,並進行排序,瞭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學會使用輕重的詞彙來表述事物的特性。

教學準備:

1. 輕重明顯不同的三種物品(最好同樣大)如磚塊(半塊或三分之一塊)、木塊和泡沫塑料塊各一塊;輕重明顯不同的三種裝在包中的物品(最好同色的包,同樣大),裏面可分別裝小石頭、豆子和稻子(帶殼的米)或其他物品各一包;天平稱一個(可以用筷子和繩子自制成手拎的天平)。

2. 幼兒每兩人一盤小石頭、一盤鈕釦、一盤木塊(數量相同)、一個天平稱(自制,也可不要)。

3. 配套幼兒用書《數學》上冊。

教學過程:

1. 比較兩種不同輕重的物品

(1)教師出示磚塊和木塊,提問:哪塊重?哪塊輕?怎樣才能知道?(用手掂)請兩三名幼兒上來掂量比較,告訴大家輕重,選出重的交給教師。教師再出示木塊和泡沫塊,提問:哪塊重?哪塊輕?請兩三名幼兒上來掂量比較,告訴大家輕重,選出輕的交給教師。

(2)教師請幼兒找找活動室內有哪些物品比較重,有哪些物品比較輕,也可以回顧在生活中碰到過哪些不同輕重的物品。

2. 比較三種不同輕重的物品

(1)教師出示三包不同重量的物品,請幼兒猜一猜:這三包物品,哪包最重?哪包比較重?哪包最輕?請兩三名幼兒上來掂量比較,告訴大家比較的結果。教師出示天平,講解如何用天平看輕重,然後用天平稱一下上述三種物品,驗證輕重給幼兒看。

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三包物品同時比較時,怎樣來說清楚每一包物品的輕重,幼兒討論過後,教師小結:三包不同重量的物品同時比較時,可以說最輕的,比較重的,最重的。然後請一名幼兒上來,再做比較,將三包物品從輕到重排隊,其他幼兒做評判。

(2)幼兒兩人一組,用手掂或用天平稱的方法比較手裏的小石頭、鈕釦和木塊的輕重,先找出不同輕重的物品,再按輕重排隊,教師巡迴指導。

(3)教師出示比較重和最輕的包,在天平上稱給幼兒看,提問:哪包重?哪包輕?幼兒確定以後,教師把最輕的包拿走,出示最重的包與比較重的包在天平上相比較,提問:哪包重?哪包輕?幼兒確定以後,教師再把最重的包拿走,出示比較重和最輕的包相比較,引導幼兒發現,在兩包比較中較重的包,和另一包包比較時可能是輕的(或重的),在兩包比較中較輕的包,和另一包比較時可能是重的(或輕的)。所以說物品的輕重,要看和誰比。

3. 操作練習

教師指導幼兒做幼兒用書第24頁上的練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發展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2、激發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興趣,能比較準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

3、以客體爲中心來正確區分左右;

活動準備:紅圓點20張:

活動過程:1、猜謎導入: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能算會寫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手)

2、每個人都有兩隻手,一隻是左手,一隻是右手,那麼你們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嗎?幼兒交流。

3、教師發出指令,幼兒按指令舉起相應方位的手並做出動作。

如:教師:來,來,來,舉起你的右手來。幼兒:我的右手舉起來;

來,來,來,舉起你的左手來。幼兒:我的左手舉起來;

(教師看幼兒是否舉對,糾正個別不對的)

那我們的兩隻手是左手幫我們事情做得多,還是右手做得多,請幼兒說說你的右手都會做什麼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麼做的嗎?

4、教師出示右手,手上貼有紅圓點,提問:你知道老師手上有什麼嗎?你知道它是我的左手還是右手,請你舉起和我相同的手?

(1)教師觀察幼兒舉手的情形,並在舉對的孩子手背上貼上紅)對於舉錯的幼兒,教師可以站在幼兒身旁,和幼兒同方向站,讓幼兒對照,是不是舉對了。師強調,幼兒按指令做動作:

二、以客體爲中心區分左右

1、剛纔我們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麼老師還想考考你,你的身體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還有什麼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腳、腿、肩、鼻孔、眉毛等)

2、提問:老師的左右腳、左右耳朵和你們一樣嗎?總結:我的和你們相反,你的左邊我就是右邊,你的右邊我的'就是左邊了。

3、聽口令做動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聳聳你的左肩,聳聳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腳,跺跺你的右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

4、教師:有6只小動物看到我們玩的那麼開心,也來湊熱鬧了。、看,誰來了。(出示六隻小動物的圖片。)

提問:

#、有幾隻小動物?最左邊是誰?最右邊是誰?誰的左邊是誰?誰的右邊是誰?

三、以客體爲中心區分左右

1、剛纔小朋友玩的開心嗎?其實不管什麼時候在我們的左右邊都有人或東西,你們能說說你的左邊右邊有什麼?或者你的左右邊坐着誰?練說(用左右說一句話,如:我的左邊有什麼?或我的右邊坐着誰?)

2、請三個小朋友上來,面向大家站,區分X的左邊是X,X的右邊是X?(讓幼兒體會他們是面對我們站的,方向和我們相反)。

篇五

一、說活動教材

區分左右是大班這學期所開展的有關空間方位感認知方面的內容。其重點在於引導幼兒能以自身爲中心來辨別左右關係。《綱要》中所說:“幼兒園數學應以遊戲爲主要嚮導,孩子在遊戲中得以不同的發展和提高。”於是我在活動中設計了多個小遊戲,讓小朋友在遊戲中輕鬆的掌握左右概念。以自身爲中心正確的判斷左右,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的制定應體現它的教育性、價值性和實際性,活動目標既是整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同時對活動也起着導向作用,因此,從滿足幼兒認知、情感、能力的發展需要,我擬訂了以下目標:

1、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發展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2、激發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興趣,能比較準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

三、說活動的重難點:發展幼兒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四、說活動準備:1、場地佈置:在活動室的左右掛上一些東西;

2、藍綠帶子40條,課前綁在幼兒手上;

3、幼兒用書《數學》第十二頁、剪刀、膠水;

五、說活動過程:

環節一:區分左右手

我開始以謎語導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想來考考你:“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能算會寫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幼兒回答後引出答案:手。師:每個人都有兩隻手,一隻是左手,一隻是右手,那麼你們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嗎?幼兒交流。

(現在你知道哪隻左手哪隻右手了嗎?我來考考你吧,看你能不能照我說的做)

1、教師發出指令,幼兒按指令舉起相應方位的手並做出動作。

如:請舉起右手並招招手、豎起大拇指、做把剪刀;請舉起左手握個拳頭、眨眨眼;(教師看幼兒是否舉對,糾正個別不對的)

2那我們的兩隻手是左手幫我們事情做得多,還是右手做得多,請幼兒說說你的右手都會做什麼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麼做的嗎?

3、遊戲:你說我做

-----遊戲前,請幼兒將藍綠兩種不同顏色的帶子綁在手上。

-----教師發出指令,幼兒聽指令舉起左手或右手(如:請右手是藍帶子的小朋友舉手,請左手是綠帶子的小朋友舉手)

環節一的設計意圖:大班幼兒對左右有一定了解,但確瞭解不多,所以環節一中我從左右手入手,因爲孩子知道右手會幫我們做很多事,如:寫字、畫畫、拿筷子、提東西等,對左右手的掌握概念會比較好,爲下一環節認識身體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鋪墊。

環節二、區別左右腳

1、剛纔我們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麼老師還想考考你,你的身體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還有什麼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腳、腿、肩、)

2、教師發出指令,幼兒聽指令完成相應動作。

如:請你擡起左腳,請你擡起右腳;(教師看幼兒是否舉隊,糾正個別不對的)進行數次後可提高難度,要求幼兒做出與指令相反的動作;(我說左腳,你擡有右腳)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並在遊戲中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

環節三感知左邊、右邊

1、幼兒交流自己的左邊有什麼,右邊有什麼?

2、幼兒改變方位後再說說自己的兩邊各有什麼?

3、遊戲:小熊搬家:完成幼兒用書12頁,請小朋友幫小熊把一些傢俱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設計意圖:激發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興趣,能比較準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從而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放屁是正常生理現象,瞭解其祕密。

2、激發對科學探索及閱讀的興趣。

3、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4、能簡單複述故事。

活動準備:

圖畫書《每個人都“噗》;自制PPT;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說說對“噗"的看法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字卡

二、知道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1、介紹主人公,知道“噗"是憋不住的。

(1)邊講故事邊提問:小強想忍住,能行嗎?

(2)PPT、播放,知道噗是憋不住的。

2、講述故事,知道“噗”的形成。

(1)觀看圖片,提問:噗到底是什麼?是怎麼形成的呢?

(2)說說還有哪些人也會噗呢?

3、進一步體會“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1)知道“噗"是一…一種正常的身體反應。

小結:當我們知道了解了以後就會變得很正常了。

4、PPT‘播放,引出故事名稱《每個人都噗》。

三、探尋屁的祕密

1、引發思考,進一步瞭解噗的興趣。

提問:每天都要放屁嗎?放屁和我們吃的東西又什麼關係?

放屁和我們的身體有什麼關係?

2、自由觀看、探索“噗移的祕密。

3、師幼共同交流,解讀“噗"的祕密。

4、教師疏理小結

四、出示故事書,激發孩子喜歡閱讀科學故事書的興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教師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抓住幼兒的需要,結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做了充分準備,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達到預期目標。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名稱:排序

活動目標:

1.感知長短,並學會從長(短)到短(長)的順序排列,蒙氏數學排序教案。

2.找相同圖形,並從大(小)到小(大)的順序排列。

3.培養幼兒專注的觀察力。

4.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順序)。

活動準備:教具(長棒、數棒、圖形)操作手冊作業紙膠棒房子圖片

活動過程:

1.遊戲:切西瓜

遊戲規則:幼兒拉成圈,在留一位幼兒切西瓜,拉圈餓幼兒邊說兒歌邊走,切西瓜,切完之後,切成兩半,讓幼兒站成兩排,然後問一下切西瓜的幼兒,說一說哪邊的隊排的長,哪邊的隊排的短。反覆兩邊。

2.通過遊戲引出長棒:

(1)集體活動:在5個物體中找出最長的,教師出示"長棒"散放,請幼兒找出最長的和最短的,教師示範比較,驗證幼兒找的是否正確,教案《蒙氏數學排序教案》。

(2)請幼兒找出最長的長棒,然後在從剩下的長棒中找出最長的,依次類推,由長(短)到短(長)的順序排隊。

(3)用同樣的方法找出和長棒相同的數棒,一一對應。

(4)把長棒拿走留下數棒,讓幼兒數出數棒多少節,並找出相應的數字一一對應。

(5)鞏固複習感知長短,紙上作業p27---28頁。

3.熟悉圖形寶寶:

(1)教師出示"圖形寶寶",請幼兒觀察,這裏都有什麼圖形?每位幼兒從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圖形,說一說圖形的名稱。

(2)遊戲:《比比誰最快》

遊戲規則:教師說出圖形寶寶的名字,看看哪位幼兒反應的最快,先拿出相應的圖形。

(3)找朋友:教師引導幼兒把相同圖形寶寶放在一起,並從大(小)到小(大)的順序排列。看誰最好最快。

4.親子活動:《小熊的一家》

(1)由圖形寶寶引出房子:這個房子是誰的家呢?你們知道嗎?(小熊)小熊一家怎麼沒出來呢?難道它們不在家嗎?噢,原來小熊一家在家穿衣服呢。可是,衣服有大的大,小的小,怎麼穿才合身呢?請幼兒和家長一起來幫幫小熊一家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