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

本文已影響 2.49W人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① 在教師指導下,培養學生自主組織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科學探索精神。

② 學習欣賞神話傳說。

③ 培養蒐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

④ 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活動重點

① 蒐集資料,整理資料。

② 口語表達。

③ 想像寫作訓練。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① 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伙伴,組成合作小組,並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及活動內容給小組命名。

② 圍繞活動內容廣泛蒐集資料,上網查詢資料,整理資料。

③ 每組準備一個檔案袋。

教學設計

導入

可從放映《星球大戰》影片片段導人活動,喚起學生對未來世界的遐想,對人類起源的思考,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科學探索熱情。

故事大王比賽

① 每組每人蒐集一種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在小組內互講故事。

② 每組選出一名講故事的代表,參加班級故事大王比賽。

③ 比賽將評出一、二、三等獎。

④ 小組將部分參賽的神話故事進行蒐集整理、彙編成冊。

自由辯論會

① 蒐集查找關於“人類起源新說”的資料。

② 從中選定一種說法,並圍繞這一說法繼續查找相關資料。

③ 讓小組成員熟悉資料內容,爲參加班級自由辯論會做好準備。

④ 辯論形勢靈活,以小組爲單位,互相展開辯論。每一小組可在比賽中提出自己的觀點並根據資料證明自己觀點的成立,同時還可以反駁其他的小組的觀點。

a. 以小組合作情況、發言情況及準備資料的多寡評出一、二、三等獎。

b. 比賽後與其他小組交流資料,實現資源共享,互通有無,並彙編成冊。

給未來人畫像

① 每組設計一幅未來人像,可以用電腦製作,也可以手工製作。

② 每幅畫要做簡要說明,說明主要包括:(1)外形設計理念;(2)服飾搭配理念;(3)人體結構的變化:如皮膚、肌肉、骨骼會有哪些改變……

③ 畫像要求100cm×80cm,將畫像懸掛在教室牆壁上,每組派代表到畫像前闡述本組的創作理念。

④ 根據畫像製作的精美程度,設計是否有創意、說明內容是否充分,評出一、二、三等獎。

⑤ 每人以“未來世界”爲題,寫一篇想像作文。

成果展覽

① 每組派出一名代表作評委會成員,組成評委組。

② 每小組將本次活動編輯的冊子、資料、獲獎獎狀整理好,佈置一個有特色的展區。

③ 每小組派2名代表站在自己的展區前,回答評委組提出的問題,併爲本組展區設計·作簡要的解說。

④ 由評委組給各個展區做出評定,評出一、二、三等獎。

活動評價

根據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表現的情感和態度,同時也根據小組在各個活動中的獲獎情況,評出最佳合作獎、最佳口語交際能力獎、最佳表現獎、最佳創意獎等一系列獎項。

活動小結

通過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生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瞭解了關於人類起源的發展過程,感受了古人豐富的想像力及神話傳說的魅力,培養了學生自主組織、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科學探索精神,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創新思維能力都得到較好的確培養和提高。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及文章的語言魅力。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品味文章充滿活力的語言。

2.難點: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先來欣賞幾幅圖片,同學們猜猜它們跟哪個季節關係最密切。(生欣賞幾幅圖片,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樑衡的《夏感》。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推薦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配樂朗讀課文:

1.其他同學認真聽讀,並在腦海裏想象畫面,以字詞,句讀,情感三方面爲評判標準(做到準確、流利、有感情),點評朗讀。

2.感悟:請以“這是一個____的夏”,說說自己聽後的感悟。並說明理由。

師小結:這是一個具有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夏,這是一個生機蓬勃的夏,這是一個生命力旺盛的夏,這是一個屬於勞動人民的夏。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品析作者是如何寫的。

三.研讀課文,品析文句

請你找出課文中你最喜歡的詞語或句子,並說出理由。

(一)品味句子老師先給我們同學做個示範:

範例:(一) (1)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牆。

示範:“沸騰”二字讓人體會到夏天的熱烈,此句運用比喻、擬人手法,並且虛實結合,形象地寫出從春到夏的過程。

範例(二)(2)火紅的太陽烘烤着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着,撲打着遠處的山,天上的雲,撲打着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艦船。

示範:烘烤:太陽溫度高。撲打:寫出了麥浪翻滾的氣勢。涌:描寫了麥浪翻滾的動態美。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來描寫

範例(三)(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熱風浮動着,飄過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示範:從色、味幾方面描寫麥浪、表現了夏天的熱情。

同學們,從這些俊美的文辭中,你讀出了作者蘊涵其中的一份怎樣的情感?

(二)體味情感

請完成下面的句式:這是一份____的感情。

師小結:這是一份熱愛自然,熱愛夏季的感情,是對旺盛生命力的謳歌。這是一份歌頌勞動,讚美勞動人民的感情。講到這裏,老師心中還有個疑問,(打出大屏幕:

(三)質疑探究:在作者的眼裏,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你是如何理解的?)夏天的色彩難道只有金黃的嗎?請同學們各抒己見。(學生髮表見解)作者選取金黃作爲夏季的色彩,是否有其特殊的用意呢?請看下面材料。

(四)材料補充(便於瞭解本文作者和他在本文中體現的思想感情)

(1)作者簡介:

n 1946年生於山西

n現任:①新聞出版署副署長②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

③全國記者協會常務理事

(2)樑曉聲在《靜夜時分的樑衡》裏對樑衡的評價:

①樑衡很謙虛②樑衡待人誠懇

③樑衡品格高尚得令人心顫④樑衡的百姓心不需要強調

(3)就在林(則徐)赴疆就罪的途中,黃河氾濫,在軍機大臣王鼎的保薦下,林則徐被派赴黃河戴罪治水。他是一個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的人,不管是菸害、夷害還是水害都挺着身子去堵。 —— 《最後一位戴罪的功臣》

師小結:正是因爲樑衡有着一顆不需要強調的百姓心,所以他關注百姓的生活和生存,同情百姓的疾苦,謳歌百姓的辛勤。也只有這樣,他才能爲我們展示一個“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的林則徐,爲我們描繪一幅八百里秦川火熱的夏季勞作圖。這真是文如其人啊。

欣賞完北方的夏,我們再來品味品味南方的夏。

四.拓展延伸:

正如作者所說,“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有閒情逸緻的人”不喜歡夏天“緊張的旋律”,閱讀下面這首詩,說說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師小結:這首唐詩描繪了一幅情調清和的夏日圖畫,表現詩人悠閒自在的閒適情趣;而課文抒發的是對夏天充滿“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讚美,和對那些在夏日裏分外繁忙的農人的謳歌,表達作者對這種充滿激情的火熱生活的嚮往。

五.課堂小結

下面老師想用這樣幾句話爲我們這節課,也爲樑衡的這篇文章作個小結:

樑衡有心創《夏感》,詞鏗句鏘顯情意。同學何幸賞佳作,摩拳擦掌見活力。

六、作業:

(1)課外閱讀峻青的《海濱仲夏夜》。要求:1.注意寫景方法2.體味作者感情

(2)寫作要求:1.緊扣住夏的一個特點進行描寫。 2.字數在150字左右。

七.板書設計:

夏感

樑衡

緊張急促熱烈

自然景物普通勞動者

熱愛讚美

嚮往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3

①精讀

逐段(17節)理解研討,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詩歌深刻的含義和精妙的比喻。

②課堂討論

研討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形象化語言:

第l節,在語言表達上有什麼特點?它對於表現思想內容有什麼作用?這一節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有關提示:採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這一節總說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第2節,表達了什麼意思?能試着舉例說明嗎?

教師應啓發學生舉例證明。

第3節,這一節是從什麼角度談的?談談珍珠鏈和脊樑骨的比喻作用。

有關提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連綴在一起,正像珍珠鏈一樣,推動着歷史的前進。也如同脊樑骨,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第4節,在內容上是怎樣安排層次的?第三、四句有什麼深刻含義?

第5節,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的重大意義。

提示:a.使人積極樂觀。b.使人鬥志頑強。c.使人永遠年青。d.使人充滿活力。

第6節,怎樣理解獲得與犧牲?你對詩歌所說的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7節,副產品的本體是什麼?有的人爲什麼也會酸辛?

有關提示:崇高的追求的是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等,決不是個人榮譽。的實現可能給會個人帶來榮譽,但這正像副產品不是主要的。在這裏作者告訴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榮譽。

解決了以上問題,對所學的內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師可根據需求,對以上問題作出增刪取捨,但不可將結論和盤托出,也不能只採用簡單的問答形式,要特別注重討論分析過程。應當由教師點撥、引導,讓同學自主發現,提出問題,合作探究,分析、解決問題。對獨到的發現和見解應予重視。812節教學研討,也應如此。

作業

①抄寫並識記字詞。

②背誦這首詩歌。

③完成研討與練習二(準備課堂交流)。

④預習剩餘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檢查作業 。

②繼續研討與賞析。

③語言運用。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

①識記字詞。 ②朗讀、背誦。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4

《論語》十則

教學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③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準備

① 蒐集資料:瞭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瞭解《論語》的主要內容;蒐集最能表現松柏品性的詩句。

② 藉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學習的內容。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爲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

①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③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蒐集整理的資料。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爲“大成至聖”。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爲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爲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爲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二、研讀課文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後,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兩方面的內容,前五則着重談學習,後五則着重談修養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1、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後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誨女(rǔ)知之乎 不知爲(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說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或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c.質疑交流: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並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例)

溫故而知新 可以爲師矣 吾日三省吾身 爲人謀而不忠乎

2、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麼?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麼?學生交流後,教師概述: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複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複習,並分別說明理由。 (例1:謙虛: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例2:獨立思考、複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爲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爲什麼?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後有何打算?

三、作業

① 必作:“研討與練習”第一題。

② 選作:課外閱讀《論語》,瞭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容,小結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儒家學說是爲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

二、探究學習後五則:

①全班朗讀課文,教師正音。

②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

③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後,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麼樣的品性?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爲止。

聯繫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再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

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爲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於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獄、死刑等。如果什麼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度來對待什麼人、什麼事。

三、小結

現代社會一方面經濟飛速發展,另一方面傳統美德亟待發揚。現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嶽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積累、拓展

1、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並說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後對本文出現的常用成語作歸結並板書:死而後已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師

2、背誦課文

五、作業

蒐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註明出處、含義,並製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六、教後反思: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5

知識目標:朗讀全詩,感悟詩中的詩句的深刻含義。理解“山”和“海”所蘊含的意思,聯繫生活,進一步理解思想感情,感悟人生。

能力目標:反覆朗讀,品味語言,提高欣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相信理想可以實現,要爲之不懈奮鬥。

教學重點:順暢地朗讀這首詩,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理解詩中“海”和“山”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教學方式:朗讀,討論分析,合作學習。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重點是朗讀全詩,整體感知課文,初步學會如何朗讀、齊讀,討論第1節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情分析:人教版新課程改革教材,各個單元以專題形式出現,第一單元專題:怎樣面對人生的困難與不幸。對剛入中學的初一學生來說,這首詩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詩的第一節,詩人以孩子的口吻敘述,容易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

2、導語設計1: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古老悠久,充滿魅力的首都北京,而是生活在大山裏,每天擡頭可見的只有高聳入雲的大山,蒼蒼茫茫,連綿不斷,你會想到什麼呢?(課件播放大山的畫面),由同學的回答,導入新課:同學們的想法和詩人王家新小時候的想法是不謀而合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位從大山裏走出來的詩人根據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二頁第一課《在山的那邊》。

導語設計2:同學們回憶以下,你的童年有過怎樣的幻想?導入新課。

3、作者簡介和題解:王家新,1957年出生在湖北省山區---武當山下,一直到1978年讀大學才走出大山。1982年畢業,到師專任教。後來爲更高的追求,又在1992年到英國,1994年回國到北京教育學院任教。本詩是作者“小時候”的真實寫照。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利用工具書,、詞典解決字詞(投影)

提出齊讀課文的要求。

癡想chī 隱祕yǐn 鐵青tiě 凝成níng 誘惑yu 喧騰xuān 紮下zhā 漫溼màn 一瞬shùn間

3、學生自己讀課文,讀出語氣,思考: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

提出朗讀課文的要求。(如何讀出語氣和感情)

同學回答,互相補充。

第1節詩,寫了我童年時候的想望和困惑,現實中“山”和“海”;

第2節詩,寫了我長大後的拼搏和奮鬥,山”和 “海”是理想中的境界。

三、朗讀、分析第1節

1、 自己大聲讀(要求讀出語氣來,體會作者感受)

2、 投影出示下列問題,分組討論,合作學習。

(1)這一節寫作者什麼時候的事?

(2)“我”想了些什麼?怎麼做的?結果怎樣?

(3)爲什麼說“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同學們通過想象思考)

(4)這裏“山”與“海”分別指什麼?

討論明確:(1)童年時。 (2)山外世界,爬到山頂看海,沒看見海,看到“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我”哭着回來了。 (3)“我”沒看見大海,看見的依然是山,非常沮喪、失望,看到山也好像“鐵青着臉”嘲笑“我”。擬人手法。 (4)現實中的山,也是一種阻礙他們想實現的實際生活的世界。大海,一個想象中世界。

四、作業:讀一讀寫一寫 每個詞一行,每行5遍。

第2課時:重點是討論第2節詩,感知全詩內容,感悟人生。

教學過程:

一、字詞擂臺賽,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略

二、朗讀第2節,思考、分析:

1、 自己大聲讀(要求讀出語氣來,體會作者感受。)

2、 投影下列問題,分組討論:

(1)這一節中的“山”與“海”又指什麼?

(2)指名朗讀“因爲我聽到還依然在遠方爲我喧騰……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你怎樣理解這些詩句?

(3)指名朗讀“在山的那邊,是海嗎?……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你對這些詩句如何理解?

討論明確:(1)“山”重重艱難險阻,“海”理想境界(“用信念凝成的海”要到達理想境界,必須歷盡千辛萬苦,有堅定信念,百折不撓。 (2)作者相信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渴望理想的實現。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盪,鼓舞“我”不懈地奮鬥,滋潤着心靈;充實而有活力,給“我”鼓舞,令“我”激動。枯乾:對理想的渴望。(3)相信人生存在着一種更高的境界,相信在翻過無數座山後,終會攀上這樣一個頂峯,相信在歷盡磨難後,那最終的“海”終會照亮我們的眼睛。

三、聯繫生活,感悟人生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圍繞: 要不怕困難,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2、詩人的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的呢?

引導學生理解:詩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涵的。

3、 小組合作學習:請找出你喜歡的並認爲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或者你最喜歡的一句,說明理由。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畫下來一起討論,互相交流。看誰的眼睛最敏銳,能發現美,能發現問題。

引導、點撥:

(1)、“鐵青着臉”這句詩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見大海,結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望見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喪極了。

(2)、怎麼看出“我”是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 “終於”這個詞可見爬上山頂費了很大力氣,花了不少時間。這正是詩的語言特點:用形象的語言來表達詩人主觀的感受。正如杜甫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傷的時候,看見美麗的花也像在流淚一樣。

(3)你能讀出這種感情麼?

“媽媽,那個海呢?”(師故意帶着怨恨的口吻朗讀) 主要是疑惑不解,因爲媽媽一般不會欺騙自己的孩子,“我”沒看到海就很疑惑又很失望的問媽媽。在這裏主要是失敗之後仍不灰心,繼續尋找、追求。你用這種心情把這句詩讀一下。

(4)難點: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很輕的,怎麼會下深根?

點撥:“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後來“我”不懈努力,這種信念就在“我”心中紮下深根。可見,理想的樹立也需要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他紮下深根。那麼,在朗讀時,應該怎麼讀?

那麼,在朗讀時,應該怎麼讀? 全班齊讀,體會讀法。“飄”和“扎”都作重音處理。

“一次又一次”,強調了“我”失望次數多;“又一次次”,強調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說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5)如果對這些困難估計不足會怎麼樣? 從這句詩你得到什麼啓示?

在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舉成功,一旦失敗就灰心喪氣,不要企圖一舉成功,要能承受住失敗和挫折,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6)爲什麼說“枯乾的心靈”?

說明要實現理想必須經歷失敗,“我”對理想的非常渴望。只有理想能滋潤“我”的心靈,使“我”的心靈不再枯乾,而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的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的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詩很有人生哲理,當理想實現的時候,人們是多麼興奮、驚喜啊! 可見,遇到困難時,理想能激勵我們戰勝困難。

4、寫作特點:1、運用象徵手法,意象壯闊,意蘊豐富。2、詩歌語言凝練,含義深刻。

四、在深入理解了詩的內涵的基礎上,全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五、延伸與拓展:

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啓示。

同學自由暢談。

六、結束語:

沒有遠大的理想就沒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艱難曲折的求索過程中,我們的人生才充實而有意義。正如歌中所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對剛跨進中學大門的同學們來說,有很多困難正等着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沒有信心?好,那就爲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克服重重困難,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七、佈置作業:請你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爲題寫一段話。

八、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海”——理想境界

象徵

“山”——重重艱難險阻

教學反思:在進行內容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1、如何拿書,2、齊讀的要求即如何讀出語氣和感情,3、齊讀的要求,4、學生分組討論的要求。

“導”、“引”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學習,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達成學習目標。通過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充分注重朗讀的外化要求以及朗讀的內化要求,並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引導學生反覆地朗讀,認真地品味語言,不斷地揣摩,學生從中感悟,得到薰陶,形成語感。現代教學媒體進一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力圖體現以人爲本的教學思想。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6

創意說明:此設計突出文言文教學特點,用做知識積累卡的形式化老師的瑣碎講析爲學生的自主學習,變老師灌輸爲學生能力訓練,爲零碎的文言知識搭建科學的知識體系。

教學步驟:

一、從孔子入選世界文化名人開始說起,導入課文。

二、結合書下注釋,介紹作家作品。學生做知識要點分類積累卡一:

作家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山東省曲阜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三、認讀課文,落實字音。

1.朗讀課文,標記需要注意的字音。

2.聽讀課文,校正字音。做知識要點分類積累卡二:

生字詞:矣(yǐ)慍(yùn)弘(hóng) 柏(bǎi) 罔(wǎng) 殆(dài) 誨(huì)

多音字:論(lún)語 三省(xǐng)吾身 不亦樂(lè)乎 傳(chuán)不習乎 任重(zhòng)而道遠 曾(zēng)參(shēn)

通假字:①不亦說乎 “說”同“悅”,讀yuè,愉快。②由,誨女知之乎 “女”同“汝”,讀rǔ,你。②是知也 “知”通“智”,讀zhì,聰明,智慧。

3.大聲地、流利地朗讀課文。

四、析讀課文,落實詞意句意。

1.對照書下注釋,分“則”朗讀課文,弄懂各則大意。不懂的詞句,同學間討論解答。

2.做知識分類積累卡三:

重點詞意(參照課後練習一)

難句翻譯(根據自己理解的情況來定)

成語: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溫故知新 不恥下問 不亦樂乎 任重道遠 死而後已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師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五、概括各則大意。做知識分類積累卡三:

關於學習方法的:學而時習之;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關於求知態度的: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關於修身做人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六、交流做卡感受,總結經驗。

七、背誦全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7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掃清文字障礙;能歡快而有節奏的朗讀全文,學習作者準確生動的用詞,體會作者清新自然的語言風格;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2、能力目標:通過閱讀、討論、賞析語言等手段,培養自我構建知識的能力。通過朗讀指導,訓練朗讀能力,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學會賞析本文語言的步驟。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春天無限熱愛的感情;培養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習慣,形成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1、整體感知語言美,體會作者借景抒情的寫作特點。

2、學會賞析本文語言的方法。

學習難點:

通過產生聯想,學會賞析本文語言。

學習過程:

一、積累運用

1.①《春》的作者是________,根據課文內容,可知此文的體裁是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

③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並造句。

①醞釀——

造句:

②花枝招展——

造句:

3.選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辭手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

A.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D.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4.括號裏選出恰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鬧飛)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溼潤朗潤)起來了。

④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________(襯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靜寂靜)而和平的夜。

5.按要求默寫課文。

①描寫春花色彩鮮豔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寫春雨細密、閃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探究

1.考考你的修辭知識:請指出下面各句所使用的修辭方法。

A.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B.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C.鳥兒將巢安在繁華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歌喉。()

D.紅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E.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中靜默着。()

F.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3.檢查一下你的理解能力:請寫出下面詞意所對應的詞語。

(1)高興的樣子。()

(2)明朗潤澤。()

(3)各種氣息在空氣裏,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4)黃色的光圈。()

(5)一年的計劃在春季考慮安排。()

4.積累精彩的句子,你會越來越有才華。請看下面的空,你會填嗎?

A.側面烘托花多的句子

B.“春花圖”中想象的句子

C.“春雨圖”中明寫春雨暗寫風的句子

D.“春風圖”中引用的句子

E.描寫春雨的全景圖的一句

三.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1.整體感知課文,思考:作者圍繞一個“春”字,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其中哪一個內容寫得最詳細?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2.請帶着感情讀第一段,體會這一段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哪些詞語最典型?

有何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3——7自然段“繪春”部分,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內容,仔細體會作者的感情。

5.體會最後“贊春”部分,分析其表達上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你能準確地把握作者寫“春”的總體思路嗎?請寫在下面。

2.文中描繪的圖的先後順序可以調換嗎?請說出理由。

五、達標檢測

1.下面加點字的讀音有錯誤的一組是()

A睡(shuì)醒賽(sài)跑蝴蝶(dié)捉迷藏(cáng)

B胳膊(bo)撫摸(mō)應和(hé)鳥巢(cháo)

C醞釀(niàng)薄(báo)煙黃暈(yùn)抖擻(sǒu)

D蓑(suō)笠散(sǎn)落潤(rùn)溼眨(zhǎ)眼

2.爲下面的多音字注音組詞

和()()薄()()散()()

3.修辭方法與其它不同的一項()

A.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B.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C.鳥兒將巢安在繁華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歌喉。

D.紅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4.閱讀文章第三段,回答以下問題。

(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抓住了春天裏花的特點。

(2)文中的“鬧”字用得好,下面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成千上萬的蜜蜂嗡嗡地叫。

B.寫出蜜蜂之多,場面之大。

C.襯托花朵繁盛和盛開的花兒的甜香。

D.“鬧”字表現了花下蜜蜂、蝴蝶之多。

(3)說野花“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是因爲()

A.野花多,讓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覺。

B.野花多,而且有陽光照射和風的吹動。

C.陽光照射下,明麗的花會反光,就使人產生像眼睛像星星的感覺。

D.野花的顏色明麗、豐富,再有陽光的照射。

5.閱讀現代文,完成文後練習。

生命的選擇

雷抒雁

〈1〉在我住的這一棟樓的前邊,是一片開闊的空地。這片向陽的地方,從早晨太陽一升起,地上便紅地毯一般,鋪滿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陽被西邊的高樓遮擋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陽光。

〈2〉多好的一塊空地。花工們便將這裏設計成一座小小的花園,四周栽種上一些秋季會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纖草,擁圍着一個圓圓的花壇。種些什麼呢?見花工們細細地鬆軟着花壇的溼土,人們猜測着。自然是薔薇①了,花工們說。

〈3〉不多日子,油黑的薔薇葉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黃土;似乎這期間,不過一陣、兩陣小雨,人們一如既往匆匆走過那花壇,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驚奇地喊了一聲:“多好的玫瑰!”

〈4〉人們好像一下子被那花驚醒了。紅的、黃的、粉的,一時間各色玫瑰,竟相綻放開來,惹得人眼裏一亮一亮。有一些美麗的花朵裝點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樂趣。大人、孩子,過路時總會留住腳步,欣賞一番。大樓裏常年不曾搭話的鄰居,此時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話題。堅硬的生活,頓時變得柔軟多了。

〈5〉人們誇獎那些花朵、花工之後,便要說太陽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過,誰也說不清是花朵選擇了太陽,還是太陽選擇了花朵。

〈6〉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們,到樓後去看看,說那裏也有花。

〈7〉樓後?怎麼可能呢?那裏的陽光,結結實實被這樓房遮掩着,而且還有一些高大的槐樹,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遠的潮溼和陰涼,甚至還有一些灰塵和垃圾被風捲到那裏。春天,當所有的地面上都乾乾的、亮亮的,惟獨樓後骯髒的殘雪還遲遲不肯化開。那裏怎麼會有花呢?

〈8〉拗不過孩子的拉扯,就到樓後看看去吧!這時已是傍晚,朦朦朧朧的月光下,人們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綻放的花朵。粗粗的、長長的花朵,挺在碩大的綠葉上,倒像是插了滿頭玉簪、銀簪的古代仕女。莊重裏透着一些羞怯,沒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開得雪白,單純而聖潔,讓人燥熱的心頭有被一股清涼清涼的水灑洗過一般舒坦。

〈9〉第二天,趕快去問花工,回答說:“那是白玉簪,性喜陰涼潮溼,花開得高潔得很哩。”

〈10〉於是,這棟樓美麗了。樓前,陽光下,奼紫嫣紅;樓後,月光下,潔白如雪。隨即,也就有人告訴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寬!有陽光,就去做玫瑰,開得熱烈、大方些;沒有陽光,也別怨天尤人,白花照樣可愛。

〈11〉對了!這纔是生命的選擇。生命的偉大也正在於這選擇的正確。

注:①薔薇:這裏指薔薇科。薔薇科中有桃、蘋果和玫瑰、月季等許多著名的果樹和花木。

(1)從文中找出兩個能分別概括玫瑰花和白玉簪花色彩特點的詞語,再說說這兩種花各自是在怎樣的環境中生長綻放的。

玫瑰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玉簪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你根據第〈10〉段劃線句,從三個方面說說這棟樓“美麗”在哪裏。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3)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請你說說白玉簪花美在哪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第〈8〉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主要從色彩、形態、氣質以及人們的感受這四個方面,對白玉簪花進行了生動的描寫。

B.本段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出白玉簪花外在的形態美和內在的氣質美。

C.白玉簪花不但能夠美化環境,具有供人觀賞的價值,而且能夠消除天氣燥熱,具有清爽怡人的價值。

D.“粗粗”、“長長”、“碩大”突出了白玉簪花的健美;“羞怯”含蓄地表現了白玉簪花的柔美。

6.小作文

寫一段文字,表現大自然的美好。角度自選。字數在300字以上。

一、積累運用

1.略2.略3.C

4.鬧逼朗潤烘托安靜

5.①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②像中毛,像花針,像細絲

二、自主探究

1.A.擬人B.擬人C.擬人D.比喻、排比E.擬人

3.(1)欣欣然(2)朗潤(3)醞釀(4)黃暈(5)一年之計在於春

4.A.側面烘托花多的句子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B.“春花圖”中想象的句子

C.“春雨圖”中明寫春雨暗寫風的句子

密密地斜織着

D.“春風圖”中引用的句子

吹面不寒楊柳風

E.描寫春雨的全景圖的一句

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

三.、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1.提示:圍繞一個“春”字,寫了“盼春”“繪春”“贊春”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中“繪春”寫得最詳細。因爲在這一部分當中,作者依次寫了草、花、風、雨、人,通過寫這些景物的特點表達了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2.提示:這一段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來的喜悅。疊用“盼望着”表現了作者渴望春天到來的迫切心情,兩個“了”似乎讓人感到了東風,聽到了東風的腳步,形象生動表現了作者那種喜悅的心情。

3.提示:第二段作者勾畫了一幅春醒圖。採用比喻、擬人、排比的修辭方法形象地描繪了萬物經過漫長的嚴冬後,蒙受了春的溫暖、滋潤得以復甦的神態。讀後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

4.提示:第3段描繪了一幅“春草圖”,寫出了草的嫩、綠、多。

第4段描繪了一幅“春花圖”?/

第5段描繪了一幅“春風圖”,作者運用觸覺、嗅覺、聽覺、視覺寫出了風的柔和和給人帶來的愉快。

第6段描繪了一幅“春雨圖”,寫出了春雨的潤澤。

7段描繪了一幅“迎春圖”,由景及人,頌揚抓緊春光,努力工作,奮發向上的精神。

5.提示:這部分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來讚美春天,貼切而富有表現力。它從三個角度形象地反映了春天剛到人間的“新”的特點,又漂亮又活潑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希望的“強”的特性,把春之活力活靈活現地寫出來了,深化了文章主題。

四、拓展延伸

1.盼春(總寫)——繪春(分寫)——贊春(總寫)

2.不能,它們在時間上有着一定的先後順序,由花草到天氣到人更符合邏輯。

五、達標檢測

1.B2.略3.D4.(1)繁多(2)C(3)B5.(1)答案:奼紫嫣紅在陽光的照耀下,在鬆軟的花壇溼土中生長潔白如雪(雪白白花花)在沒有陽光,潮溼、陰涼、骯髒的環境中生長

(2)答案(要點):①(空間)樓前樓後開滿鮮花②時間(白天晚上都有花開)③色彩(色彩紛呈)(3)答案(要點):①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中都不怨天尤人②努力奮發向上體現自己的生命價值(4)答案:C6.略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 積累“朗潤”、“醞釀”、“賣弄”、“宛轉”、“烘托”等詞語。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2. 能流暢地朗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及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1) 重點

能流暢地朗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難點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及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 導入語:

同學們,下面我們先來欣賞一首歌。(播放歌曲)好了,同學們在欣賞完這首旋律輕快的歌曲後,老師考考你們了:這首歌歌唱了哪個季節?這個季節有怎樣的特點?如果讓你用文章來描寫這個季節,你會怎樣寫?(學生各抒己見)好,同學們那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現代著名朱自清

先生所寫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樣描寫春天的。

2.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江蘇揚州人。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作品有:散文《漿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寫於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寫此文時,已經沒有初期創作詩文時的那種淡淡的哀怨的情調,而是鮮明地表現出新鮮的格調和歡快的情緒。在大自然中,他發現了美和希望,於是欣喜萬狀,寫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對美的追求,對光明的嚮往,表達了他對未來的希望,流露了積極進取的精神。

3.檢查預習,學習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醞釀嘹亮撐傘蓑笠稀疏抖擻安巢

二、整體把握文章:

1.朗讀課文

注音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學生帶着問題聽讀課文。

問題:(1) 課文圍繞“

春”寫了什麼?

(2)文章是按“盼春”—“繪春”—“贊春”來寫的,請同學們劃分出來.

(3)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繪春”,展現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師生互動,共同討論以上問題

2,理清文章結構:

(1) 課文圍繞“春”寫了什麼?

本課作者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的觀察,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文章是按“盼春”—繪春”—“贊春”來寫的,請同學們劃分出來.

本課可以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總寫——盼春。表達出人們對春天的盼望和興奮喜悅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體寫——繪春。把景物和感受結合,全面細緻地描繪出春景圖。

第三部分:(8-10)總寫——頌春。讚美春天,點出了春天的特點:新、美、健。

(2)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繪春”,展現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體描繪了六幅春景圖:春醒圖——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圖——草報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圖——花爭春——第四自然段

春風圖——風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圖——雨潤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圖——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質疑:

(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爲什麼要連用兩個呢?

(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嚮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第二部分)

春天來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麼?請同學們朗讀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陽。(可以看出這是對春天的描繪)

(2)從這一段開始,作者已經開始在描繪春天了,既然它已經來到了作者的面前,爲什麼他不開始從最細小的一草一木寫起呢?

明確:這一段是對春天的一個整體的描繪。爲什麼會先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呢?因爲這是一種視覺的規律。假如現在來了一個新同學,他就站在門口,我們先會看他的什麼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後我們纔會去看他穿着什麼樣的衣服,什麼樣的鞋子,什麼樣的髮型,等等,再接下來,我們將會看到他衣服的顏色,鞋子的顏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2)這段話運用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運用擬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機勃勃。)

春草圖(第三自然段):朗讀(齊讀)

問題:

(1)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麼特點來寫?(教師明確:嫩、綠、多)

(2)把“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換爲“小草一下子從土裏生出來”,體會其表達效果有何不同。哪個好“鑽”和“偷偷”用得好,說說好在哪裏?

“鑽”既表現春草衝破土層的擠勁,又用“偷偷地”修飾,形容它不知不覺地出現,生動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3)那麼爲什麼作者在描繪春草圖中要穿插這些小孩的畫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點呢?(小,說明他們都處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氣,最活潑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命力最爲旺盛。)

在春草圖中,作者將小草的畫面和小孩子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交相輝映,使得整個春草圖顯示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教學總結】

翻到這課書,我好像見到了久違的老朋友,既熟悉又親切。我又一次帶領學生感受作者清新優美的語言,欣賞大地春回的動人景象,體會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

在教學設想中,我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內涵:本文是一篇由妙詞、佳句、錦段構成的美文。從詞的角度講,文中語言使用準確而妥貼,很值得學生去體會和積累。從句方面講,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辭,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從段落佈局講,各段落之間安排整齊有序。如:最後三段用三個比喻句來歌功春,表現出春的新、美、力。單獨成段構思巧妙。對於這類文學性文章的學習,本人認爲應上文學欣賞課:讓學生學會欣賞至關重要。用品、背寫來體會、感悟其美及美有何處、爲何美。調動聽、說、讀、寫各種能力來學習,同時在學習中鍛鍊、提高能力,得到一種欣賞文學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爲有以下一點成功之處:

第一、導入新課巧妙。

“同學們正處在秋高氣爽的季節裏,但想到馬上到來的寒冬,總是希望春天早點來到,因爲春能給人溫暖、給人力量、給人希望、給人自然勃發。所以,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涌旗風”。這些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今人對春的讚美的散文。”這樣的開場白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

第二、理清課文結構。

本文可分爲三部分:盼春、繪春、贊春。在繪春中又描繪了五幅春景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部分同學搞不清這幾部分的順序,針對這一點,我把以上藍色的字打印出來,貼好不乾膠,顛倒順序擺放在黑板槽上。爲了給同學一個完整的印象,我只安排了一個同學讀課文,並提出問題,“聽同學讀課文後,看誰能按照文中的順序給這些詞語找出恰當的位置?”我找了班內的兩個學生進行操作,反饋的結果非常讓人滿意。同時又爲解決教學難點鋪平了道路。

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下一些問題:

一、對時間分配不夠合理,擔心教學內容完不成,有些前緊後鬆,許多還可以深入理解的內容不夠透徹。

二、課上對課文的朗讀還不夠充分,朗讀課文的形式比較單一,在品讀活動中,把整文交給學生去品詞、品句、品段的處理過於粗略。還要採取單人讀、小組讀、男生讀、女聲讀及自由朗讀的形式,在讀中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迷人的意境。

這次,我的教學設計儘可能圍繞着新課程所倡導的來實施,那就是: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爲,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巧妙地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這些方面的反思知識自己的淺薄的認識,不當之處還請領導和老師們批評指正。

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寫景抒情的經典散文。 翻到這課書,我好像見到了久違的老朋友,既熟悉又親切。我又一次帶領學生感受作者清新優美的語言,欣賞大地春回的動人景象,體會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

在教學設想中,我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內涵:本文是一篇由妙詞、佳句、錦段構成的美文。從詞的角度講,文中語言使用準確而妥貼,很值得學生去體會和積累。從句方面講,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辭,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從段落佈局講,各段落之間安排整齊有序。如:最後三段用三個比喻句來歌功春,表現出春的新、美、力。單獨成段構思巧妙。對於這類文學性文章的學習,本人認爲應上文學欣賞課:讓學生學會欣賞至關重要。用品、背寫來體會、感悟其美及美有何處、爲何美。調動聽、說、讀、寫各種能力來學習,同時在學習中鍛鍊、提高能力,得到一種欣賞文學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爲有以下一點成功之處:

第一、導入新課巧妙。

“同學們正處在秋高氣爽的季節裏,但想到馬上到來的寒冬,總是希望春天早點來到,因爲春能給人溫暖、給人力量、給人希望、給人自然勃發。所以,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涌旗風”。這些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今人對春的讚美的散文。”這樣的開場白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

第二、理清課文結構。

本文可分爲三部分:盼春、繪春、贊春。在繪春中又描繪了五幅春景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部分同學搞不清這幾部分的順序,針對這一點,我把以上藍色的字打印出來,貼好不乾膠,顛倒順序擺放在黑板槽上。爲了給同學一個完整的印象,我只安排了一個同學讀課文,並提出問題,“聽同學讀課文後,看誰能按照文中的順序給這些詞語找出恰當的位置?”我找了班內的兩個學生進行操作,反饋的結果非常讓人滿意。同時又爲解決教學難點鋪平了道路。

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下一些問題:

一、對時間分配不夠合理,擔心教學內容完不成,有些前緊後鬆,許多還可以深入理解的內容不夠透徹。

二、課上對課文的朗讀還不夠充分,朗讀課文的形式比較單一,在品讀活動中,把整文交給學生去品詞、品句、品段的處理過於粗略。還要採取單人讀、小組讀、男生讀、女聲讀及自由朗讀的形式,在讀中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迷人的意境。

這次,我的教學設計儘可能圍繞着新課程所倡導的來實施,那就是: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爲,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巧妙地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這些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9

一、教學目標

① 速讀課文,能概述課文內容。

② 掌握並學習抓住事物特徵進行說明的寫法。

③ 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

④ 培養學生觀察熱愛自然的情趣。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的應用。

三、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好授課內容及多媒體課件,學生做好預習,蒐集有關天氣的諺語,注意觀察天空中的雲,同時要積累課文中的佳詞妙句,爲課堂交流做好充分準備。

四、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

本文思路清晰,緊扣題目進行說明,不但說明看雲可以識天氣,還進一步說明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十分密切,由說雲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說怎樣看雲識天氣。雲的種類很多,但文章從現象人手,進而觸及到事物的本質。如:雲的形態和光彩是現象,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是本質。說明層次清晰,將看雲識天氣事理說清楚,最後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

五、教學設計

1、精心導入

① 可用大屏幕多媒體展示空中的雲的各種景象,引出課題。

② 也可通過諺語或詩歌來引出課題。

③ 還可以請學生從課前準備中談談自己的積累和觀察。例如:

a. 你觀察了天空中的雲嗎?有怎樣的感受?用簡短的話說明。

b. 你在預習中搜集積累了哪些有關雲和天氣的成語、俗語、諺語?請同學們相互交流 下,好嗎?

以上各種導人,只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都可達到導人課題的目的。

2、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課題:看雲識天氣

3、感知內容

① 檢查預習中的字詞。

② 請學生自讀課文或齊讀課文,教師正音正字。

③ 請仔細看問題,再讀課文並小組討論。

問題組:a.全文主要說了什麼內容?請簡要概括。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樣的?可分爲幾部分?

學生討論後可以明確:全文主要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基本思路是先總說雲的作用,再說明雲和天氣的關係(這其中有兩小層:雲的形態變化和天氣的'關係;雲的光彩現象和天氣的關係)。最後是總說,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

4、研讀賞析

① 教師導學:科普說明文的學習,可以遵循規律,即:抓特徵、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從以上四個方面去研讀一篇文章,會更加清晰。

② 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圖,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

可讓學生自行設計表格,在閱讀中思考:a.共有幾種類型的雲?b.表格如何設計得簡潔明瞭?巳也可以每個小組設計一種。設計後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也可通過實物投影儀在班上講述自己的設計和理解,教師進行總結,通過設計幫助學生清楚地理解課文。

教師總結指導:將雲分爲兩大類,按雲的形態可分爲晴天雲和雨雪天的雲;再按雲的光彩分四種。只要順序合理即可,設計的簡潔些、詳細些都可以,給學生一定的空間。

學生討論填表後,教師進一步指導:通過表格的填寫可以看出,作者抓住了說明事物的特徵??雲和天氣的關係,同時有一定的合理說明順序??總分。爲了將事物事理說明得更加清楚,作者運用了不少說明方法。例如:分類別、打比方等等(當然也有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總括看來可稱爲生動說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語言的準確性,

請同學們研讀討論。

③合作探究

a. 能舉例說明文章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嗎?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b. 能舉例說明文章語言的準確性嗎?它們的作用如何?

學生可以討論並暢所欲言,也許所說的不一定完全準確,但只要敢於探索,大膽講述,教師都應表示讚賞,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雲分爲四種??暈、華、虹、霞。把它們之間的差別,進行了比較說明,這種作比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雲和天氣關係的特徵。許多句子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不僅使文章生動,更重要的是讓雲的特徵更加鮮明。用詞準確,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往往去掉可以嗎?爲什麼???體現語言的準確性。

④反饋交流

學生再次速讀課文,看大屏幕展示的題目,交流思考,看看本節課有哪些收穫。

(出示投影)讀課文,理解概括交流對以下問題的解答。比一比,哪一組思維更敏捷,

問題組:

a.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內容。

b.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一句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c.第3自然段中總結四種薄雲特點的一句話是什麼?

d.根據課文舉例說明雲是天氣變化的標誌(單一例即可)。

e.舉例說明看雲識天氣對工農業生產的好處。

學生討論後,教師引導小結:a.第1自然段指出了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說明看雲可以識天氣;b.這句話的作用是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c.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都是很美麗的雲;d.雨層雲形成,連綿不斷的雨雪也就開始下降;e.論述有理即可。

總結:通過對文章的學習,不僅瞭解了看雲可以識天氣的內容,還學習了怎樣將事理說清楚,並把握住了一般說明文的說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徵,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

5、延伸作業

用本課學過的說明方法,寫一篇小小說明文,向同學們介紹一種自然現象。題目自擬。 -

6、信息反饋: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0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進而背誦全詩。

2、品味詩意,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願望和熱情。

3、能以“秋天”爲題,學寫一首小詩或一段優美的文字。

學習重點:能有感情地朗讀進而背誦全詩。

學習難點:品味詩意,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願望和熱情。

學習過程:

一、積累運用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並解釋整個詞語。

1、肥碩( ) 2、棲息( )

3、寥闊( ) 4、枯涸( )

5、清洌( ) 6、夢寐( )

(二)填空、簡答。

1、本詩作者 ,四川萬縣人。現代 、 ,代表詩集 等。

2、爲什麼說詩歌所描繪的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答:

3、詩中刻畫了哪幾幅生動鮮明的畫面?試爲它們各擬一個小標題。

答:⑴ ⑵ ⑶

4、詩歌寫出了秋天什麼樣的特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

二、自主探究

1、找出你喜歡的詩句或詞語,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寫出你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2、“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提出你的疑惑,有疑問大家幫。比一比看誰提出的問題有價值。

(1)、

(2)、

(3)、

3、幫老師解疑惑

⑴ 爲什麼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⑵ 詩中一個個生動鮮明的畫面,構成一組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詩中描繪了幾幅畫面?發揮想象,給你最喜愛一幅畫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說明這樣命名的理由。每幅畫至少擬三個名字。

⑶ 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爲什麼?

4、朗讀,加深理解

有感情地朗讀,並展開想象,在腦中描繪出那一幅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讓自己置身於其中。

三、 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1、第一個環節。選取三幅圖景中你最喜歡的畫面,結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出來。並說說爲什麼喜歡這幅圖。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2、第二個環節。請根據自己對秋天的認識,也以“秋天”爲題寫一首詩,或一段優美的文字:

四、拓展延伸(走進來,一起收穫成功的喜悅!)

1、品味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

(1)震落了清晨滿披着的露珠,/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

(2)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

2、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一節詩,想像其中的意境,及其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把詩歌擴寫成一個優美的散文片段。

五、達標檢測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肥碩( ) 棲息( ) 寥闊( ) 枯涸( ) 清洌( ) 夢寐( )

2.《秋天》選自 ,作者何其芳,現代 、 。

3.全詩共三節,結構上很相似,請簡單加以說明。

4.全詩描繪了三幅圖,請分別加以概括。

第一幅圖:

第二幅圖:

第三幅圖:

5.在第一幅圖中,作者寫了兩個畫面,一是 , 一是 。

6.體會下列句子中詞語的含義:

⑴秋天棲息在農家裏。

棲息:

⑵蘆筵上滿載着白霜,/輕輕搖着歸泊的小槳。

輕輕:

7.詩中描寫的意境具有怎樣的特點?

8.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這段話補寫完整。

古人對牡丹和荔枝有過這樣的評論:“花之豔爲牡丹,然而不實;果之絕爲荔枝,然花不豔。”話中貶大於褒,我很爲它們鳴不平。如果我們用寬厚的態度去看待事物,應把古人的評論改爲 。

第二部分:閱讀分析

(一)

我是一條小河,

我無心由你的身旁繞過——

你無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兒

投入了我軟軟的柔波。

我流過一座森林,

柔波便蕩蕩地

把那些碧翠的葉影兒,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過一座花叢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悽豔的花影兒

編織成你的花冠。

無奈呀,我終於流入了,

流入了那無情的大海——

海上的風又厲,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擊碎了裙裳!

我也隨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無邊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兒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樣!

9.給全詩分三層,並簡要概括層意:

第一層:( )

第二層:( )

第三層:( )

10.詩中的“無心”隱喻的是 。

11.“無心”的“我”和“無心”的“你”指的是什麼?

12.影兒和小河彼此邂逅倒映,表現了什麼?

13.“小河”最終歸入無情的大海,暗喻了 。

14.本詩前半部分的感情是 ,後半部分的感情是 。

15.“海上的風又厲,浪又狂”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麼?

16.全詩藉助什麼物象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

17.詩中的比喻有什麼好處?

(二)

紅的、白的、藍的……

它不是石子,

卻能使滾滾波濤

在我們心中激起,

它不會飛,

卻能把我們帶到奧妙的寰宇。

它沒有口,

卻能讓我聽到,

五洲四海的聲響音律。

啊,它是什麼?

是老師的粉筆,

——老師用智慧和心靈深情地把它澆鑄。

18.給這首詩加一個標題: 。

19.本詩運用的兩種修辭手法是 和 。

20.第一句省略號省略的內容是什麼?

21.表達主題的句子是哪句?

2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義:

帶到奧妙的寰宇:

聽到五洲四海的聲響音律:

14.《秋天》答案

一、積累運用

(一)ò 這裏指果實又大又飽滿。 2.qī 停留,休息(多指鳥類)。 āo高遠空曠。 4.hé 乾涸,沒有水了。 5. liè 水清。 6.mèi 睡夢。 (二)1.何其芳 詩人 評論家 《預言》 2.因爲露珠、冷霧、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氣特徵;稻香、鐮刀則體現農家特色;還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枯涸、更清冽,也暗示這是秋天。 3.⑴農家豐收圖 ⑵霜晨歸漁圖 ⑶少女思戀圖 4.鬆弛閒靜、寧靜悠遠。 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四、拓展延伸

1.(1)“飄”字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2)“夢寐”有“朦朧”之意,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2.(略)

五、達標檢測

1.略 2.《預言》;詩人、評論家 3.前四句描繪秋天的畫面,各節詩的最後一節加以總結,收束全節。 4.農家豐收圖;霜震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5.山谷伐木;籬間背瓜果 6.⑴“棲息”本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用在這裏,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裏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象化了,創造出鬆弛、閒靜的氛圍。⑵“輕輕”一詞彷彿“信手拈來”,顯示出漁人悠閒與自得的心情。 7.具有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 8.牡丹雖然不實,然而爲花之豔;荔枝雖花不豔,然而爲果之絕。 9.第一層:(第一節)偶然邂逅激起的纏綿情愛。第二層:(二三節)寫詩人所向往的人的影兒是怎樣在自己的記憶裏被自己日漸美化起來。第三層:寫美麗幻影的破滅。 10.一見鍾情 11.一見鍾情產生愛意的雙方 12.對愛的渴求,對美好生活的渴求 13.人必將拋開美麗的幻想而步入複雜而險惡的現實人生 14.歡愉;酸楚 15.詩人對社會醜惡現實與人們險惡心機的批判,更是對愛情理想破滅的預言 16.用“我是一條小河”的比喻貫穿全詩。 17.使詩的意思含蓄,抒情味濃,形象鮮明、真切,語言耐人尋味 18.老師的粉筆 19.排比;設問 20.各種顏色的粉筆 21.最後一句 22.科學知識的世界;世界每個地方的消息。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整體感悟課文,品味課文詼諧風趣的語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與方法

訓練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關心動物、熱愛動物的情感;學習科學工作者專注、忘我的精神和極高的專業素養。

【重點難點】

1.體會作者幽默的語言風格。

2.學習作者通過傳神的細節描寫來表現場景的方法,品味課文幽默風趣的語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飛禽走獸,鳥獸蟲魚,無一不是大自然的精靈,無一不是大自然的傑作,無一不是與人類共同生存的朋友。只有擁有一顆博愛之心,善待動物,師法自然,從動物身上汲取生存的智慧,才能更好地認識周圍的一切,更好地認識和完善人類。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奧地利動物行爲家康拉德勞倫茲的《動物笑談》,學習動物和人類之間的趣事吧。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2.教師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1)用一個詞概括全文的感情基調。

明確:笑談。

(2)簡述文章內容。

明確:本文主要敘述了“我”在研究高等動物的行爲時發生的一些趣事:匍匐在草叢裏學母水鴨的叫聲,帶着一羣由人工孵卵器養出的小鳧;在衆目睽睽下“我”學大鸚鵡的叫聲,把它從遙遠的空中喚到自己身邊;大鸚鵡“可可”咬釦子、纏毛線的惡作劇。

三、合作探究

1.文章寫了“我”在研究動物行爲時的一些趣事,談談文中讓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學生自由暢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讀完課文,你是不是也覺得很好笑呢?探討一下你對這篇文章內容的看法。

(1)作者專注於動物行爲研究,爲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類的“高貴身段”,與動物們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他的行爲視爲怪誕或發瘋,由此產生喜劇的效果。

(2)可愛的動物們有時像搗亂的孩子一樣搞惡作劇,讓人生氣之餘也忍俊不禁。

四、重點賞析

1.如何理解“在研究高等動物的行爲時,常常會發生一些趣事,不過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動物,而是觀察者自己”這句話?

明確:科學工作者專注於動物行爲研究,有時爲了真理的探究,常常需要不顧自己的尊嚴,與動物們打成一片。

五、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本文與《老人與海鷗》,你認爲哪一篇文章更感人?

(鼓勵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不強求一致,言之有理即可)

明確:這兩篇文章都寫了人與動物之間的故事,但情節差別較大。《老人與海鷗》表達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海鷗對老人震撼的情。本文作者笑談動物,寫出了在研究動物過程中發生的趣事,抒發了對動物的熱愛。

六、總結反思

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後,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提示:可以談談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和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動物的傷害,讓我們共同保護人類的好朋友。

七、佈置作業

請掬起你腦海裏那思維的浪花,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你與動物之間有趣的故事。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

【知識與能力】

1.學生背誦,感知詩意。(重點)

2.學生品味,感悟詩情。(重、難點)

【過程與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讀,賞析,感悟。

3.多媒體輔助教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理解朋友之間的真摯情誼。

一、課前推詩,啓迪詩心

(一)學生說詩

(二)教師評詩

平時,我們經常不知道作者的詩說是李白的,何止是張冠李戴啊!網上還傳說李白是預言家呢!(看PPT)其實,要說李白的預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說“隨風直到夜郎西”,10年後,他被貶到比湖南夜郎縣更西的貴州夜郎國。

二、知人論世,走近詩人

(一)詩人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出生西域碎葉城(吉爾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爲“詩仙”,與“詩聖”杜甫並稱“李杜”。其詩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清新,音律和諧,意境奇妙。寫月名,捉月死。

學過詩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靜夜思》、《贈汪倫》、《夜宿山寺》、《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望天門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秋浦歌》(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二)背景解說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爲好友王昌齡(盛唐著名邊塞詩人、“詩家天子”,與李白並稱“七絕聖手”;學過《芙蓉樓送辛漸》、“唐人七絕壓卷之作”《出塞》)被貶夜郎而作。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有密切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與李白傲岸不羈較爲相似,因“不護細行”而被謗貶龍標尉。李白此時正在揚州,聽此不幸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詩情

(一)朗讀試背:聽讀、齊讀。(節奏、平仄、押韻)

(二)感知意象:楊花、子規、明月。

(三)品悟感情:憂傷、同情、牽掛、安慰。

四、深入品味,鑑賞詩美

(一)語言美:自然流暢,生動形象。

(二)韻律美:平仄諧調,押韻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託深沉。

(四)情感美:真摯淳樸,深切感人。

五 、佈置作業,拓展詩境

1.默寫這首詩。

2.查找“月亮”或“友情”的古詩並標上平仄。

3.探究“龍標”、“五溪”、“夜郎”的變遷。

【教學總結】

一、成功之處

1、使用講學稿,學有所依,目標明確。講學稿是有效引導學生完成課業任務的有力保障。可以說它涵蓋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等各項內容,學、講、練結合,手、腦、眼並用,使生擺脫了原有的只聽不看、只聽不練的單調的學習模式,克服了固有的學習惰性。講學稿以書面的形式把所學的內容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爲教師直觀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提供了有力依據,也爲學生構建知識框架起到了重要作用。

2、本節課內容的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層層深入。(1)本首詩是學生升入初中以來,接觸到的第一首唐詩,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採用了詩詞誦讀四步法:知作者——誦詩文,——品詩句——悟詩情。這不僅爲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方法,也對今後的詩詞學習起到了指導的作用。(2)就中考而言,詩詞誦讀必不可少,其考察範圍不拘一格,單靠抓重難點,已遠不能滿足中考要求。本首詩也不例外,考慮到學生的基礎較爲薄弱,故講學稿內容涉及了作者、易混字詞、朗讀節奏、文學常識等最基本的知識,旨在提示、強化學生記憶,夯實基礎。對重難點問題的生成,也不是一蹴而就,力求把知識問題化、問題梯度化,使問題的解決水到渠成,做到了由淺入深,層層深入。(3)板書設計,一目瞭然,構建了知識框架。合理有效的板書爲本節課的內容起到了總結概括的作用,便於學生對知識整合與識記,形成了知識框架,達到了概括能力提升的目的。

二、不足之處

1、學生學習步調不一致,教師缺乏靈活多變的調控措施。在自主學習環節,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快速完成任務,而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學習相對滯後,速度較慢。爲照顧到全體學生,教師不得不耐心等待,致使優等生相對時間閒置,出現了時間浪費的現象。我想今後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引導優等生:(1)反覆識記,加深印象。(2)優幫差,提升自我能力。(3)迴歸文本,爲質疑問難做充分準備。總之,力爭使每位學生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讓他們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能力。

2、小組合作欠積極,教師缺乏相應的激勵措施。在小組合作討論環節中,組員顯示出較大的盲目化、形式化,“做個樣子給老師看”的心裏很嚴重。如:當老師提到對 “楊花”這一意象的理解時,很多學生不從問題本身入手,大膽質疑討論,而是急於翻閱參考資料,盲目求助於組員,更有甚者,泰然處之、坐享其成。對這一現狀,教師顯得無所適從。我想,今後應採用多種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參與度,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做一些嘗試。(1)採取小組積分,引入競爭機制。(2)充分發揮組長的協調作用,把任務下達到每個組員,發揮整體優勢。(3)對學生的回答多鼓勵少批評。(4)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對較難的問題,適時地給予點撥指導。避免過度等待、不等待兩種極端現象的出現,提高課堂效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主要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生詞,朗讀課文能做到文通字順,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能用表格對比梳理文章內容,體會“我”的感情變化。

能正確分析文章中的動詞,形容詞使用的效果,提高鑑賞文章的能力。同時目標:能分角色表演,體味不同的人物心理能體味出文中傳達出的深深的母愛和對待生命的態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教學內容

1.形聲字的形旁表示意義,聲旁表示讀音,根據字形,學會分析字的讀音和含義,如文中的“憔悴”“癱瘓”。

2.線索是貫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渾然一體,結構完整的,明含或暗含在文章的對象。找出文章中的線索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應學會如何找線索,分析線索。如本文的線索“看花”。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題解題,披情入文。

(二)快速讀文,初步感知。

(三)揣摩字詞,走近人物。

(四)藉助表格,理清文路。

(五)研讀文本,感受形象。

(六)昇華情感,感悟人生。

第二課時

(一)朗讀全文,內化情感。

(二)隨文練筆,加深感悟。

(三)背誦語段,豐富積累。

(四)拓展延伸,推薦閱讀。

四、課後思考

1.作者用“艱難”一詞評價“母親”的一生,文中“母親”的艱難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全文概括歸納。

2.簡要分析文中兩處景物描寫的作用。

(1)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

(2)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3.說說你對“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這句話的理解。

4.文中母親說“好好兒活”和“我”說的“要好好兒活”各有什麼含義?

5.文章中的母親令人難忘,請結合具體內容,談談文中母親給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4

《論語》十則

一、學習目標

①熟練背誦並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對照反省自己

③積累文言詞彙。

二、學習重難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三、課前準備

①蒐集孔子及其《論語》的有關資料。

②預習課文。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①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②朗讀、背誦課文。

③研讀前五段內容。

二、自學設計

1、導入

中華民族有着數千年的文明歷史,產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爲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爲人們所效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2、板書課題。

3、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4、朗讀課文

①範讀

教師朗讀示範。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②全班齊讀

感知課文內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

理解課文內容

①理解重點詞語

a.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彙。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彙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爲“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境裏,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繫上下文,正確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着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句子理解詞義,根據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點詞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見賢思齊焉。◆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後已。◆知松柏之後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②理解課文內容

5、教師導學:

關於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學生較爲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c.傳不習乎?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巳誨女知之乎!

朗讀、背誦

反覆朗讀,直到成誦。

6、作業

① 背誦課文。②抄寫、識記字詞。③預習剩餘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①研讀後五段內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義

③概括成語、格言,積累語言。

二、自學設計

1、檢查作業

①背誦課文。 ②考查句子的翻譯及其重點詞語的解釋。

2、理解後五段內容

按第一課時要求,逐句翻譯剩餘各段。

教師須重點講解的:①見賢思齊焉。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③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概括思想內容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內容歸納到如下幾點:

①學習方法 ②學習態度 ③思想修養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死而後已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師 見賢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學習體驗

①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爲哪些內容使你收穫最大?談談感想。

②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③“溫故而知新”對於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麼重要意義?④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深刻含義。試着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5、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繫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後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瞭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6、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

② 蒐集《論語》中有關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

三、信息反饋: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5

創意說明:語文課須重視朗讀,詩歌更應在朗讀中領悟。這個教案以讀帶講,以講帶析。學生朗讀,教師指點,氣氛越來越醇濃,使讀者神思飛越,沉浸在神話般的意境之中。朗讀,還可以在讀中馳騁想象,創造出美妙的意境。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二、明確目標:詩歌,是詩也是歌。詩歌的朗讀,如同吟唱歌曲,尤須細心揣摩。今天,我們要在訓練讀的基礎上,學習這首詩。

三、誦讀:

一讀,要讀準字音,做到字正腔圓。(難字略)

二讀,要讀準節奏,注意輕重、快慢。

三讀,讀出意象,即畫面。

a.農家豐收圖;b.霜晨歸漁圖;c.少女思戀圖。

四讀,注意詩歌所創設的氛圍,讀出感情。

a.鬆弛,閒靜;b.寧靜、悠遠;c.清靜、柔美。

全詩應讀出清柔、舒緩的感覺。

五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見解,這種朗讀是一種個性化朗讀。

以“_____________用(寫)得美,美在_____________”的句式,對自己感受最深的詞語或句子加以品析。以下可供參考:

1.“棲息在農家”“遊戲在漁船上”“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中“棲息”“遊戲”“夢寐”三個詞用得美:

棲息:用擬人的手法,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象化了,創造出鬆弛、閒靜的氛圍。

遊戲:虛實相生,在作者眼裏,秋天就是如此清逸、閒適。

夢寐:少女朦朧的感情深藏在心中,仍在夢中回憶。

2.“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飽食:擬人手法,寫豐收之景,下文“肥碩”亦寫豐收之景。

3.“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既寫豐收,又寫景,一箭雙鵰。

4.“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洌了”,矛盾之美,體現清遠的境界。

六背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