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山市》知識歸納大全

本文已影響 1.03W人 

  一、課文翻譯

《山市》知識歸納大全

  奐山山市, 邑八景之一也, 然數 年恆 不一見。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好幾年見不到一次。

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

(有一天,)孫禹年公子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

 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

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

 高插青冥, 相顧驚疑, 念近中無此禪院。

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這樣的寺院啊。

  無何, 見宮殿數十所, 碧瓦飛甍,

不久,(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碧綠的瓦,高高翹起的屋檐

  始悟爲山市。

這才明白是(出現)“山市”了。

 未幾, 高垣睥睨, 連亙六七裏,居然城郭矣。

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低低的城牆,連綿六七裏,竟然像一座城市了。

 中有樓若者, 堂若者, 坊若者, 歷歷在目, 以億萬計。

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巷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

 忽大風起, 塵氣莽莽然, 城市依稀而已。

忽然颳起大風,煙塵瀰漫,全城的景象變得隱隱約約、模糊不清了。

 既而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過一會兒,大風停止,天空清朗,先前的景象全都沒有了,

 惟危樓一座, 直接霄漢。

只有一座高樓,一直連接到雲霄,

 樓五架, 窗扉皆洞開;

(每層)樓有五間房,窗戶都大開着,

一行有五點明處, 樓外天也。

每層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

  層層指數, 樓愈高,則明漸少。

一層一層地指着數上去,樓層越高,亮點越少;

 數至八層, 裁如星點。

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麼大了;

  又其上,則黯然縹緲, 不可計其層次矣。

再往上就變得昏暗不清,若有若無,計算不出它的層次。

 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或憑或立, 不一狀。

(低層)樓上的人們來往匆匆,(各幹各的事情),還有的靠着(欄杆),有的站立,姿態不一。

 逾時, 樓漸低, 可見其頂; 又漸如常樓;

過了一會兒,樓房漸漸低矮下來,低得可以看見樓頂;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了;

  又漸如高舍;

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

倏忽如拳如豆, 遂不可見。

突然,樓房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成豆粒一般大小,最終完全消失。

又聞有早行者, 見山上人煙市肆,

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和集市,

 與世無別, 故又名“鬼市”雲。

跟塵世上的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人們又叫它“鬼市”。

 二、文言歸納

1、通假字:

(1) 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 :“烏”通“無” , 沒有。

(2) 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 裁”通“才”, 僅僅。

2、一詞多義

數年恆不一見 見宮殿數十所 ( 數:幾 。)

層層指數 (數:點數 數數)

3、近義詞

無何、未幾:不久,不一會兒。

逾時:過了一會兒。

依稀 縹緲:隱隱約約、模糊不清

4、詞類活用

窗扉皆洞開:洞:像洞一樣(名詞作狀語)

5、詞語積累:

歷歷在目 碧瓦飛甍 風定天清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三、閱讀要點

(一)文學常識:

《山市》選自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文學家。郭沫若的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二)內容及中心:

課文抓住山市虛無縹緲、瞬息萬變、奇異神祕的特點,描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過程。

(三)結構特點:

全文以時間爲序描述山市的變化過程:

1.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

2.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

3.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結尾一段寫山上的“鬼市”,這是補筆,有照應開頭的作用,說明奐山這個地方確實能看到這種奇異的現象。

(四)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忽、無何、未幾、忽、既而、愈時、倏忽

  四、閱讀理解

(一)“山市”從開始到最後是怎樣一步步變化的?(用原句回答)

答題要點:回答此題要把握山市發生變化的三個階段(孤塔—宮殿—城市—危樓)同時注意時間詞語“忽”“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的順序。按要求“用文章的原話回答”。

(二)由本文的內容及“危樓”一詞,你能聯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詩歌?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三)“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有何作用? 答:運用了排比、誇張的修辭,表現了山市的繁榮景象。

(四)找出文中表現人物心理活動的詞語,並分析表達效果

答:表現心理的詞有:“驚疑” “念” “悟”。

文章描寫了目擊者的心理變化:見孤塔時,彼此“相顧驚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現的,而且跟實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驚”,但一想到“近中無此禪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宮殿出現,才悟出原來這是“山市”。這樣寫能很快就把讀者帶到文中的情境,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