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燒地鍋散文

本文已影響 1.73W人 

突然想起“燒地鍋”的事情來,彷彿還在昨天,其實已經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燒地鍋散文

“地鍋”的名字是不確的,它並不貼緊地面,更不是在地下。如果說與“地”有關係,只是竈臺是從地面壘起的,壘有一米來高。一般竈臺上都坐有前後兩口鍋,前一口是主鍋,後一口是輔鍋。後鍋的後面是煙囪,主鍋竈膛裏產生的煙要通過煙囪冒出去,煙出去時會帶上很多火苗,火苗正好可以給後面輔鍋加熱,鍋裏的熱水就可以供主鍋使用了。當然輔鍋的功能不僅僅是燒燒熱水,還有其他很多用途,農家通就是過這種方法來充分利用柴火產生的熱能的。

給地鍋竈臺上的鍋加熱,主要是靠人工燒火。一天三頓飯,頓頓都得生火燒鍋,所以每做一頓飯都得有專門的人來燒鍋。記得在我可以上小學的年齡時,燒鍋就成爲我每天的功課。那時感覺,燒鍋同上學一樣地令人討厭,心想,假如有一天我能夠當上國家主席,第一道法令就是:小孩可以不上學,也可以不燒鍋。

如此討厭燒鍋,不僅是因爲它太耽誤我玩了,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吃盡了苦頭。

柴火有各種各樣的。有些柴火有刺,扎手,一頓飯燒下來,手上會紮上好多刺,不是太疼,但很難受,最重要的是這種難受會影響到我玩。有些柴火,放到鍋塘一燒,它就噼裏啪啦地小爆炸,炸出的火星蹦出來,會蹦到我的身上。冬天還好,大不了,棉襖上燒個小洞,到了夏天就麻煩了。夏天,我的上身是不穿衣服的,火星直接蹦到我皮膚上。常常,我燒着鍋燒着鍋,會突然間蹦起來,那是火星接觸到我的皮膚時,剎那間的反應。

碰上大風天氣,煙囪裏灌滿了風,煙就會在風的壓力下倒灌回來,全從竈膛裏冒出來了,整個竈屋裏充冒了草木煙。煙灌進嗓子裏,讓你咳嗽不止;煙侵入你的眼睛裏,讓你淚流不止;煙裹挾的草木灰末到處亂飛,落滿你的全身,包括你的頭髮裏。於是,不得不塞滿一竈膛的柴火,讓它自行燃燒,人跑出竈屋,猛烈地咳嗽一番,把嗓子裏的'草木灰末咳出來,把眼淚擦乾,把頭髮裏的草木灰末撥拉掉,然後再回到竈門前繼續燒鍋。

擩一把柴火,拉動風箱,竈膛裏烈火炎炎,再擩一把,烈火依然炎炎。一隻手擩柴火,一隻手拉風箱,是一件挺費體力的活,勞動量挺大的,很是有些累人。於是,我就想投機取巧,一下子把竈膛給塞得滿滿的,然後去來風箱,這樣就可以省去“一把一把地擩”時的一些體力。但是,竈膛被塞滿後,卻不見了火苗,火被燜住了。狠命地拉風箱,頭伸過去查看竈膛裏的動靜。不曾想,火苗突然爆發式地從竈膛裏竄出來,把我的眉毛全給燒光了,還燒掉前額上不少的頭髮,臉也被烤得火辣辣地疼。母親這時還來上一句:“不虧你,誰叫你懶呢?我看你下次可敢懶了?”

這是竈門前燒鍋的恨事,也有不少興事。

豆秸是燒鍋人特別喜歡的一種柴火。豆秸特別的熬火,放進一把豆秸在竈膛裏,可以燒上好一會,火苗很硬,鍋開得也快,節省不少時間;不像麥秸,放進去一把,“呼隆”一下就沒了,還得趕緊送進第二把,火苗又軟,火力就低,把鍋燒開就得多費很多時間。同時,豆秸裏還有一些漏網的豆籽,見到火被燒熟之後,它會爆裂,一蹦蹦出竈膛來,撿起來放到嘴裏去,“嘎嘣”一聲,滿嘴噴香。燒玉米秸也可以得到這樣的好處,遺留在秸裏的玉米見到火之後,可以爆出玉米花來,常常也是可以蹦出竈膛的。

燒鍋是件很辛苦的事,特別是在三伏天,一頓飯燒下來,滿身都是汗。母親爲了犒賞我的辛苦,擀麪條時故意多和一點面,留下一塊,把它製成一個項圈,把面項圈埋到竈膛裏的死火裏,慢慢地燒烤,等到完成燒鍋的任務後,面項圈也就烤熟了。麪條面裏放的大多是豆麪,這樣燒烤出來的項圈就特別香,這個被烤熟了面項圈是我的特權享受,是對我燒鍋辛苦的犒賞,我美滋滋地吃着,吃得其他幾個兄弟滿地流口水。

母親早已作古,地鍋也四十幾年沒有燒過了,現在回想起燒地鍋的情景來,百般滋味縈繞在心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