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部編版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2.49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部編版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通用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部編版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通用10篇)

  部編版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1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爲一體的兒歌,富有童趣。作者設置下雪的環境,採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根據幾種小動物踩在雪地上的腳印來介紹它們腳印的形狀特徵:又用設問的形式,指出青蛙沒有參加“繪畫”的原因,介紹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識。

《雪地裏的小畫家》以韻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動物爪子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讀起來朗朗上口。如何讓孩子們投入地學習、盡情地朗讀,我覺得首先要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節課的導入部分,我播放了美麗的雪景圖,把學生帶入到了大雪紛飛的雪地裏,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在啓發學生回憶下大雪的時候,看到一片雪白,你的心情怎麼樣,想做什麼?由次激發學生朗讀時的喜悅。然後讓學生展示讀,注意在輕快活潑的語調中,讀出“小畫家們”興奮的心情。因爲課文裏有冬天,又有小動物,所以學生學起來非常有興趣。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在教學本課時,我採用了以下一些方法來讓學生積極參與,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如演示法,在解決"瞭解四種小動物爪(蹄)的形狀"這一教學難點時,則用實物進行演示,這樣就使難點迎刃而解。再如讀中悟情,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而朗讀又貴在一個"悟"字,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將非常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朗讀。但在讀中,並不是一味地告訴他們該怎樣朗讀,而是通過自己的範讀,請不同學生的個別朗讀,給學生創設情景,讓他們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用心去感受和體會朗讀課文時輕快活潑的基調。

通過實踐證明,這樣做有以下幾方面的好處:

一、學生們互相評價時往往是站在同一個高度來看問題,這樣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二、學生們在評價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加深認識,甚至是對問題的理解上升一個層次,從而提高學生的比較和分析能力。

三、這樣做更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四、在學生進行評價的同時,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當然,在教學中學生之間的評價只能是評價的一種,而且有時學生的評價會比較費時,或者有的時候學生往往說不到“點”上,這時候教師就要把握一個“度”,合理地運用這種評價方式,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

但是,仍然有遺憾的地方,開始想爲孩子們準備頭飾,調動他們的模仿欲,給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最後因爲準備不充分作罷了。所以,再次感覺到,備課需要花的時間精力之多,決不是臨時抱佛腳就可以解決的。具體表現以下兩方面:

1、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爲出發點,教師的語言要兒童化,把自己當作他們學習中的一員,去感受,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那麼和藹可親,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開始想爲孩子們準備頭飾,調動他們的模仿欲,給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最後因爲準備不充分作罷了。所以,再次感覺到,備課需要花的時間精力之多,決不是臨時抱佛腳就可以解決的。

2、在教學中,要尊重每個學生的體驗和閱讀感受,強化感受性、體驗性,絢麗多彩的畫面,美妙動聽的音樂爲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爲學生創設了表達的慾望,從學生的發言中不難看出,學生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訓練。

  部編版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2

《雪地裏的小畫家》這篇課文是以韻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講述了四種小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以下就是我對本節課的反思:

我在教學這一課時,注重了朗讀教學,特別是第三句“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我以不同的方式來朗讀,以加深學生對每個小動物爪(蹄)印不同形狀的印象,如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同桌對讀等。最後,我還用動畫的形式演示每個小動物走過的腳印,讓學生有更直觀的印象,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突破難點。

在指導朗讀“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時,先讓學生體會小動物們畫出這麼美麗的畫時的心情,再指導他們用自豪的語氣來讀,教師再範讀,學生做動作讀,在活躍的氣氛中體會朗讀的快樂,不知不覺中鍛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對課文內容,我採用逐句講解,學生逐句消化的教學手法,使課文內容易於學生接受。授課內容不僅僅侷限在書本上,在教學時,我適當的補充一些內容,使學生知道了什麼是冬眠,還有哪些動物冬眠,這就更激發了學生對動物的興趣。在教學中,我還注重了對學生說完整話能力的培養,因爲時間沒有把握好,練習不多。

但是縱觀整堂課,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朗讀有些地方指導得還不夠到位,對學生的指導抓的不夠細,學生的說話練習不多,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

  部編版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3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篇韻文,講的是一羣“小畫家”在雪地裏“畫畫”的事,課文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課文語言簡練,內容淺顯易懂,充滿童趣。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爲了調動起孩子們對雪的興趣,我先用創設情境,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迸發出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本課時,我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激發其參與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我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憑藉多媒體輔助手段讓學生觀賞北方的雪景,一幅幅美麗的雪景把學生帶進了大雪紛飛的雪地裏,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學生不時“哇!—哇!—”地驚叫起來。

學生參與的激情被激發了,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隨即,我問學生,看到這麼美的雪景,你的心情怎麼樣?你想怎麼表達你的高興心情呢?隨後播放動畫,這美麗的雪景吸引了一羣小動物來作畫,他們是誰呢?他們在雪地上畫了些什麼呢?”帶着疑問,學生進入了一個如詩如畫般的雪地世界裏,教學過程中採用多形式朗讀。一年級小朋友是具體形象思維,因此老師的板書,也要力求簡單、形象、直觀。這課的板書,突出了重點——四種動物及它們的腳印。教師以簡筆畫的形式畫下與腳印相像的事物,讓學生形象地看到了它們之間的聯繫,幫助學生理解了爲什麼說這些動物是小畫家。

二、採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教學

在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重點,課堂中我很重視這一點,採用個別認讀、開小火車等多種形式來認讀生字,生字教學很紮實。

在初讀環節中,我讓學生藉助拼音,自己朗讀課文,在讀中初步識字。然後,把生字圈出來自己認讀。再同桌互助,互相檢查讀音。最後是大家交流識字的方法。在識字環節中滲透了多種的識字方法,如:加一筆、換一筆、換部首、形聲字規律識字等方法。我還設計“開小火車”、等多種遊戲活動鞏固識字,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在識記生字時,爲學生提供多種巧識巧記方法,如:採用動作直觀演示的形象記憶識記字形;引導學生用熟字作比較識字字形“用、幾”;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幫助學生識記生字等等。採用多種方法識字,不僅鼓勵學生調動多種感官識記字形,初步感知漢字字形的規律,培養自學生字的能力,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從字到詞,詞到句,句到文,逐步鞏固學生的識字訓練。由於對學生可能會出現的情況不夠多的預設,並想好相應的應對措施,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有些環節調控得不夠好,今後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一定切實落實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學習方式,讓學生樂學、趣學、充滿活力,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運用機智的語言,調控好課堂,認真上好每一節語文課。

  部編版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4

在本學期的教學開放日中,我執教了《雪地裏的小畫家》。本文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爲一體的兒歌,不但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小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的語言和興趣的培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愉快地接受新知識,獲得發展。基於上述認識,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參與。下面談談教這一課後的反思。

一、創設情境,激趣質疑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是學習的起點,有疑纔有問、有思、有究,纔能有所得。一年級的學生年齡雖然小,但他們的心中蘊藏了無數的小問題,頭腦中積蓄了無數的小問號。因此,在學習中想方設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激活他們的小問號,無疑是落實主體地位,使他們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產生“我要學”這一心理的有效途徑。所以,在教學初,我就藉助多媒體課件,動畫演示下雪的場面:雪花紛紛揚揚,大地一片銀白,使學生進入情境,接着又精心設計了動畫片。“同學們,今天是小白兔樂樂的生日,小夥伴們答應他一大早要到他家做客,可是天下起了大雪,小夥伴們還能來嗎?小樂樂可着急了,風停了,雪住了,他推開門一看,高興極了,原來小動物已經來了,他們還爲樂樂畫了一幅美麗的畫呢!”(課件演示由各種動物的腳印組成的畫。)頓時,學生情緒高漲,議論紛紛。“這畫真漂亮!”“看,還有梅花呢!”聽着學生的議論,看着學生飽滿的熱情,我立刻抓住時機問學生:“看到這麼美麗的畫,你都想知道什麼呢?”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拓展,有了充分想象的空間,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學生立刻就提出了“這漂亮的畫是誰畫的?”“它們爲什麼要畫這幅畫?”“它們爲什麼能畫得那麼好?”“它們是怎麼畫的?”等等問題。因爲活生生的畫就擺在眼前,他們有疑可問。接着,板書課題,讓學生再依課題來質疑,由眼前的形象思維轉移到抽象思維。“誰是雪地裏的小畫家?”“它們都畫了什麼?”“它們是怎樣畫的?”三個問題的提出,順理成章,水到渠成,沒有任何的強制措施,也沒有任何的點撥引導,他們怎樣提就怎樣板書,一切都是學生的主觀願望,主觀要求。這就使他們產生了強烈的成功感,從而使他們處於一種高度的自我滿足,積極愉快的情緒狀態之中,爲下面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自主釋疑,討論交流

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是繼續學習的一種動力。針對這種觀點,在學生提出問題之後,我就大膽放手,一句不講,最大限度地爲他們提供思考、討論的時間,活動的空間。在學習中,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解決這些問題,想回答哪個就回答哪個?想怎樣解決就怎樣解決?可以自己讀書思考,可以離開座位找小朋友商量,也可以四人一組、三人一夥共同討論……總之,只要能把問題回答出來,怎麼學都行,頓時,教室裏人聲鼎沸,討論聲、爭辯聲、讀書聲以及回答出問題愉快的笑聲組成了一首美妙的樂曲。語文教學實踐證明:兒童對力所能及又開動腦筋的問題,一旦獨立思考,有了正確的結論時,就會產生一種難以名狀的愉悅。所以,我趕緊抓住時機,讓他們登臺彙報學習情況,使他們充分享受成功的快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方式之多,讓我瞠目結舌,有的是自己說,有的是朋友一塊演,有的是小組分工合作,一人說一個,特別是朱奕潔把三個問題的答案別出心裁地編成了兒歌唱了出來。

“小馬、小狗、小雞和小鴨,它們都是小畫家。它們畫了竹葉、楓葉、月牙和梅花。它們的腳呀,真神奇!走走蹦蹦就能把畫畫。”

他們對問題的理解準確到位,潛力之大,能力之強,令人難以想象。

三、大膽想象,開拓創新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想象是創造的翅膀,沒有它,創新的鳥兒就不會飛翔。所以,在教學中,我抓住詩歌中的空白,讓他們盡情暢遊在想象的空間。

在教學本課時,一改往日語言訓練的基本模式,而且利用動畫演示小雞、小狗、小馬、小鴨在雪地上繪畫的過程,一個個美麗活潑的小動物在潔白的雪地裏盡情地蹦啊、跳啊的場面一出現,學生立刻就沸騰起來了。於是,我馬上請四人小組爲單位討論,如何給這些小動物配音,才能使它們更加可愛?配音時要注意想象:小動物們心情如何、他們會說些什麼等等,學生個個興趣高昂,一片譁然。“紅領巾廣播站”開始播音了,“小雞”程紫顏出現了“嘰嘰嘰,嘰嘰嘰”,我是一隻美麗的小黃雞,我今天高興極了,因爲今天特別漂亮,到處都是白雪,我一定要在這上面畫畫,你們瞧,我畫了什麼?告訴你們吧!是竹葉,這是因爲呀,我的爪子像竹葉。”“小鴨子”付梓樂雙手放在背後,屁股高高翹起,一搖一擺地過來了,他一邊笑,一邊說:“小朋友們,見到你們真高興。”然後在地上一邊蹦一邊唱:“我是小鴨子,嘎嘎嘎,嘎嘎嘎,我今天要來把畫畫,猜猜我會畫什麼?大楓葉,嘎嘎嘎。”

班內又是唱,又是跳,氣氛熱鬧極了。在本首兒歌中的結尾,說到“青蛙爲什麼沒參加?他在洞裏睡着啦!”這裏面涉及到的是一種有趣的自然現象──冬眠,那麼多的動物都在雪地裏盡情作畫,那小青蛙躺在洞裏會想些什麼呢?學生們頭腦中的想象一下子被激活了,有的說:“小青蛙會想,別急,明年春天我再去和你們玩!”有的說:“小青蛙會想,我要好好休息,明年吃更多的害蟲!”有的說:“小青蛙會想,它們畫的多好啊!真想去看看!”還有的說:“小青蛙會想,外面的景色真美!但我不能出去,要不會被凍死的”……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兒歌內容的理解,又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一舉兩得。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充分說明了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比給予知識本身更重要。然而,我卻覺得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僅授之“漁”,已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因爲現在的社會需要的是“會求知,會做事,會相處,會做人”的高素質的人才。所以,我覺得教師在教學中要授之以“漁場”,即爲學生提供一個能夠具體實踐的環境,讓他們自己能夠充分地、主動地、自由地、愉快地在其中思考、琢磨、討論交流到底如何“捕魚”?這樣,才能使他們有“魚”可得,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落實他們的主體地位。

  部編版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5

前幾天,我校進行了農遠資源達標課驗收活動。在活動中,我講了一節語文課《雪地裏的小畫家》。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年級上學期內容,是一首兒童詩。它處處體現着詩情畫意,深爲學生所喜愛。現反思如下: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之一。

真正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於學會經營課堂,建構師生、生生互動的“快樂教學”課堂形式,讓學生在快樂中積極、自主學習語文,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營造一個良好的的學習氛圍,創設一個寬鬆、自主的學習情境,有利於提高學習興趣。

我就很重視“快樂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如在本課的課堂教學中,我就利用欣賞雪景的課件,說說在雪地裏的有趣的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進入到一個積極展現自我的氛圍中,讓學生在整節課中都處於最佳學習狀態,在快樂中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

二、落實雙基,重視語言文字的積累。

新課標再三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學生加強語言文字積累,加強感悟,加強體驗。語感處於語文素養的核心,是培養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着眼點和歸宿處。因此,在每課教學中,我都力求通過多種形式充分落實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感到祖國文字的美麗所在。

在本堂課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積累詞語、運用詞語。如在學習“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中對“一羣”的理解時,我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降低了教學難度。我先出示一隻小雞的圖片,讓學生說說這是一羣小雞嗎?(學生答略)然後出示兩隻小雞的圖片讓學生判斷,最後出示一羣小雞的圖片,學生說這是一羣了。這樣教學,避免了老師的灌輸式講解,學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一羣”指數量很多。然後我讓學生說說帶有“一羣”短語,將語言文字訓練落實到實處。

三、加強朗讀訓練,重視朗讀評價。

1、以讀代講

朱自清先生在《論朗讀》中強調指出:“讀的用處最廣大,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它。”新課標更明確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可見,朗讀能提高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把學生帶入教學所需要的情境中去,我在本節課中就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以讀代講,讓學生彷彿個個都成了朗讀高手,都能大膽、自信地向大家展示朗讀才華。

如在讀最後一句時,有同學建議要將這句讀輕點,理由是青蛙還在睡覺,不要驚醒了它。他還將小食指放在嘴邊,發出“噓”的一聲後輕輕讀,並讀得很有感情,很有韻味。聽着他們的童稚的聲音,讓人覺得他們彷彿就是一羣可愛的小精靈。

2、特色評價

重視教師的評價,這種激勵性評價,會給學生一個努力的目標,讓學生在成功後再創成功,從失敗中走向成功。學生聽了這樣的評價,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教師巧妙地運用評價手段,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在評學生讀第一、二行詩“下雪啦!下雪啦”,我說:“讀得真高興,誰能比他讀得更高興。”說完,小手都舉起來了,大家都興致昂揚地讀了起來。這時全班的同學都陶醉在其讀書聲中,並繪聲繪色地跟讀起來。

三、遺憾處。

1、捕捉學情信息不夠敏捷,如學生說小魚也會冬眠時,我引導得不很到位。

2、課堂上自己的開放意識還不夠強,爲了讓學習環節完整,課堂上讓孩子們說還不是很充分。如生字教學落得不實。

上完這一課,我深有感觸:成功也好、遺憾也罷,這些都是我專業化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資源。

  部編版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6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篇富於童趣的課文,全文只有六句話,講的是一羣小畫家在雪地裏畫畫的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迸發出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爲此,我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識特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在導入時,我出示了幾片雪白的雪花,創設了下雪的情境,然後及時啓發學生:看到雪花你能想到什麼?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然後,我就及時引導,有一羣小動物也來到了雪地裏,他們還都是小畫家呢?都有誰呢?由於課前讓學生準備了頭飾,學生很自然地說出了答案,這樣也引起了學生的共鳴。

二、鼓勵質疑,自主學習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衝動。“在教學中我鼓勵、啓發、誘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學習、記憶生字。”你認爲哪些字難記,給大家提個醒好嗎?“,這個環節激發了學生主坳識字的願望。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求到喜歡的方式,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對探索識字方法奠定了基礎。

三、合作學習,解釋疑難

教學中對學生的認字情況,我組織學生以同桌爲單位進行互考,使同桌合作具有實效性,給學生創造主動參與的機會。學生在小組裏合作,有求知的好奇心,能自主學習,發揮了羣體的智慧。

四、課外延伸,拓展思維

認識了四位小畫家之後,我引出了“每一個小動物都是一位小畫家,你觀察過哪些小動物的腳印,他們都會畫什麼?“。同學們暢所欲言,通過看電視、生活中得到的經驗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這一步也引出了青蛙,讓學生明白青蛙是冬眠的動物,所以它沒有參加雪地裏的畫畫。並要求學生課下尋找材料還有哪些動物是冬眠的習性。使課堂教學得以延伸。

五、存在問題,有待改進

1、沒有進行很好的課堂調控,擴展練習用時較長,致使課堂說的多,讀的少,沒有達到預期的朗讀效果。

2、教師語言欠缺精練,有時好重複學生的回答。

以上是我上了這節課後的一些反思,可能有更多的我還沒有認識到。有待於我學習更多的新課標理念,有待於我進行更多的實踐和思索。

  部編版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7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年級上冊17課的一篇課文,這一課以韻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動物腳印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讀起來琅琅上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對於這一課的教學,我在導入新課中憑藉多媒體輔助手段,給學生展現了一組雪景圖,把生活帶進課堂,把學生引入瞭如詩如畫般的冬天世界裏。學生目不轉睛地看着圖片,聯想起上週四的下雪情景以及心情,自然地朗讀“下雪啦,下雪啦!”這一句時,似乎聽到了學生們發自內心的呼喊與渴望。

識字是低段語文課的一個重點,識字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去拼音讀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字音。如在指導學生識記“睡”時,左邊是目,右邊是垂,眼皮慢慢垂下來就睡着了。又如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啦,梅,蛙”使識字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這堂課始終貫穿着一個主線“開心”。初讀課文,識記生字,再讀課文時提出兩個要求:

⑴用“——”劃出雪地裏的小畫家。

⑵用“0”圈出小畫家們分別畫了些什麼。使課文思路清晰同時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這一堂課我共抓了三句話來開展教學。

a、“下雪啦,下雪啦!”

b、“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c、“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在教學第二句時,運用了“嘰嘰嘰,我是小雞,我的腳印像()”這種形式富有童趣,孩子們學得很開心。

當然,課無完課,在課堂中我發現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需要改正:

1、“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朗讀時體會這句的心情給孩子們的體會時間不夠充分,有些着急。

2、朗讀形式過於單一,朗讀時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如拍手讀,指名讀,全班讀。

3、在指導書寫時,沒有思考周全,以致書寫教學中沒有田字格,教學效果不理想。

通過這次教學展示活動,我得到了很多收穫,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後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部編版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8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以韻文的形式出現的,不但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小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的語言和興趣的培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愉快地理解新知識,獲得發展。基於上述認識,我在語文教改實踐中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參與。下面以我教學《雪地裏的小畫家》爲例,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課前遊戲鋪墊巧設伏筆。上課前我讓學生在白紙上畫出自己的手印,並引導觀察這手印像什麼。這一設計,一方面爲理解“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帶給思維借鑑,使這一教學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而且遊戲的形式,暢所欲言的氛圍又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用心性,奠定了整堂課的感情基調。一下子就把學生從課間玩耍的情境中吸引了過來。

二、電化激趣導入新課。大理學家朱熹認爲:“教人未見興趣,必不樂學”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我樂意,我喜歡”的心境下和老師一齊活動,能使整個課堂的教學受到良好的效果。上課一開始,我就播放雪天的景象,隨着錄像播放,我說:“下雪了,下雪了!大樹披着雪,房屋披着雪。雪天雪地,好一個白雪的世界!孩子們,厚厚的雪地在召喚着你,你最想做什麼呢?”這樣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激發學習的興趣,把學生帶進了大雪紛飛的雪地裏,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借學生興奮之時,我問孩子們:“你們想明白小動物們會在雪地裏做什麼嗎?”進而導入新課。

三、講授重點,巧用電教。孩子對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的認識,他們的熟悉來源於生活、電視、動畫片和書本等,但對這些動物們在雪地裏留下的腳印卻不怎樣清楚。同時,瞭解這幾個動物腳印的形狀也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在講授這段時,結合直觀形象的圖片讓孩子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你看到了什麼”“你讀懂了什麼”,讓孩子準確地理解了所謂“畫竹葉、楓葉、梅花、月牙”實際上但是是小動物們把自己的腳印踩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跡而已。準確地理解了這一點,從而也準確地理解了下一句“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這些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還體會了小畫家作畫時的高興自豪感,很簡單的讀出了文章的基調。在孩子深深地被小畫家們的作品感染的時候,我巧妙設問:“他們能輕簡單鬆的畫出這樣美麗的畫,這是誰的功勞呀?”之後我回頭來學第一句,不用多加指導孩子就讀出了“下雪啦,下雪啦!”的高興、欣喜、若狂之情。

最後,透過青蛙“他在洞裏睡着啦。”創設情境採訪睡覺的小青蛙,來了解動物“冬眠”是怎樣回事。讓學生找找冬眠的動物,並用他們來替下青蛙問一問,答一答。生活處處皆語文,帶領學生走進社會生活,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合理開發課外學習資源,這也是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於是,在課外延伸環節中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你還明白哪些動物會在雪地裏畫畫?他們的腳印又像什麼呢?”“你能仿照課文也來編首《雪地裏的小畫家》兒歌嗎?這些都是課內與課外學習的有機融合,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潛力,又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部編版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9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一體的兒童詩。讀起來朗朗上口,作者以生動活潑的兒童語言,講述了一羣小畫家在雪地上畫畫的故事。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雖然也利用課件、貼圖等輔助工具,將生活帶入了課堂,爲他們創設了情境,但由於我本身經驗不足,沒有好好地把握教材,對教學目標的認知還不夠清晰,備課的時候沒有作好充分的預設,最後導致本節課出現了一下幾點不足:

一、課堂上的朗讀指導不夠紮實。

在課堂將近尾聲的時候,我安排了一個齊讀課文的環節,可遺憾的是,我現學生的朗讀水平沒有絲毫地進步。回想整節課的朗讀指導過程,感覺最缺乏的就是指導學生有層次地提高。究其原因,我發現課堂上自己給學生自由練讀的時間不夠多,每次讀重點句時,我總是以指名讀、齊讀的方式進行,這種單一的方式不僅會使學生產生疲倦,而且也減少了學生與課文語言材料接觸的機會,更限制了他們朗讀個性的發揮。我想,如果我試着讓他們自由的練一練、讀一讀,或者同桌之間比一比,同時提醒要注意表情、語氣等,他們肯定會讀得更投入,而且與課文的距離也會隨之縮小,那麼,他們的朗讀水平也會隨之上升。

除此之外,我所採用教學策略也影響了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比如說,我採用了師生比賽讀的方式,但讓學生評價我的朗讀情況時,我卻僅僅滿足於他們所說的一個“好”字,就讓他們努力超過我了。現在仔細反思了一下,我覺得當時自己這樣的處理的不科學的,很多學生對與“該怎麼讀纔算好”這一問題還處於模糊狀態。試想,要是當時讓他們說說“我讀得好在哪裏”,那效果可就大不一樣了。因爲,學生說的過程,也是一個感悟文本的過程,也是一個掌握朗讀技巧的過程,可以肯定,等他們評價完畢之後,他們的腦海肯定有一個清晰的關於“讀得好”的標準,爾後,他們的朗讀也會很自然地朝這一方向前行了,那麼,朗讀水平的層次感也會隨之產生了。或者是,由我試着讀兩遍,一遍很平淡地讀,另一遍投入自己的感情,然後讓學生髮現這兩遍的不同,讓他們的比較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朗讀水平。此外,對於帶有“!”和“?”的句子,我應該交給他們讀的方法,讀帶有“!”的句子時,應該是很激動的,讀帶有“?”的句子時,要讀出問的語氣,最後一個字還要揚上去一點。在指導學生讀“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這句話時,可以讓學生邊誇邊讀,通過多說的形式來加深對文本的感悟,從而讓他們在讀得過程中顯得更加有滋有味。

另外,我覺得自己還沒有很好地根據學生的實際朗讀情況進行貼切的評價。其實,朗讀的指導也可以通過老師的評價進行,比如在學生讀完之後,先肯定他的某一個優點,然後針對他的朗讀情況,提出一些建議,如此一來,不僅他本人找到了讀好的方法,而且課堂上的其他學生也能明確讀好的標準,豈不是一舉兩得嗎?

二、在教學環節的設計把握上,還顯得不夠合理。

一節課只有短短的40分鐘,而我卻安排了識字和閱讀兩部分內容。將如此繁多的教學任務放在40分鐘之內完成,未免會顯得有點緊張,同時,也帶來了各個環節落實得不到位的問題,學生的學變成了“走馬觀花”的學,課堂變成了“走過場”的課堂,於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便成了一個很值得推敲的問題。這個問題讓我意識到了,第一課時的課應該是很紮實的,尤其是生字的教學,絕對不能像二年級那麼簡單,而是要一步步的落實“音、形、意”這三個要素,比如可以讓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讀來掌握字音,通過說說識記生字的方法來掌握字形,通過用上詞語寶寶說上一句話來掌握字意等,還可以通過遊戲等方式讓生字在課堂上不斷地再現,讓學生通過反覆見面來加深的生字的掌握程度。特別重要的是,應該安排寫字指導的環節,而且起碼要5分鐘。

三、主體和實效的問題。

課堂上,總感覺自己對學生不夠放心,總是扶着他們,而沒有大膽地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思考、探究。比如,在教學生字詞的時候,在小老師領讀之後,我又自己挑選出其中的後鼻音和翹舌音讓學生跟着我讀,其實這完全讓學生自己去找,他們完全有這樣的能力。再如,在“青蛙爲什麼沒參加”這一問題上,可以讓學生自己說出冬眠的知識,不必要自己解釋。教師的任務除了向學生傳輸知識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引導他們思考,啓發他們,在他們充分說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整理,只有這樣,才能讓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於學生長遠的發展。

在課堂的最後,我臨時增加了一個拓展的環節,讓學生說說雪地裏還會來哪些小畫家,它們又會畫些什麼。由於學生事先並沒有去查這方面的資料,所以效果並不是很理想。但如果換一種方式,先由老師出示一些已有的圖片資料,再讓學生說,也可以把自己想的內容代到課文裏去說一說,對課文進行改變,可能這樣的處理會更好些,而且也有利於學生思維的拓展,同時也讓課堂顯得更加有實效性。

除了以上三大點不足之外,我還有許多零碎的感觸。如,上課的時候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調動起自己每一個充滿激情的細胞,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讓學生真正地融入課堂。又如,在指導學生背誦的時候,也要有一定的層次,可以讓他們從部分到整體地背,再到有聲有色地背,層層遞進。也可以藉助根據課文改編而成的歌曲,讓它作爲一種輔助手段來幫助學生背誦。如,備課的時候不能光想着自己的教案,而要對學生可能會出現的情況進行儘可能多的預設,並想好相應的應對措施,否則,實際的課堂效果永遠也比不上我們原先所設想的。因爲,上課並不是演戲,它雖然有已經設定的環節,卻沒有一句句既定的臺詞,40分鐘內,有着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在考驗着我們的教學機智,所以,如果能做好成分的預設,我們將會更加自信地面對那些考驗。

  部編版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10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首富有童真童趣的兒歌。採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講述了四種動物腳印的形狀特徵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的語言和興趣的培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愉快地接受新知識,獲得發展。下面以我們一年級語文教師教學《雪地裏的小畫家》爲例,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課前猜謎作鋪墊。

上課前我們找了一個謎語讓學生猜一猜。這個謎語是“白色花,無人栽,一夜北風花盛開,千變萬化六個瓣,飄呀飄呀落下來”。學生很快就能講出是“雪花”。

二、利用課件激趣導入新課。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我樂意,我喜歡”的心境下和老師一起活動,能使整個課堂的教學受到良好的效果。上課一開始,我就播放雪天的景象,把學生帶入到了大雪紛飛的雪地裏,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隨着錄像播放,我說:“下雪了,下雪了!大樹披着銀裝,地上鋪着雪毯,好一個白雪的世界!同學們,當你看到一片雪白,你的心情怎麼樣?你最想做什麼呢?”這樣問題牢牢抓住了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激發學習的興趣,把學生帶進了大雪紛飛的雪地裏,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借學生興奮之時,我問孩子們:“你們想知道小動物們會在雪地裏做什麼嗎?”進而導入新課。

三、自由讀文,教學生字。

學生通過自由讀課文來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進而對學生進行生字教學。進行生字教學我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利用預習法進行識字。

預習是專爲學習新知識做準備的。爲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在上新課前,我要求學生預習生字。首先,我讓學生藉助拼音初讀課文,在初讀的過程中學生基本上讀準了字音;其次,我讓學生看田字格中有幾個生字,並要求他們從文中一個一個地找出來拼讀。這樣,通過預習,學生獲得了學習生字的主動權,也爲課堂上學習生字做好了心理準備。

2、教會學生同時運用眼、耳、口、腦記住字形。

在進行生字教學時我先在黑板上寫出了這課的全部生字,我教學生用眼、耳、口、腦方法去識記。眼,要注意看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字及筆順。耳,要善於發現老師指出的重點,如老師說“雪”字上面是“雨字頭”,“雨字頭”第三筆是橫鉤,不要寫成橫折或橫折鉤;“幾”和“用”的第二筆方向不一樣。簡單的字,如“畫”“葉”可以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分析字形;鼓勵學生用熟字來記。如“幾、用、筆”可與熟字“兒、同、毛”比較字形,加深記憶。教師還重點教學生讀準“參、睡”,因爲它們一個是平舌音一個是翹舌音。讓學生比較“成、晨”的讀音,它們一個是後鼻韻母一個是前鼻韻母。通過“蛙”“睡”認識兩個偏旁“蟲字旁”和“目字旁”。分析完字的拼音和字形後,我讓學生大聲讀出來並用腦子牢記字的讀音、字義、字形。

3、聯繫上下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

《雪地裏的小畫家》一文中有“畫”這個生字,我在教學中讓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畫竹葉……”的“畫”與“一幅畫”的“畫”的不同意思。學生通過反覆朗讀、體會,知道前者指“動作”,後者指“圖畫”。再讓學生說說誰會畫什麼?“畫”字還可以組成哪些詞?這樣教學,遵循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原則,學生理解到了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義是不同的。

四、利用多種遊戲複習鞏固生字。

1、利用課件中的“砸金蛋“遊戲來鞏固生字的讀音。我先找了一個上課認真聽課的學生到講臺上通過移動鼠標來鞏固學過的生字,其他學生坐在座位讀出來,當臺上的學生暫時忘記了這個字的讀音,臺下的學生就特別着急。這種方法特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利用“開火車“讀的方式鞏固生字的讀音。具體做法是看哪個組的同學更積極就讓哪個組”開火車“讀,全組人讀對的全班同學表揚他們,有一個同學不會讀的就由另一個同學幫助他讀。這種現象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

3、利用“連連看”的遊戲鞏固字形。具體做法是讓一個學生上臺把部首和熟字連成一個生字。這樣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接受。

4、利用“找朋友“的方法鞏固生字的組詞。具體做法是把每一張卡片發給坐得端正認真聽課的學生。拿到卡片的同學先看好自己的生字,當老師說“參”字的朋友在哪裏?拿到“參“字的同學馬上站起來說:“參”的朋友在這裏。這樣全班同學就一起讀生字的組詞。這樣方法對於鞏固學生對組詞的記憶很有好處。

五、利用田字格教學生寫字。

這節課我教學生寫了兩個字,一個是“幾”一個是“用”,我寫字之前我讓學生先觀察這兩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教師一邊範寫一邊講解,“用”的第一筆是長撇,最後一筆豎是寫在豎中線上。學生每人先在書本上描紅後再寫好。最後老師拿兩個同學的書到投影儀上講評,學生一起來評價他們的字。

六、教學後的感悟。

1、備課一定要用心,要多看一些書本,設計出讓學生喜歡的方法來上課。我一開始想爲孩子們準備頭飾,調動他們的模仿欲,給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最後因爲準備不充分作罷了。

2、低年級教學應該重視生字的教學。這節課我的識字教學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實現了“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3、課堂時間安排上還不夠合理,生字教學佔用的時間過多,致使閱讀教學沒有完成,朗讀有些地方指導的還不到位,學生的說話練習少,文章的內容沒有得到很好的拓展延伸,沒有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這都是在今後教學中應該注意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