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中心七年級課件

七年級上冊語文雖有嘉餚課件大綱

本文已影響 2.66W人 

一、 內容及其解析

七年級上冊語文雖有嘉餚課件

1、內容:《雖有嘉餚》這篇課文主要論述了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文章一開頭就運用了類比的手法,從“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的道理。接着講教與學的關係,一個人只有學習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後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別人之後才發現自己知識的淺陋,這樣纔會反過來不斷地鑽研、提高,最後得出教學相長的結論。

2、解析:這篇文章是關於學習態度及學習方法的篇目,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會 “教學相長”的道理,能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

二、 目標及其解析

1、 目標:

(1)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熟讀並背誦課文。

(2)準確翻譯文句,通過探究理解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3) 聯繫實際,談談對“教學相長”的理解。

2、 解析:

文言重點詞語的積累是爲學生以後閱讀文言文打下基礎,對本文中蘊含的道理的理解是爲學生以後學習提供端正的態度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三、 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1、可能遇到的困難:

學生對個別詞語、句子的理解有困難。

2、產生困難的原因:

七年級學生對文言文的積累還很少,理解文意存在很大困難。

3、解決困難的辦法:

注重對學生學習文言文方法的指導、朗讀的訓練。

四、 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電子白板、多媒體等。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時:

問題(一)導入

設計意圖: 提高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

師生活動:

1、“四書”、“五經”是國學之瑰寶,智慧之源泉。“四書”、“五經”分別指哪幾部典籍?(板書“四書”、“五經”的具體篇目)

2、導語。

“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幀《禮記》譽千秋。”或許同學們對《禮記》不甚瞭解,但《禮記》中的名言卻常常在我們的耳畔迴響:“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告訴我們要勤於鑽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啓迪我們要做好規劃,有的放矢;“苟利國家,不求富貴”教育我們要有爲國爲民的情懷……由此可見,《禮記》影響之深廣。

今天,就讓我們親近《禮記》,領悟爲學之道。(板書課題)

問題(二)聽錄音,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

設計意圖:在聽準讀音、節奏的基礎上熟讀課文,達到當堂背誦的目的;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疏通文意,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

師生活動:

1、瞭解《禮記》相關知識 (多媒體展示)

《禮記》,又叫《小戴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相傳爲西漢戴聖編撰。全書用記敘文形式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生動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嚴謹;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運用心理描寫和刻畫;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闢而深刻。

《學記》是《禮記》中的名篇,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較有價值的教育論著。主要講述教育制度、教學內容和方法,闡述了教學相長、循序漸進、長善救失等教學經驗。

2、聽讀課文

(1)聽錄音,讀準下列字音 (多媒體展示)

嘉 餚( ) 自強( ) 兌命 ( )

學學半( ) 相長( )

(2)聽錄音,聽準朗讀節奏 (多媒體展示)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 《兌命》曰:“學/學半。” 其/此之謂乎?

(3)多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節奏,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3、疏通文意

(1)自行翻譯:請同學們結合課文下的註釋,自己嘗試着翻譯課文,圈點出不理解的字句。

(2)小組討論:將自己不理解的字句與小組成員合作探究,解決字詞問題。組內不能理解的字句勾畫出來。

(3)教師講解:學習小組討論之後還解決不了的字詞,教師講解。

4、積累重點字詞 (多媒體展示重點字詞,學生回答意思)

(1)、通假字

《兌命》曰 兌,通( ):

(2)、古今異義詞

①、雖有至道 雖:古義( ) 今義( )

②、不能知其旨也 旨:古義( ) 今義( )

③、教然後知困 困:古義( ) 今義( )

④、教學相長也 長:古義( ) 今義( )

(3)、詞類活用

①、不知其旨也 旨:( )活用爲( ):

②、不知其善也 善:( )活用爲( ):

(4)、一詞多義

① 學 學學半 ( ) ② 其 其此之謂乎 ( )

學學半 ( ) 不知其旨也 ( )

(5)、文言句式

倒裝句 其此之謂乎?(賓語前置)

第二課時:

問題(一) 小組合作探究,理解文意 。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內容及主旨 。

師生活動:小組合作探究下列問題,理解文意:(多媒體展示)

1、閱讀“雖有嘉餚……不知其善也”:找出與“嘉餚”“弗食”“旨”相對應的詞語。文章以“弗食”“嘉餚”開篇,有什麼用意?

明確:嘉餚--至道;弗食--弗學;旨--善。以“嘉餚”喻“至道”,以“弗食”“嘉餚”來論述“弗學”“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以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動地引出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有力地論證觀點。

2、閱讀“是故學然後知不足……然後能自強也”:分別找出與學、教相承接的詞語。這一層與上下文有什麼聯繫?

明確:學--知不足--自反,教--知困--自強;“學然後知不足”承接上文“弗學,不知其善也”進一步展開議論,並引出下文“教學相長”的觀點。

3、閱讀“故曰……其此之謂乎”: “教學相長”的結論在前面已經道明,課文最後《兌命》的一段話是否多餘?

明確:不多餘,“學學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學習的一半”,這是對觀點的補充說明。《兌命》的話進一步論證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4、文章開頭寫“雖有嘉餚”有何作用?

明確:從“佳餚”寫起,是爲了由“佳餚”、“至道”引出下文對教與學關係的論述,有“佳餚”、“至道”作類比,教與學的'關係就淺顯易懂了,這種說理的方法叫做“類比推理”。

5、文章如果壓縮成一句話,你會保留哪句?爲什麼?

明確:文章應用“類比手法”引出要闡述的觀點,講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即教人和學習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告訴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問題(二) 拓展延伸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延伸 ,鞏固所學知識 ,加強對文意的理解。

師生活動:(多媒體展示)

1、結合自身的學習經驗,請談談“教學相長”的道理給了你怎樣的啓示?

參考:(1)、學是第一位的,不學,則無法獲得知識,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完善自己的機會。

(2)、“教學相長”還意味着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有時候,可以採用教的方式學習。比如嘗試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同桌聽,看看他的反應。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確實理解透徹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這時就可以“知困”而“自強”。

2、《禮記學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以)教學爲先。《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

【註釋】君:這裏的意思是統治。念終始:始終想着。

【譯文】 玉石不經過琢磨,就不能用來做器物。人不通過學習,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治理民衆,都把教育當作首要的事情。《尚書.說命》中說:“自始自終想着學習。”大概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吧。

問題(三) 歸納主旨

設計意圖:歸納文章主旨。

師生活動:(多媒體展示)

文章主旨:

文章應用“類比手法”引出要闡述的觀點,講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即教人和學習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告訴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六、 目標檢測(多媒體展示)

(一)、基礎鞏固

1、翻譯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雖有佳餚 ( )( )

(2)、不知其旨也 ( )

(3)、雖有至道 ( )

(4)、是故學然後知不足 ( )

(5)、教然後知困 ( )

(6)、然後能自反也( )

(7)、然後能自強也 ( )

(8)、教學相長也( )

(9)、學學半( )

2、翻譯下列句子

(1)、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3)、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4)、故曰:教學相長也。

(5)、《兌命》曰:“學學半。”

(二)、能力提升

1、本文的中心句是?

2、請寫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詩句。

3、讀了這篇短文,結合你的學習實際,談一點你的學習體會。

七、課堂小結

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說理短文,本文在論述時先以“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繼而引出“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進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後歸結到“ 教學相長”這個結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