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雖有嘉餚》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1.79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雖有嘉餚》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雖有嘉餚》說課稿

  《雖有嘉餚》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我們使用的這套語文教材,注重聯繫生活,紮實、靈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材在編排上體現了多樣性和階段性,初一年級着重培養一般的閱讀能力。《雖有嘉餚》是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選排的課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後在反覆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學記》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於教育教學活動的論著,其中所講的很多原則與方法對於今天的人還有很多借鑑的價值。課文節選部分主要論述了“教”與“學”的關係,闡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啓發我們有益的學習方法。

2、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依據新課標要求、教材特點,教學本課擬用一課時,教學目標爲: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準確地翻譯全文,並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3)背誦,理解文章的內容。

這是根據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確定的。

能力目標:準確翻譯文句,理解文中所蘊含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這是根據單元教學要求以及本課在整個初中語文知識能力體系中的作用而確立的。

情感態度與與價值觀目標:聯繫實際,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自己的學習。

這是根據課標要求體現以人爲本,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

另外,根據七年級文言文的教學特點與學習重點,我把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熟讀並背誦課文作爲本節課教學重點;把準確翻譯文句,理解文中所蘊含的道理作爲本課難點。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本課所面對的是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生活經歷和一定的閱讀能力。他們可以通過自己閱讀文章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讓他們從生活經歷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別是藉助語文學習的經驗去觀照自己的實際生活,還有很大的困難。但七年級的學生有強烈的表達個人觀點的願望。另外,七年級的學生正處青春期,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獨特體驗和看法,並且有表達個人觀點的願望。所以,本節課我會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適當的'點拔以及引導。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

1、情境教學法:教師通過語言及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另外,我在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宗旨,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參與性爲前提,以個人或小組合作活動爲基本方式,中間採用朗讀領悟、合作討論、拓展運用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在質疑中學會創新,在比較閱讀中訓練思維,在老師引導下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探究,使學生真正成爲語文學習的主人。

2、說教學手段

根據教學目標與學生特點,教具應具直觀、形象、生動、省時的特點,我在教學中選用了製作簡單的幻燈片。幻燈片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創設了情境,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教學效率。

學法

1、"朗讀"法貫穿讀、說、析、品、評,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特別是感情豐富與含意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語言訓練和技能訓練中體會文章的內容、神韻、風格。

2、品析語言法:本文構思巧妙,感情濃郁,因此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品析語言,使學生學會品析散文語言。

3、小組討論法:“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生靈光。”採用小組討論,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思維在交流中碰撞,真理在交流中突現,既發展言語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課前預習、"不動筆墨不讀書"、圈點勾畫、多摘抄積累、熟讀成誦等讀書習慣,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基。

第三遍小組內互讀互評,看誰讀得最清楚、流利。通過討論比較優劣找差距,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完成教學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其間教師要進行學法指導:

(1)、讀準每一個字音;

(2)、注意正確斷句;

(3)、儘量讀出感情。

採用花樣繁多,不同形式的朗讀,每一次的讀達到不同的目的使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語感,豐富文化底蘊)

第三環節、細讀課文,疏通文意。

文言文應以誦讀爲教學突破口,在這一過程中,我將作爲教學的促進者、參與者,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討論,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並相機點撥、引導,以完成教學目標2:準確地翻譯全文,並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教師先進行學法指導:

(1)、字詞句一一落實,儘量做到對譯;

(2)、儘量翻譯出原文的語言風格。

首先學生自讀,結合書下注釋、查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將課文逐句翻譯一遍。用筆圈點出不能準確把握的地方。然後組內交流自學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若仍不懂,則舉手問老師,全班同學一同解決。老師用多媒體出示本課重點字詞及句子。最後由學生翻譯課文。

第四環節、研讀課文,探究主旨

新課標指出“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我設計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分兩個問題進行討論。

1、你覺得這篇短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

教學相長。人學習之後就會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處,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後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這樣纔會自我勉勵,不斷提高。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2、文章開頭寫“雖有嘉餚”有何作用?

從“佳餚”寫起,是爲了由“佳餚”、“至道”

引出下文對教與學關係的論述,有“佳餚”、“至道”作類比,教與學的關係就淺顯易懂了,這種說理的方法叫做“類比推理”。

3、從學習的角度,“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啓示?試結合學習經驗,談談你的看法

4、參考:

1、學是第一位的,不學,則無法獲得知識,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完善自己的機會。

2、“教學相長”還意味着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有時候,可以採用教的方式學習。比如嘗試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同桌聽,看看他的反應。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確實理解透徹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這時就可以“知困”而“自強”。

第五環節:反思總結,拓展延伸

在這一環節,引導學生自我反思、總結學法。教是爲了不教,學會是爲了會學。學生正感受到“收穫”的滿足感時,我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把“收穫”變爲創造。

首先,師生一起梳理文章脈絡,以填空題的形式概括文章主旨;

然後,總結本文的語言特點,

1、多使用對偶句,讀來朗朗上口,節奏感強。

2、有較強的邏輯性。先是以類比強調學習,要實踐,接下來指出“學”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進一步討論其效(自反和自強),最後得出結論。文氣貫通,層層遞進。

最後,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雖有嘉餚》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雖有嘉餚》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文言文的教學重點是: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後在反覆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2、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並能準確地翻譯、背誦全文,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蘊含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3)聯繫實際,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自己的學習。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熟讀並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準確翻譯文句,理解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二、說學情

七年級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生活經歷和一定的閱讀能力,可以通過自己閱讀文章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讓他們從生活經歷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別是藉助語文學習的經驗去比照自己的實際生活,還有一定的困難。但七年級的學生有強烈的表達個人觀點的願望,所以應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適當的點拔以及引導。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

1、目標教學法:針對“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目標教學法是課堂中必不可少且行之有效地教學方法之一。

2、情境教學法:通過語言及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調發展。

3、合作探究法: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宗旨,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參與性爲前提,以個人或小組合作活動爲基本方式。

學法:

1、朗讀法:朗讀將貫穿整個課堂,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特別是感情豐富與含意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引起共鳴。

2、品析法:本文構思巧妙,感情濃郁,可進一步引導學生品析語言,使學生在深入學習的基礎上品析文章的內涵。

3、討論法:採用小組討論,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思維在交流中碰撞,真理在交流中突現,既發展言語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將從以下六個環節展開教學:巧引入、知作品、齊誦讀、釋文意、析文章、妙拓展1、巧引入

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各種美食圖片,問學生的第一反應(想吃),再問如果不吃能知道它的味道嗎?(不知道),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雖有嘉餚》,去品一品這節課要讓我們嚐到哪道美味呢?(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知作品

學生彙報課前預習蒐集到的有關《禮記》、《學記》的資料。

(這一環節能讓學生積累相關的文學文化常識,爲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操作,培養了學生基本的自學能力以及蒐集資料的能力。)

3、齊誦讀

(1)範讀:(聽朗讀錄音)

(2)通讀:要求讀準音,讀順暢(自由讀、齊讀)

(3)誦讀:要求讀出重音,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個人讀、師生評價)

(通過各種方式去讀,既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對課文有了整體認知)

4、釋文意

生對照註釋試譯文章

出示重點字詞助理解

指名試譯並恰當點撥

同組互譯且參看譯文

(這一環節能教給學生翻譯文言文的方法,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5、析文章

主要問題:本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道理?作者是怎樣一步一步說明白這個道理的?(合作探究)(這是本節課教學的一個難點,同時本課要讓學生初步瞭解論證思路及類比方法的使用,但又不易過難,所以提問題的時候沒有“論證思路”這樣的字眼出現在題目中,而是用了更容易理解的句子代替它。考慮到難度較大,所以這個環節安排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

(爲了鞏固加深對“類比”的認識,及時做一道練習題:)

仿寫句子“雖有??弗??不知??”

參考句子:雖有異香,弗聞,不知其妙也;雖有萬卷書,弗讀,不懂其道也。

習;當“教”遇到理解不了的時候,我們要學會“自強”,“自強”的意思是自我勉勵,勉勵之後還是回到學習中去。所以對於“教”與“學”的關係,我們可以整理爲:學習讓我們懂得更多,學後我們就可以教;當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要返回來再次學習;教的過程中我們也會收穫很多,這實際上也是學的過程;當教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勉勵自己,重新回到學習中來。)

最後教師明確:課文講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先是以類比強調要學習,要實踐,接下來指出“學”與“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進一步討論其效果(自反和自強),最後得出結論,文氣貫通,層層遞進。

6、妙拓展

從學習的角度,“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什麼樣的啓示?試結合學習經驗,談談你的看法。

(這一環節理論聯繫實際,讓學生學以致用,能把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真正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去。)最後教師總結:在知識的盛宴中何止“教學相長”這一道美味!我們會在以後的學習中品嚐到更多的“人間美味”,以它營養我們求知若渴的頭腦,讓它充實我們豐富多彩的生活,用它描繪我們燦爛無比的人生!

五、說板書設計

雖有嘉餚

《禮記》

類比引入

逐層論證教學相長

引用作結

本節課的板書是本着簡練、直觀、大方的原則來設計的,體現了本文學習主要內容及道理,使學生一目瞭然,明白易懂。

六、結束語

以上是我在教學時的主要過程,“注重興趣與感悟、注重朗讀與積累、注重個性與反思”,是本節課設計的出發點;是我對新課標的理解,是我“生命課堂”教學理念的實踐!或許,由於學生的閱歷,他們還無法在學習與生活中靈活地運用文中的道理,但是,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樣一堂課,把“教學相長”的道理深刻地印在學生的心靈中,在學生靈魂與思想的原野裏播下一顆種子,在他們以後的人生道路中,隨着閱歷的增加,對這篇文章,對“教學相長”的理解會越來越深,而讓學生學會感悟,學會閱讀,學會積累,學會表達,是我這堂課的追求,也是我平時教學過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學生能在輕鬆、愉快地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並從中有所收穫,這纔是高效課堂追求的最終目標。

一篇好的文章會影響人的一生,同樣一堂好課也會在學生的心中久久回落,我們的課堂應該幫助學生架起通往那些閃爍着人類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橋樑,和學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與那些偉大的靈魂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幫他們刻下永不磨滅的印記。這是我這堂課的追求,也是我平時教學過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