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必備(6篇)

本文已影響 2.86W人 

作爲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案必備(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表演,讓幼兒掌握急救電話的用法。

2、在電話的學習中掌握1、2、9和0這4個數字的英語讀法。

3、讓幼兒養成與同伴之間樂於合作,喜歡錶演。

4、引發幼兒學習打電話的興趣。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在活動中掌握常用急救電話的用法,110報警電話,119火警電話,120急救電話.

幼兒在表演中的語言表達。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110、119、120電話的不同用法。

2、物質準備:電話,電話號碼的圖片,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一、熱身運動

導入,師:孩子們讓我們去欣賞一首新歌吧。(英語數字歌視頻)

隨着音樂老師和孩子們進入今天的活動。

二、自主探索

1、 讓孩子們回味剛纔的視頻,讓他們有想學英語數字的激動。

2、有意識的教給孩子們4個數字

One—1 two—2 nine—9 zero—0 (?u)

用可愛的卡通圖片展示這4個數字,讓孩子們大聲的讀一讀。

3、師生共同學習幷練習英語讀法(110,119,120)

4、做遊戲

讓孩子們拿着英語數字卡片,大家讀到哪個數字相應的孩子就舉起手裏的卡片,看看誰最厲害!

三、創意活動

1、老師展示出電話,孩子們都認識。告訴他們除了給家長打電話以外,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幾個常用的電話號碼應學習。我們應該在什麼時候用相應的電話號碼呢?先在我們就學習這幾個電話號碼的用法。

2、通過情景創設,激發幼兒學習電話號碼的使用。

情景一,一位老奶奶的手提包被壞人給搶走了,你應該給誰打電話呢?電話號碼是多少呢?(警察叔叔 110)

情景二,一個餐館突然起火了,你又應該給誰打電話呢?電話號碼是多少呢?(消防叔叔 119)

情景三,一位老爺爺暈倒在了那路上,你應該給誰打電話呢?電話號碼是多少呢?(醫生叔叔 120)

不過老師要強調的是,孩子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在保證了自己的安全情況下才能幫助別人,撥打相應的.電話號碼。

四、分享交流

1、觀看視頻,視頻中的小朋友的做法正確嗎?

2、讓孩子們在一起討論,正確與不正確的原因。

五、放鬆活動

再次播放英語數字歌視頻,讓孩子們在音樂中放鬆。

讓孩子們再讀讀電話號碼。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努力創設情景,並運用課件幫助幼兒學習電話號碼的應用。在音樂和遊戲中學習簡單的4個數字的英語讀法,不過孩子們掌握的不是很好,在讀的上面還要多練習纔好。不過在情景中學習電話號碼的應用,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而且會應用了。知道不同的電話號碼應該在什麼時候用,在學習中讓孩子們還培養了樂於幫助別人的好習慣,不過就怕孩子們不注意自身的安全,所以在分享視頻中出現了幾個有錯誤的做法,這個是很重要的。激發了幼兒主動學習思考,自主創新,從而獲得了新經驗的提升。

小百科:歷史上對電話的改進和發明包括:碳粉話筒,人工交換板,撥號盤,自動電話交換機,程控電話交換機,雙音多頻撥號,語音數字採樣等。近年來的新技術包括,ISDN,DSL,網絡電話,模擬移動電話和數字移動電話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在回憶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對鐘面的觀察與操作了解秒針、分針、時針的運行關係。

2、認識整點、半點及的讀法及記錄方法。

3、在活動中誘發幼兒形成遵守時間與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5、瞭解多與少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教具:有關各種時鐘的幻燈片;時鐘一面,可活動鐘面一隻;表示7、8、9、10點鐘的鐘面各一隻,時間記錄卡各一張。

2、學具:幼兒觀察記錄表每人一份,活動鐘面每人一份;實物時鐘4只。

活動過程:

一、調動已有經驗,回憶相關知識。

1、前段時間我們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做了有關時鐘的調查,知道時鐘有好多好多種。現在請你看看老師從網上下載的鐘,看看你認識它嗎?

2、依次出示幻燈片,幼兒講名稱。

3、剛纔我們所見到的只是時鐘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還有其他的種類,我們以後再來探討。

4、上次我們已經認識過鐘面,來告訴大家,最長的針叫(秒針),有點長的針叫(分針),最短的針叫時針。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數字(12),最上面的'是數字12,然後依次是1、2……11。請你好好回憶一下,時鐘裏的指針是朝哪一個方向走的?(1……12)對了,這樣的方向就叫順時針方向。

二、交流調查表,說說自己在什麼時間,正在幹什麼?

1、小朋友們說的真好,那你知道我們人爲什麼要使用鍾嗎?

2、鍾與我們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前幾天我們小朋友已經做過了一個調查,將自己活動的時間記錄了下來,現在請你拿出自己的調查表,說說你在什麼時間在幹什麼?你只要說出長針在幾,短針在幾的時候,你在幹什麼?好我們先自己說。

3、誰願意上來說給大家聽。(請3—4個小朋友上來說)。

4、說的真好,鐘面上的指針在不停的發生着變化,它們在運行中有什麼關係呢?

5、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幾個時鐘,請你看看裏面有幾根指針,(兩根)你猜猜看是哪兩根針呢?(分針與時針),那秒針在哪兒呢?聽(滴答)聲就是秒針在跑。那他們兩在運行時有什麼關係呢?下面請我們小朋友們去玩一玩,看看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祕密?注意,撥指針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順時針方向撥。

6、說說看,你們都發現了什麼?說的真好,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這就表示一個小時。

7、那麼長針、短針指着的數字又是表示幾點鐘呢?別急,老師來向你們介紹。

三、認識整點、半點以及它們的記錄方法。

1、好,先請你們聽一個好聽的故事。

2、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小明秋遊》,邊講邊出示相關時間的鐘面。

3、講述後提問:

1)、小明去秋遊了嗎?爲什麼沒去成?

2)、他該幾點鐘起牀,他是幾點鐘起牀的?

3)、小明到幼兒園是幾點鐘了?

4)、他爲什麼會遲到,他是幾點鐘睡覺的?

活動反思:

幼兒對整點的認識很明確,但是對半點,時針的位置無法正確撥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不同食物有不同的營養,,人的身體需要多種營養。

2、初步學會合理搭配各種飯菜,養成不挑食的習慣。

活動準備:

學習包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對配餐的興趣。教師以經理的身份介紹自助餐廳。介紹自助餐廳中的各種食物,餐廳及使用方法。

2、幼兒自選食物配餐。幼兒自選食物搭配一餐的飯菜。

3、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配餐,共同討論合理配餐的方法。

提出問題:誰配的飯菜最有營養?爲什麼?

4、幼兒調整配餐。請幼兒觀察自己的配餐少了什麼,多了什麼。幼兒再次自選食物進行配餐。幼兒觀察同伴搭配的飯菜。完成學習包的內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構思

從本班實際出發,結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始終遵循以幼兒發展爲本的教育思想,主題活動“我的家”題材貼近幼兒生活,並以幼兒原有的生活經驗爲基礎,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具有一定的現實教育價值。在主題活動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試圖通過豐富多元化的活動,實現對幼兒多元潛能的培養,並促進其全面發展。

二、活動過程

(一) 主題網絡圖的建構

在主題活動中,網絡圖的建構是在預設計劃的基礎上根據孩子的興趣需要做適當的調整,並逐漸完善的。其特點有:

1、 網絡圖體現一個動態的過程2、 網絡圖只是預設計劃,但不確定具體做法

即從一級主題到二級主題,以及從二級主題派生出來的各個分支,它只給教師提供了一種依據或提示,具體怎樣組織活動,在於教師在活動中對於幼兒興趣點的捕捉及把握,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心中要有目標,要時刻考慮活動如何與主題教育相整合,怎樣才能更好地爲實現其目標服務。具體設計體現在教師的日計劃當中。

(二)生成與預成活動

在主題活動“我的家”的組織實施中,我們通過關注生活、關注孩子們的興趣,靈活調整預定計劃,並在預設活動的基礎上生成了新的活動如“超市購物”和“集貿市場”等。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到了,按照慣例,每個人的家裏或多或少都會購買一些節日禮品或生活用品,所以班裏的孩子會時不時的提起“我去超市買東西了”“我和媽媽也去了”。所以我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生成了“超市購物”的活動,其過程如下:

1、參觀超市

參觀前組織幼兒談話:“你去超市準備做什麼?”。其目的在於:瞭解幼兒對超市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讓幼兒帶着問題去參觀。

小朋友參觀超市

2、超市問題網絡圖的建構

彙總幼兒參觀超市前的討論內容和參觀後的討論內容,列舉出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師幼共同創設“大樹型超市問題網絡圖”(附照片),問題網絡圖有以下兩個特點:其一:直觀形象、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其二:孩子們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體現了他們的一些想法。

3、認識標籤及人民幣

第一:認識人民幣的面額第二:知道標籤上的數字與人民幣面額的對應關係。第三:會進行簡單的價格運算,能比較合理的支配錢。

4、超市購物

從超市參觀回來,幼兒興趣點很高,當時,按照一般的思路,我們也許會把活動室設計成一個“超市”,讓幼兒玩超市購物的角色遊戲,但是,當我們做出了正確的價值判斷之後,還是決定讓幼兒走出去,讓他們到超市去真正購物,這比玩角色遊戲更有教育價值。

(1)購物準備

家園配合:幼兒人手準備5.0-10.0元人民幣購物要求:每人只選2-3種物品、錢物自己保管。

(2)購物實況

參加35名幼兒,最多消費額爲17.30元,最少消費額爲0.30元,沒有一人出現遺失錢物的現象。

(三)、與幼兒互動的環境

在主題活動中,我們嘗試實踐“環境教育課程理念”,讓幼兒做環境的小主人,如區域標牌的設計、各種蔬菜水果等實物的收集,甚至每一張圖片的佈置,都是孩子們親手所爲,這種能讓幼兒直接感知和體驗,並與之互動的環境是調動幼兒積極性、創造性的`重要手段。

在主題活動中,我們嘗試實踐“環境教育課程理念”,讓幼兒做環境的小主人,如區域標牌的設計、各種蔬菜水果等實物的收集,甚至每一張圖片的佈置,都是孩子們親手所爲,這種能讓幼兒直接感知和體驗,並與之互動的環境是調動幼兒積極性、創造性的重要手段。

1、制定主題牆飾及活動區創設記錄表

其內容體現三個方面:

第一:結合主題有目標、有意識地創設第二:根據活動進展情況做適當地調整。第三:活動組織後有關環境創設方面的幾點經驗和啓示。

2、由環境生成活動,以“集貿市場”爲例說明環境的教育作用

參觀完集貿市場以後,孩子們提出了許多新的想法:“把蔬菜水果放到班裏”“找一架電子秤”“玩購物遊戲”,結合幼兒興趣點,在師幼共同的討論協商下,我們把活動室設置成了水果區、蔬菜區和乾果區。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自由觀察及探索的環境,我們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1)給幼兒提供一個開放性的環境。孩子們在實物區可以自由的摸摸、看看、稱稱。(2)環境體現相關性、室內環境和主題活動緊密結合,並起到傳達教育信息的作用。(3)環境體現問題意識,能夠激發幼兒不斷探索。例:觀察蔬菜水果的每日變化 “土豆爲什麼變綠”、“韭菜爲什麼很難聞”、 “青菜爲什麼變黃”,從幼兒不斷的觀察與探索中,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學習及主動思考的積極性,而這種可以啓發幼兒不斷思考與探索的環境,才能使幼兒各方面的潛能得以較好的發揮。

(四)活動區指導與創設

1、結合主題生成新的活動區

以超市購物的活動爲切入點,根據孩子們的興趣,活動自然延伸到了“我愛吃的食物”方面。因此,我們帶動幼兒參觀考察了清華社區中心的集貿市場,爲了讓孩子們對食物的認識和感知更加全面,從促進幼兒發展方面考慮,我們又創設了“娃娃廚房”,希望通過孩子們自己動手實踐來製做一些簡單而常見的食物。如:煮玉米、蒸白薯、水果拼盤、蛋花湯等。

2、活動區活動和教育活動和諧整合

活動一:煮玉米活動二:水果拼盤活動三:蛋花湯

3、活動區評價記錄

活動區結束後,以小組與集體

交互評價的方式進行活動區活動評價,教師做評價記錄。(包括幼兒活動情況及活動後的收穫與感受)。

啓發幼兒根據自己的所想所感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來表達活動過程及結果。(如,畫蛋花湯製作過程圖)

4、建立活動區小檔案

在活動的組織實施中,我們學習借簽了瑞吉歐的檔案記錄思想,建立了建築區活動情況小檔案。對該區幼兒自建組以來的活動情況進行了跟蹤觀察和記錄,包括照片及文字資料,其作用在於:

(1)有助於教師及時準確的掌握幼兒的“最近發展區”。(2)從中總結出一些有關促進幼兒相互交往與合作的有效途徑及方法。(3)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了幼兒的小組意識。

5.實現教育內容整合、多元潛能的培養滲透在多元化的區域活動中

在網絡式主題活動中,我們嘗試用多種教育內容與手段來實現其和諧整合,試圖讓每個幼兒在教師的關注下得到發展。

(1)語言區幼兒創編有關蔬菜水果的兒歌。(2)美工區幼兒利用各種操作材料進行水果和食物的製作。(3)科學發現區做“蔬菜吸水的實驗”。(4)幼兒在水果、蔬菜區玩購物的角色遊戲。

(五)實現家園共育

在主題活動中,一方面我們不斷加強家園的雙方溝通與交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區資源,並且把家、園和社區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爲促進幼兒發展服務。具體做法如下:

1、首先讓家長了解本園的課程理念,瞭解班裏進行的主題活動

(1)召開家長會。(2)組織家長開放日活動。

2、共同關注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

教師與家長交流時,增加了“幼兒參與活動情況”的介紹。例:介紹孩子在活動區玩了什麼、做了什麼、發現及解決了什麼問題,對什麼事情或什麼活動感興趣等。

3、幫助家長轉變傳統觀念(只注重幼兒學習結果而忽視其過程)

4、班級環境向家長開放

(1)鼓勵幼兒請家長欣賞自己參與創設的班級環境。(2)請家長參與環境的設計與資料的收集。(3)關注家長對活動的反饋。

附:家長來稿

摘自《雛鷹振翅欲試飛》—有感大六班幼兒活動 20xx年/11月 王天卉媽媽記得那天去接孩子時,看到他們從自己的櫃子裏拿出採購的物品呈現給家人時,個個臉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接過孩子按照我的要求買來的兩袋牛奶和找回的零錢,我也欣慰的笑了,感覺孩子又長大了許多。在這些活動中,受益最大的無疑是孩子們,因爲他們獲得了按照自身心理特點去感知世界的機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有策略、有規劃地解決問題,能充分利用材料,探索不直接用手運乒乓球的多種方法。

2.引導幼兒初步嘗試小組統計記錄法。

3.培養幼兒良好的科學素養,激發探究興趣。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準備:

乒乓球、記錄卡、紙杯、鉛絲、繩子、小剪刀、筆、吸管、泥工、牙膏盒、勺子、乒乓板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實驗設想。

1.提出問題:怎樣在不移動盤子又不用手直接碰到乒乓球的情況下,把球從這個盤子運到另一個盤子裏呢?

2.請幼兒將實驗設想記錄在“我的辦法”一欄,然後與同伴相互交流。

二、充分利用材料,動手實驗操作。

1.幼兒實驗並記錄:

“活動室裏有許多材料,你們可以先根據剛纔想的辦法去找一找,試一試,把結果記錄在‘實驗結果’這一欄。其它的材料你也可以試一試,同樣把它記錄下來。”

教師適時指導幼兒實驗,並提醒幼兒注意:手不能碰到球。

2.交流實驗情況。

①幼兒講一講:“你用了哪些方法?你是怎麼做的?結果怎麼樣?”

②教師記錄幼兒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請其

12後1頁它幼兒幫助解決。

③引導幼兒發現:

兩個材料協作可以運球;

改變材料形狀可以運球。

三、初步嘗試小組統計記錄法。

怎樣讓大家一看就知道你們一組一共用了哪些方法呢?啓發幼兒嘗試小組統計記錄。提出小組統計要求:①統計要全面清楚;②相同的方法只要記一次。

四、遊戲:“運球比賽”

1.引導每組幼兒在統計的基礎上選擇一種既快又方便的運球方法。

2.每組推選1名選手運用選擇的方法進行運球比賽。

活動反思:

大家都知道,課程改革後的科學教育已不再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幼兒情感、態度和探索,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綱要》的科學教育目標也強調要讓幼兒“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不用手也行》這節課就是讓幼兒想辦法解決在周圍實際生活中發現的問題。一開始就創設問題情境:怎樣不直接用手碰到球,把球從一個地點到運到另一個地點。整個過程沒有蘊藏深奧的科學道理,而是讓幼兒在問題中通過實驗設想、實驗驗證、記錄結果等環節積極尋求答案,利用身邊的事物和材料作爲科學探究的對象,充分激發起他們的探索慾望,使幼兒獲得真正內化的知識和經驗,從而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活動中,孩子們使用的材料都是他們身邊較常見的日用品或學習用品,沒有任何華麗的裝飾,但卻暗含着有價值的教育內容。稍加觀察,你就可以發現孩子的材料是有層次的,有些材料操作起來比較簡單,能直接運球,像杯子、夾子等,能讓每一個孩子體驗實驗的成功。另外我們也提供了一些需要孩子動腦思考才能實驗成功的材料,像繩子、鉛絲等,這樣就滿足了不同層次孩子的發展需求。

在材料方面我還有一點感觸比較深的是:我們應該充分相信孩子,他們往往比我們更善於發現,像有的孩子想到把鞋子脫下舀;還有的孩子用嘴巴吸。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我們的“做中學”主要是培養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那麼我們就應該鼓勵他們去大膽嘗試,主動探索,孩子們想到了脫鞋、用嘴吸,雖然從衛生的角度講並不符合要求,但這都是他們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他們情不自禁的表現。

孩子會從自己的身上尋找遊戲材料,我們老師也要善於從環境中尋找教育資源。“做中學”非常注重孩子對自己實驗過程的表述。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會讓每個孩子向大家表述自己的實驗結果。今天,各位老師的到來就是我們非常難得的寶貴的教育資源。因此,我讓小朋友向客人老師講述自己的實驗結果,在這樣的師生互動中,不僅發展了孩子的語言能力,還發展了他們大膽交往的能力。

除了講述,記錄也是孩子表達實驗過程的一個重要方式,它能培養孩子尊重科學事實,系統地獲得科學知識和經驗,讓他們自己找出規律,得出結論。小組統計是新授,我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提出了相應要求,記錄要既全面又清楚,從小朋友的操作情況來看,孩子們基本上合作的還不錯,初步掌握了統計的方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突現經驗性,強調幼兒更適宜於通過運用多種感官,以直接體驗和自主操作爲主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

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能簡單複述故事《大熊山》內容,並進行角色表演。

教學重點、難點

使 幼兒形成良好的傾聽態度、習慣和技能

活動準備

故事 圖片 音樂

活動過程

(一)幼兒經驗與故事情節互動

關鍵問題一:(取出剪好的一隻黑色的側面小老鼠問幼兒)這是誰?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老鼠?

分析:從幼兒的回答中可以發現,他們對這隻特別改進過的老鼠觀察得非常仔細,分別就老鼠的表情、肢體動作、身體、臉的朝向、毛色等方面表達了自己的感受。而我也在肯定他們的同時分別給予了不同的引導。比如,老鼠要跑到哪裏?它另外一隻眼睛哪裏去了,爲何只看見一隻?尾巴像什麼?黑色還可以用什麼詞說?這些追問打開了幼兒的思維,讓我和他們都感受到了來自同伴的智慧。例如對老鼠跑的目的地的大膽想象,從只看到一隻眼睛引發幼兒思考側面與正面的不同視角,用相近的詞彙表達同一種意思等,都是對幼兒思維與經驗的挑戰。

關鍵問題二:小老鼠在草地上看到了什麼?

分析:物體的變化吸引着幼兒的眼球,也促使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調整自己的思維。一些幼兒堅持着自己的觀點,只是在自己認定的答案上加了個字。也許他們有這方面的經驗和感受,但是卻模糊不清。最精彩的要數祺祺說的“是大月亮又爬上來了”,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他在動畫片裏看過月亮漸漸升上來又落下去的鏡頭,他還告訴我太陽下山也是這樣一點點變小的。我幫助幼兒小結了他們的想法,既肯定了堅持己見的幼兒,也表揚了因爲看到視覺對象的變化而重新思考的幼兒,因爲幼兒都表現出積極的思維狀態,說明了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態度。

師:小老鼠會怎麼想呢?它會說些什麼?

關鍵問題三:小老鼠發現草地上睡着熊,它會怎麼做呢?

分析:熊的出現大大出乎幼兒的意料,我想,這樣的.體驗會豐富幼兒的視覺經驗。另一方面,驚訝的幼兒也在思考龐大的熊和瘦小的老鼠之間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有趣的是,幼兒對結果的推測和幼兒平時的個性很吻合,膽小的幼兒認爲小老鼠會因爲害怕逃走;膽大點的幼兒會想到“爬上去睡在熊身上”;比較沉穩的幼兒則會想到“繞過去”,故事美好的結尾讓幼兒爲之緊張的心放鬆下來,友好、甜蜜的溫馨氣氛讓每一個幼兒的心情都特別舒暢。

(二)完整欣賞故事《大熊山》

關鍵問題四:(完整欣賞前向幼兒提出)一邊聽一邊給故事想個名字。想一想,小老鼠最先看到的很小的東西,爲什麼會慢慢變大,最後才發現是一隻熊呢?

分析:先前回答出這個問題的只是幾個幼兒,估計有的幼兒可能沒有弄懂這個道理,我就演示給幼兒看,幫助他們逐漸理解。後來的自由活動裏,我還和一些幼兒玩起了猜一猜的遊戲,尤其是平時比較內向的幾個幼兒。反覆幾次演示、操作後,幼兒逐漸體會到了故事所要表達的意思。

教學反思

1.幼兒參與度。本次活動中,全班幼兒的參與、投入程度較好。活動後我仔細做了統計,一次都沒發言的幼兒有7人,在自由活動時我和這7名幼兒進行了互動。

2.幼兒的觀點。本次活動中,好幾個幼兒在回答問題時能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這種大面積改觀的現象第一次出現,我對此大力讚揚。

3.活動環節整體感覺較豐滿。改動後的故事內容和材料在使用中比教材中提供的四幅圖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思考,更便於幼兒直觀地感知近大遠小的道理,因此能更有效地達成目標,效果較好。

4.不足與調整。(1)事先設計一些環境,可以攝像,可以實景體驗,讓幼兒一起漸漸靠近,感受觀察到的物體的不同變化。(2)有一個問題始終在我腦海裏,問題四也許還可以這樣問幼兒:小老鼠幾次看到的東西是同一樣東西嗎?怎麼看出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呢?當然,哪種提問效果更好還需要在嘗試後總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