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10篇

本文已影響 2.65W人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對蘋果橫切面和豎切面的觀察,運用點、線、面創作關於蘋果的聯想畫。

2、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4、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蘋果、刀、素描紙、記號筆。

2、經驗準備:幼兒已有素描畫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出示蘋果。

“小朋友,顧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禮物,是什麼呢?”

“蘋果是什麼樣子的呢?”(圓圓的、紅紅的)

2、猜一猜,說一說。

“你們知道蘋果裏面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小朋友說說)

那蘋果裏面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先把它從上到下豎着切,你們看,蘋果裏面有什麼呀?中心是什麼樣子的?(有一條線,有黑色的籽兒)外形又是什麼樣子的?(像個蝴蝶,上面還有個小辮子)顧老師把豎着切的蘋果寶寶的樣子畫下來。

蘋果豎着切裏面是這樣的,如果我把蘋果橫着來切,裏面又會是什麼樣子呢?中心是什麼樣子的呢?(原來裏面有一個像五角星一樣的圖案)外形又是什麼樣子呢?(圓形)顧老師把橫着切的蘋果寶寶也畫下來。

3、畫一畫。

蘋果寶寶今天要出去參加聚會,可是他們覺得自己只有中間有一些圖案,還有些地方是空白的,不夠漂亮,想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忙打扮打扮,你們願意嗎?你想怎麼打扮蘋果寶寶呢?(幼兒說)

小朋友在畫之前先想一下你想打扮橫切面的蘋果寶寶還是豎切面的蘋果寶寶。我們一起來看這兩幅圖,說說看哪個是橫切的?哪個是豎切的?我們在給蘋果打扮的時候,要先找到它們的中心在哪裏,然後再用點、線、面來進行裝飾。你知道有哪些線條嗎?(幼兒說並示範,橫線、豎線、斜線、交叉線、波浪線、折線、凹凸線、捲曲線、弧線、魚鱗線、三角螺旋線、方螺旋線)你知道有哪些點嗎?(圓點、短點、雨點、正方形點、三角形點等)

下面就請小朋友來畫蘋果寶寶,今天的主角是誰呀?(蘋果)我們要把它畫得大一點,畫在紙的中間位置。

幼兒作畫,教師適時指導,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在畫好的蘋果旁邊添畫一些其他的背景。

4、評一評

展示幼兒作品,小朋友集體來看一看自己的和其他同伴的作品,並進行評價。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我以孩子的興趣爲出發點,在活動設計中,我既給予孩子技法上的幫助,又給予孩子充分的創造空間。活動中我始終作爲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兒的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和表達方式,讓幼兒在特別寬鬆、開放、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美、表現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瞭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幼兒通過參加體驗和端午節相關的知識競賽、趣味遊戲、品嚐美食等活動。

3、幼兒進一步豐富對端午節的理解認識,掌握端午節的相關傳統活動和習俗。

4、引導大班幼兒與小班幼兒的感情,大班孩子主動關心弟弟妹妹,彼此間建立良好的情感,與弟弟妹妹一起感受體驗,快快樂樂過端午節。

5、感受到節日的快樂。

6、讓學生了解節日的習俗。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蒐集端午節的資料並佈置環境

2、師幼共同準備端午知識競答題、龍舟拼圖、端午食品頭飾等

3、師幼共同準備才藝展示節目

4、端午美食

活動建議

教師將大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匯合一起,教師先出示糉子,引出端午節的話題。

(1)大班、小班幼兒混合編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組,交代活動規則和要求。

(2)你們知道什麼是端午節嗎?在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

教學反思

本次幼兒園大班端午節活動,大班的孩子們將去到小班,和弟弟妹妹一起過端午節。本次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小班孩子和大班的孩子一起交流認識端午節、一起學習瞭解端午節傳統、一起感受端午節的氣氛、一起品嚐端午節的美食!對於這次活動的開展,也是幼兒園大班孩子和小班孩子之間建立互幫互助的情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題目:怎樣站得穩

二、活動目標:幼兒通過怎樣使紙板站得穩的實驗,感知不同物體重心的位置不同,激發參加探究活動的積極性,培養觀察和口語表達能力。

三、適用對象: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圓形紙板、方形紙板、不規則三角形紙板、多邊形紙板、圖書、粗細不同的棍子、牙膏盒、小花片等。

五、活動過程:看一看紙板的形狀。

探究的問題。

(1)用棍子把不同的東西穩穩頂起來的位置一樣嗎?

①頂在方形和圓形紙板的中間,能頂起來。

②頂在三角形和多邊形物體的不同位置,能頂起來。

(2)用粗細不同的棍子頂相同紙板,在上面放花片,看誰的花片放得多?

①粗的棍子頂得多而且穩。

②細的棍子頂得少還不穩。

記錄實驗結果。

你能讓紙板小動物站起來嗎?

(1)用鐵夾子夾住紙板小動物,就可以立起來。

(2)用橡皮泥包住紙板小動物的下面,小動物就站起來了。

(3)把紙板小動物插在泡沫上。

六、拓展思路

1、提供積木、易拉罐、瓶子等能搭高的實物,讓幼兒比一比,同類物品誰搭得高,說一說爲什麼。

2、讓幼兒利用積木、易拉罐等材料進行搭高樓比賽。在競賽活動中使幼兒進一步感知只有將重物放在下面,底面搭得大,才能搭得高,而且不容易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學會比較粗和細的物品並且知道粗和細的概念。

2、 比較各種蔬菜的粗細。

活動準備 顏料,一整張紙,黃瓜,南瓜,蘿蔔,廚房用品(刀,菜板)

活動過程

[導入]

1、通過唱“西紅柿”這首兒歌提高孩子們的注意力。

西紅柿,紅又圓

水分多,味酸甜

生吃熟吃樣樣好

營養豐富味道鮮

[展開]

1、 向孩子們介紹各種蔬菜並且研究這些蔬菜。

- 你看到了哪些蔬菜?

- 它們是什麼顏色呢?

- 它們有多長?聞起來有什麼味道?

- 它們有多大?

2、 比較各種蔬菜的粗細。

① 準備好粗細不同的蔬菜。(黃瓜,南瓜和蘿蔔)

② 摸摸蔬菜比較粗細。

③ 按照最粗的開始排序。

④ 把蔬菜切成兩半,看看截面然後再比較粗細。

⑤ 準備好一整張紙。

⑥ 把蔬菜剪成各種大小。

⑦ 把蔬菜蘸上顏料,隨意的印在紙上。

⑧ 說說你印的是什麼圖案。

3. 觀察活動紙。

- 這畫的是什麼?

- 我們用蔬菜來畫畫怎麼樣?

4. 用準備的材料裝飾出雪人的家族。

① 比較一下黃瓜和蘿蔔的粗細。

② 把黃瓜和蘿蔔切開,使切出的截面是圓形。

③ 按照雪人的大小用蔬菜印出來。

④ 隨意的畫出雪人的表情。

[結尾]

1、讓孩子們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朋友們

2、總結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嘗試運用7的組成進行推理並列算式,學習7的加減運算。

2. 探索發現互換、互補規律,靈活進行加減運算。

3. 能主動參與,養成求異創新的思維品質。

4.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 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7的組成、加減算式,圖片或課件(內容:7只鳥:1只先來,6只後來;2只黑色,5只黃色;3只在樹上,4只在天上)。

2.7的組成、加減式中所需的數字和符號幼兒人手一套。

活動建議

1. 組織幼兒玩拍手和填數遊戲,複習7的組成。

(1) 拍手遊戲。幼兒邊拍手邊說出7的分合式,如: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來就是7。

(2) 填數遊戲。請幼兒又快又對地給缺失的7的組成式填上合適的數。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從中發現數的關係,學習7的加減法。

(1)從鳥兒先後飛來的順序,引導幼兒描述並列算式,先列加法,再列減法。

如:樹上飛來了1只小鳥,後來又飛來了6只小鳥,樹上一共有幾隻小鳥?你是怎麼知道的?請幼兒列出算式1+6=7,並說出各數字、符號代表的意義。

教師提問:如果先飛來了6只小鳥,又飛來了1只小鳥,怎麼列算式?幼兒可列出:6+1=7。引導幼兒發現:將加號兩邊的數互換位置以後,總數不變。

引導幼兒運用7的組成進行推理,列出7的第一組減法算式。如:因爲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來是7,所以7-1=6、7-6=1。

(2)啓發幼兒根據圖片上小鳥的黑、黃(不同顏色)或在樹上、在天上(不同位置)等情境用的分合式,列出其他7的加減法算式。列出3+4=7、4+3=7、7-3=4、7-4=3。

請幼兒說出算式中的數字和符號各代表什麼意思。

3.根據7的加減算式,鼓勵幼兒以自己的興趣和經驗編出新的應用題。

如:根據7-2=5,可編出:我們班有7個小球,借給小班2個球,我們班還剩下多少個小球?

引導幼兒創編主題新穎的應用題,發展幼兒求異創新的思維品質。

4.利用快問快答的形式,幫助幼兒反覆練習7的加減運算,提高幼兒快速準確的反應能力。

如:教師說出3+4,幼兒快速答出3+4=7。也可變成幼兒出題,教師或全體幼兒回答等形式。

活動反思

記得在教一年級數學的時候,7的分解組合和加減運算是作爲教學內容,重點學習的,但從幼兒園改編教材以後,10以內的分解和加減運算,就成了大班的教學內容了,上學期是5以內的加減運算,孩子們學習起來,還算輕鬆,但下學期6,7的加減運算就有些困難。如果單純的進行算式計算,大家就習慣性的利用自己的小手指來算,個人認爲這是一個陋習,不利於孩子們思維的發現和動腦的積極性,學前孩子的運算應該是藉助於一些學具,實物和圖例來完成,在熟練的基礎上,慢慢的學會運算,我們有幾個小朋友,對陋習的依賴,居然極致到對學具和圖片視而不見的地步,真是悲哀!這種現象的出現,一方面於家長對孩子早起的錯誤引導,家長們總過早的讓孩子們學算數,而且學習的方法和技巧也極不科學,甚至是典型的錯誤,再就是作爲老師,我們是否真正讀懂《3----6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幼兒發展目標的要求,是否有拔高超標的因素,可憐的是孩子們,要立即改變以前的陋習,又要重新適應視物思考的過程,孩子們的勞心費力,談何興趣啊!

綜合以上思考,計劃近期召開家長會,合理指導家長形成有利於幼兒的適合幼兒的早教理念和方法,再就是加強對《指南》的學習和研討,讓我們的教學更高效準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一、 導入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回憶已經學過的兒歌《樹葉真美麗》,這首兒歌爲我們講了各種各樣的樹葉,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關於葉子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二、 閱讀圖畫

1、封面(遮擋封面)這本書叫做《植物的葉子》,作者會在封面上花什麼呢?(揭開驗證)

2、第1頁:這裏有什麼葉子?它們是什麼顏色?說說它們的形狀。樹的葉子和草的葉子有什麼不同?

3、第2頁:(遮擋下半頁)這是什麼形狀的葉子?它們看起來像什麼?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描述他們的樣子嗎?

4、第3頁:出示完整畫面,葉子是什麼樣子的.?並用句式“有……形的葉子”,讓幼兒初步感知句型。

5、第4、5、6、7、8頁:指導方法同上。

三、 總結分享,進一步梳理

第1―8頁問題:1、植物葉子的形狀:圓形、心形、扇形、針形、像手掌等。

教學活動反思:今天的分享閱讀課《植物的葉子》知識性比較強,孩子們對於這方面的知識還是比較缺乏。爲了豐富孩子這方面的感性經驗,我從網上搜集了很多葉子圖片,供幼兒觀察,通過本節課,孩子們瞭解了葉子是多種多樣的,有圓形的葉子、有橢圓形的葉子、有的葉子像針,有的葉子像羽毛等,並瞭解奇特的葉子,如:會害羞的含羞草、能捉蟲的豬籠草等。

孩子們看到這些形態各異的葉子都很興奮,有的說像魚刺,有的說像小花,有的說像大山,有的說像扇子......孩子們的想象力真是無窮無盡。

分享閱讀:《上牀睡覺〉第一課

活動目標:

1、 熟悉文字,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幽默的結局。

2、 引導幼兒觀察圖畫中呈現的細節 ,能根據圖畫中的線索合理推測故事發展。

活動準備 :

大書、故事光碟、書中動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書中動物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他們的主要特徵,並進行模仿表演。

師:今天。我們班裏來了幾位動物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是誰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逐一出示書中動物圖片,觀察他們的主要特徵,模仿每種動物的動作或者聲音,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觀察分析大書畫面。

1、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題。

師:今天,這幾個動物朋友結伴到海南旅遊,他們玩得很累了,想上牀休息一下。看,這就是動物睡得牀。

(出示第一頁,遮住小蛇和枕頭)

提問:這個牀跟小朋友睡得牀有什麼不一樣呢?

總結:這個是用兩根繩子吊在樹上的牀叫吊牀。

出示枕頭部分。

提問:

(1)猜猜誰會第一個上牀睡覺?

師:獅子也來睡覺了,它也要到牀上找自己的位置。

提問:(1)小朋友你們先想一想你們上牀睡覺的時候是怎麼找自己的位置的?

(2)你們覺得獅子會睡在哪裏?爲什麼?

(3)小蛇看到獅子上牀睡覺表情是什麼樣?我們一起學學。

3、出示第三頁(遮住斑馬)

提問(1)猜猜誰又會上牀睡覺呢?

(2)你們覺得斑馬會睡在哪裏?爲什麼?

(3)小蛇和獅子看到斑馬上牀來睡覺表情是什麼樣?我們一起學學。

4、出示第四頁(遮住河馬)

提問(1)猜猜誰又來睡覺了?

(2)你們覺得河馬會睡在哪裏?爲什麼?

(3)小蛇、獅子和斑馬看到河馬上來了表情是什麼樣。

(4)河馬這麼重,上牀睡覺後吊牀會有什麼變化?

總結:動物越來越多,樹越來越彎,牀也越來越重,被壓彎了)

5、出示第五頁(遮住大象)

提問(1)最後誰又上牀來睡覺?(大象)大象長得怎麼樣?

(2)你覺得動物們歡迎它嗎?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動物們的表情怎麼樣?我們一起學一學。

(3)如果大象也睡在這張牀上,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

6、出示第六頁。

師 :我們一起看看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呢?砰,吊牀。。。。。。動物們都好害怕、好緊張,我們一起學一學動物們摔下來害怕的樣子。動物們摔下來會怎麼樣呢?我們有什麼好辦法幫助他們呢?

7、出示第七頁。

提問:動物們都怎麼了?他們哪裏受傷了?

三、猜測書名,師生共同閱讀大書文字。

四、播放光碟,完整欣賞故事,請幼兒跟讀。。

五、小朋友,我們想個什麼辦法能讓動物們睡覺不受傷呢?

結束:小朋友想的辦法都很好,小動物們說謝謝小朋友,動物們受傷需要休息,我們也該休息一下了,跟動物朋友們說再見。

活動反思:這節課是在本班進行,由於上次兩節課各位老師給我提了很多好的建議,所以這節課上的還算順利,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在上次出現的的難點問題上,由於我讓孩子回憶以往自己找牀的經驗,所以很快解決了這個難題,只是在語言的節奏、語速問題上富有變化一些,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充滿溫馨情感的詩歌。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母愛雖然普遍存在,但是容易被忽視的。而看作品,用淺顯的語言讓孩子感受生活中媽媽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無私的愛。總之,這篇詩歌爲我們體現的是一種母愛無疆的濃濃情感。

【活動設計】

1、歌曲導入,激發興趣。由幼兒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引導幼兒感受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開始活動。

2、視聽結合,理解內容。通過教學掛圖展示,教師範讀詩歌,活動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在示範朗誦中幫助幼兒集中注意、相對記憶,保持幼兒學習的興趣。如在朗誦後提問:爲什麼說媽媽是衣?媽媽是糖?媽媽是傘?媽媽是港灣?媽媽是藍天?開放式的提問喚起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幼兒主動參與討論、交流的興趣,營造寬鬆、活躍的活動氛圍,極大地調動幼兒的慾望和積極性。使他們更具體、形象地理解散文詩內容。

3、加強感知,深化主題。最後環節中,讓幼兒親身體驗,擴展思維,這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重點目標。通過仿編詩歌引導幼兒談一談媽媽長什麼樣,教師鼓勵幼兒用語言大膽表述媽媽對我們的愛,讓他們盡情地運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大膽地表達、表現,使他們的語言豐富,並學習詩歌的句式,使活動生動、有效,幼兒成爲真正活動的主人。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媽媽對孩子的愛。

2、練習按句式仿編詩歌。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世上只有媽媽好》歌曲錄音帶、教學掛圖《媽媽是我的藍天》詩歌錄音帶、配音磁帶、準備錄音的空磁帶。

2、《語言》下P3

【活動過程】

一、錄音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引起幼兒興趣。

1、歌詞中說有媽的孩子像什麼?

2、好、我們今天來學一首詩歌,讓我們一起飛翔到***藍天上吧!

二、欣賞詩歌。

1、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按箭頭標出的方向仔細觀察,提問小朋友,你們剛纔在畫中都看到了什麼?

師過度,剛纔你們說的真好,有位詩人把這幾幅畫寫了一首詩歌,你們願不願意聽?

2、教師範讀詩歌(邊指圖邊朗讀)

三、理解詩歌。

1、播放錄音,幼兒跟讀(邊跟讀邊想你讀的是哪幅圖)

2、提問:詩歌中說媽媽都是什麼?教師結合圖意給幼兒解釋:衣、傘、糖、港灣、藍天是比喻句並啓發幼兒想象“藍天”的高遠、遼闊、一望無際任憑小鳥飛翔的畫面。

四、朗讀詩歌。

1、幼兒閱讀畫冊《媽媽是我的藍天》觀察圖中小朋友的表情怎樣?

2、教師指導幼兒有節奏的朗讀詩歌並跟老師吟誦詩歌。

3、配音朗讀,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吟誦來表達媽媽對我們的愛。

(要求:想象你就是詩歌中的小朋友帶着你的幸福感美讀(1)指名讀(2)即興表演讀(3)輪讀)教師隨機評價指導、以提高美讀的能力。)

五、仿編詩歌。

1、引導幼兒談一談媽媽長什麼樣,教師鼓勵幼兒用語言大膽表述媽媽對我們的愛,要求語言完整。

提問:請你們回憶一下,生活中媽媽爲你做的哪件事讓你最感動、最難忘?

2、引導幼兒分組創編詩句,教師提問:詩歌中,媽媽是衣、糖——生活中,在你的眼裏,媽媽是什麼?

3、教師把幼兒創編的詩歌用錄音機錄下來,播放幼兒創編的詩歌錄音,互相欣賞點評,評出小小詩人組,代表發言,沒評上的代表也發言談應該怎樣做?

六、課內延伸。

結合:“三八”婦女節和母親節,對幼兒開展愛媽媽活動,讓幼兒體驗感受在日常生中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並讓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回報***愛。

【活動反思】

備課時,我深刻領會新課改精神,幾易其稿,力爭以最佳效果向大家彙報。從實施情況來看,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

首先,貫徹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改精神。課前預習,讓學生自己動手解決生字詞、文學常識,並且讓每個學生提一個與課文相關的問題。這些小任務促使學生主動認真地自學課文。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時,必然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在上課過程中,我以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推動課堂進程,引導學生自己從課文中尋找答案,我只作點撥和歸納。在拓展延伸階段,我讓學生相互講發生在自己與媽媽之間的生活細節。這既讓學生之間相互啓發,加深瞭解,又鍛鍊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從實際情況來看,效果是良好的。

其次,落實了“四基”。我沒有放棄字詞、文學常識這些基本知識,而是把它們放到了課前預習裏面。這樣做既促進了學生自學,又使課堂內容更集中緊湊。在上課過程中,我始終抓住“培養學生運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情感及形象”這一教學目標展開。不論是開始的導入,還是後面的母親性格分析,兒子對母親的愛,都讓學生找到相關的細節,並加以誦讀品味,進一步感受細節的表達效果。可以說基本技能的訓練,落到了實處。學生的能力,得到切實的培養和提高。

再次,實現了新課改提出的三維目標。知識技能目標、情感目標、德育目標都得到較好的落實。學生通過這一堂課,切切實實懂得了運用細節描寫的重要性,並在課堂上得到鍛鍊。在情感方面,我通過讓學生聽歌曲《燭光裏的媽媽》、尋找母親的感人細節、誦讀表現母子情深及失母之痛的段落、欣賞感人圖片“非洲1962”、聽我講唐山大地震中的故事等手段,不斷調動、積累學生的情感。後來,在聽我講唐山大地震的故事時,十多個同學在下面抹眼淚,其他同學及老師也眼圈紅紅。學生講自己與媽媽之間的生活細節時,也聲音哽咽。我在點評時,也深受感動,幾乎說不出話。可以說,這一節課讓師生都受得一次情感的洗禮。經過這一次情感的洗禮,大家更加熱愛父母,熱愛生活。

最後,充分落實了教材編者的設計意圖。此篇課文是“體驗情感”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編者在課後的“思考探究”中強調了“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表現人物的一個重要手法”,要求教者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關注文中細節。我在教學過程中,正是圍繞“情感與細節”做文章,層層推進課堂。以歸納母親性格品行爲綱,串起所有細節,做到了整體把握與局部分析的較好結合。

但是,由於經驗不足,能力有限,此次公開課仍然存在不足。比如開始時有些緊張,以致自己拋出的一個問題在後來的課堂推進過程中忘了順帶解決,實在遺憾——其實只是在講解母親對“我”的影響時提一句話就可解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瞭解鞋子的多樣性及其不同的功能。

2、能從年齡、性別、大小、季節特徵、職業特點等角度選擇合適的鞋子。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教學重點、難點

1、啓發幼兒從年齡、性別、大小、季節特徵、職業特點等角度選擇合適的鞋子。

2、引導幼兒從顏色、款式、反正找到合適的鞋子。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帶孩子到鞋城參觀。

2、調查自己家人喜歡穿什麼鞋。

3、出示各種各樣的鞋子。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導入題目:《各種各樣的鞋子》啓發幼兒說出謎底。

2、出示鞋子讓幼兒觀察

3、引導幼兒從顏色、款式,觀察自己與同伴的鞋子有什麼不同。

4、提問幼兒喜歡什麼樣的鞋子。

5、大家喜歡的鞋子

(1)請幼兒分別說說自己穿的是什麼鞋,並引導幼兒說說自己鞋子的材料。

(2)說說自己最喜歡穿什麼樣的鞋,爲什麼?

6、幼兒說出家人喜歡的鞋子是什麼樣的。

7、啓發幼兒出不同季節人們穿什麼的鞋。

8、啓發幼兒根據不同年齡、不同職業或性別的人應該穿什麼樣的鞋。

  活動延伸

開展“鞋子超市”遊戲,讓幼兒扮演不同的人,如:雨中跑步的、跳舞的、溜冰的、老人、小孩等自己去購買鞋子,進一步瞭解鞋子的多樣性及其不同功能。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通過實物教學,加之之前讓家長帶領孩子參觀鞋城,使孩子瞭解了鞋子款式的多樣化、材質的多樣化,功能的多樣化,明白季節不同、職業不同、場合不同,穿的鞋子就不同。通過講解、遊戲,提升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應變能力、幼兒的生活閱歷,豐富了社會經驗。但是,由於班上幼兒較多,而鞋子準備不夠充足,使活動顯得較混亂,性格較內向的幼兒沒有真正加入到遊戲中去 ,對這節課掌握的不夠好。在以後的教學中,儘可能多的準備鞋子,把幼兒分成幾個小組,按要求進行遊戲活動。

小百科:鞋子,穿在腳上防止腳受到傷害的一種物品,在人類文明史前期多爲草鞋、布鞋,如今以皮鞋、運動鞋、休閒鞋、高跟鞋較爲多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瞭解秋季的特徵,認識秋季的花草樹木、果實和種子。

2.學習用優美的詞句描繪圖片內容、概括秋季特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創編散文,體驗創編活動的成就感。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課前帶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秋天的足跡。

2.秋天的花木果實的照片若干張。

3.西瓜、荷花、柳樹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你看到周圍都有哪些變化呢?

2.尋找秋天的圖片,嘗試用一個優美的詞語形容圖片的內容。

師:你找到的是什麼?請你用一個好聽的詞形容圖片上的內容。

(請8-10名幼兒到前面說一說,然後將圖片貼到黑板上。)

3.圖片分類。

師:黑板上已經有了這麼多的圖片,他們想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塊兒呢。

(先將黑板上的圖片進行分類,然後請其餘的幼兒按類別將自己的圖片送到相應的地方。)

4.根據圖片的類別,嘗試用一句好聽的話概括秋天的某個特徵。

指導語:看,秋天的花兒真多呀,有白色的菊花,紅色的一串紅······秋天是一個什麼樣的季節呢?

……

5.教師幫助幼兒將優美的詞句編成散文。

師:如果把剛纔小朋友說的話連在一起,就能變成一篇好聽的散文。

(1)教師朗誦散文。

(2)幼兒集體朗誦。

(3)爲散文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6.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活動雖然結束了,但好長一段時間,我仍沉浸在那活躍的課堂氣氛之中。孩子們敏捷的思維、脫口而出的優美詞語深深撞擊着我,孩子們第一次創編散文的那股高興勁兒深深感染着我。

在此以前,小朋友都在學書上的散文,那些優美的散文通常與兒童的生活有一些距離,所以孩子們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簡單的畫面以及老師空洞的講解上,而不能深入理解散文所表達的含義,更不能領會散文所蘊涵的意境。如何突破這一界限呢?在備課組老師們的建議和支持下,我大膽地嘗試了讓幼兒學編散文這一新的活動形式。首先,讓幼兒談談看到的秋天的變化,然後找一找秋天的圖片,用一個好聽的詞來形容它,接着將圖片分類,用“秋天是一個什麼樣的季節”的句式分別進行概括,最後在老師的引導下,將編出的詞句整理成散文。這種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的方式,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創編散文的最簡單的過程,也體驗到了集體創作的快樂,更增強了幼兒的自信,爲今後的創編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創編活動需要幼兒有豐富的經驗儲備,爲了讓孩子真正感覺到秋天的變化,體會到秋天的美麗,我們提前請家長帶着孩子們到農村、到公園去尋找秋的足跡,並利用菊花和秋天的果實裝扮活動室。爲了在課堂上真實地呈現秋天的特色,我們將秋天的花木果實拍成照片供幼兒欣賞、選擇、介紹、分類,這些精美的、寫實的而又簡單自然的教具也爲活動增色不少。

當然,通過本活動的開展,我們也發現了很多幼兒詞彙較貧乏、重疊詞出現過多,如:大大的、紅紅的、香香的,而金燦燦、圓溜溜、香噴噴等ABB形式的形容詞只有少數幾個幼兒掌握。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將結合講故事、欣賞詩歌等形式不斷豐富幼兒的詞彙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擬人化的語氣描述樹在四季中的變化,以及周圍環境的變化。

2、能仔細觀察圖片,並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圖片內容。

3、喜歡看圖講述活動,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觀點。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1、一顆有表情的樹的圖片。

2、掛圖《快樂樹》。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能仔細觀察圖片,並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圖片內容。

2、難點:學習用擬人化的語氣描述樹在四季中的變化。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引出活動。

(1)你覺得這是一棵怎樣的樹?引導幼兒根據樹的表情,說說這是一棵快樂的樹。

(2)這棵快樂的樹要告訴我們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教師出示掛圖一,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內容。

(1)這是什麼季節,樹的葉子是什麼顏色的?樹上開了什麼樣的花?

(2)小鳥爲什麼都飛來停在樹上?它們在幹什麼?

(3)你覺得樹快樂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4)教師示範用樹的口吻講述掛圖一的內容。

3、教師逐一出示圖二、圖三、圖四,引導幼兒觀察並講述圖片內容。

(1)教師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學習用擬人的語氣描述樹在四季中的變化,以及周圍環境的變化。

(2)教師着重引導幼兒感受樹的心裏活動。

4、請個別幼兒完整講述四幅圖的內容,其餘幼兒補充。

5、創編活動。

(1)引導幼兒以《快樂的樹》例,學習用擬人手法講述其他的植物或動物在四季中的變化。

(2)幼兒分組活動,各組先確定要講述的對象,再討論該種植物或動物在四季中的變化,嘗試用擬人手法講述。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以一棵樹在四季中的變化爲主線,內容很豐富,而且也來源於生活。每個人都有開心與不開的時候,幼兒已有了這些寶貴的回憶,很自然地就能跟着老師一起學習這個有趣的講述故事。

在觀察第一張圖時,引導幼兒用擬人化的語氣描述樹和周圍環境的變化,

第二、三、四張圖,老師通過設疑,突出樹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強調幼兒的感受和體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