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一年級教案

一年級上冊《ang eng ing ong》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21W人 

  《ang eng ing ong》教學反思之一

“ang、eng、ing、ong”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拼音教學的最後一篇課文。本課學習的難點是ang、ing的發音和三拼音節的拼讀。本課的教材爲了讓學生能正確認讀後鼻韻母ang、eng、ing、ong和整體認讀音節ying,配上了幾幅圖畫:山羊、老鷹、檯燈、鐘錶,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爲學生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啓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讓學生根據後鼻韻母的發音方法嘗試學習,這種方法得到了學生的喜愛,他們自己在嘗試發音時找到了發音的方法。

一年級上冊《ang eng ing ong》教學反思

在後鼻韻母的教學中,我先利用圖片讓孩子先說出圖片上的名字,如:檯燈,告訴他們“燈”的讀音中去掉d 就是eng 的讀音了,在教師說清楚發音的方法,然後通過範讀,小老師領讀,指名讀,開火車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輕鬆地、準確地掌握髮音方法。在學習ying 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同樣利用圖片,讓孩子自己利用“老鷹”的“鷹”字的發音試着讀一讀,一些學生躍躍欲試,我卻並沒有急於指名學生拼讀,而是讓全班學生自由練習,鼓勵其他同學也試一試,消除畏難情緒,在大膽嘗試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教師在教學中應把目光落在每一個學生身上,讓每一個學生都覺得自己受到了老師的注意,課堂上沒有被教師遺忘的角落。本節課採用大面積指名讀、開火車讀、同桌讀等多種方式,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都有和同學交流的時間。老師在每個學生的自我表現中,還能即時發現學習落後者,進行查漏補缺。此外還通過個人的思考,小組的討論等層層的互動環節,促進教與學兩類活動間、學生個體間、個體與羣體間的多向交流,使每個學生自覺地自動的活動,成爲積極的參與者和探索者團結合作,運用已有的方法,嘗試解決新的問題,使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提高能力。

  《ang eng ing ong》教學反思之二

終於把漢語拼音教完了。拼音教學中是小學一年級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學生要在短時間內掌握枯燥乏味的漢語拼音,在這一個多月中,要一邊組織課堂紀律,一邊領着孩子們一起學習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真的感到難度很大,有時甚至感覺自己駕馭不了課堂。

在整個過程中,我一直思索着如何把枯燥的教學內容,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習興趣,圓滿地解決好這個難題。學前有的孩子已經掌握了一些拼音知識,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加上在漢語拼音王國裏遨遊了一個多月,學生對拼音學習的規律並不陌生。於是在這節課中我儘量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去發現規律、運用規律來試着自主發現與學習。但ang eng ing ong 是學習的一大難點,由於受方言影響,孩子的發音不準,大多數孩子都不會發後鼻音,經常是en eng ,in ing 分不清楚,在學習中,我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讓孩子能夠模仿發音,雖然,並不是所有的孩子在本節課中都會發後鼻音了,但是經過學習,孩子們基本都知道了前鼻音與後鼻音有區別,我相信:經過學習,在發音方面,在學習普通話的方面會越來越好!

特級教師孫雙金曾經說過評價一堂好課的`一個標準:“小眼發亮,小臉通紅,小手直舉,小口常開。”這節課,我正是朝着這個方向努力的。兒童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保持,採用遊戲的形式吸引孩子,讓他們廣泛參與到遊戲活動中來,主動地輕鬆快樂地學習。我設計了遊戲:摘蘋果,讓學生鞏固了發音。通過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拼學生名字中字的環節,更充分激發了學生興趣,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調動起自己的眼、耳、口、手、腦去完成遊戲中的各種任務,不僅使他們學得主動,而且使他們在遊戲活動中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全面反思這一課,我覺得最成功的就是兩點:一是注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二是注重張揚學生的個性。但是在很多方面,一定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希望評委 和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在以後的教學當中,我要更注意方法的多樣,讓孩子們更樂學、愛學。

其實,漢語拼音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在教學中要用聯繫的觀點,發展的觀點把拼音教學和語言訓練結合起來,把漢語拼音納入到整個語文教學體系中去認識、去定位,使漢語拼音教學真正能爲整個語文教學奠基鋪路。

  《ang eng ing ong》教學反思之三

後鼻韻母“ang eng ing ong”的教學,關鍵在於“ng”的發音,我在教學中對本課難點進行準確的定位。首先出示“ng”,說清楚發音的方法: 舌根擡起,嘴巴張開一點,鼻子出氣,舌尖抵住下牙牀。然後我用手示範,用手勢示範發音,然後通過範讀,指名讀,開火車讀。在此基礎上,教學“ang、eng、ing、ong、ying”的發音,以點帶面,面向全體。這種教學設計,和傳統教學中,教師逐個指導後鼻韻母的發音相比,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韻母“an” 和“ang”以及“en”和“eng”“in”和“ing”容易混淆,我首先從這兩組韻母的發音入手進行區別,讓學生注意老師的嘴型,舌尖的位置,並編成順口溜。舌尖靠前,an en in ,舌尖靠後ang eng ing ,並加以手勢,讓學生根據前鼻韻母的發音方法嘗試自己讀出後鼻音,體現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生很快掌握了要領,發音準確而且記得牢固。

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應把目光落在每一個學生身上,讓每一個學生都覺得自己受到了老師的注意,課堂上沒有被教師遺忘的角落。本節課採用大面積指名讀、開火車讀、同桌讀等多種方式,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都有和同學交流的時間。此外,我配以直觀形象化的發音方法的手勢,讓學生動手、動腦又動口,從而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達成教學目標,做到潤物細無聲。

但在此節課中,我太過於強調發音位置、口型的變化,學生剛開始學習熱情還比較高漲,過一會兒就注意力分散。應該考慮一年級學生注意力的特點,加一些無意注意的內容,比如:遊戲“摘蘋果”、小組比賽等等。其實,一個善於反思自我的教師應該有這樣的意識:教學是“生成的”,而不能按照原來的計劃“複製”出來的。當新的問題出現時,教師就應該以此爲“機會”,把教學推向一個新的“生長點”。

美國的心理學家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重命運。”這句話告訴我們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養成良好的習慣,會使你受益終身。實踐證明,預習正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對於老師,更應該把對本次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都預習到,以此避免在教學中發生自己預設不到的問題而使自己措手不及。教學就要老師投入十二分熱情。只有熱情才能引發熱情。教學就要精心準備,細緻考慮。只有胸有成竹,才能遊刃有餘。教學就如一首樂曲,需要節奏美。只有在不斷變化的節奏中才能感受情趣的美。教學就是心與心的交流。只有在和諧、寬鬆的氛圍中,師生才能真正平等對話,課堂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