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蛇與莊稼》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3.5W人 

《蛇與莊稼》是第八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它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作者是著名散文家秦牧。本文就來分享《蛇與莊稼》說課稿,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蛇與莊稼》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五篇課文主要是科普說明文和神話故事,單元重點訓練目標是默讀課文,邊默讀邊思考。這一要求在以往各個年級學習中已反覆出現,應該說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本單元的學習更強調的是在默讀中思考課文大意,品析重點詞句,進行圈畫批註。這就必須在課堂學習時注重方法指導與實踐。

課文通過“ 蛇能保護莊稼”、“ 貓有利於苜蓿生長” 等具體事例, 說明世界上萬事萬物是互相聯繫的。我們只有研究它們, 掌握其規律, 才能把事情做好這一科學道理。

文章文字淺顯,道理卻深刻。全文分三節。第一節講述蛇與莊稼的關係。先介紹整個事件,洪水過後,即使風調雨順莊稼也歉收,老農買了一批蛇放進地裏,莊稼獲得豐收;然後藉助老農的口道破蛇與莊稼的關係。第二節講貓與苜蓿的關係。也是先通過事例說貓的多少與苜蓿生長的好壞有聯繫,再從蜜蜂與苜蓿、田鼠與蜜蜂、貓與田鼠這些事物之間的聯繫,說明貓與苜蓿是如何產生聯繫的。第三節列出了四種簡單聯繫,說明事物之間的關係既有簡單的也有複雜的,並列舉了隨地吐痰與傳染疾病的聯繫,最後點明中心:只有瞭解清楚事物之間的聯繫,才能找到科學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把事情辦好。

本課寄意於物,寓理於事,語言淺顯,結構嚴謹,講求推理。由於整篇文章蘊含着深刻的科學知識及嚴謹的科學思維方法, 便爲學生讀懂常識性說明文提供了很好的文本。

二、學情分析

高年級學生已基本具備了自主識字能力,教師只需對極少數易錯字稍作強調即可;在詞語的理解上,學生已學習並積累了不少方法,可在課前通過相關的預習練習自主解決,對於重點詞語的意思還需在課堂中給予一定時間,結合課文具體語境加以理解。

在閱讀方面,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課前,教師可適當佈置預習作業,促使學生藉助原有知識儲備,有針對性地開展預習工作。這時的預習不僅是爲了幫助學生掃清文字障礙,還可以促使他們瞭解課文大意,進行質疑問難,並且適當搜索、閱讀相關資料,以更好地理解課文。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更應注重思維訓練,加強品詞析句能力的指導,學習課文的寫作思路和方法:如抓關鍵詞語體會句子含義;學習閱讀常識性課文的'方法步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重點句段的意思;表達閱讀後的獨特感受等。

在明理方面,學生對於保護生態平衡這一主題已有一定的體驗和感悟。但由於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的限制,學生要弄懂自然界中各事物間的複雜聯繫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這是教學的一個難點,需在課堂中通過多種教學設計予以解決,並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研究大自然規律、保護生態平衡的意識和情感。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自主認識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並積累“海嘯、倒灌、風調雨順、起色、歉收、猖獗、顯而易見、規律”等詞語。

本課有三個生字:“嘯、苜、蓿”,還有若干個多音字,如“風調雨順”中的“調”讀tiáo;“淹沒”中的“沒”讀mò。五年級學生藉助課文中的拼音完全可以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但這決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字詞教學。高年級的字詞學習更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學生在課前預習時應養成遇到不認識或吃不準的字,主動查字典自主識字的習慣;並在課堂上適時展開交流。

另外,對於“海嘯、倒灌、風調雨順、起色、歉收、猖獗、顯而易見、規律”等詞語,均放在課文具體閱讀環境中,各有側重地理解與積累。有的可在觀看錄象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如“海嘯、倒灌、歉收”等;有的可以查字典理解,如“風調雨順”等;還有的可以在具體語境中理解,如“顯而易見、規律”等。另外,課文中“奇怪”一詞有着多種含義,教師更應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義,判斷感情色彩、語體色彩,分析一詞多義,體會其表情達意的效果。

目標二: 在默讀中思考,理解課文所介紹的幾種事物間聯繫,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以聯繫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

默讀課文是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五年級的默讀要求應相對於前面的學習有所提高,必要的指導不可或缺。教學時可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瞭解大意;默讀課文,圈劃詞句;默讀課文,質疑問難;默讀課文,進行批註等等。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的默讀學習通過評價加以點撥。總之,單元目標的落實需紮實有效,且需在課內落實。

目標三:認識閱讀常識性說明文的一般步驟,初步體會作者語言表達的嚴謹。

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是認識閱讀常識性課文的一般步驟:初讀, 概覽全文, 整體把握文章所說明的知識;細讀,抓住具體事例,理解重點詞句, 掌握有關的知識、道理, 並瞭解其說明方法。爲此,課堂中可以設計了一系列語言文字的訓練, 滲透了語文學習的方法。課後,可以通過讀寫結合的小練筆,運用作者說明文的寫作方法進行寫作。

目標四:初步瞭解世上萬物之間存在着的簡單聯繫和複雜聯繫,懂得研究事物之間聯繫,掌握並遵循其規律的重要性。

學生對科學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識。在語文課上學習科普常識性的說明文, 是爲了讓學生積累科學知識, 接受一些正確的科學思想。學生通過這篇文章的研讀,可以瞭解到世界上萬事萬物是互相聯繫的。我們只有研究它們, 掌握其規律, 才能把事情做好這一科學道理。爲此, 在教學中, 我讓學生觀看有關錄像, 聆聽老師解說, 默讀文章理解, 展開小組討論, 組織語言闡述, 讓學生自然、主動地接受新的科學知識及思想, 進而也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學設計

研究教材制定教學目標後,我對教學進行了如上設計(詳見關於教案設計部分),着力體現以下三點:

(一) 科學思維方式的巧妙滲透

用聯繫和發展的眼光去看世上的萬事萬物, 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 也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

我在這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挖掘了教材的科技因素, 以“複雜聯繫” 爲重點, 動用多種教學手段, 引導學生去探究“研究事物之間的聯繫, 掌握規律, 才能看準問題、做好事情”的道理。

蛇與莊稼是複雜聯繫, 我的教學由二個“奇怪”入手:—是洪水過後,莊稼歉收;二是放蛇入田, 莊稼豐收。這就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想要弄明白,這究竟是爲什麼。隨後,我讓學生觀看錄像“海嘯——水淹——蛇死——鼠狂——歉收”, 從感性上認識到是起決定作用的“ 中間者”——田鼠,把“蛇”與“莊稼”聯繫在了一起, 從而也就認識了何謂“複雜聯繫”。

貓與首着是更爲複雜的聯繫, 我讓學生結合讀文設計“貓、蜜蜂、田鼠、苜蓿”四者之間複雜聯繫的示意圖, 又一次認識到了“貓”與“苜蓿”這兩樣似乎毫不相干的事物之所以會發生聯繫, 那是“蜜蜂”與“田鼠”起到了“紐帶”作用。

最後,本課的設計並未停留於“聯繫”的層面上, 而是上升至怎樣運用“聯繫”的方法把事情辦好, 引導學生進一步去探究宣傳不隨地吐痰、植樹造林、治理“ 三廢”等的原因及意義。

(二)閱讀過程中貫穿表達的訓練

本課語言簡潔明瞭,前後語句的內在聯繫相當嚴密,文字表述是比較理性的。依據教材本身的語言特點,我感到應該把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怎樣有根有據、有條有理地揭示自然規律,作爲本課語言文字學習的重點,使學生在動態的語言實踐活動過程中不僅明白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瞭解一些大自然的規律,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樣把自己所瞭解的知識、明白的道理清楚連貫地加以表達。

如“因爲……所以……”是表示因果關係的關聯詞。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多有接觸。在本課學習中,我要求學生在交流事物之間的複雜聯繫的時候,能用上“因爲……所以……”把它們之間比較複雜的因果關係一層一層講清楚;在交流爲什麼要宣傳“不隨地吐痰、植樹造林、治理‘三廢’的時候,能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進行清楚地表述。課堂上,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先自己準備說說,再課堂集體交流。這樣,不僅是爲了讓學生單純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夠通過這樣的語言訓練,學習關聯詞的用法,將課文中的語言內化爲了學生自己的語言,進一步培養學生語言的邏輯性、連貫性、流暢性。

(三)在閱讀過程瞭解說明方法,嘗試拓展運用

閱讀常識性說明文有着一定的方法與步驟,這也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具體是指:初讀, 概覽全文, 整體把握文章所說明的知識;細讀, 抓住具體事例,理解重點詞句, 掌握有關的知識、道理, 並瞭解其說明方法。爲此,我設計了一系列語言文字的訓練, 滲透了語文學習的方法, 尤其在精讀課文這一塊, 我利用錄像、投影等手段, 設計了讀文釋義、讀文換詞、讀文說句、讀文畫圖、讀文練說等練習, 講讀練三結合,學習說明文特有的語言文字, 理解課文闡述的科學知識和道理。

當代的語文教學不再是靜態的, 而是動態的。本課的教學將學生的視野由課本引向更廣闊的空間, 引導他們多讀書, 愛讀書, 會讀書。爲此, 無論在講評、激勵, 還是教學末尾, 我都由課文到實例,到生活, 到課外書籍, 指導學生多閱讀, 多觀察, 多積累。生活中還有哪些複雜聯繫呢?最後,我引導學生到課外去讀書、上網、請教家長等,通過各種廣泛的渠道,收集相關資料,並模仿課文第1、2節的寫作方法,也來寫一寫複雜聯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