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鄭人買履》原創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1.92W人 

  教學目標:

《鄭人買履》原創教案設計

1、學會本課七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註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講寓言故事

4、動的寓言故事告訴人們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課文中寓言所蘊含的道理,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註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課時安排: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預習探究:

1、課前兩分鐘:成語故事《此地無銀三百兩》。

2、導入新課:同學們誰自己買過鞋?能說一說你如何買的嗎?(先挑選,再選號碼,接着試穿,最後付錢。)

這麼看來買鞋子對我們小學生來說也很簡單,但在古代卻有一個大人卻不如我們聰明,因爲買鞋鬧了一個大笑話。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個故事?

3、今天我們就要再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寓言小故事《鄭人賣履》。(板書課題,指導學生書寫“履”字。)

  合作交流:

  一、理解課文,讀準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同學們課下已經預習過了,同學們再來讀一讀,把字音讀準,把握不準的標出來。

2、學生自由讀

注意那些你把握不準的字的讀音。聽他讀的和你讀的有何不同?

指名讀正音(吾wú 寧nìng 度duó 度dù)

再指名讀

教師提示指出:有個字出現了3次,兩個讀音。你知道是什麼嗎?(度duó——量長短;度dù——尺碼)爲什麼?(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時解決)

出現了兩個通假字,你知道是什麼嗎?(“坐”同“座”;“反”同“返回”。)

齊讀課文

品讀體驗:

  二、再讀課文,讀懂理解。

1、看來同學們已經能夠正確、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了,下面讓我們仔細地讀課文。同學們先想一想有什麼好的辦法,能讀懂了這個文言文的小故事?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

1)結合註釋;

2)反覆朗讀;

3)聯繫全文;

2、下面同學們就先自己運用這些方法學習學習,難理解的地方標出來,然後小組交流解決。

(1)學生自學

(2)小組交流

3、把你們小組有爭議的地方提出來,咱們全班共同研究一下。

要求:一位同學站起來發言時其他同學要仔細地聽,如果你有看法想法,可以立刻站起來給以補充、甚至談出你的不同的見解。

哪個小組在理解的時候解決了這個問題?

隨着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點研究。

出現的問題:

(1)何不試之以足?(爲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鞋呢?)

(2)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賣一雙鞋,先自己量了腳的尺碼,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時,忘記拿量好的尺碼。)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說:“我忘記拿量好的尺碼來了。”於是,趕緊跑回家去拿尺碼。等到他趕回來時,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沒買成。)

(4)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4、哪個小組願意來講講這個故事,其他小組仔細得聽,看他們和你理解得一不一樣?

(1)不一樣。談出來

(2)一樣。再請同學講一講。

5、讀書明理

(1)最終這個鄭國人也沒有買到鞋,爲什麼沒有買到?誰能說說文中那個買鞋者給你一個什麼樣的印象?

(《鄭人買履》中的`買履者是一個十分死板,固執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後,勾畫了買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腳的愚態,諷刺了死搬教條者徒勞無益的結局。告誡我們做事不能過分拘泥於形式,要注重實際。)

(2)說出寓言故事的寓意,並談了它的現實意義。

寓意:諷刺那些做事不注意從實際出發,教條主義的人。

現實意義:我們在處理實際問題時,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現成的東西,而要注意一切從實際出發,懂得靈活運用和變通,以免出現不應該的失誤。

鞏固延伸:

  三、作業佈置。

1、背誦課文。

2、閱讀古代的寓言故事,並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則寓言故事參加班級組織的故事會比賽。

3、查找“鄭人買履”這個成語的近義詞或帶“履”字的成語,全班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

鄭人買履

且置履——————————不得履

要從實際出發

靈活運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